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庄子
内容
编辑推荐

《庄子》,包括内篇、外篇和杂篇。《庄子》一书,内容博大精深,行文恣肆汪洋,涵盖了天道无为、万物齐一、世间和出世间等重要思想法则和修身养性之道,是传统文化中最伟大不朽的经典之一,在中国文化的建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本书对《庄子》三十三篇有所抉择,精选、精注、精译,重要篇章予以阐释说明。期望广大读者对庄子能“相视而笑,莫逆于心”,品读之后有所获、有所得。

内容推荐

庄周(约前369年一前286年),字子休,战国时期宋国蒙(今安徽省蒙城县)人。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

《庄子》共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一,杂篇十五。这样一个区分,说明《庄子》一书的作者情况很复杂,简单来说就是,它不是一个或某几个人写就的。先秦时期的子书,大多都是某一学派的作品集,后来贴上一个标签。例如:墨子、庄子、韩非子,等等。一般认为,《庄子》的内七篇是庄子本人的作品,最集中地体现了庄子哲学的思想,而“外篇”、“杂篇”则出自庄子后学之手,而其中一些篇章段落有些肯定不是庄子学派的思想,例如《盗跖》、《说剑》等。

本书教你享受庄子思想的深邃宏阔,感悟古代先哲的文化人格,净化心灵品味庄子逍遥的智慧。

目录

内篇

逍遥游

齐物论

养生主

人问世

德充符

大宗师

应帝王

外篇

马蹄

胠箧

在宥

天地

天道

天运

秋水

田子方

知北游

杂篇

庚桑楚(节选)

徐无鬼(节选)

外物(节选)

寓言(节选)

列御寇(节选)

天下(节选)

试读章节

【原文】

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其寐也魂交,其觉也形开。与接为构,日以心斗。缦者,窖者,密者,小恐惴惴大恐缦缦。其发若机栝,其司是非之谓也;其留如诅盟,其守胜之谓也;其杀若秋冬,以言其日消也;其溺之所为之,不可使复之也;其厌也如缄,以言其老洫也;近死之心,莫使复阳也。喜怒哀乐,虑叹变葱,姚佚启态;乐出虚,蒸成菌。日夜相代乎前,而莫知其所萌。已乎,已乎!旦暮得此,其所由以生乎!

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是亦近矣,而不知其所为使,若有真宰,而特不得其联。可行巳信,而不见其形,有情而无形。

百骸、九窍、六藏,赅而存焉,吾谁与为亲?汝皆说之乎?其有私焉?如是皆有为臣妾乎?其臣妾不足以相治乎?其递相为君臣乎?其有真君存焉?如求得其情与不得,无益损乎其真。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尽。与物相刃相靡,其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人谓之不死,奚益!其形化,其心与之然,可不谓大哀乎?人之生也,固若是芒乎?其我独芒,而人亦有不芒者乎?

夫随其成心而师之,谁独且无师乎?奚必知代而心自取者有之?愚者与有焉。未成乎心而有是非,是今日适越而昔至也。是以无有为有。无有为有,虽有神禹且不能知,吾独且奈何哉!

【注释】

[1]闲闲:自以为是的广博。在这篇中有贬义。

[2]间间:精细且有分别,在文中有贬义。

[3]炎炎:气焰凌人。

[4]詹詹:说话喋喋不休。

[5]魂交:精神交错烦乱。

[6]形开:形体不安宁。

[7]与接为构:接,接触。与外界接触,发生交构。

[8]日以心斗:整天钩心斗角。

[9]缦:通慢,舒缓。

[10]窖:机心深沉。

[11]密:心思严密。

[12]惴惴:惴惴不安,提心吊胆。

[13]缦缦:涣散沮丧的样子。

[14]发:发出。机:弩上的发射机关。栝:箭末扣弦的部位。发若机栝:这里是说出口的速度之快,如射箭一般。

[15]司:同伺,探看,伺察。

[16]留:与前面的“发”相对,即守持在内心。诅盟:誓约。

[17]守胜:采取守势以取胜。

[18]杀:肃杀,衰退。

[19]消:消弱。

[20]溺:沉溺。

[21]复:恢复。

[22]厌:闭藏。缄:封闭。

[23]老洫:老而枯竭。

[24]复阳:恢复生气。

[25]变:反复变动。蔗(zhe):通蛰,畏惧不敢动。

[26]姚:轻浮。佚:通逸,纵逸。启:放荡。态:作态。

[27]乐出虚:乐声从虚空的乐器中发出来。

[28]蒸成菌:地上蒸汽使菌类生长出来。  [29]萌:萌生。

[30]已乎:叹词,算了吧。

[31]旦暮:早晚。比喻短时间内。此:这,指文中讲到的种种反复无常的情态。

[32]非彼无我:相对“我”而言就是“彼”。彼,这里可以理解为上述的种种情态,即“旦暮得此”的“此”。离开那样的情态,即不复有“我”。而离开了“我”,则又不能去体现它们。彼、我是对立且统一。

