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石梦丹青
内容
编辑推荐

如今很少能见到余石这样画画的人了。他画画不为其他,只是因为痴迷。他无拘无束的挥洒,淋漓尽致的墨韵幻化,大像无形的构图,让一些本来不以为然的名家也感受到扑面而来的冲击力和感染力。本书是画家余石的传记,全书以图文的形式通过对余石的生平和画作记录,读者对他从艺道路、成就的了解、关注,使大家更关注、研究、借鉴余石独特的成功道路。

内容推荐

书画是最需要天赋、想象力和创造性的艺术门类之一,在这个领域,“有志着事竟成”的规则并不适用,当画家、书法家,除了勤用功、肯刻苦、又不懈地追求之外,更需要天赋即艺术灵气,璞玉经过雕琢才能成为美玉,若是一块青皮石,再怎么雕琢锤炼也成不了美玉。余石就是一位具备天赋的画家,他从小就有女性的纤巧和痴情,这便是一种艺术的灵气,所以,经过自学,他就能成才。余石的成功没有普遍意义,不是谁都能走他那条成才之路的;余石的路不好走,他走得很苦,经常在“暗夜”中摸索,他的成功轨迹别人难以复制。

目录

序言

五间堂

天赋的眼睛

童子功

农村磨炼

拜师学艺

T台总管

感悟名山

诗情画意

一炮两响

八方出击

法兰西写生

水墨新荷

父女情深(上)

父女情深(下)

石之缘

半白起点

余石作品

点石园

后记

试读章节

公元2008年3月28日,正是圣洁的报春花白玉兰在春日大地盛放的日子。上午11点20分,一架中国东方航空公司国际航班的客机准时降落在韩国的仁川机场。机上走出了来自中国上海的18位客人,为首的是一位身材魁伟的男子,他穿一件黑色的中式皮上装,一条白色的西裤。满脸洋溢着春风,操一口浦东乡音,忙前忙后地招呼着其他同伴。这些不速之客,是由上海的画家、艺术评论家、作家、记者等组成的特殊团队。他们是前来韩国首尔的松花美术馆,参加《浮生乐水》画展的。那位操浦东乡音的男子,就是本次画展的主人、中国上海的著名画家余石先生。

在由仁川开往首尔的大巴上,大家听着来接机的韩国导游张允景女士风趣而又热情的介绍,叙说着1950年在这里曾发生过的朝鲜战争中,美军“仁川登陆”的往事。满车上海同乡到达异国后激起了欢笑,而作为此次活动主角的余石心情却并不平静,因为他更多的是在关心着下午即将开幕的画展,虽然他已经是第12次举办画展了,但这次在韩国开画展,规模大、作品多,不知道他的中国画风格能不能被韩国艺术界接受。不知道下午的画展能不能搞得热热闹闹?

大巴迅捷地行驶在一座通往首尔的高速公路大桥上,抬头望去,前方是一片宽阔的黄海海域,远处可见缓缓移动着的船舰,近处海水正有节奏地拍打着堤岸和大桥的墩基。再往西和西南方,在大海的尽头,便是中国最大的现代化都市上海,那是余石生长的地方,那里有他的事业。余石是一个有自信,很努力的画家,一个从未经过大学专业学习的人能勇往直前,他的精神可贵。此刻的余石,正沉浸在对过去的回忆中,他的经历是难忘的,而今上海的一批记者、作家、艺术家为他的画展结成团队赶到异国,这种盛况是绝对不多见的。远处,海鸥在自由地、海阔天空地翱翔着,余石的思绪仿佛也飞起来了,穿越50年漫长的时空隧道,飞向远方,飞向他所追求的世界。

1957年8月19日中午约11时,一个男孩在上海市原川沙县洋泾乡泾南村二队杨家宅12号降生,父母当时给他取名为“月兴”,谁也不会想到,这个普通的农家孩子,日后会成为画家余石。

在余石的记忆里,川沙县洋泾乡泾南村是一个绿色的村落,这里地处上海的东部,北面是奔流不歇的黄浦江,与对岸大都市的嘈杂相比,泾南村显得分外宁静。

P2-3

序言

濒临东海之滨的上海浦东是人才辈出的一方热土,在这里出过革命英烈、社会贤达、宗教领袖,乃至文化名人。20世纪90年代,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开发开放浦东,浦东成为经济发展的龙头。这是一个日新月异、创造奇迹的地方,也是一个造就各类人才的地方。

本书传主余石先生虽未进过正式美术大学科班学习,但他对艺术的投入与追求在上海范围内已小有名气。他1957年8月出生于浦东川沙县洋泾乡,一个土生土长的农家子弟。1979年7月,因为所在生产队土地被征用,而被安置到县房管局当装卸工,后改做房屋修缮预决算工作,1983年调到团县委工作,期间报考了中央电视大学“现代工业企业管理专业”,三年苦读,终于拿到了电大的专业文凭。

