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黄帝内经养生大智慧/国医经典养生大智慧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抵制衰老的惟一办法就是养生。本书把《黄帝内经》中的理论精髓与健康的生活方式结合起来,遵循[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充分展现了中医养生所主张的以预防为主,主动调整自我,保持与自然界的平衡,为读者朋友们提供了最简单、最实用的指导,从而使您真正达到常葆健康,延年益寿之目的。

内容推荐

所谓《疾病要三分治七分养》。可见,养生对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养生大智慧》则是将《黄帝内经》中的医学理论全面提炼并升华,全书从古代医学的神秘境界、阴阳五行、顺应四时、十二时辰、经络养生、脏腑养生、自然养生、情志养生、饮食养生、运动养生、环境养生等方面分析了养生的具体要诀,此外还涉及到了其他门类,可以说是人生的健康助手,家庭必备的百科医生,身心健康的知心伙伴。

目录

前序 养生,提高生命质量

第一章 进入《黄帝内经》的神秘世界

 1 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奇迹——《黄帝内经》

 2 揭开《黄帝内经》的神秘面纱

 3 《黄帝内经》养生理论体系的形成

 4 传统思维模式与养生理论体系的构建

 5 《黄帝内经》的养生方法

 6 《黄帝内经》的养生原则

 7 《黄帝内经》中的中国式养生

 8 《黄帝内经》:养生才是防病的根本

 9 《黄帝内经》的内求:生命由自己把握

 10 关于《黄帝内经》的神奇故事

第二章 阴阳五行,体质养生的原则

 1 中医学中的阴阳理论

 2 法于阴阳:天人合一的思想

 3 辨别阴阳,养生必知

 4 五态人和五行人

 5 以五行来认识体质

 6 阴虚体质的养生方法

 7 阳虚体质的养生方法

 8 血虚、血瘀体质的养生方法

 9 痰湿体质养生原则

 10 气郁体质如何养生

 11 适当药补,调和阴阳

第三章 顺应四时,将养生进行弼底

 1 养生四大关键时令: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2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3 春天以养肝为主

 4 夏天以养心为主

 5 秋天以养肺为主

 6 冬天以养肾为主

 7 秋季养生在于收

 8 冬天养生在于藏

 9 早春要捂,早秋要冻

第四章 十二时辰,玄妙的智慧

 1 子时养生——胆经当令

 2 丑时养生——肝经当令

 3 寅时养生——肺经当令

 4 卯时养生——大肠经当令

 5 辰时养生——胃经当令

 6 巳时养生——脾经当令

 7 午时养生——心经当令

 8 未时养生——小肠经当令

 9 申时养生——膀胱经当令

 10 酉时养生——肾经当令

 11 戌时养生——心包经当令

 12 亥时养生——三焦经当令

第五章 经络养生,让生命之树常青

 1 经络是什么

 2 十二经脉是机体运行的保证

 3 经脉之奇经八脉

 4 针灸养生

 5 心经

 6 肺经

 7 胃经

 8 脾经

 9 大肠经

 10 小肠经

 11 肾经

 12 心包经

 13 膀胱经

 14 三焦经

 15 胆经

 16 肝经

第六章 脏腑养生,延长寿命的秘诀

 L 心——“君主之官”

 2 肺——“相傅之官”

 3 肝——“将军之官”

 4 肾——“作强之官”

 5 脾——“仓廪之官”

