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庄子看破没说破的潜智慧/处世经典系列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庄子的思想追求一种绝对自由,是不依赖外界任何事物的绝对自由。庄子主张养生,做到无过无不及,注重于善与恶之间,使自己的精力和身体不受损害。庄子主张修身养性、清静无为,重视内在德性的修养,生命自然流注出一种自足的精神的力量。庄子在谈笑间把人世间的绝顶智慧一一点破。本书精选了《庄子》一书精华内容,有原文,有通俗易懂的译文,还解读了其中的潜在智慧。阅读本书,可以腾空我们的心灵,排除我们心中的各种杂念,让我们的心底真正能够有所秉持,无论何时都坚守内心的淡然和清明,随遇而安,不与世争。最后,获得一个圆融的,合乎道的,合乎天地自然的,自己的生命境界。

内容推荐

我们为什么要读庄子?因为我们能从《庄子》中读懂人生,读懂心灵,读出智慧,读透社会。

庄子的人生哲学是从困境中解脱、安顿身心的智慧。庄子用游刃有余的态度对待世事,所以他不曾因强求而伤心伤性;他看破生死的真谛,所以他不忧生惧死;他看破名利的真相,所以不会让自己接受功名的羁绊。庄子的顺遂通达的生活态度,是当一个人面对自己不能掌握的环境时,表现出来的大智慧。

目录

丛书总序

前言

第一章 优游自适

 1.不是自己一无所用,而是让别人一无所用

 2.无知和无所不知

 3.看得远还要看得清

 4.小聪明不如大智慧

 5.人生要的是快乐,而不是名利

 6.好好把握现在

 7.随大流,识时务

 8.做个单纯的人

 9.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10.量力而行,知可为而为

 11.退一步,路会更宽

 12.活在当下,去做现在就能做的事

 13.不要去追求命运无可奈何的事

 14.不要把自己看得过重

 15.不要为了迎合别人而改变自己

 16.宽容就是潇洒,就是逍遥

 17.一切困难最终都要自己解决

第二章 安命无为

 1.“无我”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2.“无用之用”是保全自己

 3.发现“无用”的妙用与大用

 4.简单是大智慧

 5.保持最佳距离

 6.学会接受不能改变的东西

 7.顺应自然,适者生存

 8.安时处顺,喜怒不惊

 9.可望不可求的知己

 10.不攀不比做自己

 11.接受既成事实

 12.如何面对人生的无奈

 13.你懂得装傻,你就并非傻瓜

 14.万事挂怀,只会半途而废

 15.大事“有为”,小事“无为”

