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西方的智慧/影响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通俗文体写就的西方文明史:哲学、历史、宗教、政治、经济……无所不包。

《西方的智慧》由伯特兰·罗素著,不是一部严肃僵硬的历史专著,也不是一篇枯燥艰深的学术论文,阅读本书,你将踏上一次轻松而深刻的通向人类智慧源头的旅程!

阅读罗素的作品,是我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之一。——爱因斯坦

内容推荐

罗素一生著书多达七八十种,论文有几千篇,涉及哲学、数学、逻辑学、生物学、考古学、伦理学、社会学、教育学、历史学、宗教学、政治学等领域,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家”。《西方的智慧》是伯特兰·罗素在写了《西方哲学史》以后,重新进行简写而成的。如果你想了解西方文化,那么请你最先读完本《西方的智慧》,相信你由此可一窥西方文化的堂奥。

目录

第一章 开篇

第二章 苏格拉底之前

第三章 雅典

第四章 希腊化时代

第五章 早期基督教

第六章 经院哲学

第七章 近代哲学的兴起

第八章 不列颠经验主义

第九章 启蒙运动与浪漫主义

第十章 功利主义及其以后

第十一章 当代

结束语

试读章节

哲学家们究竟做了些什么?这确实是个奇怪的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也许我们有必要先揭示他们没有做什么。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对身边的许多事物都已经十分了解了。比如蒸汽机的运转方式,这属于力学和热力学知识。我们对人体结构及其功能也相当熟悉,这些是解剖学和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再比如星球的运行,我们也了解了不少,这就属于天文学范畴。所有诸如此类有着明确定义的知识都属于某种具体的学科。

但是,所有这些知识又全都被未知的领域包围着。如果你越过边界,走入这个未知的领域,你就从科学转向了沉思,这种沉思活动是一种探索,其中就包含了“哲学是什么”这个问题。正如我们在后面将读到的那样,从这个意义上说,科学的各个领域无不发端于哲学探索。一旦某种科学有了牢固的基础,除了一些边缘问题和方法问题,它会在发展中从不同程度上变得独立。但是换个角度看,探索的过程不会这样进行下去,它只是在不断地前进,从而找到新的研究内容。

我们必须把哲学和其他的沉思活动区别开来,哲学本身既不打算为我们解除烦恼,也不是为了拯救我们的灵魂。正如希腊人所说的那样,所谓哲学,也就是一种出于自身原因而进行的探险旅行。因此,原则上并不存在什么教条、礼仪或神圣的问题,尽管个别哲学家可能会拘泥于教条,变得越来越固执。对于未知的事物,实际上有两种态度:一是接受人们基于书本、神话或神灵启示所做的声明;二是自己亲自走出去看一看,而这种方法正是哲学和科学的方法。

最后,我们可能还注意到了哲学的一个特性。如果有人问我们什么是数学,我们可以告诉他一个词典上的定义,出于辩论的需要,我们可以说数学就是关于数的科学,这样说不仅可以避免非议,而且提问者也很容易理解,尽管他可能对数学一窍不通。用这种方式,我们可以就任何一个具体的学科给出定义;但是,我们却不能这样定义哲学。对哲学所下的任何一个定义都会引起争议,因为它仅仅是某一种哲学态度的体现。要弄清哲学究竟是什么,唯一的途径就是去研究哲学。而本书的主要目的也就是揭示以前的人们是怎样研究哲学的。

人们常常会在心中产生很多问题,而这些问题又无法从科学领域找到答案;另外,那些有主见、善于独立思考的人也不甘心轻易相信预言家提供的现成答案。哲学要做的事情正是探索这些问题,有时甚至是解决这些问题。

因此,我们可以试着问自己几个这样的问题:比如,生活的意义是什么,如果真有的话;世界的存在是否有一个目的;历史究竟要往哪里发展;或者,以上问题是否毫无意义?

另外,还有这样几个问题:如自然界是否真的被规律支配着?还是因为我们愿意看到万物有一定的秩序,而认为本应如此?此外,还有一个普遍存在的疑问,那就是世界是否被分割成精神和物质这两个不同的部分?如果是,它们又是怎样发生联系的?

关于人类,我们又该做何评价呢?是否就像天文学家所说的,人只是在一个渺小的星球上无助地爬行的一些尘埃?或者像化学家所说的那样,人只是以某种奇妙的方式组合而成的一堆化合物?或者像哈姆雷特所认为的那样,人都有着高贵的理性和无限的潜能?又也许,人同时具备了上述所有的特点?

同时,还存在着关于善与恶的伦理问题。是否可以说某种生活方式是善的,而另一种是恶的,或者无论采取哪种生活方式都无所谓?如果真的存在着一种善的生活方式,那么它是什么?我们是否可以从中有所收益?

是否存在着一种我们可以称之为“智慧”的东西?或者是否所谓的智慧只是虚妄和疯狂而已?

所有这些问题都让人感到迷惘。我们当然不能通过实验室的实验来解决这些问题,而有独立见解的人又不愿意苟同那些兜售灵丹妙药者的观点。

对于这些问题,哲学史提供了尽可能详尽的答案。

要想研究这个艰深的课题,我们就有必要了解过去时代的人们是怎么思考这些问题的。这样,我们才能更深地理解他们,因为处理哲学的方式成了他们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将最终引导我们学会怎样生活,尽管我们从中学到的东西可能并不多。

P1-3

序言

梳理西方文化发展的脉络,解读近百位思想大师的智慧!

亚历山大的诗人卡里马瞿斯说:“一部大书就是一个大灾难。”对此我抱有同感。我之所以敢把这本书写出来,是因为就灾难而言,这本书是不大的。前段时间,我写过一部名叫《西方哲学史》的著作,与现在的这部主题相同。但我要在此说的是:《西方的智慧》是一本全新的书。

本书试图写成一部从泰勒斯到维特根斯坦的故事概述,并对这些事迹所涉及的历史背景做出提示。为了说明问题,我在书中收集了许多与此相关的图片。它至少显示了这样一个优点:它不受任何语种的约束。

至于说到会再出现一部哲学史著作,我想,基于两个缘由。首先,同时顾及简明和全面的哲学著作极少;其次,目前知识的专门化已成风尚,对于祖先的智慧已渐渐遗忘。本书的目的就是要挑战这种数典忘祖的现象。

严格来说,西方的哲学就是希腊哲学,任何试图割断我们与往昔的这些伟大的思想家之间的血脉的思考都是不明智的。对于那些认为哲学开始于1921年的人,与他们进行希腊哲学的探讨尤其必要。

哲学史的写作,要么是纯叙述式的,要么是夹叙夹议式的。本书采取的是后一种方式,但我要强调的是,不应该让读者因为某位哲学家的漏洞而对其不予理睬。康德说过,他不担心被证明有错误,却担心被误解。至少,我们应该在明白某些哲学家的思想之后,再将他们搁到一边。

本书的资料收集归功于我的编辑保罗·福尔克斯博士,他帮助我选择图片、设计图表,并帮助我撰写正文。

本书旨在考察哲学家们业已讨论过的首要问题。如果读者在读完之后印象深刻,就达到了我写作本书的目的。

伯特兰·罗素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西方的智慧/影响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伯特兰·罗素
译者 伯庸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21200830
开本 16开
页数 35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510
出版时间 2013-07-01
首版时间 2013-07-01
印刷时间 2013-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西方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2
CIP核字 2013063791
中图分类号 B5
丛书名
印张 22.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1
171
2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6:0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