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天下茶仓(汉口东方茶港)
内容
编辑推荐

汉口不仅是中国最大的茶叶集散地,也是全球茶叶贸易的中心之一,著名的中俄万里茶路的起点便在汉口的东方茶港。由于历史原因,汉口茶市曾一度衰落。改革开放后,汉口再度成为全国茶叶交易的中心。

许甫林主编的《天下茶仓(汉口东方茶港)》以丰富的史料还原了“万里茶路”时期最真实的“汉口”,同时也展示了汉口茶文化在当代的传承和发展。

内容推荐

许甫林主编的《天下茶仓(汉口东方茶港)》中关于汉口江滩港口码头,茶行茶馆茶帮,俄国洋行茶商,沙俄皇太子访汉,总督关注茶务,茶叶邮票发行,汉茶国际获奖,以及因茶而建还存世于今的老建筑等等,都作了相应的比较如实的记载,多方位展示了当年东方茶港的风采。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收录于书中大量的珍贵的老汉口照片,更是为当年东方茶港的兴盛与辉煌作了最有力的诠释。

目录

习近平主席在国外的三次演讲

序一 彰扬东方茶港神韵续写万里茶道传奇

序二 一部可贵的历史档案

第一章 一片茶叶 一个世界 甘传天下 恩泽四海

 一 一片茶叶影响一个世界

 二 茶韵千年的荆楚茶历史、茶文化

 三 黄鹤楼茶传承千年甘传天下

第二章 万里茶道 横跨亚欧 世纪动脉 彪炳千秋

 一 万里茶道被我们国人轻轻地忘记了

 二 “伟大的中俄茶叶之路”

 三 一位专家学者的精彩论述

 四 东方茶港欧亚万里茶道起点

第三章 汉口码头 历尽沧桑 东方茶港 百年辉煌

 一 繁华都市大汉口

 二 茶叶成为汉口存在的理由

 三 九州之茶集散的大码头

 四 一条“千不死的大火路”

 五 雅冠众构的汉口山陕会馆

 六 汉口茶叶大王的传奇人生

 七  “洋务巨擎”张之洞和“总督茶”

 八 老汉口“城市日记”记录汉茶获奖盛事

 九 “天下第一商号”的百年传奇

 十 史上最早发行的担茶人邮票

第四章 俄商洋行 称雄茶港 奇哉青砖 四海飘香

 一 央视摄制组的汉口拍摄之旅

 二 一个有百年历史的砖茶之都

 三 “红房子”主人的茶叶梦

 四 俄国茶商的百年老公馆

 五 一座俄罗斯建筑风格的教堂

 六 俄国皇太子的汉口之行

第五章 主流媒体 精辟报道 地方史志 权威记载

 一 权威媒体的精彩文童

 二 一部鸿篇巨制中记录的汉口茶叶贸易

 三 载入史册彪炳千秋的立碑盛典

编者手记

试读章节

中国给了世界茶的名字,茶的知识

1514年(明正德九年),葡萄牙船队通过海路到达广州,开始海上茶叶贸易。

1607年(明万历三十五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商船首次从爪哇来澳门运载绿茶,1610年(万历三十八年)转运回欧洲。这是西方人来东方运载茶叶最早的记录,也是中国茶叶正式输入欧洲的开始。

1618年(明万历四十六年),明廷派使臣去俄罗斯,经18个月的艰苦路程抵达莫斯科。携带给沙皇的礼品中有茶叶4箱。这也是我国使者携茶至俄国的最早记录。

西方各国语言中的“茶”一词,大多源于当时海上贸易港口福建厦门及广东方言中“茶”的读音。可以说,中国给了世界茶的名字,茶的知识,茶的栽培加工技术,世界各国的茶叶,直接或间接,与我国茶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近年在美国皮博迪·埃塞克斯博物馆发现了19世纪30年代由广州画家庭呱所绘制的线描作品,其中有18幅是当时制作茶叶的绘画。

1783年中美贸易船“中国皇后号”回航运回数百吨红茶、绿茶。当“中国皇后号”回到纽约时,船上的货物立即被抢购一空。其中,一只绘有中国飞龙图案的茶壶,被美国开国总统华盛顿看中,他如获至宝,珍藏起来,这把茶壶现已成为美国国家博物馆的珍藏品。美国被称为咖啡王国,却有大约一半人喝茶,令人称奇。20世纪初,丘吉尔出任英国自由党商务大臣时,曾将准许职工享有工间饮茶的权利作为社会改革的内容之一。这个传统一直沿袭至今。

