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谁能管好韦小宝/经典创新管理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任何团队都潜伏着问题下属,他们就像韦小宝那样。成为领导者和管理者的试金石。在《鹿鼎记》这部经典著作中,金庸先生提供了康熙、陈近南和洪安通三个领导模型,作者将韦小宝当作组织行为学的一个符号。让读者从中感悟金庸先生的智慧,学习如何管好手下的“韦小宝们”。

内容推荐

韦小宝是金庸武侠小说《鹿鼎记》的男一号。韦小宝是一个私心很重,且又诡计百出、不择手段以适应环境求生存的人。他先后加入了清朝廷、天地会和神龙教三个组织。这三个组织的领导者——康熙、陈近南和洪安通的品行、性格、能力以及领导方式均各不同。而韦小宝在这三个组织中的际遇非比寻常,与三位领导者的互动交往也异常频繁密切。

由此,我们可以把韦小宝视为组织行为学上的一个标本或符号,他代表着一种极难领导、管理的下属典型。或者说,韦小宝就是一块领导者的试金石,只有能够管好韦小宝,并让他发挥潜能,为组织效力建功的领导者,才是合格胜任的领导者。反之,如果领导者不能有效领导韦小宝,势必给这个小流氓钻了空子,大肆营谋其个人私利。

管好韦小宝,就是对领导者的一种挑战。管好了“韦小宝式”极难管理的员工,就足以应对其他的各种情况。而管不好韦小宝的领导者,则必然要惨然面对组织中涌现出来越来越多韦小宝的悲惨局面。

在整部《鹿鼎记》中,和领导、管理相关的内容极为丰富,各种精彩案例或成功、或失败,俯拾皆是,内容涉及组织教化、领导方式、战略观与执行观、识人育人用人、逆境管理、压力管理、目标管理、感性管理以及学习型组织打造等诸多领导、管理的重要领域。我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加以归纳总结,并旁征博引了古今中外大量历史上及商业管理上的案例,互为补充,互为验证,写成了这一本极富启示作用的书。

另外,要补充说明的是,《鹿鼎记》中有大量篇幅描写了历史人物——康熙皇帝。在历史上,康熙的雄才大略和丰功伟绩早已被人们公认。小说中的康熙和历史上的真实康熙自然有所不同。本书在写作时,基本以小说的描述为准,而在补充引用和康熙相关的史料时,则以史实为准。这两类材料之间的区别,读者诸君在阅读时应该很容易辨明。

为什么小说和历史可以并行不悖,共同为本书的观点提供佐证,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

事实上,小说固然是虚构的,但小说也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反映。金庸的武侠小说能够风行数十年而无衰败,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他的小说绝非胡编乱造,而是深刻地观察并描写出了人性。就人性而言。小说和现实并无任何区别。而领导和管理,正是和人打交道的工作,正是和人性打交道的工作。

所以,无论是小说,还是史实,我们都能从人性的基础上,去理解领略其背后蕴藏的领导智慧和管理真谛。这正是本书所要尽力完成的任务。

目录

第一章 组织中的教化和反教化

第二章 领导方式的转换成本

第三章 战略和执行:骑毛驴的学问

第四章 识人育人用人三部曲

第五章 领导,不在逆境中产生,就在逆境中消亡

第六章 下属,不在压力中奋进,就在压力中背叛

第七章 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孰轻孰重

第八章 感性领导和理性领导孰优孰劣

第九章 为什么一个学习型领导没带来一个学习型组织?

试读章节

员工一加入组织,就会感受到组织的教化作用力。这是个体人成为组织人的必经之路。组织通过教化(也可称之为“洗脑”),把自己的文化、核心理念、价值观、规章制度、惯常做法(老规矩或潜规则)等灌输给新员工。新员工则根据自己的情感状态的不同,作出相应的应激反应。

我们要注意到,员工在加入组织前,虽然是个个体人,但也是个社会人。社会本身就是个大组织。每个人不可避免要受到社会文化的先期熏陶。这种社会的教化对个体进入组织后的教化影响也是很大的。

韦小宝生于妓院,长于市井,这段经历仿佛一个模子,将韦小宝的思想基本塑造成形。所以,韦小宝懵懵懂懂进了皇宫后,眼见飞檐绘彩,栋梁雕花,自然而然地把富丽豪华的皇宫当成了妓院,这就是社会教化的外在表现。

社会对韦小宝的另一个大影响则是评书文化的潜移默化。韦小宝没上过学,他在茶楼酒肆中听惯的《三国演义》、《水浒传》、《大明英烈传>等评书就成了他的教材,听书听得多了,其中的招数倒也学了不少。他日后的发迹,这些评书故事居功至伟。