 6 六腑养生:传而不藏,保持通畅

第七章 自然养生,独特的养生观念

 1 养生——整体观

 2 养生——适时观

 3 养生——遵道观

 4 养生——未治观

 5 养生——养性观

 6 养生——动静观

 7 养生——膳食观

 8 养生——精气观

第八章 情志养生,心灵深处的调节

 1 情志与养生的关系

 2 大喜过望则伤心

 3 愤怒过度则伤肝

 4 思虑过度则伤脾

 5 忧伤过度则伤肺

 6 恐惧过度则伤肾

 7 顺应四季,七情和调

 8 培养兴趣,转移不良情志

 9 适量运动,消除不良情志

 10 优化心灵,消除嫉妒心

 11 不贪名利,少欲寡求

 12 养性调神,宽以待人

 13 乐观开朗,方能健康长寿

第九章 饮食养生,让食物成为药物

 1 养生之道,在于饮食

 2 合理搭配三餐

 3 饮食养生之顺四时

 4 春季食补要注意

 5 五味养五脏,任一过多都伤身

 6 食疗中的五色饮食

 7 饮食最好清淡些

 8 饮食也要讲究方式

 9 进食时保持舒畅的情绪

 10 不可饮酒无度

 11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第十章 运动养生,让身体充满活力

 1 动则身健,不动则体衰

 2 太极拳

 3 八段锦

第十一章 环境养生,夭人合一的境界

 1 空气与养生

 2 气候与养生

 3 土壤与养生

 4 住宅与养生

 5 光照与养生

 6 温度与养生

 7 水体与养生

 8 社会环境与养生

后记 打造美好人生,从养生开始

试读章节

“养生”一词,最早见于《灵枢·本神》:“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避邪不至,长生久视。”可见,养生是我国的一大瑰宝,养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养生是我们的先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认真总结生命经验的结果。

据《史记·扁鹊传》中介绍,黄帝时期有一名大将兼名医叫俞跗,他十分擅长用按摩、导引及气功进行动态养生。伴随着导引动功的产生,静功养生法也初露端倪。相传黄帝本人就曾向一个名叫广成子的人求教这种养生方法:“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所,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汝形,无摇汝精,乃可以长生。目无所视,耳无所闻,心无所知,汝神将守形,形乃长生。”意思是说若想要长生不老,关键就在于清静无为,这就是静功养生的要害。

从殷商时代就开始的养生文化

自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开始考察,我国养生文化的萌芽大概可追溯到殷商时代。到西周,养生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设有食医专门掌管周王与贵族阶层的饮食,指导“六饮、六膳、百馐、百酱”等多方面的饮食调理工作,提出饮食调理要与四季气候相适应;并有了专职主管环境卫生的职官,如“庶氏掌除毒蛊”;“翦氏掌除蠹物……以莽草薰之”;“壶涿氏掌除水虫”,使水保持清洁。

虽然《黄帝内经》的成书时间在汉武帝之后,但并不排除其中一些篇章是在战国时期形成的,最终出版的时间大概在汉武帝以后。因此,它必然受到汉武帝之前的先秦哲学思想的影响,在先秦诸子学说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儒、法、道、墨四家,而在养生问题上贡献最大的又当属儒、道两家。

儒家、道家对《黄帝内经》理论体系形成的影响

儒家创始人是孔子。孔子不仅博学多才,精通六艺,而且擅长于养生。从《论语·乡党》中可以看出,孔子在饮食起居方面的清规戒律很多,如“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多(饣壹)而(饣曷)。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足见他对《黄帝内经》的影响。此外, 《周易》、《尚书》等也可以看成是儒家的著作。《周易》里面的“阴阳”哲学,《尚书》里面的“五行”学说,还有《孟子》、《中庸》的“阴阳五行”构成论、“中庸”方法论,对《黄帝内经》也都有直接的影响。现存《孟子》、《中庸》里面虽然没有“阴阳五行”的记载,但是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五行篇》,学者经研究认为就是思孟学派的著作,思孟学派的五行是:仁义礼智圣(信)。阴阳家的代表人物邹衍也可以看成是儒家。儒家思孟学派、邹衍阴阳五行派的“阴阳五行”等学说对《黄帝内经》中养生理论体系的建立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先秦诸子的学说中,养生思想更加丰富深邃,对《黄帝内经》影响较大的当首推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的道家学派。比如由王冰所编的《黄帝内经》中的第一篇“上古天真论”中非常强调上古真人,这是道家的一种理想人格。还有为什么《黄帝内经》托名“黄帝”,因为是受西汉初年黄老学派的影响,黄老也属于道家。 《黄帝内经》重“道”,讲“阴阳之道”、“天地之道”、“升降之道”、“医之道”、“养生之道”、“养长之道”,这些是受《老子》万物源于“道”思想的影响。此外老子、庄子的“清静无为”、“道法自然”、“聚气养气”、“求生之厚,长生久视”等思想,更是直接影响到《黄帝内经》中对养生、预防以及医疗等体系的形成。

