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行走剑桥(八百年剑桥的启迪)
内容
编辑推荐

在本书中,作者以绝佳的视角、亲身的体验和深切的感悟,较为全面地展示记叙了剑桥这所古老学府的风貌与特色、文化与历史、发展与创新……

本书对有志于来英深造的莘莘学子是十分适宜的;而对于想要进一步了解剑桥大学的人来说,更是一本读来让人愉快、又能有所收获的书籍。

内容推荐

这是一份世界名校的录取通知!现在,你就可以开始与剑桥的最亲密接触:体验报考、报到、求学和毕业全过程,感受大学城的古朴与纯净,品味学习生活的苦辣酸甜。

这是一个英国制造的月光宝盒!现在,你就可以开始一段刻骨铭心的穿越之旅:追寻牛顿、达尔文、霍金、徐志摩、金庸的剑桥足迹,拨开迷雾去亲历那刀光剑影的建校传奇,披上学袍去参加“哈里·波特”式的开学典礼,劈波斩浪和牛津老对头大战一场,月黑风高夜一探校园深处的神秘会社……

剑桥求学之旅的首选书!

目录

引子/001

第1章 穿越:800年剑桥的悠悠往事/004

 那一年的冬春夏——苦苦守候你的消息/005

 一、走近剑桥/009

 二、中世纪的刀光剑影/011

 三、剑桥初创/014

 四、转型之路/017

第2章 走马:31个学院的前世今生/021

 秋涉剑河/022

 一、大学·城/028

 二、学院的由来/030

 三、31粒珍珠/033

 四、今天的剑桥学院/039

第3章 驻足:网络时代的烛光晚宴/043

 10月:哈里·波特式的开学典礼/044

 一、仪式感生活/047

 二、陈芝麻、烂谷子/053

 三、渐变/057

第4章 追随:那些深深的足印/060

 紧张的短学期/061

 一、文脉传承/064

 二、遛熊的同学/068

 三、回家的同学/071

 四、捉虫的同学/075

第5章 漫步:剑河、剑桥、建筑/080

 体味剑桥/081

 一、暗恋桃花源/087

 二、剑河之桥/092

 三、建筑?/097

第6章 探寻:老古董的活力之源/106

 剑桥长冬/107

 一、早期的学生生活/110

 二、17世纪后的剑桥学生/113

 三、精力漫溢/115

 四、夜行·秘会/118

 五、我们的学习生活/123

第7章 竞走:天生瑜亮/130

 春到“蛤蟆屯”/131

 一、争舸/135

 二、对手/138

 三、差异/141

 四、共渡/143

第8章 回望:剑桥的中国情缘/146

 6月的“5月周”/147

 一、一个温和的建议/151

 二、一位诗人的柔波光影/155

 三、一位耄耋老者的执著追求/159

 四、一部《中国科学技术史》/163

第9章 跨越:大学城的今天/168

 挥别剑桥/169

 一、800年的守拙与创新——创新的底蕴/172

 二、40年的科学园区发展——创新的载体/175

 三、“剑桥现象”的今天——创新的机制/181

 四、“剑桥现象”的明天——创新的路径/183

后记/191

附件1:剑桥大学各学院列表/193

附件2:主要参考文献/194

试读章节

那一年的冬春夏——苦苦守候你的消息

与剑桥大学的相遇,应该算是一种偶然,说起来倒是没有那一份撑着油纸伞,在悠长而又悠长的雨巷中守候来的、戴望舒式的诗意浪漫。从大学校园走出,不知不觉间,已经工作了多年,而在基层的不同岗位上,工作中的读书学习成为了一种真正意义上的需要。一直以来,学中做,做中学,勉强过关。不过,当开始做起一小片区域的载体建设来,颇有些力所不逮,便一心想着恶补一下规划建设方面的专业知识。可惜的是,国内各院校的研究生招生对于跨专业的要求甚为严格,拿着个商科的文科文凭,想申请城市规划建设方面的课程实在不太容易。于是,不得不眼睛向外,而一年制的英国硕士教育便因其紧凑的学制,成为了首选。

