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黄衫客传奇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第一部中同人用西疗语言创作的长篇小说,远早于林语堂的同类著作,被视为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发轫之作,书中所体现的超前的观念,或许将改变人们对中国近现代文学史和文化史的传统认知。

作为清末的外交官,作者试图为西力读者建构一个弥漫着浓郁东方情调的“文化中国”的形象。这个未受工业文明污染的文化乌托邦,激发过西方人对古老中国的文学想象。今天的中国读者,或许更可以从中体味耶份对于传统中国的文化乡愁。

内容推荐

《黄衫客传奇》是陈季同以唐传奇《霍小玉传》为蓝本创作的一部法文长篇小说,讲述李益与小玉的爱情悲剧。此书1890年11月由巴黎Charpentier出版社出版,1900年义被译成意大利文在罗马出版。

本书是第一部中国人用西方语言创作的长篇小说。在晚清时期,书中所体现的观念是超前的,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此前,中国读者对此所知甚少。此书中译本的出版,将受到研究中国近现代文学史和文化史学者的关注,也会引起其他读者的兴趣。

目录

一部真正具有现代意义的晚清小说(中译本序)

黄衫客传奇

附录一 《黄衫客传奇》有关评论

附录二 Le Roman de l'Homme Jaune(《黄衫客传奇》法文原著)

附录三 英勇的爱

译后记

试读章节

乌黑的秀发平整地向后梳成发髻,两只银钗把头发牢固地拢在一起。从前额到两鬓,环绕镶嵌珊瑚彩蝶的碎花发带;彩蝶展开双翅,静静地伏在黑发之中。

姑娘素手纤纤,右手食指留长了指甲,指甲约与手指一样长,戴着镶有宝石的金护指。在护指底部,又戴着一个大大的戒指,像扳指一样环绕着手指,同时遮挡和保护着脆弱的自然指甲。

在门槛上站了片刻,莲花笑容可掬地看着她的访客,这笑容使她的双目富有神采和聪慧,并且露出世上最美的小巧贝齿。

崔生走向他的情人,轻轻将她揽于怀中,然后引见给李益。此刻,李益略感尴尬,对于女主人表示欢迎的客套话,回答得不免有些腼腆。

——那么,公子跟我们一起吃饭吧。我先去准备茶水。女主人说道。

她走出去,一会又回来,拿着一把乳白绸面团扇。莲花深施一礼,将团扇呈给崔允明,说道:

——公子可否将适才所吟之诗,题于奴家扇面之上?

崔生郑重答道:

——看在李贤弟面上,本公子愿从尊命。

崔生调好墨汁,用纤细的毛笔,在团扇上题写刚刚吟诵过的诗句。这时清茶端了上来。莲花在细瓷茶杯中斟满香茶,茶汤碧绿,大家用中国方式喝茶,也就是不加砂糖。一个小丫环又递上烟来。她站在李益面前,将装满如发丝般纤细烟草的烟管递上来,又用纸媒点了火。李益吸了一口,递回烟管。丫环清理了烟斗,也吸了一口,吐出烟雾,使烟草燃烧,并重新装好。当每个人都吸了四五口之后,丫环就拿着烟具走开了。

坐在厚厚的圆垫上,三人边愉快地闲谈,边等待晚宴。谈话很快就变得热烈起来。

女主人谈吐可亲,也使李益放松下来。李益的机敏不俗,崔生的亦庄亦谐,莲花的欢快幽默,使得两刻钟过得飞快。之后,晚宴开始了。

肴馔十分精致。首先上的是干虾,配以保存了二十五年以上的松花蛋,其口味和精美程度深得美食家青睐。随后上来的是酱油腌制的鸡胗和鸡肝;李益面前还摆了一碟熏火腿,依照习俗,这表示他的位置最为尊贵。