总之,先秦这个中国养生文化滥觞的时期,对《黄帝内经》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在《黄帝内经》以前讲解剖、讲物质实体、讲形态学,而到《黄帝内经》反而不讲了,这并不全是受到当时文化、哲学观念以及思维方式等的影响。

秦汉至隋唐的千余年间,堪称中国养生文化繁荣的鼎盛期。西汉初年开始,由于当时的最高统治者大多热衷于追求长生不老之术,从而在客观上促进了养生文化的兴盛。P010-011

序言

人的存在,是这个宇宙中最为奇妙的存在,是最特别的存在,也是最为神秘的个体。冥冥之中,人体与宇宙似乎有着某种密不可分的关联,从历史遗留的痕迹中,我们知道,古人对于天、地、自然与人的生存、健康有着很深的研究。

古人认为,人虽然是万物之灵,但人的存在从来都无法达到根本上的独立,而是与天地、与自然万物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如《黄帝内经·素问》云:“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又云:“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日人。”即人类的生命,起源于天地之气的交流、融合。

此外,《素问·六节藏象论》云:“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意思是说,人的生命活动离不开天、地、自然,生命的维系源自不断地从自然界摄取营养,包括阳光、空气、五谷和水等。因此,人的生命与自然界万物及天地,不仅存在着相同的起源、相同的结构,而且也存在着相同的运动节律。

天、地与人并称三才,自然界是一大天地,人是一小天地。所谓“天地一大生命,人身一小天地”。自然变化变幻莫测,古人将此称之为“天道”。此天道,上至古人,下至今人,并没有一人可以完全参透,其神秘而博大的力量让人们得以结论:它主宰着天地万物。

老子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张载云:“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其胞,物吾与也。”天、地、人,是相互维系、相互存在的关系,三者相应相互组成一个活的机体。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天地之灵长——人,取食于地,为生存之本,取气于天,是生命共存亡的必要条件。人之生、老、病、死,皆为自然之规律。《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意思是说,养生以强健命体,需懂得顺应四季的变化,使人体与自然和谐,是保证人类在自然界中健康存在的根本。因此,只有养以自然,才能得道于自然,从而以养天年,顺其道而长生。

从古至今,养生者莫为长寿或祛病防病。《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世界上最高明的医者并不是“能治病者”,而是“会防病者”。正所谓“良医者,常治无病之病,故无病;圣人者,常治无患之患,故无患。”在保证机体健康无疾病的前提下,顺应天时,以道养生,必可增长寿命。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养生已经成为人类超越时空、共同关注的话题,长寿是人类共同的愿望。《黄帝内经》云:“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道出了养生增寿的根本。

以食为养,是《黄帝内经》的经典观点之一。“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这本从古流传至今的医学经典对平衡膳食作了精辟的论述,堪称世界上最早的“膳食指南”。

情志养生,亦是《黄帝内经》所倡导的。《灵枢·本藏》云:“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适寒温,和喜怒者也……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藏不受邪矣。”《黄帝内经》认为,情志是分属五脏的,如心志喜,肝志怒,脾志思,肺志忧,肾志恐。情志过用或失控容易导致疾病,甚至是重要的致病因素。所谓情志养生法,就是通过调节自身的情绪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经络养生,彰显了我国古代医学非凡的养生智慧。《黄帝内经》云:“上古圣人,论理人形,列别藏府,端络经脉,会通六合,各从其经。”中医学理论认为,经络沟通内外,为运行气血之道,而经络的健康与否,与体内各个脏腑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两者相辅相成。

