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我们是不是很无聊
内容
编辑推荐

一个年少轻狂的80后,一段曲折幽默的成长故事,一手扼杀矫情,消灭颓废的个性文笔,声情并茂的叛逆与忧伤,今年的盛夏谁的青春开始蒸腾?本书讲述的故事是关于一个聪明又自大、善良又倔强、个性鲜明又才华横溢的少年在一所声名显赫、纪律严明、思想和教育体制顽固的名校中自己跟自己的战争,这场战争没有硝烟也没有流血,可是主人公最后却用自己的年少陪了葬。本书以大胆犀利的笔锋直戳应试教育的软肋,以平实幽默的文笔道出80后学生们个性中的叛逆与忧伤,以深刻的思考诠释了校园小说的真正含义。

内容推荐

故事是关于四个好友的蜕变,三个春秋的时光,两个人的初恋,一个人的战争。 

主人公耿小乐头脑聪明,倔强善良,却从来不安分守己,他和他的好友们在一所重点高中校园里共同品尝了三年成长的酸甜苦辣,同时也眼睁睁看着曾经所有的浪漫与理想被现实一点点吞噬。耿小乐竭尽全力向世人证明自己的横溢才华,然而被孤立在传统顽固的应试教育中的他,只能任时光声情并茂地流逝,享受浮华带来的自我满足感,却对改变现状无能为力,始终在一无是处中怀疑着自己的价值——冲动的少年用微不足道的轻狂不羁去碰撞世俗的铜墙铁壁。耿小乐的抗争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失败,当高考分秒不差地来到面前时,回想起三年阳光略微灿烂过的日子,心中掠过的仅剩下失落与彷徨……《浮》以大胆犀利的笔锋直戳应试教育的软肋,以平实幽默的文笔道出80后学生们个性中的叛逆与忧伤,以深刻的思考诠释了校园小说的真正含义。

试读章节

时间,无疑是看得见的。

但是有人说时间像水,我却不敢苟同。

因为水既无颜色又无味道,当它从你手中滑过时,也不会留下任阿痕迹。

我坚信时间是穿梭的鱼,我曾经企图一把抓住它,可还是让它给留了。然而,当我张开手时,掌心还残留着青春脱落的两三片鳞,和一股年少冲动所特有的腥味儿。

今年入夏的第一场雨并没有像大便干燥时的开塞露一样,一举扫去空气中所有的热,反而像是前列腺病人的尿,稀稀拉拉又没完没了。

仅仅二十几人的文科班却坐拥着一间大教室,可是这二十几人横七竖八的坐姿竟令人一时难以数出个数。放眼环顾,坐在第一排的几个女生靠拢得几乎围成了一个圈,你一嘴我一句、表情各异地聊着天:教室靠后面的不少男生早已趴在桌上睡死过去,还有两个没入睡的,也正在不停地向书桌磕头,上下眼皮旁若无人地激吻着;奇怪的是,坐在我身边的二三人居然都在埋头学习,这让我无论是想聊天还是想睡觉,都缺乏人手和气氛。

我环顾了一圈即将告别的教室,一点都看不出来还有一周就要高考的样子,于是我只好将头扭向窗外,对着稀疏到足能数出个数儿的雨滴发愣。

雨渐渐小了,我站起身,绕过几张摆放凌乱的桌椅来到高飞面前,故作感伤地对他说,送送我吧。

高飞问我,这么早就走了?

我说,嗯,先回寝室收拾一下东西。

高飞放下手中的书本,陪我回了宿舍楼。

此时下午三点,宿舍楼正处于关闭时间。我们习惯性地朝宿舍大妈的房间里望了一眼,刘主任正在睡觉,难得天公作美,如此适合打盹儿的一个阴天下午,她睡得正酣,酣到我和高飞以矫健熟练的身姿越窗而入都毫无察觉。

窗外一片阴霾,楼内空无一人,这让整个走廊黑得更深。我们来到三楼自己的寝室,打开灯,整栋宿舍楼仿佛才有了一丝生气。

想好了报哪一所学校吗?我问高飞。

高飞说,原本打算考北京××大学的,因为该校的大学足球队是全国大学生比赛的冠军。不过就自己现在的成绩而言,不可能考得上。

我说,放心,以你的实力,到哪一所学校都一样当队长。

高飞转过身,笑着说,但愿如此。那笑容好似窗外有气无力的雨。

时间尚早,我并不急于收拾行囊,干脆将寝室衣柜和抽屉内的所有物品一律倾倒在地上,细数着我千奇百怪的家珍:二三十本高一高二用过的教材和碰都未曾碰过的各科练习册;上百张花花绿绿的盗版光碟和一整套正版的孙燕姿专辑,只可惜其中两张的歌词早已不翼而飞;一枚拇指大小,不知被风干了多久的黑色香蕉干尸。

扒开以上物品,下面覆盖的还有剪刀,胶水,圆珠笔,双面胶,手纸,牙签,鞋带,曲别针,瑞士军刀,刷鞋用的牙刷,脏衣服,臭袜子,护肤乳,成绩单,两封似懂非懂的情书,五本小说和两本杂志,校徽,等等,以及无数根或笔直或卷曲的毛发。

最后,我还翻出一张高二春游时的合影,照片里有我、书文、李彦和秦汉。

差不多就是这些了,我说。

什么?高飞问。

这些就是我高中的全部了。

他瞧了一眼地上的东西,神奇般地用脚从他的床下滚出了一个足球,说,还有这个呢,说完一脚踢给了我。

我佯装嫌脏的样子避开了那个球,不过它的确落满了灰。可是我真正想要避开的,是这个球从此刻起即将带给我的一段冗长而艰难的记忆——我以为它早就丢了。这个球不但脏,而且显得有些干瘪,一改它往日在我脑海中神采奕奕和生机勃勃的形象。我想,我避开它的动作大概是出于一种下意识,或是说潜意识,或者无意识。

