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德语文学与文学批评》第2卷,以诗意现实主义文学为重点,译介了施蒂夫特的《布丽吉塔》《晚夏》、施托姆的诗歌、冯塔纳的《混乱与迷惘》和奥托·路德维希的《诗意现实主义》等作品。
本书介绍的诗意现实主义出现在复辟时期,紧接着复辟的反动是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建立。
图书 | 德语文学与文学批评(第2卷2008年)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为《德语文学与文学批评》第2卷,以诗意现实主义文学为重点,译介了施蒂夫特的《布丽吉塔》《晚夏》、施托姆的诗歌、冯塔纳的《混乱与迷惘》和奥托·路德维希的《诗意现实主义》等作品。 本书介绍的诗意现实主义出现在复辟时期,紧接着复辟的反动是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建立。 内容推荐 德语文学翻译、研究年刊《德语文学与文学批评》第二卷以诗意现实主义文学为重点,译介了施蒂夫特的《布丽吉塔》《晚夏》、施托姆的诗歌、冯塔纳的《混乱与迷惘》和奥托·路德维希的《诗意现实主义》等作品。此外介绍了维尔弗的《浅蓝色的女人笔记》、约瑟夫·罗特的《草莓》、德布林的《一株毛茛花遇害》和海登赖希的《银婚》等。 目录 前言 提升了的镜像,美化了的现实 ——德语文学中的“诗意现实主义 诗意现实主义 《彩石》前言(节选) 1848年以来我们的抒情和叙事诗学(节选) 现实主义外衣之下的理想主义 ——德国市民现实主义理论浅析 布丽吉塔 人与自然的共舞 ——评阿达尔贝特·施蒂夫特的《布丽吉塔》 晚夏(节选) 充满秩序的乌托邦 ——施蒂夫特的《晚夏》 特奥多尔·施托姆诗选 “最后一位诗人” ——德国诗意现实主义诗人特奥多尔·施托姆及其诗歌 苹果熟了 施托姆与他的作品 混乱与迷惘(节选) 追求真实,再现迷惘 ——评特奥多尔·冯塔纳的长篇小说《混乱与迷惘》 马科斯和莫里茨(节选) 玛利亚·斯图亚特(节选) 浅蓝色的女人笔迹 弗朗茨·维尔弗和他的《浅蓝色的女人笔迹》 草 莓 苦涩中的幽默和幽默中的苦涩 ——从约瑟夫·罗特未完稿《草莓>中的小人物说起 一株毛茛花遇害 费舍尔先生和毛茛花的“战争” ——评德布林的《一株毛茛花遇害》 银 婚 作家兼媒体女强人伊尔克·海登赖希和她的短篇小说《银婚》 架设中德文化交流的桥梁 ——2007《文学之路》“中德视野下的日耳曼学现代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纪实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德语文学与文学批评(第2卷2008年)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张玉书//卫茂平//朱建华//魏育青//冯亚琳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020066186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51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435 |
出版时间 | 2008-10-01 |
首版时间 | 2008-10-01 |
印刷时间 | 2008-10-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69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106-53 |
丛书名 | |
印张 | 33.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5 |
宽 | 155 |
高 | 24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3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