身体是一切生命活力的本源。《黄帝内经》集中华古代医学之精髓,是人类道法自然养生的典籍。养生的目的就在于防病健体,纵观古今,但凡是善于养生者,必是少病者,凡是无病无疾长寿者,也必是善于养生者。只有理解养生之道,才能读懂自然;只有读懂自然,才能读懂自己;只有读瞳自己,才能真正掌握自己的人生。

这本《黄帝内经养生大智慧》将古代《黄帝内经》中深奥难懂的文法,通过更易理解的现代语言进行整理,取其精髓,将养生宝藏古法今用,启动人体自愈大药和自养大智慧,尤其适合现代“养生达人”,追本求源,祛病延年。

编者

于北京

后记

打造美好人生,从养生开始

提到养生,一般都认为这是老年人的事,其实不然。这里存在两个误区,一是认为养生只是从生理上进行调理,二是老年人需要延年益寿,需要健康。老年人“养生”,可谓亡羊补牢,为时不晚。但是想要打造并享受美好人生,就要从当下做起,从养生开始。

“养”即养生,在中医学中,又称摄生、养性。“养”,有鞠养、培育之意;“生”,即生命、生机。因此,“养生”就可以理解为保养生命、培养生机。另外,养生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是通过调身、调息、调心等操作程序以修炼人身三元——精、气、神,从而达到强身健体、防病祛病、延年益寿、开发人体生命潜能的目的。

《黄帝内经》是一本名副其实的养生名典,它不厌其烦地向人们传授养生之法。健康与长寿是人们一直在追求的梦想,说到梦想,不要以为永远都不可能实现。中国有三大长寿之乡,日本素有长生王国之称,世界上还有别的许许多多长寿的地方,这些人虽然生活在不同的轨道,但他们都有属于自己的长寿秘诀,而这些长寿秘诀又或多或少都可以从《黄帝内经》中找到原形,因此本书特围绕《黄帝内经》来向大家阐述众多养生良方。养生之道可简单归纳为6个字——三分治,七分养。

正如《黄帝内经》云:“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而铸铁,不亦晚乎。”

美好的生活应当远离病症,不仅要活得长久,更要活得健康。长时间躺在病床上忍受病痛的“长寿”,这绝不是我们需要的长寿,我们需要的是健康的长寿。

多少年来,人们一直在探索养生之道,并获得了不小的成就,而现在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使养生之道获得了更加宽阔的发展平台。人可以驾驭客观规律,但是不能违背客观规律;仅仅认识到生命的可贵、养生的重要是不够的。只有通过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倡导科学养生,才能真正实现生命的质与量的完美结合,才能真正品尝到生命的喜悦、健康的可贵、生活的幸福。

《黄帝内经养生大智慧》一书以《黄帝内经》的医学保健理论为背景,结合现代养生保健理念,全方位地对养生之道进行阐述,观点明确、通俗易懂。

本书本着为大众打造美好人生的最高宗旨,从阴阳五行、四季、情志、十二时辰、经络、脏腑、饮食、运动、环境多个方面详细解说了有效、安全的养生方案;告诉人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改掉导致身体衰弱的坏习惯、如何建立起良好又符合我们生命本性的生活习惯。这些有助于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用传统精华指导养生,从而最终有利于建立和谐社会和美好人生。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黄帝内经养生大智慧/国医经典养生大智慧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动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5761613
开本 16开
页数 25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4
出版时间 2010-05-01
首版时间 2010-05-01
印刷时间 2010-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医学-中医
图书小类
重量 0.40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R221
丛书名
印张 17
印次 1
出版地 湖南
239
169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2:4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