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游牧社会为主题,重在研究民国时期游牧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部变动情况,尤其是对今天仍有影响的文化教育的现代发育程度。特定历史时期(清末民国时期)新疆游牧社会的社会结构变动、社会关系状况是本书的研究主题。具体来讲,游牧民族社会经济状况、社会组织与制度、婚姻家庭与社会生活习俗、宗教信仰、文化教育、民族关系等方面内容构成本课题的主要框架。
图书 | 清末民国时期新疆游牧社会研究/中亚与中国西北边疆政治研究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以游牧社会为主题,重在研究民国时期游牧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部变动情况,尤其是对今天仍有影响的文化教育的现代发育程度。特定历史时期(清末民国时期)新疆游牧社会的社会结构变动、社会关系状况是本书的研究主题。具体来讲,游牧民族社会经济状况、社会组织与制度、婚姻家庭与社会生活习俗、宗教信仰、文化教育、民族关系等方面内容构成本课题的主要框架。 内容推荐 民国时期的新疆远离国家的政治控制中心,在复杂的地方势力控制下,其社会状况呈现出与内地的多方不同。民国时期的38年问,新疆社会处于无休止的动荡中。政权更迭频繁、社会封闭、经济凋敝、民不聊生。以哈萨克、蒙古、柯尔克孜、塔吉克等民族所构成的游牧社会作为新疆社会的构成部分,具有整个社会的共性,既有民国初期突变因素,又有民国中后期渐变因素。民国时期随帝制灭亡带来的一系列社会政治变动因素也使新疆游牧社会在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发生了变动。 作者在占有翔实的文献史料、资料的基础上,对清末民国时期新疆游牧社会进行研究。本课题采用多学科的方法。首先运用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以“社会”为落脚点,以社会变动过程为主线,注重对引起社会变迁方面领域及因素的研究,从游牧社会的构成、社会生活、社会功能等三大方面进行探讨。同时运用历史学的方法,利用历史文献,挖掘地方史料,对历史现象的本质进行分析。此外,本课题还运用比较研究方法,即通过对不同时空中复杂历史现象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异同。 本课题以游牧社会为主题,重在研究清末民国时期游牧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部变动情况,尤其是对今天仍有影响的文化教育的现代发育程度。特定历史时期(清末民国时期)新疆游牧社会的社会结构变动、社会关系状况是本课题的研究主题。具体来讲,游牧民族社会经济状况、社会组织与制度、婚姻家庭与社会生活习俗、宗教信仰、文化教育、民族关系等方面内容构成本课题的主要框架。 目录 绪论 一 研究缘起及研究意义 二 研究状况综述 三 有关文献史料的运用 四 研究框架及研究方法 第一章 近代西北游牧部落与边界 一 清代新疆沿边的藩属游牧部落 (一)哈萨克部对清王朝的归附 (二)布鲁特部对清王朝的归附 (三)卫拉特部对清王朝的归附 (四)乌梁海部对清王朝的归附 二 清代新疆沿边地区的外藩游牧部落 (一)卡伦的设置 (二)卡伦与外藩游牧部落 三 近代西北边界变迁中的游牧部落 (一)西北边界变迁 (二)新疆沿边游牧部落对归属国的选择 第二章 清末民国时期新疆游牧社会组织与制度 一 清末民国时期新疆蒙古族盟旗制度 (一)清末民国初期新疆蒙古族盟旗设置 (二)民国初期新疆蒙古各盟旗王公待遇 (三)民国时期盟旗制度的演变及王公待遇与权力的弱化 二 新疆游牧民族自生型社会组织与制度 (一)新疆游牧民族自生型社会组织的特点 (二)氏族部落组织 (三)民国时期氏族部落组织的演变 第三章 清末民国时期新疆游牧社会经济状况 一 新疆游牧民族经济生活特质 二 清代以来天山北路的开发及农牧比重的变化 三 新疆官营牧厂的兴衰及民国新疆牧业的开发 (一)新疆官营牧厂兴衰概述 (二)民国时期牧业的开发 四 清末民国时期新疆畜牧业经济 (一)新疆游牧部落牧地 (二)畜牧业经营者的类型 (三)经营单位或生产组织形式 (四)牧区存在的经营方式 (五)生产资料占有形态 (六)牧区商业贸易活动 五 清末民国时期影响新疆游牧社会经济发展的诸原因 (一)近代沙俄对新疆牧区的不平等贸易 (二)游牧社会内部的经济剥削 (三)原始粗放落后的生产管理技术与方法 第四章 清末民国时期新疆游牧社会婚姻家庭与生活习俗 一 婚姻家庭 (一)婚姻 (二)家庭 (三)亲属制度 二 社会生活习俗 (一)服饰 (二)饮食 (三)居住 (四)交通 (五)文娱活动与待客 (六)人生礼仪 第五章 清末民国时期新疆游牧社会宗教 一 新疆蒙古地区藏传佛教 (一)准噶尔汗国时期藏传佛教 (二)清末民国时期新疆蒙古地区藏传佛教 (三)新疆蒙古族宗教性节日与习俗 二 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与伊斯兰文化 第六章 清末民国时期新疆游牧社会文化教育 一 宗教教育 (一)经堂教育 (二)寺院教育 二 晚清学堂与游牧部落 三 民国学校教育与游牧部落 第七章 清末民国时期新疆民族关系 一 中央民族管理机构的调整及民族政策 (一)机构调整 (二)民国中央政府的民族政策 二 新疆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 (一)行政区划 (二)新疆行政官员民族成分的变化 三 民国新疆地方政府对游牧民族的统治政策 (一)杨增新的抚绥、羁縻政策(1911~1928) (二)金树仁的民族歧视政策(1928~1933) (三)盛世才假民主下的民族压迫政策(1933~1944) (四)国民党政府的民族同化和安抚政策(1944~1949) 四 民族人口与分布格局 五 民族间经济交往 (一)生产 (二)生活 六 牧地纷争:游牧民族间的主要矛盾 (一)历史追溯 (二)阿尔泰等地蒙哈牧地之争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清末民国时期新疆游牧社会研究/中亚与中国西北边疆政治研究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娜拉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9715383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1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60 |
出版时间 | 2010-07-01 |
首版时间 | 2010-07-01 |
印刷时间 | 2010-07-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1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280.45 |
丛书名 | |
印张 | 10.1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3 |
宽 | 141 |
高 | 12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