醋拌笋尖(以滚水轻焯过)加上千果、蜜饯组成了一系列冷盘,上了这些头菜,美餐才算正式开始。不过,这些只是摆在桌上,随客人自己的喜好享用。

喝过第一杯米酒后,带着汤汁的鱼翅被端上来,这可是我们的珍馐美味。接着,女仆又端上一道香菇蒸乳鸽,与之一起食用的是美味的燕窝汤,现在欧洲人也开始喜欢这道菜了。

之后上的是以干蘑浇汁的某种鳊鱼,还有花菜火腿和用最鲜美的蟹螯肉烹制的香辣蟹。

其后上的是双喜。这道菜——在我看来,与被吃的动物相比,还是食客的欢喜更多些——由一只整鸭和一只整鸡组成,人们把鸡和鸭包了面饼蒸熟,为了避免外皮发硬,事先需将其浸在汤中。

接着又上了几道菜;然后才是水果,要品尝荔枝,还有本省特产的扁平蟠桃以及切成细条的甘蔗。最后还有传统的四大碗和米饭,但却没人再去碰它们,这仅是用来表示晚宴结束了。

上菜的间歇,客人要猜拳行令,这种游戏很像意大利人的“划拳”。输者要罚酒一杯,幸运的是中国人用的是小杯。随后,莲花唱了崔生写给她的诗歌,于是晚餐愉快地结束,跟开始时一样愉快。

大家回到客厅,谈谈文学或摆弄一下乐器,再消磨一两个小时。这位年轻女子虽未受过高等教育,可是读了很多书,很有品味和鉴赏力,而且还能够欣赏我们的诗人和音乐家。她唱了杜甫的一首诗,李益为她抚琴伴奏。P009-011

序言

中译本序

一部真正具有现代意义的晚清小说

严家炎

陈季同用法文写的中篇小说《黄衫客传奇》(Le Reman de l'Homme Jaune)一八九○年出版于巴黎,迄今已整整一百二十年。这部曾经在法国颇具影响并被译成意大利文出版的作品,现在首次由李华川博士译成中文,在陈季同的祖国出版面世,我认为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黄衫客传奇》并不属于大气磅礴的宏大叙事,它只是一部爱情题材的中篇小说,但却在思想上、艺术上都有不少重要的具有现代意义的开拓。

首先,《黄衫客传奇》早在“五四”前约三十年,就已对家长包办儿女婚姻的旧制度以及“门当户对”等旧观念、旧习俗提出了质疑。小说通过新科状元李益与霍小玉自主而美满的婚姻受到摧残所导致的悲剧,振聋发聩地进行了控诉,促使读者去思考。虽然《黄衫客传奇》以唐代蒋防的《霍小玉传》为基础,作者在人物性格与相互关系上却进行了许多改造和变动,完全可以说,这是陈季同自己的重新创作。《霍小玉传》中的男主人公李益,是个“虚词诡说,日日不同”的负心郎。《黄衫客传奇》中的李益则有很大的不同。小说借其表兄崔允明之口来这样评点李益的性格:“你有想压倒天朝男儿的雄心壮志,但你又会为了一个穷人而两手空空。当你想当一个恶棍的时候,你又忍不住要去行善。”在作者看来,李益虽然有点软弱,也少一点果决,但却是善良而真诚的。他一再给寡母去信,恳请寡母同意自己与小玉成婚。但冷酷、专横、严厉的母亲,却因对方郑氏家社会地位低微而坚决反对。母亲利用李益性格中软弱、犹豫的一面,处心积虑地采用突然袭击的方式,将自己选定的另一场婚姻强加到他头上。当她得知李益将于某日回到家乡的消息,便迅速设计了一整套对付自己儿子的密谋,还搬来了甘肃总督大人压阵。李益刚到家,母亲不许他申诉任何理由,便将他引进点燃着烛光的宗祠,关闭大门,面对着历代祖先的牌位,怒气冲冲地宣称:“这次让列祖列宗来回答你!”接着是连篇累牍的训斥:

看看这些牌位!每一位先人都有既体面又受人尊敬的头衔:他们都在那里望着你,都在质问你怎么能让他们蒙羞,这是没有先例的。你看!在他们每人的名字旁边都写有头衔和对他们为官的评语,你还能看到一个妇人的名字:每个都与我们家门当户对。

而你呢?当你有能力继承他们的传统而且可以光宗耀祖的时候,你做了什么?你要把未来寄托在一个没有父亲的女子身上吗?正是她,在某一晚上,像花船上跑出来的歌女一样,投入你的怀抱;你竟想让这样一个女子跻身于我们高贵清华的门第吗!

