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时代的变换(互联网构建新世界)
内容
编辑推荐

物体在数字化、行为在数字化、场景在数字化、大脑在数字化、人在数字化、社会在数字化……科技的革新和进步,使得一切数字化成为可能,未来一切都必将是数字化的,而且彼此是连接的。我们身处一个全数据和全连接的时代,这个时代的变换如此之广、如此之剧,超越了人类以往的经验,我们几乎都成了“摸象的盲人”。虽然我们无法预测未来,但是先人已经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只要我们把握住了这个时代变换的特征与规律,我们就能紧跟这个时代的发展。

本书的两位作者徐昊、马斌都在互联网领域浸淫多年,见证、亲历和参与了中国互联网重大变迁,在科技、媒介、人文、商业、管理等多方面都对互联网有深刻的理解和洞察。在本书中,他们沿着“科技延伸媒介,媒介更新人文,人文重塑商业规则”这一脉络和视角,对互联网发展的本质与规律进行了总结和探讨,能帮助广大患有“互联网焦虑症”的人们,尤其是传统行业的从业者更好地看清移动互联网行业的人和事,更好地理解它的游戏规则和演进方向,找到属于每个“时代”的风口,把握住时代变换的机遇。

内容推荐

徐昊、马斌著的《时代的变换(互联网构建新世界)》是一部有深度和前瞻性的著作,将会在互联网历史上留下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它从科技、媒介、人文三个既相互关联又渐进影响的层面厘清了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本质与规律,能帮助我们总结过去,回顾互联网世界已经发生的;驾驭现在,看清移动互联网世界正在发生的;决胜未来,预知信息世界尚未发生的,治愈这个时代的“互联网焦虑症”,让我们更好地应对这个极速变换的时代,迎风飞扬。

科技延伸媒介,媒介更新人文,人文重塑商业规则。这是信息时代进化的必然,更是信息时代发展的主旋律!沿着这一脉络,全书分为五个部分:

开篇: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大机遇

未来已来,移动互联网究竟会将把我们带向何方?这是我们这个时代面临的共同课题。开篇从技术角度梳理了中国互联网发展史上移动网络设备制造商、移动网络运营商、移动应用服务提供商、移动终端制造商的兴衰和沉浮,解读了由移动终端、移动网络和移动应用构成的移动互联网行业是如何蕴育产品对产品的颠覆、行业对行业的颠覆,最终演进为时代对时代的颠覆的。

上篇:科技在换代

科技是时代进步的原动力,每一次时代变革,都是由科技的革新引发的。上篇从网络、硬件、软件和应用4个视角(每一个视角的发展都可划分为三次重要变革)总结了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脉络,分析了互联网技术是如何更新换代的,以及每一次更新换代所产生的影响力。

中篇:科技延伸媒介

媒介是人类感官的延伸,技术是人类肉体和神经系统增加力量和速度的延伸。科技的换代催生了新的媒介,为信息传播提供了更有效的方式,改变了媒介的传播形态。中篇从信息承载的方式(从文字到形象)、信息传递的效率(从侄0N传递到N。传递)、信息传递的数量(从经验到大数据)、信息传递的结果(从不透明到透明)4个维度总结了科技的革新对媒介的深刻影响。

下篇:媒介更新人文

科技的换代,媒介的延伸,最终都会引起人和社会的变化,它们总会通过这样或那样的途径回到人性。下篇总结了媒介更新对人文产生的4大影响:思维方式更新,从理性时代到感性时代;时间感更新,从慢时代到快时代;空间感更新,从科层时代到扁平时代;目标感更新,从奋斗时代到娱乐时代。这些影响将导致商业模式和商业规则发生重大的变化。

结束篇: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平衡

时代的变换让现实和虚拟两个世界不断碰撞和融合,互相交织,变得空前多元。为了适应这个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空间和时间中准确找到自己的位置,在互联网构筑的数字世界中找到自己的方向,最终在现实与虚拟的融合中实现“我”和“我们”的平衡。

目录

推荐序 移动互联世界的六度嬗变

前 言 科技、媒介与人文,三股巨流推动时代变换

开篇 中国移动互联网大机?