比如,韦小宝在俄罗斯帮助苏菲亚公主取得摄政的地位后,跨着骏马,在两队哥萨克骑兵拥卫之下,在西伯利亚大草原上向东疾驰,和风拂面,蹄声盈耳,貂皮财物,满载相随。韦小宝心满意足之余,也把这一切归功于自己平日听的书多,看的戏多。

市井文化、评书文化就是韦小宝在加入组织前的思想文化准备。而韦小宝之所以发展演变成为后来的样子,和组织对他的教化是分不开的。组织的教化分为两类。一类是硬教化,新进员工如果不学会硬教化的内容,将无法在该组织内生存;另一类是软教化,员工可以不学或学不会,但如果想在组织中顺利发展,晋升,就必须掌握。

每一个组织,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组织中的每一个人以及他们在组织中的所作所为,都是本组织文化的载体。而且,总会有几个人(甚至全部)或主动或无意识地成为组织文化的传播者。

对新进员工来说,这些传播者的言传身教构成了他对本组织第一手的认知实践。而且,新进员工刚加入组织时,会有一个“蜜月期”,在此期间,他怀着一颗好奇心,就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努力把组织的文化吸收进来。等到接近饱和时,组织的教化过程就基本完成。这个新进员工就成为组织的有机组成部分,亦即组织文化的一个载体。

在把新员工招募进来后,领导者一定要重视文化对他们的熏陶和教化。也就是说,“入会教育”一定不能走过场,不能流于形式。一定要把本组织中符合组织根本利益,有益于实现组织根本目标的那部分优良文化,及时而迅速地填满新员工的头脑。员工的头脑,就像一片空白的市场,“好”的文化不去占领,就会被“坏”的文化占领。而一旦“坏”文化先入为主,就很难改变。

在韦小宝呆过的三个组织中,尤以清廷对他的教化作用最大。

韦小宝奉康熙之命率兵去五台山,在路过王屋山时,擒获了“反贼”元义方后,虽然此地离北京不过二三十里,但他也不敢自行回宫向康熙亲奏,只能命令下属去奏知康熙。韦小宝本是一个懵懂少年,之所以知道这么做,就是清廷硬教化的一个成果。因为按照清朝规矩,将军出征,若非奉有诏书,不得擅回。

又比如清廷还有太监不能出京的规矩。这条规矩连康熙也不敢轻易触犯。康熙决定派韦小宝去保护父皇顺治时,就想到了这个问题。因为韦小宝刚刚向康熙袒露了他的假太监身份。康熙如果贸然派他出京,又不加说明的话,宫里朝里的人都知道桂公公是个太监,突然改作侍卫,大家肯定会十分奇怪,徒增非议。于是,康熙想了个借口,将骁骑营正黄旗都统察尔珠传来,谕知他小桂子其实并非太监,而是御前侍卫副总管,真名是韦小宝,为了要擒杀鳌拜,这才派他假扮太监,现已赐为旗人,属正黄旗,升任骁骑营正黄旗副都统。康熙贵为九五之尊,为了不违犯这条规矩,也不得不对下属察尔珠详细解释一番,说明组织的硬教化哪怕对组织的最高领导者也是影响至深。

韦小宝一入天地会,也马上接受了入会教育。莲花堂香主蔡德忠将天地会的历史和规矩、会中的三十六条誓词、十禁十刑、二十一条守则,都向韦小宝解释明白。其核心内容是忠心义气、患难相助等等。若犯了泄漏机密、扳连兄弟、投降官府,奸淫掳掠、欺侮孤弱,言而无信,吞没公款等情由,轻则割耳、责打,重则大解八块,断首分尸。

这些东西韦小宝虽然不大听得进,但还是不敢公然违反组织对他的约束。韦小宝率领清兵将王屋派攻克并收归天地会后,对该派的女弟子曾柔动了心。倘若他只是清军主帅,早就假公济私,调曾柔入营侍候,但他同时身为天地会香主,调戏会中妇女乃是厉禁,随行在侧的天地会兄弟对他是一个很大的约束,只好干咽馋涎,等候机会了。