英国《泰晤士报》一位著名记者认为,英国人之所以如此爱喝茶,可能与其严肃、冷峻的性格有关。他甚至把英国在二次大战中的胜利部分归功于茶。18世纪的大作家兼辞典编纂家赛缪尔·约翰生就嗜茶如命,据说他每天是茶杯不离手,他认为茶是“思考和谈话的润滑剂”。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始终以健康、富有朝气的形象示人,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女王有一套独特的养生法。女王出国访问时,她必带中国茶。

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经常有学者聚会,探讨学术问题,人们一边品茶,一边互相交换意见,开展学术研究,进行文化交流,从而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这种精神被誉为“茶杯与茶壶精神”。

俄国学者在《外贝加尔边区纪行》中写道,“不论贫富、年长和年幼,都嗜饮砖茶……不论你什么时候走到哪家人家,主人必定用茶款待你。”

“就像安德森在《中国食物》和麦克法兰在《绿色黄金:茶叶的故事》中指出的那样,茶在中国的流行,与其物质文明有着莫大的关系。宋、明和前清时期,中国领先世界,茶叶由此开始影响世界文明。19世纪的英国,同样借助茶叶成为‘日不落帝国’。戴维·考特莱特在《上瘾五百年》里,更是从茶叶中看到世界权力的交替,茶叶无疑在世界权力领导者更替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稍后因为茶叶崛起的美国同样成为世界霸主。小小茶叶重塑了世界的权力格局。”这是《茶叶战争》一书作者写在前言中的一段话,实在是太精辟太有哲理了。由之我们不得不惊叹:小小茶叶,竟是这样一片神奇的枝叶,影响了一个偌大的世界!然而,令武汉人十分自豪和骄傲的是,明末清初,特别是1861年汉口开埠后,走向世界的茶叶,其中绝大部分是从汉口东方茶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茶叶贸易港口扩散出去的,难怪有人称,世界因茶认识大汉口,大汉口因茶誉满全世界。

P4-6

序言

一部可贵的历史档案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会长刘环祥

旧日汉口民谣云:“货到汉口活,茶到汉口香。”言大武汉因“九省通衢”,承东启西,两江交汇,转输便易,九州之茶皆汇聚于此,世界之茶皆出于此,非他地可比。据记载,1860年以后的60余载,汉口茶叶贸易占整个中英贸易90%以上,1871年至1890年,汉口出口之茶年均达200万担。此期,中国茶叶几乎垄断了世界茶叶市场,而汉口输出的茶叶,则占中国茶叶出口总量的六成之多。于是茶史专家说“世界茶叶主要靠中国,中国茶叶主要靠汉口”。由之汉口享“东方茶港”之称,得“天下茶仓”之誉。

汉口由茶而兴,因商而盛。一个多世纪以前,汉口茶市闻名于世界,世界因茶而认识了大汉口。美国人罗维廉博士在他的专著中写有这样一句名言:“茶叶是汉口存在的唯一理由。”汉口历来是全国的商业重镇,有“天下四聚”之说,有“四大名镇”之称。近代被外国人美誉为“东方芝加哥”和“东方曼彻斯特”。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说:“武汉者,中国最重要之商业中心也……又为中国茶之大市场。”正是由于汉口有其无比悠久的茶历史,丰厚的茶文化。加之汉口处于中国产茶得夭独厚的中心区域位置,在清末民初的一个半世纪以来,成为当时中国最大茶叶集散之地,中国最大的国际茶叶交易市场,中国最大的砖茶之都,从而孕育出了驰名世界的汉口东方茶港。

