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戏梦人生--影像照进现实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站在坊间的立场,架起了一条通往电影圣殿的桥梁,从五彩缤纷的影像里撷取名片佳作,映照尘世生活。作者从感性的视角出发,追寻理性的支点,与王家卫、吴宇森、贾樟柯、李安、许鞍华、关锦鹏和陈果等名导一起,共赏人生的七色彩练,奏鸣命运的交响乐曲,观望现实的纷繁侧影……

内容推荐

这是一本没有设置阅读门槛的书籍,适合于任何与电影有缘的读者。它既是个人的观感,也有意在感性的舞台上寻找理性的支点;它是坊间的声音,却追求一种系统的表达,试图在纯民间和纯学院之间架起通向光影圣殿的桥梁。

目录

第一场 花样年华

【幕曲】“小布尔乔亚”的雕刻时光  / 3

小资生活的情调、方式与心态别有洞天,“世人皆醉我独醒”的轻狂豁达,“世上本没有路”的哲学思辨,“独自徘徊,寂寥又悠长”的内心孤独。孤独滋生自恋,安妮宝贝说:“一个自由、漂泊、落拓不羁的女人注定是自恋的,因为无人分享和读懂她的生命。”

【导演】王家卫:呢喃私语,都市寓言  / 22

有人说过,电影是用来看、用来听、用来想,而不是用来懂的。这种说法让我想到了哲学。我更愿意把王家卫看成一位哲学家,他的电影就是要表达那些人生中对立的矛盾的命题:自闭与渴求,拒绝与追寻,漂泊与回归,忘却与铭记。

【放映室】同类片检索  / 37

第二场 纵横四海

【幕曲】跟着光影闯江湖  / 43

江湖情,江湖事,多少人心醉,多少人动容。阿飞浪迹四方,令狐冲行侠仗义,岳不群走火成邪。侠客与魔头,刀剑丛中讨生活。任我行放言:“老夫一生杀人如麻,快意恩仇。”洪七公自语:“我一生杀了二百四十一人,没有一个好人。”江湖自是无法无天,亦是有道有义。

【导演】吴宇森:铁汉柔情,义胆群英  / 68

每一个“作者导演”都有属于自己的“标志性编码”,就像性之于大岛渚,笑之于卓别林,史诗之于大卫?里恩。对吴宇森来说,电影就是“每秒二十四画格的暴力”。

【放映室】同类片检索  / 92

第三场 童年往事

【幕曲】胶片中的不老时光  / 99

日出日落,花开花谢。世界上没有唱不完的舞曲,没有走不完的岁月。少年终要长大成人,远走的岁月不再复返。人生的旅程上,我们轻轻地挥一挥手向青春作最后的告别,留下了记忆,带走了云彩。

【导演】贾樟柯:新电影,新旗手  / 117

贾樟柯说他喜欢这样一句话:一个社会急匆匆往前赶路的时候,你不能因为要往前走而无视被你撞倒的那个人。他与时代同步走来,将镜头贴近、探入普通百姓,记录他们的行为、思想与酸甜苦辣,突出人生的无序、无奈和无从把握,带观众体察平民的喜怒哀乐和生老病死。

【放映室】同类片检索  / 134

第四场 冤家父子

【幕曲】父亲的“背影”  / 139

燃烧的岁月,在父亲的脸上刻下了皱纹;如梦的光阴,在父亲的头上留下了白发。打开记忆的闸门,走进光影的围城,关于父亲的“背影”很多很多,需要我们用心去发现,用爱去捕捉。

【导演】李安:传统文化的异域守望者  / 156

李安的电影,犹如一杯绿茶,清新淡雅又回味无穷;仿佛一幅水墨画,浓淡相宜且空灵秀丽。他身上浓厚的东方文化背景,异域的旅居生活,扎实的戏剧舞台基础和好莱坞的电影训练,探秘到情感深处,便是作品中处处流露的“浪子情怀”和“恋家情结”。

【放映室】同类片检索  / 172

第五场 舞台姐妹

【幕曲】流光溢彩“半边天”  / 177

几千年来,中国社会始终以男性为中心,是一个“瘸腿”的社会,“半边天”习惯性地被掩盖,女人冲不破男尊女卑的籓篱,不问“为谁辛苦为谁忙”,死死坚守滴血的贞节牌坊,暗自承受“小脚一双,眼泪一缸”的辛酸。