[33]取:呈现。

[34]真宰:身体的真正主宰,即真心,真我,亦即所谓的道。

[35]特:独。联:借为朕,端倪。

[36]行:行迹,作用。信:信验。

[37]情:实。

[38]骸:骨节。九窍:指眼、耳、鼻等人体器官的九个孔穴。六藏:藏通脏,心、肝、脾、肺、肾,统称为五藏;其中肾分左右,各有称谓,故又称之为六藏。

[39]赅:齐备。

[40]说(yue):通悦,喜欢。

[41]私:偏爱。

[42]真君:即前文的真宰,亦即真我、真心。

[43]不亡以待尽:“亡”为“化”字之讹,这里的“不亡”即“不化”,

[44]刃:刀口,喻指针锋相对的对立面。靡:通摩,相互摩擦。

[45]止:已。

[46]役役:劳苦不休。

[47]茶(nie):困顿,精神不振。所归:归宿。

[48]芒:愚昧无知。

[49]成心:主观的偏执之见。师:师法,效法。

[50]且:语助词。

[51]代:变化,知代即晓得变化更替之理。

[52]未成乎心:未形成的主观成见。

[53]适:到。

[54]无有为有:有生于无,以无为有。

[55]知:理解。

【译文】

大知广博,小知精细。大言气焰甚盛处处胜人,小言喋喋不休辩论不止。他们睡觉也心神交错烦乱不已,醒来时形体也不得安宁。与外界接触纠缠不清,整日钩心斗角。有的言语迟缓机心沉沉,有的出言就有圈套,有的谨慎严密。小的恐惧是提心吊胆,大的恐惧是惊魂失魄。言辞一发好比飞箭一样迅速,探看别人的是非发动攻击;不开口犹如立下誓盟一般,只是为采取守势以能取胜;他们颓败时好似秋冬景象,这是说他们一天天在消弱;他们陷溺在所作所为当中,无法使他们恢复生气;他们蔽塞心灵缄口不语,说明他们已老而枯败;走向毁亡的心灵,再不能恢复生机。他们时而欣喜、时而愤怒、时而悲戚、时而欢乐、时而忧虑、时而嗟叹、时而反复、时而惊恐、时而轻浮、时而纵逸、时而放荡、时而作态:像乐声从虚空的乐器中产生出来,好比菌类在大地的蒸汽中形成一样。种种情态交替在眼前,却不知道它们是如何生发出来的。算了吧,算了吧!一旦懂得这些情态的道理,也就明白它们所以发生的根由了吧!

没有那些种种情态就没有“我”,没一个“我”,它们也就无法呈现。如此来看,我与彼是相近的、相似的,但不知道是什么在支配这一切。好似有一个真我,但是却寻不到它的端倪和迹象,可从它的效用上得到验证,看不见它的形体,但它本身是实有的却不具形象。

上百个骨节,九个孔穴,六个内脏,完备地存在我的身上,我和哪一个最亲近呢?你对它们是一样喜欢呢,还是有所偏爱呢?若同等视之不是都把它们当成受支配的臣妾了吗?既然是臣妾就不能相互支配吗?还是它们轮流做君臣呢?果真有一个真君吗?求得真君的真实情况与否,对它真实存在都无所增减。

人一旦禀受而成形体,就不参与变化而待形体耗尽。和外物相接,即有摩擦矛盾,会追逐外物奔驰不止,这不是很可悲的吗?终生劳役而不见有什么成功,精神不振、困顿不已,不知道归宿在哪里,这不是很可哀的吗?这样的人生虽然说不死,又有什么意义呢?形体逐渐衰竭,精神随形体的变化而消散,这不是最大的悲哀吗?人生在世,本来就如此愚昧吗?难道只是我昏昧无知,而别人就不愚昧吗?