……

她在一种狂怒的状态中,不停地讲着、喊着、威胁着:如果他不放弃原来的计划,她就呼唤神明的报复和先人无可逃避的仇恨,向他、她自己,还有整座宅院。

这是在祖宗灵位面前对李益进行的一场严厉审判——而且是不许李益说一句话的审判!这是从精神上朝李益打去的一闷棍,打得李益晕头转向,“他像醉汉一样脚步踉跄,心如死灰,唇上带着苦笑,不知自己身在何处。”接着,母亲又进行第二步:押送李益离开宗祠,“在惊愕的年轻人还没明白母亲要干什么的时候,她已将新郎的红色绶带递过来,又飞速给他戴上婚礼时才用的金花冠;然后,不给他恢复正常的机会,她打开大门,将他推入灯火通明的大厅,她向众人鞠躬致意,高声宣布:‘承蒙总督大人光临寒舍,着实令蓬荜生辉。今以亡夫的名义宣布,同意爱子李益与卢小姐喜结连理!…于是,接下来就是中国传统婚姻的“拜堂”场面。“神智不清的李益”,被母亲推到一个年轻女子的身边。

——跪下!她用坚决的语气说。看到一旁的卢小姐已经俯身而拜,而他还没有跪倒,妈妈一手放在他肩上,重复道:

——跪下!你没看到你在这儿多丢脸吗?

僵硬地,他拜倒又起来……成了礼。

他好像处于一场噩梦当中:朦胧中,他看到人们来到身前,笑着向他说些他无法理解的言辞。恍惚中,他意识到自己走来走去,好像有另一个像自己的人,向宾客施礼,拜谢总督,总督又颔首答礼。他目光呆滞,觉得心中痛楚万分。他是在哪里?人们对他做了什么?

小玉呢?为什么小玉不在这里?

——您的儿子怎么了,夫人?他好像不太舒服。

——很可能的,他太累了,可怜的孩子!多年的用功,多次的考试,还有旅途疲倦;刚刚重逢的激动,马上又是婚礼的激动。

当他一恢复知觉,马上明白了上面的问话和对答。可是,他又陷入了麻木的状态。

他觉得透过一层面纱,又看到一张曾经微笑着的面容,现在,面容上凝结着可怕的怨恨;在他对面,云雾之中,黄衫客抖动他的箭囊,发出令人恐惧的声音,然后,用弓箭瞄向自己。他听到弓弦的颤动,耳边响起羽箭的蜂鸣。猛然间,一道闪电划过眼前,他头痛欲裂,之后,一切都消失了!……他昏了过去。

从此,“三个星期中,李益处在生死一线之间。”他大病一场。也从此,他把母亲当做“一个怪物,一个追逐他、啃噬他的心的吸血鬼。一见到她,他就觉得厌烦,生出疯狂的愤怒。”这是写得很有震撼力的一章。其中李益母亲的形象,她的许多言行,确实令人震惊,也让人颤栗。张爱玲在《金锁记》中写过一个曹七巧,她因为自己没有得到过幸福,就千方百计破坏子女的幸福。作者写得很深,挖到人物心灵的深处。刻画出了一个典型。陈季同在《黄衫客传奇》中,同样塑造了一个典型人物,那就是李益的母亲。这个母亲从二十八岁起就守寡,当然吃过很多苦,于是,她觉得自己必须获得在子女面前的绝对权威来作为补偿。她必须让子女绝对服从自己的一切决定,而不必考虑子女本身幸福与否。正像第十八章中李益谴责母亲时所说的那样:“为了满足你的虚荣心,要以我的生命为代价。”最后,终于逼得李益在二十三岁的青春年华就发疯致死。《黄衫客传奇》确实写了一出震撼人心的专制包办的婚姻悲剧,完成了连后来的“五四”新文学都未能较好完成的任务。这是陈季同的一个突出贡献。

