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居里夫人自传
内容
编辑推荐

居里夫人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这是不言而喻的,她同时也是一位谦虚的科学家。她之所以写自传,完全是难拂美国好友、女记者梅乐内夫人的一再劝说之美意,以免让她失望。

这本十多万字的“小书”的第二部分是居里夫人撰写的她丈夫皮埃尔·居里的传记,其篇幅大大地长于她自己的生平传记,她对丈夫的深情由此可见一斑。书中详细记述了皮埃尔·居里高尚的人格魅力。他以大公无私、不计回报、无怨无悔的精神与妻子一道,矢志不移地走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他的精神感染、鼓舞着自己的妻子,二人并肩战斗,终于登上了科学研究的高峰,作出了不朽的贡献,为人类增添了幸福。尽管自己的生活很清贫,但有妻子这样一位志趣相投的伴侣,他很满足,一门心思地埋首于实验之中。婚姻美满,事业有成,但天不遂人愿,他因惨遭飞来横祸而丧生。这不仅是法国人民的一个重大损失,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一个无法弥补的损失。

内容推荐

居里夫人是历史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也是第一位获得两项诺贝尔奖的伟大科学家。本书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居里夫人的自传,语言直白、坦诚,是一个普通女孩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顽强奋斗走上科学之路,从而对人类社会进步产生巨大影响的真实写照。第二部分是由居里夫人撰写的丈夫皮埃尔·居里的传记。通过居里夫人的记叙、两人的书信和日记、他人的评价等多个角度,展现了皮埃尔·居里献身科学的执著信念和献身人类的高尚人格。书稿记录了这两位科学名人并肩战斗的一生,从中体现出来的致力于科学的精神和崇高的品德至今仍值得世人学习,并激励着一代代有志青年奋发图强,取得辉煌的人生成就。

目录

第一章 成长历程/3

第二章 从事研究/20

第三章 经历战争/42

第四章 美国之行/60

 附:居里夫人生平大事年表/71

前言

第一章 居里家族/83

第二章 最初的科学研究——压电现象的发现/91

第三章 在物理和化学学校的初期研究/99

第四章 婚姻和家庭性格与品德/116

第五章 梦想成真发现了镭/131

第六章 出名的重负国家迟到的关怀/141

第七章 民族的悲痛成为圣地的实验室/164

第八章 皮埃尔·居里评介文章选录/171

附:居里夫人日记选录(1906—1907)/177

试读章节

我于1867年11月7日在华沙出生,是家里几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因为我大姐在14岁时不幸病逝,所以我只有三个姐姐和一个哥哥。

由于大女儿的不幸病逝,我母亲悲恸欲绝,从而因伤痛而患了不治之症,年仅42岁便撒手人寰。母亲去世时,我才9岁,我哥哥也只有13岁。全家人沉浸在难以言表的悲痛之中。

大姐的突然去世,是我一生中遭遇的第一次最悲惨、最痛苦的事情。这之后,我常常会无缘无故地突然陷于忧伤悲戚、沮丧消沉之中,想必与这一悲惨之事不无关系。

我母亲为人高尚、温柔敦厚、心慈面善,而且她知识渊博、心胸坦荡、严于律己。她不但宽容大度、温情善良,而且在家中很有威望,大家都信服她。她非常虔诚笃信(我父母亲都是天主教徒),但她能包容一切对宗教的不同看法。她从来都是求同存异的,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她对自己的孩子们有着很大的影响,就我个人而言,因为是小女儿的缘故而备受呵护、关切,所以我深深地爱着我母亲,而且有一种崇拜之情把我和母亲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母亲的不幸去世使父亲悲恸欲绝,但他并未因此而消沉,他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去,投入到对自己的孩子们的教育上来,致使自己没有多少空闲时间。母亲过世多年后,我们仍感到若有所失,百无聊赖,仿佛家中少了一个主心骨。

我们兄弟姐妹很小就开始学习了。我6岁时就上学了,是班里年龄最小、个子最矮的学生,每当有人前来听课或参观时,老师总是把我这个坐在第一排的学生叫上讲台朗读课文。我生性腼腆,一叫我上台我就吓得不行,恨不得跑出教室躲起来。我父亲是一位优秀的教师,对我们的学习十分关心,并懂得如何指导我们,但家里的经济条件不太好,开始时我们上的是私立学校,后来不得不转到公立学校去了。

华沙当时处于俄国的统治之下,而这种统治最残酷的一个方面就是对学校和学生的严格控制和迫害,波兰人办的私立学校都受到警方的监视,并且一律用俄语教学。学生们很小就开始学俄语,以致母语——波兰语反倒说不利索了。幸而这些学校的老师都是波兰人,他们不愿受此迫害,想方设法地让学生们多学一些波兰语。这些私立学校都不准授予正式文凭,只有公立学校才有权利授予。