若固执己见作为是非标准,那么谁没有一个标准呢?何必是一定通晓事物发展变化之理的、有心得的人才有呢?即便昏昧之人也是有的。如说没有成见之前,即有是非观念,这就像惠施说的“今天到越而昨天就到了”的观点一样。这是把没有看成有。把没有看成为有,即便是神明的大禹尚且不能理解,我又有什么办法呢!

【阐释】

难得糊涂,人人都会说,于是就成了套话。庄子说:“人生在世,本来就如此糊涂吗?还是只有我糊涂,而别人就不糊涂呢?”这个发问就很深刻。不仅在怀疑自己蠢笨与否,还意在戳穿他人的假智慧。

大智之人显得很广博,小智之人很精细。大言,往往气焰甚盛,处处以求胜人;小言则喋喋不休,辩论不休,在你耳边嗡嗡乱响。你不要认为他们在享受言语表达带来的快感,实则他们的内心苦痛异常。睡觉也睡不安稳,心神交错烦乱不已;醒来时,形体不得安宁,奔波劳累;与外界事物接触,又纠缠不清,整天在那里钩心斗角。其实,面对这个是非标准不定的世界,还是糊涂点儿好,最起码可以少些疲倦困顿。

【原文】

夫言非吹也,言者有言,其所言者特未定也。果有言邪?其未尝有言邪?其以为异于彀音,亦有辩乎‘引,其无辩乎?道恶乎隐而有真伪?言恶乎隐而有是非?

道恶乎往而不存?言恶乎存而不可?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故有儒墨之是非,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欲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则莫若以明。

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说也。虽然,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是以圣人不由而照之于天,亦因是也。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果且有彼是乎哉?果且无彼是乎哉?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是亦一无穷,非亦一无穷也。故日莫若以明。

【注释】

[1]吹:风的吹动。善辩之人各有己见,而风吹则出于自然,所以说“言非吹”,这里的言有论辩之意。

[2]言者有言:论辩者各有自己的一套说法。

[3]未定:不一定。

[4]彀(kou)音:刚刚破卵而出的小鸟的叫声。

[5]辩:亦作辨,差别。

[6]恶(wu):何,怎么。隐:藏匿。

[7]小成:这里指一时的、局部的成就,或片面的认识。

[8]荣华:花言巧语。  [9]儒墨:儒家和墨家。

[10]以:把。

[11]莫若:不如。以明:心灵达到空明的境地,用虚净的内心去体认事物。

[12]物无非彼:事物没有不可以被称为彼的。

[13]物无非是:事物没有不被称做此的。是:此,这,与彼相对而言。

[14]自彼则不见,自是则知之:自彼看不到此,从自身来看就可以知道。

[15]因:依存。

[16]生:并存。

[17]方生方死,方死方生:生与死相互渗透,且相互转化。

[18]可、不可:肯定和否定,正题与反题。

[19]因:由。

[20]不由:不经过是非之途。

[21]照:反映,观照。天:自然。照之于天:即是任自然,超是非。

[22]是:这里指同一个道理。

[23]是亦彼也,彼亦是也:此也是彼,彼也是此。彼此之间无差别,万物齐一。

[24]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否定是非有一个标准。

[25]且:句中助词。

[26]偶:对立面。

[27]枢:本意为门的转轴或承轴之臼,这里引申为中心、关键。

[28]环中:环视相通为一的,而偶则是相对立而存在的。环中,圆环的中心,比喻无是无非的境地。

【译文】

言论不像风的吹动,发言的人有说的东西,但他们的言论自以为得当,其实得不出定论。果真算有这些言论呢?还是没有这些言论呢?他们自以为自己的言论不同于刚出蛋壳的小鸟的叫声,到底是有分别呢,还是没有分别呢?