【导演】许鞍华:“影”射巾帼传奇  / 199

她认为,所谓风格都是人工制造的,是不自然的,因而也容易僵化和死亡。一切从内在延至外在的自然流露,并以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来表现,才是真正有生命的东西。

【放映室】同类片检索  / 215

第六场 男生女相

【幕曲】大大方方看“同志”  / 221

经历过人世的悲欢离合,看惯了世间的潮起潮落,“同志们”逐渐融入人来人往的大街,在岁月的曲陌里留下自己的脚印,在纷繁的光影中谱就如歌的行板。

【导演】关锦鹏:男生女相,雌雄一体  / 236

关锦鹏曾说,关照女性“与我的性取向有关”。正是因为“同志”所拥有的敏感、细腻和精致,他的电影才流淌着逶迤绮丽的女性气质。

【放映室】同类片检索  / 252

第七场 恋恋风尘

【幕曲】风尘女子,光影中起舞  / 257

她们从远古走来,体态婀娜,眉梢眼底柔情流转,与风流才子浅吟低唱,令无数情种迷恋沉沦,就如多情的柳七爷在烟花柳巷里倚红偎翠。她们虽然阅人无数,却也是血肉之躯,期盼遇到命中的白马王子,就像多情的如花和十二少相亲相爱,只可惜敌不过门当户对的繁文缛节,共赴黄泉的路上失散阴阳两界。

【导演】陈果:哀民生之多艰  / 271

有人说,陈果是另一个王家卫。事实上,两人从根本上来讲是两种导演甚至是两种人。王家卫注重情调气氛和自我精神的感发,而陈果自称“是穷人名牌,是佐丹奴”,从独立执导开始就将镜头锁定在底层市民,游走在主流边缘。

【放映室】同类片检索  / 283

第八场 戏梦人生

《东邪西毒》:酿一壶“醉生梦死”  / 287

《花样年华》:“不能说的秘密”  / 295

《如果?爱》:歌舞搭台,痴恋唱戏  / 300

《生日快乐》:所有的爱都有泪水  / 305

《孔雀》:于时代夹缝中开屏  / 310

《青红》:“第六代”与青春挽歌  / 316

《千里走单骑》:艺术升起深藏的爱  / 322

《父子》:斩不断血缘宿命  / 327

《姨妈的后现代生活》:理想与现实,困守与妥协  / 332

《图雅的婚事》:底层生活,直面或者粉饰  / 338

《租期》:谁来拯救卑微的灵魂  / 342

参考文献  / 347

试读章节

谈及内心世界,明代才女冯小青当是现代小资的鼻祖。1595年,冯小青生于扬州,相貌出众,才艺双修,精通琴棋书画,十六岁嫁与杭州冯生为妾,不容于正室,被冷落在“孤山佛舍”,不得与冯生相见。小青抑郁成疾,十八岁辞离人世。小青独处时,“时时喜与影语,斜阳花际,烟空水清,辄临池自照,絮絮如问答”。冯小青的孤独已至无以复加的程度,因无人怜爱,只好顾影自怜;因无人倾诉,只能喃喃私语。大多数小资都有一定才艺,弹弹钢琴,拉拉风琴,吟吟古词,读读散文,写写心情文字。这种精致的情调衍生一种自恋心境,用孤独做成一件时尚外衣对抗平庸生活,尽情享受个性化的自由。《鸳鸯蝴蝶》里,小语陷入感情泥潭,没完没了地与心中的小孩“喳喳婆”对话,完全是一种孤独式的自我诉说。《恋爱中的宝贝》里,宝贝像在“当街击倒的爱情”中被丢掉的灵魂,在熟悉的城市中找不到自己,甚至连自己的出生都变成了一个笑话。

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具备了小资生活的经济基础。但对于大众来说,小资生活的情调、方式与心态别有洞天:“世人皆醉我独醒”的轻狂豁达,“世上本没有路”的哲学思辨,“独自徘徊,寂寥又悠长”的内心孤独。寂寞滋生自恋,安妮宝贝说:“一个自由、漂泊、落拓不羁的女人注定是自恋的,因为无人分享和读懂她的生命。”

很多小资对《重庆森林》里陷入“很大的麻烦”、躲到酒吧歇息的金发女郎记忆深刻。她看似一个都市森林的强者,却独自一个人生活在钢筋水泥的丛林里,就像在空中行走,脚下没有任何的保护。她不知道自己从何时起变成了一个很小心的人,每次穿雨衣都会戴墨镜。假发、墨镜、雨衣,这套足以应付任何黑夜白昼、风雨烈日的行头成为她对抗孤独的盔甲。正如一位校园诗人所说:

“不知是哪个夏天,被冬冷藏,痛苦披上雪色的外衣,一年寒风冰冻:不知从哪天起,心灵刺伤后滴下一滩水,冷漠变成一副可怕的面具,我变成直挺的走尸。”

小资的孤独不是因为不被人们接纳与理解,而是因为他们不屑于被人理解,不屑于被人接纳。小资也许体会不到《天上人问》里阿英、阿健、阿燕这群底层都市人的孤独,体会不到《姨妈的后现代生活》里叶如棠、水太太这些老年人的孤独,但必定能感受到《爱情万岁》里穿梭于高楼大厦、衣着新潮的售楼小姐的孤寂,她在公园里失声的痛哭必定击中小资寂寞的灵魂。

冯小青生前痴迷《牡丹亭》,曾赋七言绝句一首:

冷雨幽窗不可听,

挑灯闲看牡丹亭。

人间亦有痴于我,

岂独伤心是小青。

单单二十八个字写尽了冯小青的凄凉处境和感伤内心。《牡丹亭》何以令冯小青感怀万千?慕色而亡的杜丽娘为爱情飞蛾扑火不顾一切最终获得幸福,给了小青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得到的情感安慰。然而,这种精神上的安慰,终归不能填补阅读过程中对“情”的满足与现实生活中“情”的匮乏之间的巨大落差,使得形影相吊的小青从《牡丹亭》中感受到阵阵袭来的孤独与伤感。

P5-6

序言

我的网名叫“三错”,别名“错错错”,因创下一日观影八部的纪录,被友人戏称“影疯”。说到这个名号,很多人自然会想到陆放翁吟诵的“错错错”,抑或五月天歌唱的“错错错”,鲜有人记得《红楼梦》第三十四回“情中情因情感妹妹,错里错以错劝哥哥”。每每谈及电影,我这个“影疯”总会习惯性地滔滔不绝,仿佛永远有说不完的实话。

与电影结缘,源于学生时代的一段爱情。那时候,我像所有年轻的学子一样编织了一个爱情的乌托邦,无悔无怨地付出激情。因为对方喜欢电影,所以入校时不知“百年润发”广告主角为何人的我,大踏步地迈进了光影王国,九州四省来回奔波留下爱的足迹。爱,如此美好,如此坚定。甚至坚信,地球可以爆炸,宇宙可以毁灭,爱情也不会变色。然而,这样的自信在瞬间被击得支离破碎,爱人像阿美离开警察“223”一样走了,我像警察“663”一样迷失了方向(《重庆森林》),像小米一样感知到整个世界的崩塌(《生日快乐》)。起初,我和欧阳锋一样想用逃避“格式化”这段凄美情缘,包括放弃已经熟悉的电影,企求以此治愈伤残的心灵。可梦醒时分,眼前浮现的总是那些过去的美丽,就如黄药师所说“你越想知道自己是不是忘记的时候,反而记得越清楚”(《东邪西毒》)。既然逃避无济于事,那就选择直面残酷现实,独自一人重返电影的殿堂。某个夜晚,《可可西里》中荒凉高原上生命的伟岸与悲怆,让我感到一种沉重之后的惊喜,挥笔写下了影评处女作,并想着能与同好者分享。可当我来到网易“我爱电影”论坛时,红警苏红不懂爱、迈克阿郎、李祥瑞、杜车别赫等“大虾”们正因此展开唇枪舌剑的激辩,他们独到的视角、犀利的笔锋,让我这个“菜鸟”有感而不敢言。

再后来,安迪在肖申克监狱里的自我救赎,击中了我那颗需要抚慰的灵魂,遂用键盘敲打出《影史上伟大的无冕之王》。一石激起千层浪,影友的广泛讨论给了我一丝宽慰。从那以后,枯燥的工作之余,我跑遍了京城的主要碟区,混迹于电影论坛,阅读《看电影》、《大众电影》等风格迥异的杂志,在亦真亦幻的影海里恣意畅游,相遇了特吕弗、伯格曼、希区柯克、塔可夫斯基、基耶斯洛夫斯基、小津安二郞、卓别林、大卫?里恩、约翰·福特等光影缔造者,惊叹于胶片无与伦比的造梦魔力,沉浸其中如痴如醉,动情时百感交集,绝妙时拍案而起,幽默处前仰后合,触动处托额思虑……