可遗憾的是,以汉口为起点能与丝绸之路媲美的中俄万里茶道,一直以来未能引起应有的重视,汉口作为世界的东方茶港那段百年光辉,也同样湮没在历史尘埃中,问及当今的武汉人,竟是少有人知。武汉著名作家董宏猷谈及此事时痛惜地说,提起丝绸之路,人人皆知,但武汉曾有一条茶叶贸易的“丝绸之路”,却鲜为人知。“甚至100多年过去了,武汉人自己都不提,这不得不说是武汉的悲哀,汉口的茶文化曾闻名世界,我们不应该淡忘它。我希望揭开这一历史面纱,与人们一道重估汉口码头的历史价值。”20多年来专注茶业,注重和深谙汉口这段茶叶历史的张岳峰先生同样感慨而言:“茶叶是汉口这座城市的根,是这座城市的魂,外国人谈到汉口茶叶,都是那么口口相传,我们没有理由不去重铸这段辉煌的历史,去唤醒人们的记忆。”

十分可喜的是,由武汉市供销合作总社、武汉黄鹤楼茶叶有限公司主持编写的《天下茶仓——汉口东方茶港》即将出版,翻看这本图文并茂的样书,深感欣慰。书中关于汉口江滩港口码头,茶行茶馆茶帮,俄国洋行茶商,沙俄皇太子访汉,总督关注茶务,茶叶邮票发行,汉茶国际获奖,以及因茶而建还存世于今的老建筑等等,都作了相应的比较如实的记载,多方位展示了当年东方茶港的风采。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收录于书中大量的珍贵的老汉口照片,更是为当年东方茶港的兴盛与辉煌作了最有力的诠释。由之,我认为,这决不仅仅只是一本关于汉口东方茶港历史的专著,它更是一部十分可贵的城市历史档案。这本书的出版,从某种意义上说,填补了武汉城市历史的一个空白。

2013年3月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俄罗斯,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作了《顺应时代前进潮流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精彩演讲,讲演中他特别提到,17世纪的“万里茶道”。习近平主席所说的“万里茶道”,就是被俄国人称之为“伟大的茶叶之路”,这是欧亚大陆上兴起并繁盛了200多年的国际商路,这条中俄万里茶道,其起点就是汉口。我出生于武汉,工作在北京,每年都要回家,目睹了这个城市的日新月异的变迁,对这座伟大的城市尤有深厚的感情,更为武汉有这段与中国其他港口城市相比所独有的光辉历史而骄傲和自豪。

特别要感谢武汉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去年12月为再铸汉口东方茶港辉煌,重振以汉口为起点的中俄万里茶道雄风,在汉口江滩隆重举行了重走“万里茶道”启动仪式暨“中俄万里茶道起点汉口东方茶港”纪念碑立碑活动。这是一个为历史作注,为历史存真彪炳千秋的义举。它为发展壮大湖北武汉茶产业吹响了集结号,并在湖北乃至全国茶产业历史上书写了瑰丽的篇章。

同时我要感谢武汉市供销合作总社及其所属的黄鹤楼茶叶有限公司,为此书的出版作出的不懈努力。他们以振兴茶产业、发展茶文化、传承茶历史、宣传大武汉为己任,在积极打造黄鹤楼茶品牌的同时,编写出这本字里行间充满着厚重历史和缕缕甘永茶香的专著,为重铸东方茶港辉煌、复兴大武汉放飞了一个美丽梦想!

东方茶港是一个名闻遐迩的美誉,希望武汉市供销社和黄鹤楼茶叶公司充分利用这个响亮称号,制定出突出地域优势和城市特色的发展思路,按照“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的经营理念,围绕茶主题,提升武汉市民的品茗艺术,进而提升城市大众文化品位,提高市民的素养,促进茶经济的发展与壮大,推动茶文化研究和交流!

祝贺《天下茶仓——汉口东方茶港》一书的出版发行,希望以后有更多反映武汉城市历史文化的好书问世。这样才不愧对我们这个国家,不愧对城市,不愧对历史!

后记

在汉口鄱阳街与天津路交汇处,也就是我们市供销合作总社办公大楼的正对面,一座教堂正在维修,现在只能看到被脚手架包围着的朦胧倩影,无法看清教堂的全貌,但黄绿色的外墙,五彩的玻璃窗,还有“洋葱头”一样的金顶,无不显露着浓郁的俄罗斯风情。