道因蔽于何物而有真伪之别呢?言论因蔽于何物而有是非之争呢?大道因为什么才使它不存在呢?言论因为什么才使它不能作为标准呢?大道被小的成就遮蔽,言论隐蔽在花言巧语之中。因而才有儒家、墨家显学的是非之争,他们都各自肯定对方所非的,而非议对方所是的,如要肯定对方所非的而非议对方所是的,则不如以空明的心境去反映观照事物本然的情形。

世间的事物没有不是“彼”的,也没有不是“此”的。从彼方面看不见此方面,从此方来看就了解了。所以说,彼方是出于此方想而产生的,此方也是由于和彼方相对待而产生的,彼此并存相对而生。虽然如此,生中有死的因素而向死转化,死中有生的因素而向生转化,肯定中有否定因素而向否定转化,否定中有肯定因素而向肯定转化;由是而得非,由非而得是,因此,圣人走分辨是非的道路,只是如实地反映观照事物的本然,这就是因任自然的道理。

此就是彼,彼就是此。彼有一个是非,此也有一个是非,果真有彼此的分别吗,果真无彼此的分别吗?彼此不相对待,这就是大道的枢纽和关键。掌握大道枢纽的就好比进入了环的中心,可以应对无穷尽的是非。如果按照是非的标准来论辩是和非,是和非都是无穷尽的。所以说,不如以空明若镜的心灵去观照万物的实情。

【阐释】

言多必失。江湖老手都会有这样的告诫。不多说,不等于不说。自己不多说,也不等于别人就不说、不少说了。更关键的问题是,只要你说,哪怕是少说,就会有一个问题——能说得明白,能说出个子午寅卯,能有个定见吗?正如庄子所言:“言非吹也,言者有言,其所言者特未定也。”

其实,大家还都在说,还必须说。说,没有关系,但你要对自己说出来的话保持警惕,要谨慎。人们都自认为自己的言论不同于刚出蛋壳的小鸟的叫声,庄子发问说,两者到底是有分别呢,还是没有分别呢?所以,我们尽量要想好了、想明白了再说,把所要言说的那个东西搞透彻了再说也不迟。

P22-29

序言

《庄子》是一部有温度的书。每一次打开这部书,分明可以感受到这种温度。清代学者胡文英说:

庄子眼极冷,心肠极热。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悲慨万端。虽知无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热肠挂住;虽不能忘情,而终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

阅读《庄子》一定要调适自己的温度,与之一起冷、一起热。惟其如此,这书读得才来劲。

当视线触及现实世界,庄子的笔锋就犀利冷峻起来,痛斥怒骂毫不留情。这时的庄子是一个面无表情的斗士,心狠手辣、尖酸刻薄。而一,旦述及理想,庄子愿意不吝笔墨为你点上火把,照亮前程。作为哲学家的庄子是冷静的、理性的、无情的,他看破生死,无己无为,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与道共存。作为文学家的庄子则是热情的、感性的、有情有义的,他不惜笔墨让自己的文章汪洋辟阖、仪态万方,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又一个寓言故事。

庄子不是躲在书斋里的书呆子,而是一个洞察世事的智者。他的书从不无病呻吟,而是有为之作。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庄子著书是有对手、有用意的——“剽剥儒墨”。所谓的“剽剥”,就是攻击批驳之意。他觉得这个社会生了病并且还病得不轻,于是就为世道人心开了服药,放在火上煮熬。他觉得这个人世间太过灰暗、太过压抑、太过残酷,就想飞,怒而飞,于是就描绘出让人啧啧赞叹的逍遥游的图景。妻子死去,他鼓盆而歌;惠施不在,他哀叹欷欺。他视权位如腐臭的老鼠,而自己甘愿做一只在泥水中摇尾而行的乌龟。庄子可以把儒家的祖师爷孔子拉将过来,让他替自己说话,借以奚落仁义礼乐的危害。他是隐士,也是狂生。

这就是庄子。

流传至今的《庄子》共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一,杂篇十五。这样一个区分,说明《庄子》一书的作者情况很复杂,简单来说就是,它不是一个或某几个人写就的。先秦时期的子书,大多都是某一学派的作品集,后来贴上一个标签。例如:墨子、庄子、韩非子,等等。一般认为,《庄子》的内七篇是庄子本人的作品,最集中地体现了庄子哲学的思想,而“外篇”、“杂篇”则出自庄子后学之手,而其中一些篇章段落有些肯定不是庄子学派的思想,例如《盗跖》、《说剑》等。

本书对《庄子》三十三篇有所抉择,精选、精注、精译,重要篇章予以阐释说明。期望广大读者对庄子能“相视而笑,莫逆于心”,品读之后有所获、有所得。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庄子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战国)庄周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61348499
开本 16开
页数 31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97
出版时间 2010-07-01
首版时间 2010-07-01
印刷时间 2010-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6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223.5
丛书名
印张 20
印次 1
出版地 陕西
240
165
2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9:4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