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图解黄帝内经(认识中国式养生双色超值白金版)
内容
编辑推荐

《黄帝内经》认为生命的根本就是阴阳平衡,也就是只有掌握了天地阴阳变化的规律,顺从阴阳的消长和适应四时的变迁,人体机能才能够维持正常,生命才能得以延长。古老的《内经》通过阴阳调和,四时顺养生理论,指导人们完成人类长寿养生的最完美境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本书采用全面的图解方式,将《内经》深奥的养生理论进行大量整理和分析,制作成一张张生动易懂的图解与表格,让您轻松、快捷地学到实用的养生知识。

内容推荐

《黄帝内经》作为一部流传久远的古代传统医学圣典,自问世以来,其独特的“中国式”的养生理论一直被广泛应用至今,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千百年来的事实也证明了只有像《黄帝内经》这样的东方传统医学养生理论才是真正从人体生命的客观规律出发,帮助人们实现延年益寿的健康养生大法。

如今我们以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为宗旨,寻古探源,将古老的《黄帝内经》用图解的形式对其所提出的众多养生观念一一进行详细解读,图文并茂地呈现给广大读者。另外,我们还将提供一套实用的行动指南,应用它们可以使您轻松地学到实用的养生知识,并由此得以强壮身心、延年益寿。

目录

序1 《内经》之根源

序2 诠释传统经典的最佳方式

 1 内经论全图

 2 《内经》历史沿革

 3 如何阅读本书

PART 1 《内经》关于生命的起源

 1 本书的主角(1):黄帝

 2 本书的主角(2):岐伯

 3 阅读本书你可以了解: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4 揭示生命的根本:维持和死亡

 5 《内经》的基本思想(1):阴阳之说

 6 《内经》的基本思想(2):五行之术

 7 《内经》的基本思想(3):脏腑之象

 8 最后的探究:《内经》成书之秘

PART 2 生命的周期

 1 生命的宿命:人体的生命周期

 2 两种物质,身体不可缺少:生命的动力

 3 生命的考验:人体老化的过程

 4 究竟我们能活多久?:合理的寿限

 5 命中注定了吗?:影响寿命的因素

 6 因人而异的结果:早衰

 7 《内经》中四种长寿之初探:真人、至人、圣人、贤人

 8 帮助延寿的密技:长寿的要决

PART 3 养生的原则

 1 阴阳协调是健康的保证:阴阳和合

 2 理解阴阳与阳的互根:阳为本,阴从之

 3 阳气:推动、兴奋、升发、温煦

 4 阴气:宁静、抑制、肃降、凉润

 5 警告!!切避虚邪风

 6 修身:补精、养气、守神

 7 安命:补气、养血、辅阴

PART 4 我们的五脏六腑

 1 脏居于内,形见于外:五脏系统总览

 2 主宰一切的“君五”:心者,君主之官

 3 辅佐着君主的“良臣”:肺者,相傅之官

 4 勇武忠心的“将军”:肝者,将军之官

 5 为“君主”表达意志的“内臣”:膻中护卫之官

 6 受纳和布化的“仓官”:脾胃者,仓廪之官

 7 专司内务的“内待”:大肠者,传导之官

 8 接纳贡的“礼官”:小肠者,受盛之官

 9 使“王廷”井然的“工部待官”:肾者,作强之官

 10 明辨是非的“清官”:胆,中正之官

 11 负责水道循环的“漕官”:三焦者,决渎之官

 12 司水之职的“一郡之官”:膀胱者,州都之官

PART 5 我们体内的奇经八脉

 1 经络是什么?众说纷纭话经络

 2 臂内拇侧上下循,中府乳上数三肋……:手太阴肺经

 3 臂前外侧须审量,商阳食指内侧取……:手阳明大肠经

 4 起于头面向下行,承泣眼眶边缘下……:足阳明胃经

 5 下肢内侧向上循,隐白大趾内甲角……:足太阴脾经

 6 极泉腋窝动脉牵,青灵肘上三寸览……:手少阴心经

 7 臂外后缘尺内详,少泽小指外甲角……:手太阳小肠经

 8 内侧后缘足走腹,足心凹陷是涌泉……:足少阴肾经

 9 目内眦是睛明,眉头陷中攒竹取……:足太阳膀胱经

 10 臂内中线诸穴匀,天池乳后旁一寸……:手厥阴心包经

 11 臂外中线头侧绕,关冲无名指甲外……:手少阳三焦经

 12 从头走足行身旁,外眦五分瞳子髎……:足少阳胆经

 13 前内侧线穴细分,大敦拇趾三分处……:足厥阴肝经

 14 “别道奇行”的特殊通道:奇经八脉

 15 千年珍藏,秘不授人:《内经》图详解

PART 6 四季顺养

 1 人体与自然的相通相应:生命之本,通乎天气

 2 四时阴阳是万物的根本:四时阴阳,从之则生,逆之则死

 3 万物生发蓬勃、向荣,需布陈于自然:春季“发陈”

 4 茂盛华丽之气象,需使精神适应繁茂秀美的时令:夏季“蕃秀”

 5 肃杀之气凄风冷雨,花木凋零,需调摄精神:

 6 生机潜伏,万物蛰藏,需少动阳气深藏于内:冬季“闭藏”

 7 气血的运行受四时中风雨晦明变化的影响:四时的脉象

PART 7 食养

 1 饮食为生人之本:食养的意义

 2 得谷者昌,失谷者亡:五谷是怎样营养全身的

 3 谨和五味,骨正筋柔:五味的功能与作用

 4 五味调和适合人体脏腑的营养需要:五味与脏腑

 5 脏腑失调,五色当显:五色当五脏

 6 一定要忌口吗?:饮食的禁忌.

 7 谨察阴阳所在而调:病后调养

PART 8 形神合一的情志养生

 1 情志活动属于人类正常生理现象:认识五志

 2 生命现象的总称:什么是“神”