改革开放为年轻人开辟了实现理想抱负的道路。余石把握住了时机,表现出积极进取的“历史主动性”。他服从组织安排,干一行爱一行,工作成绩出色。可是他又不安于现状,1987年,他放弃了县委组织部安排他去县文化局工作的机会,主动要求回到县房管局从事房产经营开发工作。1993年,又从上海金桥出口加工区联合开发公司调到东厦房地产开发公司,当了常务副总经理。1995年,下海经商。

可以说,没有浦东的改革开放,就没有余石的成功。但是如果没有他本人的努力,同样不会有所收获。余石从小养成观察、动手的能力。他在农村写宣传标语,出黑板报:在房修队时,住宿在外,静心临摹传统书画;在访友时,看到朋友在学雕塑,他便跟着学,用两面镜子组成视角,观镜自塑了第一尊胸像,居然神情毕肖。他就是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坚持绘画、书法、篆刻,如痴如醉,常常作业到深夜。三上黄山,启发了他的灵感,他从画油画、素描,转到了国画,一开始就是泼墨山水,追求构图的大气和视觉的冲击:登泰山,如同走进历史,山水画中融进了人文观照;夜上华山,晨观日出,体验了华山之奇之险之美。外师造化,他的绘画技艺得到了不断提高。

后记

经过近两年的筹划、采写,《石梦丹青》终于脱稿成书了,这是我撰写的第三部艺术家传记,第一部写了越剧界的钱惠丽,第二部是写当今京剧界的大师级人物尚长荣(他现在是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上海文联副主席兼上海剧协主席)。余石是我所写的第三位艺术家,与前两位我所熟悉的戏剧人物不同,他是一位画家。给画家作传我还是第一次,所以,这也可以被看作是我涉足其他领域的一次尝试。

我与余石先生原先并不认识,是经友人、摄影艺术家徐裕根先生介绍后才相互熟悉起来的。通过交往,我大约了解到余石先生成为画家的经历,他既未进过美术大学或专科学校,也未正式拜过名师门下,完全靠自己的摸索、追求,竟成为一位有建树的画家,这种独特的成功经历,在现时代即使不是个案特例,也足以令人惊讶。正因为如此,我对他才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决意要去探求他成为画家的奥秘,这便是我写这部书的最初冲动。

书画是最需要天赋、想象力和创造性的艺术门类之一,在这个领域,“有志者事竟成”的规则并不适用,当画家、书法家,除了勤用功、肯刻苦和不懈地追求之外,更需要天赋即艺术灵气,璞玉经过雕琢才能成为美玉,若是一块青皮石,再怎么雕琢锤炼也成不了美玉。余石就是一位具备天赋的画家,他从小就有女性的纤巧和痴情,这便是一种艺术的灵气,所以,经过自学,他就能成才。余石的成功没有普遍意义,不是谁都能走他那条成才之路的;余石的路不好走,他走得很苦,经常在“暗夜”中摸索,他的成功轨迹别人难以复制。

画家余石是一位坦诚的人,在接受我的采访时,我们常常会就艺术见解发生一些争论,虽然每次并不一定能取得认识的统一,但大家都启发了思路、拓宽了视界。余石又是一位谦虚的人,他心境平和,愿意让自己的作品接受社会检验,并不想竭力炒作自己。他常对我说,他的艺术境界还没到张扬宣传的时候,不主张对他的画评价过高。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他经常检索自己过去的作品,自己认为不满意的东西,便立即尘封或毁去,决不卖出去或送人。他与有的画家不同的是,即使是赠品,也必然要挑选佳作,不会将“应酬品”去敷衍朋友,其原因,他始终认为将永久留在世间的余石画作,都要是佳作,这样才对得起后人,对得起自己这份艺术的良心。正是由于这种精神,这几年余石的画艺不断在提高,他的创造力也不断进发,尤其在画墨荷方面,取得了独特的成就,达到了当代中国画的新境界。还要指出的是,余石的画作被国内外藏家收售时,虽然它们的价格都不菲,但他却从不为了“跑量”而在售价上迁就市场,这充分表现了他对自己艺术的自信。

其实,余石还有另一重身份,那就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成功的商人,他在生意场上几乎是一帆风顺,固然有运气、机遇的因素,但是他的智慧和判断力,则更决定了他能够掌握时机,抓住机遇,果断决策。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石梦丹青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云发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8088382
开本 其他
页数 18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70
出版时间 2009-12-01
首版时间 2009-12-01
印刷时间 2009-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2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72
丛书名
印张 10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00
200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2:2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