渐渐地,梦中醒来的时候,眼前浮现的形象换成了光影里鲜活的人物。慢慢地,那些感性中追寻理性的个人文字,被《艺术评论》、《青年电影手册》等刊物转载,《由〈夜宴〉看中国大片时代》、《二元对立:2006年中国电影全景扫描》等文章更是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影视艺术》刊载。

很多人疑惑:“你一天看八部电影不觉得累和乏味吗?”每每听到类似疑问,我总是以笑回之。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电影只是消磨时间的调剂品。而我,除了对电影怀有一份发自内心的感激外,还深切明白电影也是快乐“发动机”和知识“制造器”,让我从中品尝到生活的百般滋味。

李翰祥说:“艺术应该是一盏灯,照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黑泽明说:“电影很像一个容器,它可以把人生中的各种滋味都容纳其中,将那些本来游离在电影之外的生命最初的唏嘘、欢笑、感动和痛楚都具体地展现出来,让所有人分享。”

李碧华在《胭脂扣》里借伶人之口道出了“戏”的新奇与魅力:“人生如戏,戏如人生。”银幕内外,“戏”与“人生”交织交错。台湾木偶戏大师李天禄对着摄影机诉说他的生活片断:开始于1周岁生日,结束于40岁时日本投降的日子(《戏梦人生》);冷剑心上了妆就是剑拔弩张的狄青,是劈山救母的沉香,卸了妆就成了一个俗事缠身的妻子和母亲(《虎度门》);程蝶衣排练时唱着“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登台后自己也分不清到底是女娇娥还是男儿郎,徒留一段荡气回肠的世纪悲剧(《霸王别姬》);舞台上,娇美的女子秋芸和丑陋的鬼魅钟馗“合为一体”,共诉悲凉的命运与遭遇(《人鬼情》);聂文将他的爱恨嵌入导演的电影里,用“死亡”为三角痴恋画上一个无言的句号(《如果·爱》);  关锦鹏把20世纪30年代阮玲玉的情感故事和90年代主创人员拍摄电影的过程相互穿插、交相辉映,并加入阮玲玉出演的影片片断,素描了一个女明星短暂、精彩又悲苦的一生(《阮玲玉》);赖声川让两个剧组在同一场地演绎了古今相对、悲喜交错的舞台奇观,“暗恋”失去了爱情,“桃花源”没有了家园,带来了欢笑,也洒下了泪水(《暗恋桃花源》)。

电影,拓宽了我们的生命线,走进电影也就走进了世俗生活,透过流光溢彩的万千凡人,便能够体味生活的全部诗意和梦想。譬如,同样是青春的表达,杨德昌以温情的镜头凝视都市,贾樟柯则用冷静的镜头观望城乡。“故乡三部曲”里的崔明亮和尹瑞娟们,在时间流逝中归于沉默,归于妥协,诉说导演对人生的体验:“生命中的必然或者偶然,擦肩而过或者意外相逢,人的聚聚散散,缘来缘去,所有那些与命运有关的感觉都与时间有关。甚至孤独,在空荡荡的午后的房间独处的时候,我们面对的只有时间。”人生再怎么精彩纷呈,也无非是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两条道路,而可供我们落脚皈依的只有后者,不论它多么苍白,你我都无可选择,必须接受。

我的一个朋友曾感叹:人是复杂的,生活是简单的;抑或,人是简单的,生活是复杂的。其实,人和生活无所谓简单复杂,唯独抽离的情感是复杂的,它足以涵盖我们丰富的人生和多彩的生活。

沈从文在《萧萧》的前言中说:“我只建造了一座小庙,在这座小庙里,我供奉的是人性。”人性,不仅是文学供奉的神,也是电影供奉的神。现实生活是“情”滋生的土壤,人性内核则是“情”的深层表达。我们不需要太多的经历也能够透过银幕与剧中人物交流,从秦燕归家的隐忍中感知底层“北姑”的痛楚(《榴莲飘飘》),从公园里林小姐寂寞的哭声中感受灵魂的孤独(《爱情万岁》),从欧阳锋的忌妒中体察一颗因情创伤的内心(《东邪西毒》),从小渔左右为难的抉择中看到一个生命的蜕变(《少女小渔》),从蓝宇的泪水和捍东的号啕中体会同性真情的可贵(《蓝宇》),从阿炳回头蹲在地上为老年痴呆的父亲系好鞋带的细小动作中感受亲情的温暖(《女人四十》),从小马哥桀骜不驯的坏笑里重温豪气干云的男儿情义(《英雄本色》)。所有这些,恰如《佛心妙悟》所写:“体验了亲情的深度,领略了友情的广度,拥有了爱情的纯度,这样的人生,才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人生。”因而,在小武跨不过友情的鸿沟、掉进了爱情的陷阱、找不到可依靠的亲情之后,剩下的只能是“手艺人”尊严的无处可逃(《小武》)。