 3 神宜静,而不宜躁:养“神”之道

 4 喜怒无常,过之为害:五志太过对人体的影响

 5 千般■难,不外情志:五脏虚实引起的情志变化

 6 身心并治之基础:形神合一

PART 9 阴阳虚实与梦境

 1 梦是由外邪刺激而产生:梦的发生

 2 梦象的阴阳属性是体内阴阳关系的反应:阴阳与梦

 3 阴盛涉水生恐,阳盛大火烧灼,显现五脏虚实之象:气盛之梦

 4 肺虚金白战,肾虚黑沉淹,心虚火烤,脾虚厌餐:气虚之梦

 5 病邪侵脏腑,梦境现异象:邪寓之梦

 6梦中受制难脱,气血阻滞所致:体滞之梦

PART 10 阴阳五行与体质

 1 形成体质的结构与要素:脏腑、经络、形体

 2 影响体质的基本物质:精、气、血、津液

 3 气质是体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体质与气质

 4 察色按脉,先别阴阳:阴阳五态之人

 5 阴阳二十五人:五行之人

 6 脏固有小大,气血需充盈:脏腑之人

 7 先天强厚者多寿,先天薄弱者多天:体态之人

 8 勇者气行则已,怯者则著为病:性情之人

PART 11 病邪与六气

 1 六种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六气之说

 2 六气的异常:六淫

 3 外来的病邪(1):“风”乃百病之始

 4 外来的病邪(2):“寒”乃损阳阴邪

 5 外来的病邪(3):“暑”乃盛热阳邪

 6 外来的病邪(4):“湿”乃秽浊阴邪

 7 外来的病邪(5):“燥”乃干涩之病邪

 8 外来的病邪(6):“热”乃火热阳邪

PART 12 神奇的针灸

 1 老祖宗的智慧:何为针灸

 2 一脉相承且相对独立:腧穴与阴阳五行

 3 有形抑或无形的管道:经络与穴道

 4 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出入的特殊部位:腧穴说

 5 由外而内的特殊疗法:刺与灸

附录1:《内经》原文对照

附录2:《内经》名词解释速查

试读章节

黄帝,生于轩辕之丘(今河南新郑西北),故称轩辕氏。黄帝幼时聪明异常,见识渊博,才干出众,成年遂继承父亲少典被拥立为有熊部落首领,故又称为有熊氏。他所生活的时代,正是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前期,社会变革十分激烈,因此史书中留下了许多关于他南征北战的生动记载。在当时,蚩尤暴虐无道,兼并诸侯,当时的天下共主,“炎帝神农氏”已经衰落,酋长们互相攻击,生灵涂炭,而神农氏却无可奈何,于是他求助于在当时年轻有为的有熊氏(黄帝)来平息蚩尤的叛乱。有熊氏(黄帝)欣然受命,不久黄帝与蚩尤便大战于涿鹿,“终擒蚩尤而诛之,诸侯尊为天子”,同时取代了炎帝,成为天下的共主。因他有土德之瑞,故被尊称为黄帝。