一说起申请英国学校,剑桥与牛津又怎么可以放过。遗憾的是,这两位名媛好像从来就不缺乏追求者,众多“张生”们都聚集在墙脚下,期待着有朝一日真的能翻将过去。以剑桥为例,一般来说,报考研究生最基本的要求是大学平均成绩85分以上,英语雅思7.0分以上,而且要求听、说、读每项单科7分,写作6.5分以上。GPA属于白纸黑字的既成事实,好在尚能够达标。然而,由于多年没有实际操练英语,雅思考试就有点儿难度了。工作之余,恶补了两个月,总均分拿到了7.5分,但是口语不到7分。此时已是2008年初,考虑到口语不是一两个月就能捡得回来的,郁闷不已,寻思着与剑桥大学终究是情深缘浅,长恨如歌了。不过,再仔细研读了一下录取网站,猛然发现其托福网考成绩是只计总分,满百即过,不计单项。便立马转投在托福门下,托它的福,总算是磕磕碰碰地在申请之前,跳过了这第一道门槛。

2008年初,开始着手申请,相对于很多学校五六页纸的申请材料,剑桥大学的申请表就有点儿夸张了。满满十几张纸,填得甚是辛苦。推荐信需要3封,因为有工作经历,第一封由上级主管角度切入,描述相关工作经验与能力,点明工作与报考专业的联系;第二封是由原来的大学教授撰写,评点在本科期间的学习能力;第三封由一位熟悉的人来写,可以是同事、朋友,甚或是家人,描绘一下个人的性格等方面。第一、第二封信比较容易准备,但这第三封信有点儿头痛,如何在基于历史真实、客观公正分析的同时,倾尽全力而又大张旗鼓地推介自己,给大学录取委员会留下深刻印象,倒是颇费思量。找到同事老王来主笔,他是英美语言文学的高才生,这推荐信写来是文笔流畅、词藻华美,将本人描绘得尽善尽美。通读一遍,怎是一个“汗”字了得!与老王相视大笑,抖落一地的鸡皮疙瘩。

在收到申请材料后,剑桥大学会通过信件或电子邮件回复,告知一个录取网站的登录号,方便及时查询需要补交的证明文件材料和当前录取工作进展。但需要指出的是,这个网站的状态可能几个月都会稳若泰山,纹丝不动。在经过漫长的等待后,少数幸运的人会拿到《有条件录取通知书》。具体情况有很多种,譬如应届毕业生的最终平均成绩还出不来,或是毕业证没到手的情况;也有申请时某些证明是复印件,现在校方要求递交原件的;或是录取委员会认为申请人语言未能达标,需要申请者重新进行一次雅思考试;或是需要通过剑桥大学暑假英语课程的。各种条件,不一而足。

一般10月入学,学校会要求至少在开学2个月之前符合《有条件录取通知书》上所列条件。话说回来,即使是条件通通符合,等待无条件录取通知书的日子也是漫长的。后来,在剑桥与同学聊天,竟然还有人是在9月才收到正式录取通知书的。这样一来,很多早就拿到其他学校正式录取函的人就会比较难以抉择,一面是其他院校“日日思君不见君”,催着问你:到底来不来啊?一面是焦急地等待着剑桥大学的最后“判决书”。再加上如果较晚获得录取通知书的话,留给签证的时间就相当紧张了,更不用说订宿舍等需要提前确定的事宜了。反正是一句话,即便最终可以修成正果,也是等得花儿也谢了。

剑桥研究生最常见的是一年制学位,称作MPhil(即Master of Philosophy)。在一年中,修完规定课程,达到毕业要求,即可获得相应的证书与学位。有的课目,最短甚至可以在9至10个月内完成。对于想要继续申请博士的,也可以先学习一年的硕士课程,作为博士阶段的准备。当然,一年后能否申博成功还靠在剑桥硕士阶段的成绩、导师对于课题的认可程度、学习资金的落实情况等等综合因素。这一类的研究生通常不需要面试,校方会书面通知录取与否。如果是直接申请剑桥大学博士的,很多专业的录取通知书上会写明“博士(见习)”,一年的见习期结束后,各系科会有专门的所谓“注册测试”,以考查学生是否能继续深造。剑桥本科录取更是要求极高,除了A+的预科成绩,还要经历一道相当重要的面试关卡,其题目据传极尽刁钻古怪之能事,坊间流传着不同的版本,这里就不再一一赘述。