紧邻这个东正教堂,还矗立一幢三角形状的红房子,汉口人称之为“巴公房子”。房子的主人是当年的俄国皇室贵族、沙皇尼古拉二世的表亲巴诺夫兄弟,人们习惯称他们为“大小巴公”。“大巴公”——杰克·巴诺夫,于1874年创办阜昌茶厂,在汉口租界内名声显赫。“小巴公”——齐诺·巴诺夫,任职于汉口阜昌茶厂,1890年设计蒸汽压茶机,提高了制茶工效和质量。武汉作家方方称:“巴公房子”造得就像“泰坦尼克”,这艘满载财宝横冲直撞的商船,成为中俄两国茶文化的使者。“巴公房子”虽然看上去有些许沧桑,但其雄姿依在。

距离巴公房子不远处的洞庭街60号,也是一幢红色的房子,三层砖木结构,“凹”型的房屋主体,屋顶高低错落,回廊玲珑有致,它是俄国顺丰茶厂老板李维诺夫的公馆。邻近繁华的南京路。原为“阜昌路”,因“阜昌砖茶厂”建于此而得名,可见当时的旧汉口茶厂规模之大、影响力之甚。

一百多年前存留至今老建筑中的一砖一瓦,都是那段峥嵘岁月的见证。曾经或尊贵或热闹或风光的港口码头、茶厂茶行、街道公馆。探寻它们的前世今生,可以找回风云激荡的陈年往事和风云际会大汉口的珍贵记忆。汉口茶事兴盛数百年,是武汉一段历史时期的真实状态,是武汉一段不可割裂的经济与文化历史,是一个浓得化不开的城市情结。难怪茶史专家说:茶叶,是汉口城市的根,是汉口城市的魂。

去年十二月,武汉市人民政府在汉口江滩立下了“汉口东方茶港中俄万里茶道起点”的纪念碑,为曾有百年辉煌的汉口茶港存真作注,彰显了政府复兴大武汉的宏大气派,为做大做强武汉茶产业吹响了新时期的集结号。

为纪念汉口东方茶港碑的树立,为拾起汉口茶港曾经的辉煌,为唤起人们渐行渐远的那段回忆,特编写此书,以志永久纪念。

本书在成书过程中,得到农业部、省市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领导的指导和关怀,得到中国茶科所、省社科院、省农业厅、省供销社、省文物局、市文化局、市林业局、市委宣传部、市水务局、市农业局、市供销社、市文史办、市旅游局、市园林局、市文联、华中农业大学、中华茶叶学会、安徽农业大学、市地方志办、市海关等部门的支持和帮助,得到众多茶史专家学者的关注与指正。书中不少文史资料、图表数据、照片。是相关部门和单位提供的。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叶金生、何祚欢、董宏猷、郭泽洲、万福祥、封槐松、宛晓春、江用文、鲁成银、戴承民、陈迪林、张笃勤、段瑞华、艾杰等武汉市著名茶史专家、作家、学者的指导与帮助。

承蒙武汉市人民政府市长唐良智,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会长、原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监事会主任刘环祥亲笔作序,为本书添彩加力,我们深感荣幸!

本书装帧精美大气,版式设计时尚典雅,时间仓促但终究顺利出版,得力于武汉睿智中广传媒的鼎力支持。

由于本书涉及文史资料范围较广、时间跨度较长,但编写时间仓促,编写人员的水平欠缺,在史实的表述上和材料的使用上遗漏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条理性、系统性也有欠缺,恳请专家、学者们批评指正,并敬请提出建议和意见,以期再版时予以修订,臻于完善。

诚如作家池莉所言:汉口“片砖片瓦都是诗”。但愿这本由汉口茶港旧时的片砖片瓦构建的纪实文集,让你闻到旧时汉口的那一缕茶香,体味到东方茶港的那一段诗韵。

若如此,便是编者所特别希冀的。

2014年8月15日  于汉口

书评(媒体评论)

1861年汉口开埠后,俄商先后在汉口开设砖茶厂,对俄茶叶贸易飙升,繁盛景象一直持续到20世纪初。在中国,当时没有其他城市可与汉口比拟,汉口作为“万里茶道”源头当之无愧。

著名历史学家、武汉大学教授 冯天瑜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天下茶仓(汉口东方茶港)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许甫林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武汉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3085305
开本 16开
页数 27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8
出版时间 2014-10-01
首版时间 2014-10-01
印刷时间 2014-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贸易
图书小类
重量 0.494
CIP核字 2014223566
中图分类号 F752.658.2
丛书名
印张 18.7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40
169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15:3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