所有的公立学校都是由俄国人领导的,他们一味地压制波兰人民族意识的觉醒。所有的课程都是由俄国人用俄语讲授,这些俄国教师仇视波兰民族,所以对待学生就像是对待敌人似的。德高望重、知识渊博的老师都不会到这种学校来教书的,因为他们无法容忍这种敌视的态度。孩子们在这种校园环境中学习的知识是否有用,颇让人怀疑。尤为严重的是,这种环境对孩子们道德品质的影响着实令人担忧。孩子们处于这种监视之下,不小心说了一句波兰话,或者用词稍不留神,就会受到严厉的处罚,不仅自己倒霉,而且还会殃及家人。处于这种严酷的环境之中,孩子们天真欢愉的本性丧失殆尽,然而,另一方面,这种可怕的氛围也激发了波兰青少年极大的爱国热情。

在这外族入侵和承受丧母之痛的时期,我少年时的日子过得郁郁寡欢,沉闷而无生气。不过,依然有一些愉快的事情,它们仍旧保留在我的记忆之中。亲朋好友的欢聚让人兴奋欢快,给我们郁闷的生活带来了慰藉与希冀。另外,我父亲非常喜欢文学,熟记着波兰以及外国诗人们的诗歌;他自己也能作诗赋词,而且还经常把外国的优秀诗篇译成波兰文。他就家庭琐事所写的短诗常令我们赞叹不已,佩服之至。每个周末晚间,我们都围在他的膝下,听他给我们朗诵波兰的著名诗歌和散文。这样的夜晚对于我们来说其乐融融,而且爱国主义的情愫在不知不觉之中日益增强。

我从少年时起就喜爱诗歌,并且能够背诵我国伟大诗人们的大段诗篇,其中我情有独钟的是米奇凯维兹、克拉辛斯基和斯洛瓦茨基的诗作。当我日后开始学习外国文学时,这种爱好就日益增强。我很早就在学习法语、德语和俄语了,能够阅读这些语言的外文书籍,后来,我感到英语很有用,我就又开始学习英语,不久就能阅读英文书和英国文学作品了。P5-7

序言

若干年前,当我还是个初中生时,我就听见老师们崇敬有加地对我们讲述居里夫人的伟大成就。几十年前的我听得入迷的情景至今仍历历在目。少年时的我,只知道她是个外国女人,一位了不起的科学家。今天,出版社约我翻译她的自传,我当然是欣然从命,因为这可以让我有机会更清楚、更详细地了解这位伟大女性的一生。这种有意义的事情,谁都会很乐意去做的。

居里夫人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这是不言而喻的,她同时也是一位谦虚的科学家。她之所以写自传,完全是难拂美国好友、女记者梅乐内夫人的一再劝说之美意,以免让她失望。这位美国女记者为了支持居里夫人的科学研究工作,曾呼吁美国妇女积极捐款资助居里夫人因经费紧张而陷于困境的研究工作。最后,梅乐内夫人用妇女界的捐款购买了一克镭相赠,美国总统哈定亲自主持了捐赠仪式,令前来美国接受捐赠的居里夫人感动不已。在这个异国友人的敦促下,居里夫人只好勉为其难地动起笔来。她的自传有数万字,直白、坦诚、不加修饰,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出生在波兰首都华沙普通家庭女孩的不平凡的一生。她刻苦努力、顽强奋斗,以优异的成绩高中毕业之后,只身前往巴黎大学求学。她一边打工一边学习,其苦其累可以想象。她在与皮埃尔·居里相识、相知,到喜结良缘之后,性格相近、志趣相投的夫妻二人,为了科学研究而甘于寂寞,过着清贫的生活,终于发现了新元素——镭,并将它运用到医学上,救死扶伤。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她带领医疗队奔赴各个战区,利用与丈夫共同发明的X光设备,积极地投入到抢救伤病员的行列中去。一位知名的科学家,在战争爆发后,又在前线当上了白衣天使,其高尚的精神可歌可泣、可敬可佩。她与丈夫一样,整天待在由于经费不足而设备简陋、条件极差的实验室里,冒着受到有毒气体伤害的危险,为寻找新元素而废寝忘食,先后发现了镭、钋、钍等当时尚不为人知的新元素。由于她与丈夫皮埃尔·居里的卓越成就,他们和贝克莱尔一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居里夫人成为该奖历史上第一位女性获得者。在居里先生不幸遇车祸而英年早逝之后,不到40岁的她,中年丧夫,曾一度被这意外而沉重的打击所压倒,终日思念自己的丈夫——科学研究事业上的战友和朋友。但最后,她还是把自己的痛苦深埋在心中,一边抚养两个年幼的女儿和照顾年迈的公公,一边继续进行科学探索,终于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成为两次诺贝尔奖的得主,而且与第一次不同,这一次是她单独获奖,真可谓史无前例。