说起这些想着翻越名校高墙的“张生”们,让人不由得想起《西厢记》中崔莺莺的那句唱词:“待月西厢下, 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这句话放到等待录取通知书的日子里,颇能刻画出这一份等待中的心境。在漫长的“剑桥式”等待中,耐心真是不可或缺的元素。好在工作一忙,便把这申请的事搁在了一边,省去了等待通知书的心烦意乱。转眼间几个月下来,对于录取工作的效率实在是无语。当然,出于对母校的热爱,得这样来描述:剑桥大学新生录取工作的舒缓节奏,充分反映出录取委员会严谨认真的态度、审慎精细的方法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在拿到正式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等待的那份艰辛早被抛到了九霄云外,胸中的牢骚也被喜悦全部挤占了出去。同时,惊喜地发现:这张薄薄的纸片,不仅宣布申请人已经荣幸地成为了剑桥大学的一员,更为幸运的是,它成为了一张能够在2009年见证世界名校800年华诞的邀请函。

这所800年的名校,究竟是怎样的一种风韵呢?

P5-8

序言

有机会为这本书写一个简短的序言,我感到十分欣喜与荣幸。结识作者,是缘于他在剑桥大学哈默顿学院攻读硕士期间,我担任了他的研究生导师(Tutor)。在剑桥大学,Tutor并不帮助学生解决学术专业方面的问题(这项工作通常由Supervisor担当),而是指在校期间,对于学生遇到的困难,能够提出解决方案或者给予直接帮助的老师。多年以来,我通过担任导师一职,有幸接触了几百位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分享他们成功的喜悦,为他们遇到的问题提供尽可能多的帮助。

在剑桥大学,中国学生的人数增长很快,从10年前的大约100人,增加到了近几年的600-700人,成为剑桥第二大国际学生群体。看到中国学生对于剑桥的影响,总让人欢欣鼓舞:学生们一方面沉浸在剑桥的求知氛围中,不断吸收着各种专业知识;同时,也为课堂带来了迥异的文化背景、多元的思考方式;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学生一下子将一个处处生机勃勃、经济快速发展的国家与我们拉近了距离。

我注意到,对于海外学生而言,在刚来到剑桥开始学业的几周内,总会有一些不适应,特别是由于中英学制的不同,这种感觉可能会更加明显一些。我到现在还清楚地记得,作者第一次见到我时用了一个词“Disorientated(晕头转向)”,来描述他在剑桥大学第一周的生活。下一学年,对于中国学生,我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让他们去学院图书馆,借这本书读一读。因为在这本书中,作者以绝佳的视角、亲身的体验和深切的感悟,较为全面地展示记叙了剑桥这所古老学府的风貌与特色、文化与历史、发展与创新……我想,本书对有志于来英深造的莘莘学子是十分适宜的;而对于想要进一步了解剑桥大学的人来说,更是一本读来让人愉快、又能有所收获的书籍。

如果你计划来剑桥大学学习,我衷心地祝愿你成功,并期待着有朝一日,能与你在这里相聚。

Penny Barton 博士

剑桥大学哈默顿学院研究生导师

后记

2008年仲秋,暂时离开工作岗位,告别亲人同事,负笈剑桥。心中的目标就是期望用英式硕士教育独有的优势——1年制短学期式教育,在紧凑的10个月中,将专业知识结构作一个较为全面的调整与更新,又不至于脱离工作实际太久。机缘巧合,恰逢剑桥大学成立800周年(1209—2009),这个负载着800年历史的知识圣殿,也以一系列的活动和积极的姿态,用各种方式展现着自己的魅力。

虽然离开学校环境时间很长,但是工作中点滴累积起来的学习习惯与思维方式,对于适应紧张的课程大有裨益。同时,由于是个“成年学生”,不用参加学院中无穷无尽的社交活动,能够静下心来,有精力在紧张的专业学习之余,细致规划课余时间,丰富这段学习生活。于是暗暗下定决心:既然是来充电的,那就要充个满格!白天,在课堂上,行走在霍华德、勒布希埃、彼得·霍尔的思维长河中,吸收最新的城市建设思路和城市发展理念;入夜,行走在学院图书馆的一排排橡木书架间,翻阅剑桥大学的校史档案,了解这所名校800年厚重的历史;周末,行走在剑桥市的古老街巷,感受城市规划与建筑特色;寒假,通过学院导师的真诚帮助,参观了剑桥科学园区,拜访了市政厅的规划负责人,参观了邻近的“花园新城”……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行走剑桥(八百年剑桥的启迪)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贺宇晨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凤凰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297406
开本 16开
页数 19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0
出版时间 2010-04-01
首版时间 2010-04-01
印刷时间 2010-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1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649.561.8
丛书名
印张 13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37
169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2:5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