有兴趣再出去踢一次球吗?高飞的问话打断了我的思绪。

外面下着雨呢,我说。

我敢打赌,这场雨马上就停。

我将信将疑。

盲目等待雨停之前,我还是做了一点有意义的事情——最后打扫了一遍寝室,简单地拖了一下地面,还把墙角堆积如山的空饮料瓶子给收拾起来,装满了整整三个黑色塑料袋。趁雨不是很大,我直接拎着那三大袋空瓶子来到宿舍楼前的垃圾站丢掉。我赶到时,看见一个苍老又佝偻的身影在垃圾堆前忙活,我们都很熟悉她,这个老太太经常从学校后门的围墙破洞处钻进来,捡拾废旧物,以此换取零用钱养身。此刻,她正背对着我,拼命吮吸着刚从垃圾堆里淘出别人剩下的半杯豆浆,下Ⅱ因时背部一起一伏,显得很卖力。

见到她更让我觉得没白下来一趟,我直接将手中的三袋宝贝送给了那老太太,她乐得合不拢嘴,不懂说什么奉承的话,就是一个劲儿地哈腰点头。

正当我要转身返回时,一个我熟悉又厌恶的声音乍起。P1-3

序言

高中一年级那会儿,曾经有位老师骂我是“离经叛道”,当时我伤心不已,悲愤到险些自焚,以为自己无可救药到应该去吃耗子药。三年后,当我人生阅历小有所长,才想通原来“离经叛道”根本不能算作骂人,更何况从理论角度讲,那位恩师一点儿也没有说错。

我的确是个离经叛道的人,我离的是四书五经,叛的是歪门邪道。

歪门邪道的厉害之处在于,当大多数人被迫坠入时,它还会让你以为走的是乾坤正道,着了魔似的——比如我们顶礼膜拜的应试教育。

而我,是大多数人中站出来说话的一个。

我不但没有被歪门邪道给击垮,反而给它来了个大反扑,咬它个措手不及。俗话讲,邪不压“郑”,就是这个道理。阅读至此,请别误以为这是本政治书籍,《浮》是一部干干净净完完全全彻彻底底的文学作品。

《浮》这本书承载着我人生的前半段青春,一段朝气蓬勃、彷徨无奈、自作多情、稍纵即逝的冲动岁月,一抹鲜艳又掺杂了暗淡的混乱时光。

《浮》的诞生历程很有趣,露头于沈阳,挣扎在香港,脐带剪断于北京,整本书从构思到完稿花费了我一年半的时间,相对于正常孕育生命的过程来说长了半年多,不过我从未急于求成,因为我坚信难产的都是天才,不信你就去查查各种伟人传记。

小说最早的五千字创作于高三下半年,当时距高考还有三个月,我十八岁;高考后我来到香港读大学,第一年几乎把全部心思扑在这本书上,导致期末两个科目未能通过;完成时,我二十岁——在青涩的时候思春,在发春的季节杀青,这就是我的青春。

《浮》讲述的故事是关于一个聪明又自大、善良又倔强、个性鲜明又才华横溢的少年在一所声名显赫、纪律严明、思想和教育体制顽固的名校中自己跟自己的战争,这场战争没有硝烟也没有流血,可是主人公最后却用自己的年少陪了葬。我一直信奉,少年在青春中与迷失擦肩而过的那几年里可以挖掘出最有趣也最有价值的故事,于是我把它写出来,因为称之为故事的东西就一定要给别人看,否则就叫日记。这个故事我写得很真实,但是此真实非彼真实,我相信它会让你似曾相识。原本为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还想在书的扉页上加上以下文字:本故事纯属虚构,阅读时请您对号入座,如有巧合,权当胡扯。后来转念一想,觉得大可不必,小说终究是小说,怎么构是我的事儿,至于虚不虚,大家自己看了就知道。

确切地说,《浮》这本书也是一本离经叛道的书,离的是一本正经,叛的是微不足道。创作时我压根儿就没考虑过什么世俗偏见或是品味标准,而看过了其他人写的校园题材小说后,更增强了我笔耕不辍的信念,因为我所写的不是微不足道的无病呻吟,不是动辄就拿感伤说事儿的恣意矫情,有时我甚至因为这些作者的缘故而耻于称自己的小说为“校园小说”。

一个人躲在被窝儿里哭的悲伤,面对个性被社会命运击溃的无奈,显得太过于渺小与滥情。我希望人们在看完这本书后,可以叫它是一本“成长小说”或是“光阴小说”,也都挺好听的。

这本书有幸得以出版,我要极力感谢作家出版社的深蓝姐,如果不是她赏识并主动愿意承担出版此书可能带来的一些风险,《浮》也不会有机会面见世人。打个比方,《浮》就好像一盘鱼香茄条(我认为世间最好吃的菜),我是掌勺大厨,而深蓝姐在上菜的同时不但保持了菜的原汁原味,更在菜里加了香油和香菜,还要极力向顾客们推荐,所以她是服务员兼掌柜的。一共就两个人,这道鱼香茄条必然好吃,因为嗜吃的人都明白,最正宗的老字号饭店全坚守着这种经营模式。

老字号的招牌菜一般都要在菜名前面加上“金牌”二字,假如我的这本小说仍需要被冠以校园小说的名号,我不得不在“一部校园小说”的简介前面加上“最好看”三个字。

郑执  2007年7月25日晚于香港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我们是不是很无聊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郑执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354707
开本 16开
页数 26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10-08-01
首版时间 2010-08-01
印刷时间 2010-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7.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53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23:1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