 16.做事要量力而行,不可强求

 17.看到的未必都是真相

 18.自以为是的人最愚蠢

 19.事事顺应于不得已,才能处置得当

 20.遇到困难时转个弯儿,办事会更顺利

 21.远祸之道,谏而不争

 22.等待最佳时机

第三章 养生之道

 1.做好事可以,但不要为名所累

 2.看透生死,才能活得更好

 3.心胸豁达就可以无忧

 4.做不到的养生之道

 5.一切任其自然

 6.让自己内心生气勃勃

 7.大喜不喜,大怒不怒,可以养心

 8.知足者常乐

 9.快乐与否,关键是你选择的心态

 10.要做到事事顺心,就要懂得舍弃

 11.得而不喜,失而不忧

 12.养生之道重在顺应自然

 13.明白应变,屈伸自如

第四章 紧守心斋

 1.解脱的智慧

 2.多言不如多知

 3.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

 4.忘记是人生的大智慧

 5.让内心去超越

 6.不要让心神为外物所伤

 7.不要为外物所迷惑

 8.战胜心中的鬼

 9.追求内心的自由

 10.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11.游心于淡,合气于漠

 12.表面随顺,而内心高蹈

 13.不计是非功过,不受外物惊扰

 14.不以物易性

 15.保持“真我”的本色才会快乐

 16.控制自我,守住自我

 17.不要有自大之心,也不要有自卑之心

第五章 处世之法

 1.允许别人跟自己不一样

 2.施恩图报乃人际交往大忌

 3.和谐相处的第一等学问

 4.不必在意别人的评价

 5.君子之交淡如水

 6.成心算计别人,必会反为人害

 7.说话要讲究分寸,不一定都要说明白

 8.平庸和杰出的不同,就在于能否坚持

 9.敢于面对自己的弱点

 10.不要处处显示自己智慧过人

 11.多交朋友,少树敌

 12.与人相处不可过亲,也不可过疏

 13.求全责备的人没有追随者

 14.重视小的建设,才有大的成就

 15.嘴上留情,脚下才会有路

 16.隐晦的表达,比直言直语更易被人接受

 17.懂礼仪是做人的根本,也是做事的基础

 18.这个世界越虚伪,真诚就越有价值

 19.对喜欢当面奉承的人,要特别小心

 20.人心各不相同,一定要细心分辨

 21.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22.说服别人的最好办法,是避免争辩

 23.后发制人,要有备于先

 24.认错比争辩的效果更好

试读章节

原文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庄子·养生主》

译文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穷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穷的知识,就会搞得精疲力竭,既然如此,还去追求知识的人,就只能弄得疲困了。

潜智慧解读

从小就学庄子的一句话:“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老师也总是教导我们:“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所以你们一定要好好读书。”那时候以为庄子在勉励大家“学海无涯苦作舟”。可庄子接着说了:“以有涯随无涯,殆已。”意思是说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穷的知识,就会搞得精疲力竭。很多人年轻的时候,总是用前半句来激励自己,让自己在茫茫的知识海洋中奋力划行而不知畏惧,平添一股蛮劲。慢慢才悟出,原来这真理还在后半句。看来,庄子在勉励好好读书的同时,隐含了另外的深意。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所以,我们要多读书。但谁能够把世界上的学问都研究透呢?没有!所以庄子警告我们:“以有涯随无涯”那样做危险呀。

要想把所有的知识都学到手,累死也不可能,所以,学习上该有所选择,有所侧重,不能什么都想学,太贪婪往往让自己得不偿失。知识无穷,智慧无穷,财富无穷。不能苛求自己穷其所有,要学会合理地安排自己的人生之路。如果什么都想学,什么都想要,就会使自己的才智过早地耗尽,当你需要发力的时候,自己却没有力气了,那样就会连自己健康的身体都保不住,更不要说成功了。

孔子说:“学如不及,犹恐失之。”恨不得把全天下的知识全部收归囊中,这一点孔子就不如庄子明智了。庄子明白了知识的无限性,能够抓主要矛盾,教大家在学习上不要“苦作舟”,而要在快乐中学,该学的学,不该学的不学,因为知识是永远也学不完的。

此外,既然知道“以有涯随无涯,殆已”,那么就要保持谦虚的态度和对知识的敬畏,任何时候都不要“无所不知”的样子,因为“无所不知”正是无知的表现。

在这方面很多前辈给我们作出了典范。

在一次国际数学家大会上,有记者问大会名誉主席、92岁的陈省身教授:

“您对大会第一天田刚教授的报告有何评价?”田刚教授是中国青年一代数学家中的佼佼者,是第一位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上作一小时报告的中国数学家。陈老亲临会场为田刚“加油助威”,坐在轮椅上听完了报告。众记者期待着从陈老嘴里说出“非常精彩”一类的赞扬之语,为自己的报道增加“猛料”。没想到,面对数十位记者和摄像机镜头,陈老却毫不犹豫地朗声答道:“我没听懂。”陈老的回答有些“煞风景”,也使记者们大跌眼镜——面对着一群对数学一知半解的“门外汉”,对一个本可以轻松“应付”过去的话题,这位国际知名的数学大师竟然老老实实地承认自己“没听懂”!陈老学术上的成就世所公认,其在整体微分几何方面的卓越成就无人可以否认,但是这位智者依然在公众面前坦诚自己的“无知”。

世界著名美籍华裔物理学家丁肇中先生,40岁便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了解他的人都知道:在接受采访或提问时,无论是本学科问题还是外学科问题,也无论提问者是业内人士还是业外人士,丁肇中最常给出的回答竟是三个字——“不知道”。2004年11月7日,丁肇中给南航师生作报告,有学生问:“您觉得人类在太空能找到暗物质和反物质吗?”他回答:“不知道。”又有学生问:“您觉得您从事的科学实验有什么经济价值吗?”他又回答:“不知道。”有学生又问:“您能不能谈谈物理学未来20年的发展方向?”他仍然回答:“不知道。”据当事者观察,丁肇中教授回答“不知道”时,态度诚恳,绝非故弄玄虚或“卖关子”。这位科学家曾解释说:“不知道的事情绝对不要去主观推断,而最尖端的科学很难靠判断来确定是怎么回事。”“拿诺贝尔奖,只是对很小的特殊领域有贡献,一个人不可能因为拿了诺贝尔奖,就把自己当成了什么都懂的‘万能专家’,对任何事情都可以评价,我可没这么大的能耐。”