其次,《黄衫客传奇》艺术上的一个贡献,在于相当出色的心理描写和心理分析。中国传统小说并非没有心理描写,《红楼梦》里就写了不少,但那是作家从生活中撷取原生态素材的自然结果。真正与现代心理科学相伴随的心理分析与描写,应该说源自近代欧洲。陈季同小说中的心理描写,便是从欧洲近代文学接受的影响。但他又似乎摈弃了欧洲近代小说心理描写有时过于琐细繁腻的倾向。《黄衫客传奇》中的心理描写,往往简洁、精当,内涵却又比较丰富。以第三章会试发榜时主人公的心理期待为例,就写得相当精彩:

只剩下四个名字待写了。李益面色苍白,看着他的朋友。(已知自己获得第十五名进士的)崔生握住他的手,用笑容鼓励他。

又写了一个,不是。下一个、再下一个,都不是。

现在,只剩下一个空缺了:这是第一名,状元。

在这个庄重的时刻,四周一下子变得非常安静。大家能听到所有年轻而兴奋的心脏在跳动。书吏停了一下。他不慌不忙,将毛笔蘸在墨汁中,仔细地沥干,又朝身后的人群看了一眼。这一刻,尽管职位卑微,他却是场上的主宰。他写下最后一个名字:  “李益,甘肃省。”

“李益”,数千个声音重复着。

雷鸣般的欢呼声响起来,在贡院的天空回荡。

此刻的李益十分平静;反而是他的朋友无法抑制喜悦的心情,在欢呼中出尽风头。只有真正懂得心理学的作家,才能将紧张时刻的心理悬念写得如此扣人心弦。

《黄衫客传奇》中心理活动的描写,涉及方面比较宽广多样:有纯情,有欲望,有期盼,有密谋,有幻觉,有梦境;心理变化从波峰到波谷,幅度非常之大;写法上也有或含蓄、或直露、或正面描写、或侧面提示等差别。然而我更为欣赏和重视的,还是那些心理分析性质的笔墨。陈季同的心理分析,常常与事件的叙述、性格的刻画巧妙地交融在一起:叙述中寄寓着分析,分析中体现着性格,有时简直难以分辨。我们上面引录的李益在事先全不知情的状况下被母亲强迫与卢氏拜堂成亲的那段文字中,就有不少笔墨实际上是心理分析,它们折射出母亲的专横与冷酷,也反映了李益的痛苦与愤懑以及精神上受到的严重伤害。至于第二十四章中李益被朋友引往郑氏家里与霍小玉再次见面的情景,更是大量地运用了心理分析,这些笔墨收到了特殊的感人效果,也显示了李益性格上的弱点以及悲剧的终于无可避免。这类笔墨,在全书中非常多,构成了《黄衫客传奇》艺术上的一个重要特色。

也许正是为了要写好心理分析,增强幻觉与梦境在全书情节发展中的效果,陈季同才毅然改变《霍小玉传》中那个侠士黄衫客的时代和身份,把他向前推早了两百年,成为一个带有神秘色彩的古人,让他的肖像画悬挂在郑家墙上,并且使李益对他的眼神留下极为深刻的简直终生难忘的印象。请看第九章中的这一段描述:

饭后,大家回到客厅喝茶。李益请小玉轻歌一曲。……

李益以琴声相和。他偶然抬头,瞥见墙上一幅写真,心中猛然一动。

这是一个在绿茵中的男人肖像,本人一定风神俊逸。他已经上了年纪,在高大的白马衬托下,面容十分端正。同时,他的身形轮廓显示其既十分亲切,又比一般男人精力充沛。身披一件黄袍,肩背弓箭,眼神傲然射向李益,好像一直要看穿他的心底。

