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少年必读世界文学经典概览(2)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少年必读世界文学经典概览之第2册,里面收录有德国著名作家歌德的《浮士德》,著名戏剧家席勒的《阴谋与爱情》,著名诗人海涅的《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仑、雪莱的长诗,法国浪漫主义作家雨果、大仲马的名著,东欧浪漫主义诗人密茨凯维支和裴多菲的作品,美国浪漫主义作家霍桑的代表作《红字》,还有法国作家司汤达的《红与黑》,巴尔扎克的名著《高利贷者》、《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和《贝姨》。它们都不是作品原著,只是介绍了作品的内容概要及其鉴赏与分析,主要供爱好文学的青少年、语文工作者以及大中学校师生阅读使用。

内容推荐

《少年必读世界文学经典概览》系列丛书6本,采用“集锦叠翠”的办法,精选了世界近百位文学名家,以及他们风靡世界的89部文学名著。在这些文学名著中,有上古时期人类在东方结出的第一批璀璨的文学硕果,有古希腊到中世纪的文学精品,更有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到19世纪的多姿多态的传世佳作,还有20世纪以后的现当代文学,异军突起的拉美文学,姗姗来迟的非洲文学,这些由全人类共同参与创造的艺术精品构成一座五彩纷呈、琳琅满目的文学大观园。该系列丛书主要奉献给爱好文学的青少年、语文工作者、大中学校师生。

本书为其中的第2本,收录了欧洲19世纪前半叶多姿多态的传世佳作。

目录

歌 德 《浮士德》

席 勒 《阴谋与爱情》

海 涅 《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拜 仑 《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

  《唐璜》

雪 莱 《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大仲马 《基度山伯爵》

雨 果 《悲惨世界》

密茨凯维支 《塔杜施先生》

裴多菲 《勇敢的约翰》

霍 桑 《红字》

司汤达 《红与黑》

巴尔扎克 《高利贷者》

   《欧也妮·葛朗台》

   《高老头》

   《贝姨》

试读章节

浮土德博士年近花甲,他生活在中世纪的书斋里,终日与孤灯做伴,从事各种学问的研究。他把哲学、法律、医学、神学的书籍,读了一遍又一遍,但他“毫不见聪明半点”。他渐渐感到枯燥而厌倦。他把自己比作一只虫子。藏在尘垢堆里,以尘垢为粮食,借以苟延生命。他对自己的生活和他那自命不凡的学生瓦格纳都感到不满。他想以自杀来结束生命,可是当他把毒药瓶子送到嘴边时,他听到了复活节的钟声和美妙的合唱。这是他在孩提时代听惯的声音,于是他放弃了自杀的念头,产生一种再生的愿望。

浮士德邀学生瓦格纳出外郊游,去寻觅那美丽的春光。他看到市民们、大学生们、士兵们,无论男女老少都尽情地在欢乐歌唱,赞美生活,赞美爱情和佳酿。浮士德置身于人民的欢乐之中,忘记了自己的忧虑和烦恼,度过了有生以来最为充实的一天。

黄昏,浮土德和瓦格纳一同回家,在田野里,遇见了一只黑犬,那黑犬又长又大,见了浮士德留恋不去,紧紧地跟随在他的后面。浮士德便把它带回家。回到书斋,浮士德坐下来翻译古书。突然,那黑犬从地上站了起来,变成一个有角的跛子。原来这是魔鬼靡菲斯特,黑犬是他变的。

靡菲斯特曾在天上和上帝打赌,他要和上帝争夺浮士德的灵魂,让浮士德死后灵魂入地狱,而不去见上帝。上帝认为魔鬼办不到。为此,魔鬼来找浮士德,他要诱惑他,把他引入歧途,这样浮士德的灵魂就为魔鬼所有了。

靡菲斯特向浮士德建议:他情愿充当浮士德的仆人,为他消愁解闷,尽量满足他的要求,直到有一天,浮士德感到称心满意时,说出“你真美呀,请停留一下!”那么,浮士德的灵魂就要归属于他了。浮士德知道魔鬼不怀好意,但他认为他不会说出这样的话,于是他和魔鬼签订了合同。魔鬼便把他的黑外套脱下来,变成一朵浮云,载着浮士德一同去周游世界。

魔鬼认为胡闹放纵的生活,可以使浮士德得到满足。为此,他把浮士德带到莱比锡的一家酒店,参与一群大学生的胡闹,并对他说:

“这儿的先生们天天在过节日,

才华并不高超,享乐却是不少,

跳着个狭隘的圆形舞蹈,

好像和尾巴游戏的小猫。”

靡菲斯特又唱又跳,还玩弄魔术,使空酒瓶流出各种名酒。但浮士德已年迈力衰,对这种胡闹丝毫不感兴趣。

接着,魔鬼把浮士德引进“魔女之厨”。他叫魔女拿一碗汤给浮士德喝,浮士德喝完汤便返老还童,重新焕发了青春。魔鬼认为随着年龄不同,浮士德的思想感情就会变化。果然,浮士德在魔女厨房的镜子里,看到了一位标致的女子,便想得到她。

魔鬼带他到街头,迎面碰到一个市民少女玛甘泪(一译玛格丽特)。浮士德把她当作天仙,他感到:

“她是那样的端庄,窈窕,

而且同时还有点矜骄。

唇儿上的殷红,颊儿上的光耀,

今生今世我是永远不能忘掉!”