一旦没有天地会的人在场,韦小宝对这些规矩也就不怎么遵守了。这是因为除了天地会的硬教化和韦小宝的个性经历不符以外,还有个“先入为主”的问题。韦小宝是在接触并实践了清廷的文化后,才加入天地会的。韦小宝的那块“海绵”已经把清廷的文化吸收得差不多了,后来的文化除非有更强的渗透力才能取代原来的文化。而天地会这些约束人的规则显然做不到。即使如此,天地会的文化对韦小宝还是有影响的,那就是英雄文化的那一部分。前已述及,韦小宝早年在茶馆酒楼听惯了英雄演义故事,这又在他进清宫之前。

天地会的切口和神龙教的一些口号,是各类组织硬教化不可缺少的部分。对今天的组织来说,同样如此。比如,每个新加入LG电子的新员工,无一例外地会感受到LG电子扑面而来的理念宣传。在楼梯的各个醒目的拐角,都会贴有关于“革新”理念的标语,如“革新是核心!执行是根本!”“人才是关键!业绩争第一!”。整个LG集团的口号是“Great Company,Great People,Great LG!LG!LG!”(伟大的公司,伟大的员工,伟大的LG!LG!LG!),同时,每个部门也有自己的口号。

领导者要切记,组织的硬教化是绝对不能忽视的,硬教化是组织历史的传承,权威的载体。即使它随着时间的流逝,已经成了纸老虎,仍然是老虎屁股摸不得。领导者不但要把这个观念传递给组织内所有的员工,自己也要以身作则,带头遵守,就像前面提及的康熙的做法一样。除非领导者决意要在组织内推行颠覆性的变革,用新的硬教化来取代旧的硬教化。其实,那也不过是硬教化的内容发生了变化,而硬教化在组织中的地位依然纹丝不动。P10-13

序言

这本书为什么要叫做《谁能管好韦小宝》?

韦小宝是金庸武侠小说《鹿鼎记》的男一号。韦小宝是一个私心很重,且又诡计百出、不择手段以适应环境求生存的人。他先后加入了清朝廷、天地会和神龙教三个组织。这三个组织的领导者——康熙、陈近南和洪安通的品行、性格、能力以及领导方式均各不同。而韦小宝在这三个组织中的际遇非比寻常,与三位领导者的互动交往也异常频繁密切。

由此,我们可以把韦小宝视为组织行为学上的一个标本或符号,他代表着一种极难领导、管理的下属典型。或者说,韦小宝就是一块领导者的试金石,只有能够管好韦小宝,并让他发挥潜能,为组织效力建功的领导者,才是合格胜任的领导者。反之,如果领导者不能有效领导韦小宝,势必给这个小流氓钻了空子,大肆营谋其个人私利。

管好韦小宝,就是对领导者的一种挑战。管好了“韦小宝式”极难管理的员工,就足以应对其他的各种情况。而管不好韦小宝的领导者,则必然要惨然面对组织中涌现出来越来越多韦小宝的悲惨局面。

在整部《鹿鼎记》中,和领导、管理相关的内容极为丰富,各种精彩案例或成功、或失败,俯拾皆是,内容涉及组织教化、领导方式、战略观与执行观、识人育人用人、逆境管理、压力管理、目标管理、感性管理以及学习型组织打造等诸多领导、管理的重要领域。我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加以归纳总结,并旁征博引了古今中外大量历史上及商业管理上的案例,互为补充,互为验证,写成了这一本极富启示作用的书。

另外,要补充说明的是,《鹿鼎记》中有大量篇幅描写了历史人物——康熙皇帝。在历史上,康熙的雄才大略和丰功伟绩早已被人们公认。小说中的康熙和历史上的真实康熙自然有所不同。本书在写作时,基本以小说的描述为准,而在补充引用和康熙相关的史料时,则以史实为准。这两类材料之间的区别,读者诸君在阅读时应该很容易辨明。

为什么小说和历史可以并行不悖,共同为本书的观点提供佐证,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

事实上,小说固然是虚构的,但小说也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反映。金庸的武侠小说能够风行数十年而无衰败,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他的小说绝非胡编乱造,而是深刻地观察并描写出了人性。就人性而言。小说和现实并无任何区别。而领导和管理,正是和人打交道的工作,正是和人性打交道的工作。

所以,无论是小说,还是史实,我们都能从人性的基础上,去理解领略其背后蕴藏的领导智慧和管理真谛。这正是本书所要尽力完成的任务。

陈禹安

2009年9月4日星期五

四稿改定于别馆13B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谁能管好韦小宝/经典创新管理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禹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贵州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1089526
开本 32开
页数 20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10-05-01
首版时间 2010-05-01
印刷时间 2010-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管理-管理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2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C933-49
丛书名
印张 6.625
印次 1
出版地 贵州
209
137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0: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