黄帝统一华夏后,国泰民安。据说在那个时代,有许多善于养生的人,人们称其为“真人”、“至人”、“圣人”、“贤人”,于是黄帝便派人四方寻访这些高人以求长生。有一次他曾去崆峒山向得道的“仙人”广成子请教养生之道,广成子告诉他:“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清必静,勿劳汝形,勿摇汝精,乃可长生。”黄帝受教之后大受启发,并将此法奉行了一生。

记载黄帝的养生之道最详细的便是《内经》了。在《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明确地提出了他的养生大纲,即养生的最基本条件,要顺应自然的变化,根据四时的寒暑变化安排作息时间;对自然界的气候变化要敏感,在春夏季节多多保养阳气,秋冬季则要注意培补阴精;要把调摄精神情志作为养生的重要措施,做到恬淡虚无、精神内守。也就是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由于黄帝注重养生,并且长期坚持修养,因此,他得以保全“天真之气”而活到120多岁的高龄。

岐伯

岐伯,黄帝的太医,同时又是向黄帝传习医药的师长。他出生于今甘肃的庆阳县,南宋郑樵《通志》记:“古有岐伯,为黄帝师,望出安化。”相传岐伯成为黄帝的“医学顾问”后,黄帝让他尝草药,编著医药经方,《经史百家杂钞》注云:“岐伯,黄帝臣。帝使岐伯尝味草木典主医病与论医,更相问难……”因此他一生著有医书众多,见于医籍者有《岐伯经》十卷,((岐伯灸经》一卷,《黄帝岐伯针论》二卷及《岐黄要旨》、《岐伯精藏论》、《岐伯五藏论》、《岐伯奥旨》等。但以上诸书大多已失传,惟留《黄帝内经))一书,成为古今研究中医的经典著作。他也被后人称为中华医学鼻祖,由此后来才会有传世的《本草》《素问》等书,后世将中医学称为“岐黄之学”。

岐伯不仅是黄帝的“太医”,同时也是“黄帝之旷”,即“天师”。宋嘉年间高保衡等人所著《黄帝内经序》说:“岐伯上穷天纪,下极地理,远取诸身,更相问难,垂德以福万世。”清·著名医学家张志聪云:“天师,尊称岐伯也……故称谓日天师。”同时《史记·孝武本纪》记载了“公玉带日:黄帝时虽封泰山,然风后、封钜、岐伯令黄帝封东泰山、禅凡山、合符然后不死焉?”这些都说明,岐伯并非仅仅只是黄帝的“太医”,同时他还是黄帝的启蒙老师、军师,也就是今天所说的“智囊”与“顾问”。《隋书·音乐》云:“东汉明帝时,乐有四品,其四日短箫铙歌乐,军中之所用焉。黄帝时岐伯所造,以建武扬德,讽敌励兵。”以上记载进一步证明了岐伯是不仅精通医理,而且还是一个上知天文、下极地理、多才多艺、才智过人的博学家,是名副其实的“黄帝之师”。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生命  一般人不难区分什么东西是有生命的,什么东西是没有生命的。但如果要给生命下一个科学的定义的话,一定会难倒我们。因为,这个问题直接关系着人类对自身的理解,千百年来还没有人能够完全破解它。