浮士德要魔鬼把这小姑娘立刻给他“捉来”。魔鬼要他不要急躁。暗中,魔鬼潜入玛甘泪的闺房,把一盒金银首饰塞进她的衣柜中。

玛甘泪出身于贫寒的家庭,从未过穿金戴银的生活,见了这些贵重首饰,惊异得不知如何是好,她转告了母亲。母亲害怕首饰来历不明,便把它转送给牧师。牧师见财眼红,立刻把它当作玛甘泪的母亲赠送给教会的礼品收下。这样,魔鬼只好重新弄了一套新首饰,塞进玛甘泪的衣柜中。

玛甘泪把这件蹊跷的事,告诉了邻女玛尔特。玛尔特要她把首饰留着,不要再告诉她的母亲,免得她又拿去送给牧师。她还怂恿玛甘泪把首饰戴起来,这会使她变得更加漂亮。  正在这时,魔鬼来了。他自称是玛尔特丈夫的朋友,前来向玛尔特报告一个不幸的消息,她的在外经商的丈夫由于放荡,已客死异乡了。玛尔特向他索取死亡证明书,魔鬼便带来浮士德作为见证人。浮士德本来不愿做这缺德事,但他急于见到玛甘泪,只好照魔鬼的办法去做。

浮士德和玛甘泪一见倾心,他们在花园里互诉衷肠。魔鬼则和玛尔特调情打趣。玛甘泪向浮士德谈起自己的身世,她说她的父亲很早就去世了,哥哥是个军人。她曾苦心抚养一个妹妹成长,可是她不幸夭折了。她家里没有女工,一切炊爨、洒扫、针黹等工作都由她一人承担。她对浮士德说:“你只要关心我一时,我便要关心你一世。”

浮士德为使玛甘泪和他幽会时不被她母亲发觉,便交给玛甘泪一瓶安眠药水。结果,玛甘泪给母亲服得过量了,母亲中毒而死。玛甘泪的哥哥华伦亭发现了妹妹的私情,便和浮士德决斗,魔鬼在暗中帮助浮士德,把华伦亭刺杀了。

玛甘泪精神上受了巨大的打击,为了掩盖耻辱,她把刚生下的孩子溺死了。为此,玛甘泪被关进了监狱。浮士德半夜去探监,他要求魔鬼把玛甘泪从狱中救出来。可是玛甘泪感到自己罪孽深重,没有跟浮士德走。最后玛甘泪被法庭判处死刑,但她的灵魂却升人了天堂。

浮士德躺卧在一个繁花似锦、风光明丽的山麓,精灵们围着他歌唱。他一觉醒来,已忘记了自己所犯下的罪孽,感到生命充满着活力。瀑布在层崖叠嶂上奔泻而下,分成一股股细流向空中吹播成无数泡沫氤氲,那斑斓的虹彩变幻缤纷。浮士德在这幅美景中认出了人生的极致,产生了“我们的人生得反映出五彩成文”的愿望。

魔鬼想用宫廷豪华和建树功勋来使浮士德感到满足,便把浮士德带到京城,去谒见皇帝。皇帝是个腐败透顶的封建统治者。在他的国土里,灾难重重,黎民百姓穷困潦倒,金融财政已陷入极度危机。可是,皇帝仍然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他举办了一个盛大的化装舞会,自己扮演牧羊神潘恩。魔鬼和浮士德也都参加了舞会。浮士德在魔鬼的帮助下,为皇帝大量发行钞票,意想不到,它竟挽救了财政上的危机。

P2-5

序言

文学是人类创造的最伟大的精神财富之一。世界文学地连五洲,时贯古今,浩如烟海,一望无际,即使是绝顶聪明的人也难穷其万一。如何在繁忙而紧张的现代生活中,以最节省的时间把握世界文学的知识呢?我们采用“集锦叠翠”的办法,精选了世界近百位的文学名家,以及他们风靡世界的89部文学名著,汇编成《少年必读世界文学经典概览》系列丛书6册,以奉献给爱好文学的青少年、语文工作者、大中学校师生。

