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姊妹坡/小橘灯精品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姊妹坡》为“小橘灯精品系列”之一,是儿童文学作家陆梅短篇小说的合集。作者以温情的文字和亲切的关怀聚焦了留守儿童问题,关注了不同儿童的心灵成长经历,是一部深刻认识少年儿童成长生态的优秀短篇小说集。

通过这些故事,我们仿佛可以听到儿童长成少年、少年成为青年,那突然发出的“拔节”的声音。

内容推荐

“小橘灯精品系列”的策划灵感来源于冰心先生的美文《小橘灯》,注重从日常生活中攫取含蕴丰富的细节,用朴素而流畅的文字,刻画美的人物,展现美的情感,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在关注少年儿童成长的同时,陆梅也将眼光投向了特殊儿童。

《姊妹坡》收录了儿童文学作家陆梅的数十篇儿童文学作品,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内敛、乖巧的小女孩儿成长的过程。

目录

辑一

 离天堂最近的地方

 我的草样年华

 矢车菊的天空

 永远有多远

 等待奇迹

 我的忧伤你不懂

辑二

 姊妹坡

 上学记

 一个人的童年

 彼岸花

 大舅的婚事

 意念里的战争

辑三

 女孩丹尼莎

 哑女米莉

 蝴蝶和暴雨

 米舒欣的十六岁夏天

 瞥见幸福的颜色

 玛吉阿米

 看夏荷盛开

辑四

 一只猫的独白

 远去的村庄

后记

试读章节

离天堂最近的地方

离天堂最近的地方是什么地方呢?北极?南极?牙买加?玉龙雪山?西藏?香格里拉……要是在百度上搜一搜,你会看到很多“离天堂最近的地方”。

有一天,收到一张寄自印度的明信片,上面写着:

小艾:

印度,瓦拉纳西

恒河边

这是离天堂最近的地方

是我亲密好友笑笑的笔迹!我把明信片翻过来,庙宇殿阁的大红和明黄,正午天空的亮和蓝,繁茂枝叶的油绿古树,台阶码头上不同装束的信徒,白衣游人……我惊诧于眼前的多种色彩,说不出一句话。

其实我现在要讲的这个故事,和天堂、印度无关,和色彩也没多大联系。这个故事里的女孩是我多年前认识的一个朋友。这么说,好像是在暗示:下面我要讲的故事,都是真的。

可事实是,为了要使一本书(一篇小说)能吸引我们,“就必须在它所虚构的故事与我们的经验之间建立某种联系——在我们自己的与存在于书页之间的两种想象力之间,建立起一种巧妙的联系”。

这话不是我说的,是加拿大作家阿尔维托·曼古埃尔写在他的《阅读日记》里的一句话。我把它拿来,仅仅是想给自己找个同盟。

可问题是:真实,或者虚构,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很多时候,我们活在自己的想象中。

这个女孩叫晋明。“‘魏晋南北朝’的‘晋’,明朝的‘明’!”第一次见面,女孩就很自来熟地拉住我的手,自我介绍道,“我叫晋明,‘魏晋南北朝’的‘晋’,明朝的‘明’!我很喜欢看你在报上写的那些文章,很希望我们能成为朋友,就贸然找来了!”  我当时坐在座位上脑袋正发蒙,稀里糊涂被一个叫“晋明”的陌生女孩拉住手,说喜欢我,想和我成为朋友。一屋子的人都回过头来,看着我们两个。我傻傻地坐着,双腿像是被地板粘住,竟没站起来。

我是一个记者,在一家报社上班。每天除自己写稿外,还要看很多来稿。大部分来稿句子艰涩,信息闭塞,新闻价值少得可怜。如此等等,看多了就头疼,好像一只嗡嗡嗡的小虫在脑袋里飞。

女孩来时,我正在发呆。发呆是让我觉得上班是有意思的事情之一。偶尔外出采访,碰上激动人心的场面,抑或仰慕已久的大家,却不必赶着发稿,也觉得有意思。

我看着窗外的一簇簇新叶。那是报社门前的一个庭园,巴掌大的一片,却种了不少花和树。若是开花时节,黄色的月季、粉色的茶花、金黄的绣线菊、翩然摇曳的蝴蝶花,还有小叶杜鹃、灌木和藤萝……真正是姹紫嫣红。

庭园里还有一棵枇杷树,正对着我的办公桌。这样,我发呆的时候,就不必空对虚无。天气好时,阳光透过簇叶,在树冠里晃来晃去,像无数盏绿色和金色的小灯。要是雨天,雨点打在枇杷叶上,细嫩的叶片承不住击打,一次次地弯腰低头,像是有着满腹心事的少女,恍惚而忧伤……

P3-5

后记

亲爱的读者,你是否有过因为邂逅一本好书而兴奋无眠的时候?