中国古籍中“生命”一词最早是见于《战国策·秦三》:“万物各得其所,生命寿长,其年而不天伤”。而唐朝李延寿的《北史》中对生命又有全新的理解,其中有云:“人之所宝,莫宝于生命。”既然生命如此宝贵,那生命二字又包含什么样的寓意呢?“生”从字面上我们不难理解,是代表了生殖、出生、生长之活力;而“命”却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古人把它解释为“非人力所能为的天赋之命”,即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自然规律。推而广之,我们似乎得出一个结论,生命就是:具有生长、发育活力,并按自然规律发展变化的某种形态。

现代科学对生命起源的认识

宇宙万物千变万化,自然界里绚丽多彩,不外乎是生物和非生物之分。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看,生命只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态,它只是由蛋白质、核酸、脂类等生物分子组成的物质系统而已,远没有古人对生命的理解那么玄妙。

供我们生息的这个深蓝色的星球,大约是形成于45亿~60亿年前,那时的地球在无际的宇宙中只是沧海一粟,并且更是一片死寂的世界,有的只是高热的大气和原始海洋。但随着亿万年地球的变迁,组成生命的物质,同时也是生命存在的基本要素的蛋白质和碳氢化合物孕育而生。这样生命就有了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又经过漫长的岁月,逐渐地产生了原始的生命形态——原始细胞。它的出现,也就标志了第一个生命的诞生。P28-32

序言

中国人很早就开始了对宇宙的研究,《内经》也可以算是众多关于探索这个混沌宇宙构成的巨著中的一部。《内经》认为人有阴阳,万物也皆有阴阳,人体本身就是个小宇宙。而人体的小宇宙又离不开我们生存其间的这个大宇宙,两者是相通相应的,因为只有人与天地之相应才能构成宇宙的本原形态。那么如果我们把这个大宇宙也看作是一个的生命体的话。我们会发现它同样也有一个如同奇妙的人体内部一样的世界。

我们再从另一种角度来看,《内经》其实还是一部关于人生的“哲学著作”。从本质上讲《内经》是让人关注自身的,而世人则更多的是关注其自身之外的“终级”目标。其实关注自身,总结自身的经验,处理好自身的事情,是能更好地达到外在目标的,甚至是捷径。我们再从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来看往往也是内因决定外因的,古话说:“物必先腐,而后虫生之”。所以对于现代人来说只有处理好自己的生活,理顺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才能更好地在外去拼博,去实现自己的梦想。比如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也是为了更好地去拼博,这也许可以说是现代意义上的《内经》给我们的启示。

以上有别于通常人们对《内经》的思考,就是想告诉读者,如果要想深刻了解这部古老的经典,我们必须寻根溯源,从我们这个民族的思想文化的源头来进行考察,因为《内经》正是根植于此。“智慧地面对自然,将世界的根本归结于自然法则。世界变化发展,应应合于自然,也应应合于人事。”这其实就是《内经》的根源之所在。古人说:“药理与事理相合,医法与心法不二。”医者读《内经》,悟到的是古代医学的精髓;而仁者读《内经》,悟到的却是“上穷天纪,下极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更相问难”的智慧。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图解黄帝内经(认识中国式养生双色超值白金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紫图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61334904
开本 其他
页数 301
版次 4
装订 平装
字数 220
出版时间 2010-06-01
首版时间 2010-06-01
印刷时间 2010-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医学-中医
图书小类
重量 0.68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R221-64
丛书名
印张 31
印次 1
出版地 陕西
284
195
2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1:4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