 第一波受益者:移动网络设备制造商

 第二波受益者:移动网络运营商

 第三波受益者:移动应用服务提供商

持续受益者:移动终端制造商

上篇 科技在换

第一章 网络的三波冲击

 第一节 网络的第一波冲击:移动通信网络取代固定电话网

 第二节 网络的第二波冲击:数据业务取代话音业务

 话音占比趋势性下降

短信业务断崖式下降

数据业务占统治地位

 第三节 网络的第三波冲击:无所不在的物联网

第二章 硬件的三波冲击

 第一节 硬件的第一波冲击:智能手机取代功能手机

 第二节 硬件的第二波冲击:移动终端取代个人计算机

 第三节 硬件的第三波冲击:多屏争艳

智能可穿戴设备

智能电器

车联网

未来的硬件材料:石墨烯

智能时代

第三章 软件的三波冲击

 第一节 软件的第一波冲击:Andro iOS取代Symb

 第二节 软件的第二波冲击:移动操作系统取代桌面操作系统

 第三节 软件的第三波冲击:移动APP取代PC应用

第四章 应用的三波冲击

 第一节 应用的第一波冲击:通信的移动化

 第二节 应用的第二波冲击:媒体的社会化

社交媒体兴起

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媒体

 第三节 应用的第三波冲击:世界的网络化

信息入口之争:通往数字世界的门票

服务场景之争:从粗犷到精细

线上线下融合

 小结 构建数字世界

中篇 科技延伸媒?

第五章 科技改变信息承载方式:从文字时代到形象时代

 第一节 前印刷时代:语言承载信息

 第二节 印刷时代:文字承载信息

 第三节 后印刷时代:形象承载信息

 第六章 科技改变信息传递效率:从1到N传递到N2传递

 第一节 新技术实现N对N的传播模式

 第二节 去中心化、无边界的媒介传播形态形成

第七章 科技改变信息含量:从经验时代到大数据时代

 第一节 经验时代:每个人都是摸象的盲人

 第二节 大数据时代:信息量从样本变为全息信息

全息信息数据采集技术

思维方式的改变—从因果关系到相关关系

 第三节 大数据时代的经营

奥巴马团队的大数据战术

大数据与影视剧的联姻

孩子王—有温度的数据

 第四节 数据资产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

第八章 科技改变信息传递结果:从不透明到透明

 第一节 技术推动信息透明

信息的公开化

信息获取途径便捷化

被监控的世界

 第二节 信息透明化的结果

从“前喻文化”转向“后喻文化”

“毁三观”的年轻人

顾客真能成为上帝吗?

隐忧:无法遗忘的时代到来了

 小结 媒介延伸,我们也延?

“舍近求远”的现象越来越成为生活的新常态

越来越多的人成为“宅”一族

软硬结合带来改变

下篇 媒介更新人?

第九章 媒介更新思维方式:从理性时代到感性时?

 第一节 感性时代形成的三大推手

 感性的种子—形象展示技术

 感性的土壤—丰富的物质基础

 感性的催化剂—煽情的媒介

 第二节 感性时代的表象

 选择的原则:服务体验

 决策的依据:感性元素

 直接表达情绪

 强烈的社交需求

第十章 媒介更新时间感:从慢时代到快时?

 第一节 快时代形成的两大原因

 科技点燃“快”的火种:视频画面的快速切换

 媒介吹燃“快”的火焰:信息加速增长

 第二节 快时代的表象

 速度加快

 频率增高

 一心多用

第十一章 媒介更新空间感:从科层时代到扁平时代

 第一节 科层制优势在新时代的滑落

 第二节 扁平时代的两个铺垫

 技术发展的扁平化

 媒介传播的扁平化

 第三节 扁平时代的表象

 人际关系扁平化

 组织结构扁平化

 思考和学习扁平化

第十二章 媒介更新目标感:从奋斗时代到娱乐时代

 第一节 娱乐时代的两大驱动力

 技术驱动力

 媒介驱动力

 第二节 娱乐时代的表象

 工作娱乐化

 教育、学习娱乐化

 生活娱乐化

 小 结 科技与媒介更新,催生“自我”时代

 以“自我”为中心是社会发展的方向

 以“自我”为中心催生新的世界

结束篇 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平?

 定位:我在哪里

 趋势:我到哪里去

 融合:我与我们的平衡

鸣 ?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时代的变换(互联网构建新世界)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徐昊//马斌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11485711
开本 16开
页数 18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5-01-01
首版时间 2015-01-01
印刷时间 2015-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
图书小类
重量 0.388
CIP核字 2014262066
中图分类号 TN929.5
丛书名
印张 13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1
173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22:3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