在这些名著中,有上古时期人类在东方结出的第一批璀璨的文学硕果,有古希腊到中世纪的文学精品,更有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到19世纪的多姿多态的传世佳作,还有20世纪以后的现当代文学,异军突起的拉美文学,姗姗来迟的非洲文学,构成一座五彩纷呈、琳琅满目的文学大观园。

在这些才气横溢、日晕月华的作品中,有的花繁叶茂,摇曳多姿,有的江河奔腾,气势磅礴,有的林园亭榭,曲径通幽,真可谓“恢万里而无阂,通亿载而为津”。我们欣赏这些作品,对于扩大眼界,增长知识,借鉴成就,提高文学修养,均具有重大的价值。

我们在编写时努力在不失真的情况下,把鸿篇巨制撰写成可读性强的短篇故事。同时,我们遵循文学鉴赏性的原则,对每部名著的思想和艺术特色作了剖析,对不同时期不同创作方法的作品进行了适当的比较,以区别不同流派和不同风格的艺术。愿此书能成为读者生活的伴侣,攀登事业高峰的扶梯,希望大家能喜欢!

本集编写的有德国著名作家歌德的《浮士德》,著名戏剧家席勒的《阴谋与爱情》,著名诗人海涅的《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歌德是德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也是启蒙主义文学杰出的代表。他的作品有强烈的反封建政治倾向和追求个性解放的思想。在艺术上,他打破了古典主义的陈旧规律,形象丰满而生动,形式新颖。他对浪漫主义文学形成有过很大的影响,但他在作品中宣扬改良、妥协,并进行道德说教。

戏剧家席勒曾和歌德结成伟大的友谊,他们在1794~1805年间写出了一系列伟大的作品,使德国文学享誉世界。席勒的戏剧宣扬反暴政,争自由的思想,戏剧冲突尖锐突出,人物对话慷慨激越,富有煽动性。歌德的诗剧《浮士德》和席勒的戏剧《阴谋与爱情》均成为世界名著。

海涅是19世纪德国的杰出诗人。早年他写出了“我是剑,我是火焰”的革命诗句,向往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和自由,后来和马克思结成深厚的友谊,写出了他一生中最辉煌的作品:《西里西亚纺织工人》、《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海涅始终为捍卫德国的统一和民主而斗争,抨击了资产阶级的怯懦和庸俗,并认识到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文艺批评家梅林格说:“他的名字乃是现代最剧烈的战斗中的战斗的号召。”郭沫若在“五四”前后,曾介绍过海涅的诗,并谈到他写的《女神》曾受过海涅的影响。

本集编写的还有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仑、雪莱的长诗,法国浪漫主义作家雨果、大仲马的名著,东欧浪漫主义诗人密茨凯维支和裴多菲的作品,美国浪漫主义作家霍桑的代表作《红字》。

浪漫主义作为欧洲的一种重要的文艺思潮,盛行于18世纪末和19世纪前半叶,它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对个性解放的要求,政治上表现出对封建领主和基督教会联合统治的反抗,文艺上则是对法国新古典主义的反抗。其文学创作的基本特征是追求理想,抒发个人感受,具有主观性和“自我”意识;赞美大自然,诅咒城市文明。浪漫主义继承卢梭提出的“返回自然”的口号,把大自然作为描写歌颂的对象。他们认为大自然体现了“美”的原则,而城市文明是“丑”和“恶”的象征。浪漫主义在艺术上喜欢采用夸张的手法,描写非凡的人物,编制奇特的情节。同时,他们喜欢在民间文学中取材,尤其是中世纪的民间文学,认为中世纪的民间文学具有想象丰富、感情真挚的优点,不受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的约束。

英国的浪漫主义文学出现了两代诗人。第一代以“湖畔派”诗人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为代表。他们厌恶资本主义城市文明,否定技术进步,离开城市,隐居到英国昆布兰湖区,以诗歌赞美中世纪宗法制的农村生活和自然景物。第二代诗人以拜仑、雪莱为代表,他们的创作与欧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有密切的联系,他们不是逃避现实,而是积极加入斗争行列,表现出争自由和进步的民主倾向。他们的社会理想不是美化中世纪生活,而是要创造一个没有暴政、人人平等的新世界。他们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和反教会传统的精神。鲁迅称拜仑为“立意在反抗,指归在动作”的诗人们的“宗主”,其创作含“刚健抗拒破坏挑战之声”。拜仑的创作成就最高的是长诗《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诗体小说《唐璜》。至于雪莱,马克思曾称他为“本质上是一位革命家”。他的长诗《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描写英雄普罗米修斯和暴君朱比特的斗争,雪莱曾多次自称它为“我最好的诗”。