一曲终了,李益很兴奋,走近未婚妻,说自己又发现了她的一个新本事。

站起时,他无意间又注视起那幅写真。

此时,他觉得那位老人的目光似乎一直在注视自己。

他走近几步,抬头看着这幅栩栩如生的面孔,身背弓箭的这位总是以一种既柔和又有些悲伤的眼神,盯着自己。

——您看的是黄衫客,郑夫人说,据说是我们的一位先祖。

我们家族很久以来流传着一个古老的故事。据说二百年前.一位先祖遭逢大难,是黄衫客将我们解救,并且为我们报了大仇。所以,您可要小心,她抬手指着肖像说,如果对不起小玉,他会找您算账的。

她又笑道:当然,我们从来不相信这种传说。但先人喜欢制造这类神怪故事,他们可以从中获得安慰和希望。我觉得这只是一幅先祖的写真,他比其他人身份更为显赫,所以人们不愿忘记他。

李益觉得女主人说的有理,但这番解释给他留下一种可怕的印象,自己也说不清缘由。

(以上着重号为引者所加,下同)

这是一段为全书垫底,为后来情节预设伏笔的关键性描写,它是《霍小玉传》所没有而《黄衫客传奇》作者所特意设计的一段文字。这自然也还是陈季同走的一步险棋,但却已经避开了《霍小玉传》情节上那种类似中世纪的“怪异”和“迷信”色彩。从小说艺术描写的实际效果来看,应该说作者在总体上把握得恰到好处,处理得相当成功。因为,作品中男女主人公几次眼前出现黄衫客的幻影,都处在特定的心理情境之中:李益是在深感对小玉负疚,对黄衫客怀着潜在的敬畏之心,又当自己神志不清、产生幻觉,临终前更精神失常之时;霍小玉则由于从小就将黄衫客视为保护神,自己又进入了梦境,因而更显得十分自然。作为小说,黄衫客幻影的作用仅限于构成某种神秘氛围。从心理学上说,它们属于合情合理,完全可能的情节,作者的处理不仅无可挑剔,反而于神秘气氛中增强了悲剧在艺术上的震撼力。在这个意义上,小说作者将书名定为《黄衫客传奇》,也是很有理由的。

再次,《黄衫客传奇》艺术上的另一个特色,在于相当浓郁的风俗画色彩。这既显示了十九世纪法国文学对作者的影响,也显示了二者具体路子上的巨大差异。如果说巴尔扎克《人间喜剧》中的风俗画反映的是近代法国的社会风尚史,那么,陈季同《黄衫客传奇》中的风俗画却主要是描绘中国传统的民俗场景与画面。作者将这种民俗描绘化入小说情节之中,与具体情节紧密结合,因而成为小说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陈季同自觉地向欧洲读者介绍中国的民俗,目的是希望能增进西方人对中国文化的兴趣:但就今天的中国读者而言,直接效果却是大大丰富了小说本身的生活意蕴.加深了读者对艺术的理解。例如,写到李母在宗祠中以专横态度厉声训斥,使读者更能体会宗法制度与礼教具有践踏人性的一面;写到“花朝”游崇敬寺赏牡丹,李益在佛像前虔诚跪拜,更能突现男主人公心中对小玉的强烈“负罪感”;诸如此类,读来都令人感到真实和亲切,为小说增色不少。

还应该说,《黄衫客传奇》在中国小说的叙事体式上也实现了变革和创新。它最早在中长篇小说领域内突破章回体的框架,改以情节的自然发展为序,组成二十八个章节。由于法文本《黄衫客传奇》面向法国读者.作者顺理成章地采取欧洲习惯的叙事方式和艺术结构。但同时,作者并没有采用欧洲小说常用的倒叙之类技法,这也许是因为小说本身只是一个中篇,故事情节也相对单纯的缘故。