西班牙作家卡洛斯·鲁依斯·萨丰说:“你看到的每一本书,都是有灵魂的。这个灵魂,不但是作者的灵魂,也是曾经读过这本书,与它一起生活、一起做梦的人留下来的灵魂。一本书,每经过一次换手,接受新的目光凝视它的每一页,它的灵魂就成长一次,茁壮一次。”我读这段话时,心里的共鸣,恰似喜雨自天庭洒下!

好书是一面镜子。当你有足够的内省力,你就能在书中观照自我。我相信每一本经过你手、接受你目光凝视、最终在你心里投下光的影子的书,都是属于你的好书,是有灵魂的书。

那么现在这本书,我能够说些什么呢?

书中有我童年的影子。那些夏天水田边的奔跑,那一个个午睡醒来不见了姐的寂寥,哭着闹着也要去上学的懵懂,一个人躺在山冈上看天、听风的游离,赤着脚追逐乡间生灵的轻盈……所有童年的意象纷至沓来!

 诗人里尔克说:“一个人的童年可能会始终存在着,需要去完成,除非你愿意将它当作永远丢失的东西来看待。”美国罗伯特·潘·沃伦曾说过:“多少年过去,多少地方多少脸都淡漠了,有的人已谢世,而我站在远方,夜那么静,我终于肯定我最怀念的,不是那些终将消逝的东西,而是鸟鸣时的那种宁静。”

我在写童年时,有意推出了一个叫“艾美”的女孩。与其说这个“艾美”是我童年的投射,不如讲,我希望借助这个人物,在“虚构”和“经验”之间建立起某种联系。当你明白了你是怎样丢失了自己的童年,同时也知道了你再也不能求助任何其他事物拥有自己的童年时,你就会懂得,什么才是你真正珍视的!

书中还有一个重要主题:关注留守儿童。关于留守儿童的话题,近来成为媒体报道的焦点。尤其是2007年年初,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和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牵手行动”,隆重推出一台“春暖2007——我有一个梦想”的晚会,将农民工的孩子引向民众关注的前台。

我写留守儿童,缘自2006年的一个短篇:《谁能把春天留住》。当时看到中央电视台一则新闻调查,说中国目前有两千多万14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就背井离乡去城里打工,因为舍不得车票钱,数年才回一趟家。因打工无法照顾孩子,临走就将他们托付给老人或亲戚照看。这些“爸爸妈妈不在家的留守儿童,像野草一样地生长……”当时听到这句话,心里猛然一惊,某种疼痛堵在胸口。

我有些遗憾我是一个“文学记者”。我希望这个时候我能够以“社会记者”或“教育记者”的身份,去西部贫困山区,以真实所见,记下留守儿童们的悲欢……可惜,我所在的报社不需要如此新闻。

有一天我豁然开朗——我不是在写小说吗?我完全可以借文学之笔,关注那一棵棵“野草”!于是,一篇篇以留守儿童为主角的故事,就从笔端流淌出来。这一个个留守儿童的故事,是虚构的吗?是。但未必不是现实。甚至现实,远远要走在前面。

或许写作,就是一次次的思索和逼问,仿佛已经接近了答案,但答案其实在背后,在完全相反的方向。我想告诉亲爱的读者们:

“童年时代的某些日子是伴随着一本好书度过的。我们原以为在这样的时间中未曾有过生活,然而事实上,再也没有其他什么日子让我们感到过如此这般的充实。”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姊妹坡/小橘灯精品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陆梅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安徽少儿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9774510
开本 16开
页数 24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5
出版时间 2015-01-01
首版时间 2015-01-01
印刷时间 2015-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图书小类
重量 0.33
CIP核字 2014167968
中图分类号 I287.47
丛书名
印张 15.75
印次 1
出版地 安徽
214
150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10:3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