法国的浪漫主义是在同古典主义的激烈斗争中发展起来的。早期的浪漫主义作家以夏多布里昂和史达尔夫人为代表,后期以雨果、梅里美、大仲马为代表。雨果是法国积极浪漫主义的领袖和最伟大的代表,梅里美和大仲马以自己的创作巩固了浪漫主义文学的成就。雨果在《克伦威尔·序》中,曾提出“浪漫主义,归根结底是文学中的自由主义”的观点。《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是他的代表作。大仲马所写的小说大多情节曲折离奇,场面惊险,充满传奇色彩,但很少触及社会历史的本质问题,内容不够深刻。

19世纪东欧处于异族的压迫和统治之下,波兰在18世纪末叶曾先后三次被俄国、普鲁士、奥地利瓜分,匈牙利遭到奥地利帝国的蹂躏。密茨凯维支和裴多菲两位诗人,一生都在维护民族独立,反对异族统治的斗争中度过。鲁迅认为密茨凯维支是“波兰在异族压迫之下的时代的诗人,所鼓吹的是复仇,所希求的是解放”。他的代表作《塔杜施先生》便是争取民族独立的史诗。鲁迅亦称赞裴多菲是“伟大的抒情诗人,匈牙利的爱国者”。他是1848年匈牙利革命的领导者之一。他在《自由与爱情》一诗中曾写道: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他的浪漫主义长诗《勇敢的约翰》,鲁迅称它为“匈牙利的一部杰作”,他为这本书在中国的出版,花过许多心血。

霍桑是美国19世纪著名的浪漫主义作家。他的作品多半以英格兰殖民时期的生活为背景,以心理分析和描写抽象的“恶”见长,揭露了宗教对人的精神的摧残和对人性的压抑。但他主张道德的自我完善,并谋求社会公共道德的改进。

本集编写的还有法国作家司汤达的《红与黑》,巴尔扎克的名著《高利贷者》、《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和《贝姨》。

司汤达是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向来是两种不同的文学倾向,前者重客观,后者重主观,前者再现现实,后者表现理想。19世纪欧洲的现实主义是作为对浪漫主义的一种反抗走上历史舞台的。作为一种文艺思潮,最早产生于30年代的法国。这种文学把批判和暴露社会的黑暗放在首位,故过去又被称作批判现实主义。这种文学强调继承文艺复兴时期和启蒙运动时期的现实主义文学传统,并把它推向新的高峰。其基本特征是广阔地、真实地、多方面地揭示社会生活,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丑恶,暴露黑暗现象,创造了广泛概括现实的社会小说,具有较高的认识价值。浪漫主义文学没有展示人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缺乏对真实历史背景的描写,没有说明环境对人物性格发展有什么影响;而现实主义文学则强调描写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着重指出人的性格是由环境以及人的社会关系决定的。这种文学以人道主义作为创作的思想基础。高尔基指出,现实主义作家大多数是本阶级的“叛逆者”和“浪子”。但作家在创作中往往通过个人奋斗和反抗来批判社会,从而也宣扬了个人主义,有的作家则极力宣扬改良主义的思想。

司汤达的文学论著《拉辛与莎士比亚》(1823年)被认为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宣言书,他的《红与黑》是法国和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作。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标志着法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最高成就,恩格斯称它是“现实主义最伟大的胜利之一”。作家在这部庞大的作品中把人类社会当作一个大舞台,把人们生活比作一部喜剧,深刻而全面地描写了1816~1848年间法国的社会生活,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的历史”,展示了资产阶级的发迹、贵族阶级的衰败。《人间喜剧》的中心主题是金钱,所以人们把它称作是金钱罪恶的起诉书。恩格斯认为在巴尔扎克的作品里“所学到的东西,要比从当时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

巴尔扎克在艺术上有三大成就:一,舞台布景法。巴尔扎克把自己的小说称作戏剧,在演戏前必须把舞台布置好,小说在情节未展开前,先交代环境和出场人物。他把人物和环境关系比作“蜗牛和壳”的关系,非常重视环境描写。二,人物再现法和传记描写法。巴尔扎克为了全面展示人物的一生,使人物在不同场合、不同时代、不同著作中出现,对人物的家世、生活、嗜好、交往作了详细的描写。在他的人物身上,我们可以读到三本史料:家史、生活史、性格成长史。三,欲念描写和细节衬托,以突出人物的个性。

本集编写:梓荫、碧春、纪昌、夏屏、于戈、朝晖、晴川、杭白。

温祖荫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少年必读世界文学经典概览(2)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温祖荫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福建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3453534
开本 32开
页数 27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2
出版时间 2010-05-01
首版时间 2010-05-01
印刷时间 2010-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5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106-49
丛书名
印张 9
印次 1
出版地 福建
203
140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1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20:1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