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新媒体与社会(第11辑)
内容
目录

观点荟萃

圆桌论坛

 第四届“新媒体与社会发展”全球论坛置中美新媒体与

 社会发展双边研讨会

 主题演讲:新媒体与信息社会

 从大数据到数据新闻

 新媒体传播思维与大数据应用

 结合中国现实和历史环境谈新闻传播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专业教育的变革

 全球化与信息社会的文化传播

 精神制造与文化市场体系——以上海实践为例

 新媒体与社会发展:回顾与展望——第三届“新媒体与社会发展”全国研究生学术论坛综述

研究报告

 中部地区六省会城市形象调查报告

 计划单列市形象调查报告

学海瞭望

 网络社会治理研究综述

 大数据与社会舆情研究综述

 大数据背景下的舆情决策支持系统研究综述.

学术沙龙

 新媒体时代两岸故宫文化传播的影响力

 从新媒体对少数族群艺术的影响看身份焦虑——以广西龙州地区天琴艺术为例

 新媒体时代广西巴马旅游形象传播研究

 网络谣言治理视角的中国新媒体法律环境建设

 微博娱乐新闻的表征传播要素关系与受众道德认知分析

 新媒体网络中的个体:被忽视的身体

 大数据时代:网络安全与伦理问题

个案研究

 协商与对抗:争议性事件中的话语解读——基于“东莞扫黄”事件报道与网络文本的量化分析

 争议性事件中网络个体表达与集体参与研究——以朱令案为例

 美国主流媒体定义“恐怖主义”的双重标准——以华尔街日报中文网微博涉华暴恐报道为例

 网址导航站中“性诉求标题党”的表现形式及成因——基于对毒霸电影频道中电影文字介绍的研究

 自媒体语境下的族群认同——以“陆港”冲突事件为例

 新媒体环境下公共事件的舆论引导研究——以“4·15”幼童香港小便事件为例

内容推荐

《新媒体与社会》辑刊是上海交通大学新媒体与社会研究中心推出的系列辑刊,是国内第一本以新媒体与社会为基本研究范畴的学术辑刊。本辑内容丰富,其中“圆桌论坛”介绍了第四届“新媒体与社会发展”全球论坛暨中美新媒体与社会发展双边研讨会上一些学者的文章。还介绍了第三届“新媒体与社会发展”全国研究生学术论坛的主要学术成果。“研究报告”包括《中部地区六省会城市形象调查报告》和《计划单列市形象调查报告》。“学海瞭望”和“学术沙龙”共有10篇文章,包括“网络社会治理研究”、“大数据与社会舆情研究”等内容。“个案研究”包括6篇文章,话题多元,具体个案有“东莞扫黄”事件报道、朱令案、华尔街日报中文网微博涉华暴恐报道、毒霸电影频道中电影文字介绍、幼童香港小便事件等。本书既可作为学界研究新媒体的参考资料,又可作为业界、读者了解新媒体、认知新媒体的案头读物。

本书由谢耘耕、陈虹主编。

编辑推荐

围绕新媒体对社会影响的探讨已经持续数年,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诸多领域。在纷繁复杂的研究之下,《新媒体与社会》辑刊力求通过学术对话、研究等方式对这些影响进行系统梳理,厘清社会变革的内在机理、新媒体产生影响的途径、新媒体自身和社会的未来发展趋势等问题,达到“多元视角观察、深度解读现象”的研究目标。本书是《新媒体与社会》的第11辑,由观点荟萃、圆桌论坛、研究报告、学海瞭望、学术沙龙、个案研究六个栏目构成。

本书由谢耘耕、陈虹主编。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新媒体与社会(第11辑)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谢耘耕//陈虹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9768150
开本 16开
页数 33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42
出版时间 2014-12-01
首版时间 2014-12-01
印刷时间 2014-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计算机-操作系统
图书小类
重量 0.488
CIP核字 2014279948
中图分类号 G206.2-05
丛书名
印张 21.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8
165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5:4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