总体看来,《黄衫客传奇》是一部艺术上几乎称得上珠圆玉润、相当纯熟的作品,但却并非完全没有疏漏。最明显的例子,便是陈季同把《霍小玉传》中的京都从长安改到了南京,其原因我猜想大概由于他本人对南京比较熟悉而对长安则较为陌生,担心无法落笔展开描写。作为小说创作,变更地点本来是允许的。问题在于,改了京都地点之后,朝代也必须随即变更。然而,奇怪的是,小说的行文中仍然口口声声说“我们讲述的这个时代是在犬历时期”(见第三章;第四章中也有“大历皇帝”的说法)。“大历”是唐朝代宗的年号,这就等于将南京说成是唐朝的首都,岂非闹了大笑话?!即使一般法国读者未必都能发现这类差错,作者也不应该允许这种粗心大意或疏漏存在。指出这一点,我想,大概不能算是对前人的一种苛求吧!

作为《黄衫客传奇》的读者,我还想在这儿说一点心里话:自从知道陈季同用法文写过这样一部小说以来,我一直想早点读到它的中译本。几年前我曾发信给台湾朋友,请他们留意市场上有没有这本书。后来才知道,原来研究陈季同的博士就出在北大比较文学研究所,我真是又惊喜,又懊恼自己的信息闭塞。现在终于读到李华川先生的中译稿,而且译笔又是这样流畅和成功,我必须向他表示最诚挚的感谢和最热烈的祝贺!

后记

记得十一年前,自己刚刚开始做有关晚清外交官陈季同的研究。一天,我从业师孟华教授家中得到《黄衫客传奇》的复印件。读到一半时,还未意识到故事的出处。那时候,妻与我同在北大求学,听了我讲的故事情节,她提醒我:“这书是不是出自《霍小玉传》?”一句话让我恍然而悟,当时的兴奋之情,无以名状,在书页边信笔写下:“一语惊醒梦中人!”

时隔多年,看着已有些漫漶的字迹,还是不禁有些惭愧。自己在中文系受教多年,竟没有想起《霍小玉传》来,真是鲁钝得不可救药!但又一想,这也要怪作者文笔的狡狯,经过他的时空腾挪、换柱偷梁,蒋防的原作如同被施了易容术,早已面目全非。初读之下,如果不很细心,确实难寻霍传的痕迹。由此也可见,此书虽以唐传奇为蓝本,却并非对霍传的简单改编,而是作者的重新创作。这就像汤显祖的《紫钗记》,借《霍小玉传》这杯旧酒,来浇胸中之块垒,陈季同也是以这个经典的爱情悲剧,抒写心中的一段温情,并向法国公众展示中国的文化风俗。

《黄衫客传奇》问世于一八九。年九月,此前,陈季同曾在巴黎出版了《中国人自画像》、《中国人的戏剧》、《中国故事集》、《中国人的快乐》四本书,已是法国文坛大有名气的中国作家。这四种著作,都在试图建构一个充满清茶芳香的“文化中国”,以期抵御西方公众对于中国的偏见和不良印象。《黄衫客传奇》也在延续这一主题,可以看到,跟上述四本书类似,本书中也有不少对于中国文化、风俗的介绍和渲染。不过,又与四书不同.在本书中,作者的情感表达更加热烈,文学才能也得到更充分的发挥。在他的全部法文著作中,《黄衫客传奇》是文学成就最高的一部。