这本十多万字的“小书”的第二部分是居里夫人撰写的她丈夫皮埃尔·居里的传记,其篇幅大大地长于她自己的生平传记,她对丈夫的深情由此可见一斑。书中详细记述了皮埃尔·居里高尚的人格魅力。他以大公无私、不计回报、无怨无悔的精神与妻子一道,矢志不移地走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他的精神感染、鼓舞着自己的妻子,二人并肩战斗,终于登上了科学研究的高峰,作出了不朽的贡献,为人类增添了幸福。尽管自己的生活很清贫,但有妻子这样一位志趣相投的伴侣,他很满足,一门心思地埋首于实验之中。婚姻美满,事业有成,但天不遂人愿,他因惨遭飞来横祸而丧生。这不仅是法国人民的一个重大损失,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一个无法弥补的损失。他的突然逝世令世界为之震惊。唁电唁函如雪片般纷纷飞来,有各国著名科学家发来的,也有一般平民百姓发来的,足见他的崇高品德、伟大贡献深入人心。

我仅在此摘录几篇知名科学家在吊唁中对他的评价的片段,作为对这位英年早逝、为人类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的缅怀。

法国著名科学家普安卡雷在法国科学院的悼念会上的悼词:

在物理学研究中,居里先生头脑缜密细致至极,能够去粗存精,去伪存真,在别人很可能被引入歧途的错综复杂的谜团中,找到正确的方向……所有与他交往的人都能体会得出他的真诚、率直,可以说,从他的温柔谦和、天真坦率、思想敏捷之中散发出巨大的魅力。在他的朋友们甚至对手们面前,他总是礼让三分……谁能想到这么温柔可爱的一个人却深藏着一颗不屈不挠的心呢?他在原则问题上绝不妥协,在绝对真诚的道德理想上也绝不妥协……

著名科学家让·佩兰在1906年5月《当月》杂志上撰文:

但凡认识皮埃尔·居里的人都知道,与他在一起,你就会感到那种急于工作、急于研究、急于弄出个水落石出的需要油然而生。我们将把这种感受广为宣扬,以此来更好地缅怀他。我们还将从他那张苍白但英俊的面庞上探寻那种使得接近他的人力量倍增的感召力的秘密……

他的学生,著名科学家什内沃1960年4月在物理和化学学校校友联谊会上的发言:

我们中间有些人对他不无道理地崇拜至极。就我本人而言,除了我的家人以外,他就是我最爱戴的一个人,因为他懂得如何以一种极大的、细心的爱去关怀我这个卑微的助手。他对人和蔼可亲,他的助手们都非常崇敬他。当实验室里的学生们听见噩耗时,一个个泪流满面,痛不欲生……

他的学生、后来的继任者、著名科学家朗之万1906年7月在《当月》杂志上撰文:

我作为学生走进他的实验室时,他只有29岁,但在实验室里度过的整整10年的时光使他做起实验来游刃有余。尽管我们才疏学浅、笨手笨脚,但一见到他在悉心指教时那副成竹在胸的坚定神态以及他那腼腆但坦然的表情,我们便心中有底,不慌不忙、认认真真地跟着他做起来……我学生时代最美好的记忆也许就是在实验室里的那段时光,我站在黑板前面,听他兴致勃勃地同我们交谈,启发我们丰富的想象力,激起我们对科学的热情与爱好。他的探索精神很强,而且极富感染力,他知识面宽广而扎实,唤起了我们对科学知识的渴求……

还有许多人,包括闻名海内外的著名科学家以及皮埃尔·居里的学生们的缅怀文章和讲话,不一而足。从以上所摘录的不多的一些片断中,就足以看出皮埃尔·居里是怎样一个人。让我引述居里夫人的原话来结束我的这篇译序吧:

他像是一个感悟真理的先知,完全摆脱了羁绊,全身心地向往理性和真知。他给我们做出了榜样,我们只要以追求理想为自己的生活目的,以自由和正直的精神鼓舞自己勇往直前、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我们就完全可以像他一样达到尽善尽美的精神境界。

陈筱卿

2004年春

书评(媒体评论)

一个伟大的发现并不是从科学家的头脑里呼之即出的,它是科学家日积月累的劳动成果。在成果涌现之前,有多少个日日夜夜是处于左右摇摆、犹豫不决之中啊,总觉得不会成功,好像大自然在跟自己作对,使人不免会沮丧失望,但必须鼓起勇气,继续坚持下去。

——[法]玛丽·居里

这真是一什令人欣慰的事,感谢麦隆内夫人所做的努力,能让世人永远看到居里夫人对自己的人生记录与总结。尽管她只是平静地叙述,但仍然能让我们看到她坚强的意志、纯洁的心灵、她的律己之严、她的客观而公正的判断。

——[美]爱因斯坦

很少有一部名人自传像《居里夫人自传》一样,几十年畅销不衰。这位伟大的女性不仅创造了科学史上的奇迹,她的这部内心独门和奋斗经历同样也创造了图书销售的奇迹。

——亚马逊书店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居里夫人自传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法)玛丽·居里
译者 陈筱卿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12500709
开本 32开
页数 19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17
出版时间 2010-08-01
首版时间 2010-08-01
印刷时间 2010-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35.656.13
丛书名
印张 6.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8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3:2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