两千多年前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在今天,其对那些高高在上“无所不知”的人们的警示意义更大。

P5-7

序言

庄子是中国人的宠儿,在中国喜欢庄子的人超过喜欢孔子的人,追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庄子的思想和智慧更符合中国人淡然、自然的本性,更贴合中国人内心深处隐微的部分。庄子的学说在儒家的规矩严整与佛家的禁欲严峻之间,给中国人提供了一块可以自由呼吸的空间,它是率性的,是顺应自然的,而反对人为的束缚的,它在保全自由“生命”的过程中,竭尽了最大的心力。尽管庄子的思想被后世归人了老子的体系,但是千百年来,仍然无法掩盖他闪烁着其独特、博大的光芒。

当前世界性的“庄子热”,其势汹涌澎湃。韩国最近几年高考论文题目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古典名著是中国的《庄子》,其次是《论语》,这不是出于偶然,而是庄子文化魅力的真实再现。

庄子的思想追求一种绝对自由,是不依赖外界任何事物的绝对自由。庄子力求做到超脱形体,淡泊金钱,进而达到“利”的超脱,“名”的超脱,乃至“死”的超脱。“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正因为世道污浊,所以他才退隐,与世无争。正因为人生有太多约束,所以他才强调逍遥。

庄子把生死看作犹如春夏秋冬的转换,纯属自然,不知悦生,不知恶死,甚至认为死是摆脱了世俗烦恼而“反其真”。庄子主张“无我”、“无物”,也就是忘掉一切外物,连自己的形骸也忘掉。忘掉自我,与外物融为一体,当然也不会受外物所拘滞。庄子认为能达到这样的境界,才算逍遥游。

庄子主张养生,做到无过无不及,注重于善与恶之间,使自己的精力和身体不受损害。为人处世,不把名利放在眼里,无所作为且做到不留痕迹,让人挑剔不出毛病来。与世无争,不用技巧,不用权谋。

庄子主张修身养性、清静无为,重视内在德性的修养,生命自然流注出一种自足的精神的力量。

庄子在谈笑间把人世间的绝顶智慧一一点破。

阅读庄子会把我们的心灵逐渐腾空,把我们心中的各种杂念排除,让我们的心底真正能够有所秉持,无论何时都坚守内心的淡然和清明,随遇而安,不与世争。最后,获得一个圆融的,合乎道的,合乎天地自然的,自己的生命境界。

庄子对后世的影响,不仅表现在他独特的哲学思想上,而且还表现在文学上。他的政治主张、哲学思想不是干巴巴的说教,相反,都是通过一个个生动形象、幽默机智的寓言故事,通过汪洋恣肆、仪态万方的语言文字,巧妙活泼、引人人胜地表达出来,全书仿佛是一部寓言故事集,这些寓言表现出超常的想像力,构成了奇特的形象,具有石破天惊、振聋发聩的艺术感染力。

可以说,他的文字滋养了中国文化,许多后世的文学大家都对他推崇备至。苏东坡说,想写好大文章,背熟三本书就可以了:一本是《孟子》,一本是司马迁的《史记》,还有一本就是《庄子》了。金圣叹评六才子书,第一个就是《南华经》即《庄子》。

闻一多阅读《庄子》以后,特别崇拜庄子。他说:“读《庄子》的人定会为那思想的奇警而惊异,可当你在那踌躇时,忽然,又发觉一件事,你问那精微奥妙的思想何以竞有那样凑巧的、曲达圆妙的辞句来表现它,你更惊异;再定神一看,又不知道哪是思想哪是文字了,也许什么也不是,而是经过化合作用的第三种东西,于是你尤其惊异。这应接不暇的惊异,便使你加倍的愉快,乐不可支。这境界,无论如何,在庄子以前,绝对找不到,以后,遇着的机会确实也不多。”

今天,我们再讲庄子,究其原因,因为庄子的智慧是人类大智大慧的结晶,这样的智慧是没有时间界限的,它仍然可以指导我们的现代人生,帮助我们破解许多人生的迷雾,而我们得其一,就可受用一生。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庄子看破没说破的潜智慧/处世经典系列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吴金卫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画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207868
开本 16开
页数 30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0-07-01
首版时间 2010-07-01
印刷时间 2010-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64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223.5-49
丛书名
印张 20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59
185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21: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