此书的法文标题Le Roman de l’Homme Jaune,法国读者一眼看去.似乎是“黄种人的小说”,读过全书,才知道里面有一位幽灵般的黄衫客。这种双关语的运用,体现了陈季同法文的纯熟与笔墨的变化。李益这个《霍小玉传》中的负心郎,在作者笔下,变成了一个深情款款的主人公,但是个性软弱犹疑,因为母亲的专横无情,造成了最后的悲剧。作者不仅对小玉.也对李益这个人物怀着深切的同情。书中对李益与小玉之间热烈情感的描述、主人公痛苦而复杂的内心世界的剖析,及对李益母亲的性格刻画,都比较成功,既有令人心旷神怡的爱情场景,也有催人泪下的生离死别.还不乏深入冷静的心理分析,可以看出,此书明显受到了欧洲小说表现手法的影响。两位主人公在古树下表达爱情的热烈方式,辅之以风景描写.令人联想起十八九世纪法国爱情小说中的场景。对于人物心理活动的大量描摹,也是借镜欧洲文学。由于在欧洲文化氛围中浸润多年,陈季同运用起这些文学手段来,纯熟老道,毫无生涩之感。与清末中国小说中那些初学外来手法的作品相比,《黄衫客传奇》不但意识超前,技巧也驾乎其上。

说起本书的翻译,不能不感谢严家炎先生。对于严先生,我当然是闻名已久,可是一直无缘识荆。二○○八年末的某天,忽然接到他的电话.与我讨论《黄衫客传奇》的内容,并力促我翻译此书。说实话,当时我还是颇有些犹豫的,因为那时手中的其他工作已让我无暇顾及,而且,自己也深知翻译之吃力不讨好。但在严先生的鼓励下,加之做了多年的陈季同研究.在情感上似乎也无法割舍,最终还是应承了下来。如今,自己能够完成这项工作,真要感谢严先生的不断督促。

我私下里揣想,如果陈季同泉下有知,也许会感到欣慰。这并不在于这一本书的翻译,而是因为严先生独具眼光,为陈季同这位文学的先驱者。在中国文学史上找到了应有的位置。十余年来,我虽然也做了一些史料的挖掘工作,对于陈季同的一生算是比较了解,但却没有严先生的眼光、识见。先生将《黄衫客传奇》界定为中国现代文学最早的代表作之一,既富有勇气,又具有说服力,令我十分钦佩。我想,这样的评价,将会引起更多研究者的关注,有助于陈季同研究的深化。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我们对历史的判断,常常受到各种成见的束缚,对陈季同的研究,也许能拓展我们看待晚清文化史的视野,打破那些将文学、文化现象模式化、简单化的思维习惯。

写到最后,还有必要提一笔《英勇的爱》这个剧本。这部一九。四年在上海出版的独幕轻喜剧,是陈季同最后的法文著作。剧本的情节虽有些老套,但中国作家以西方戏剧形式创作剧本,在此之前,还是极为罕见的。作为一种开创性的工作,这个剧本在中国文化史和文学史上的意义,我们实在不应该忽视。所以,这次也一并译出,呈献给有兴趣的读者和研究者。

2010年1月8日

书评(媒体评论)

这部曾经在法国颇具影响,井被译成意人利文出版的小说,现在首次由李华川博士译成中文,在作者的祖国出版,是很有意义的。

——严家炎(北京火学教授)

这是一本既充满想象力,又具有独特文学色彩的小说。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会以为自己来到了中国。作者以一种清晰而富于想象力的方式描绘了他的同胞的生活习俗。

——法国《图书年鉴》(Les Livres en 1890)1890年号

在所有国家的文学中,都不乏这类微不足道的情感故事,尽管这是中国人的故事,此书也并不因而更具新意。马上会有人问,它为什么叫《黄衫客传奇》?这是因为每当不幸降临郑家之时,人们都会看到一个黄衣幽灵的出现。这就像传说中,在杜伊勒勒宫,一个红衣小人儿总在关键时刻现身一样。两者之间只是颜色不同而已。

——法国《文学年鉴》(L'Annee Litteraire)1890年号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黄衫客传奇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清)陈季同
译者 李华川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20078882
开本 32开
页数 28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7
出版时间 2010-06-01
首版时间 2010-06-01
印刷时间 2010-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5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2.4
丛书名
印张 9.3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8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8:4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