当“影像照进现实”时,我们也就体会到“戏梦人生”的真谛。本书从尘世生活中撷取小资、男儿、女性、少年、父亲、“同志”和妓女七个断章,以《花样年华》、《纵横四海》、《舞台姐妹》、《童年往事》、《冤家父子》、《男生女相》和《恋恋风尘》等片名提纲挈领,每部分主要介绍一位华语影坛的知名导演。其中,“幕曲”部分力图从多个不同的视角,对同类题材电影作尝试性的全景式白描,并以对数部佳片的“一句话影评”作为引言;“导演”部分从“流年碎影”到“作品链接”再到剖析风格和主题,都在努力形成系统性的评述;“放映室”部分罗列同类题旨影片的基本信息,供同好者延伸点击和选片参考。第八场《戏梦人生》围绕“七个断章”,对近十年内地公映的多部影片作个人化解读,偏向于随感,聊生活,说世事,谈感情,侃自我,以散点式笔触向普通影迷靠近。所有这些文字,不专情艺术,不排斥商业,多为一己之感、私人记忆。  这是一本没有设置阅读门槛的书籍,适合于任何与电影有缘的读者。它既是个人的观感,也有意在感性的舞台上寻找理性的支点;它是坊间的声音,却追求一种系统的表达,试图在纯民间和纯学院之间架起通向光影圣殿的桥梁。

考虑到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以及个人受传统文化熏陶和对港台电影偏爱等因素,本书聚焦华语影坛特别是港台电影近30年的名导佳作,而对西方大导名片作了有意规避。毕竟,对于《第七封印》的西方哲学式解读,远远赶不上《喋血双雄》中对古典侠义精神的追逐。放弃同样精彩的国外电影,或许是本书的一个不足,抑或是本书的一个特色吧。

电影应该且能够照亮现实生活的每个角落,这是从大师到观众的共识。那么,电影是否等于现实生活呢?对于这个问题,《天堂电影院》里的艾弗多作了精辟的回答:“真实的生活跟电影是不同的,现实总不会像电影那么美好。”李安在《十年一觉电影梦》里也说:“电影比人生简单,比人生理想,它的魅力也在于此。”所以,当我们享受胶片里或悲或喜或真或假的生活时,不要忘记这只是暂离自我生活的时光隧道。在电影散场的顷刻,我们不得不重新回到属于自己的真实生活。

生活到底是什么样?我想,生活就像几米描绘的那样:“我抱着无比的决心,但对某些事并不一定有帮助;我乐观地对待任何事,但对某些事情并不一定管用;我做了万全的准备,但对某些事根本白搭;我掉下了伤心的眼泪,但对某些事情一样没辙;我在清晨的窗口,观看飞动的生命,努力学习并试着发现自己。”米兰?昆德拉也说过:“生活,就是一种永恒的沉重的努力,努力使自己不至于迷失方向,努力使自己在自我中,在原位中永远坚定地存在。”

如此,生活归结到努力发现并坚持自我。我们生活在个性张扬的时代,处处可以看到所谓的叛逆、新奇和另类。我们可以怀揣梦想,自命为被上帝遗忘的天才;我们可以愤世嫉俗,自称为理想的隐士。但是,我们更要明白:电影里可以享受别人的故事,电影外必须正视自己的生活;黑夜里可以随心所欲地做梦,天亮时必须踏踏实实地前行。

与影同行的日子里,留下了数之不尽的感动,拣拾到无法丈量的收获,在钢筋混凝土的都市里构筑起一座纯粹的精神城堡。时常,我会记起博客里朋友“林中月”的留言:“总想起《一一》中NJ在影片快结束时说的那句话,‘做的不是自己喜欢的事,怎么能快乐呢?’人其实要开心很简单,就看你怎么选择。三错,祝愿你一直保有对电影那种单纯的热爱,心中有爱,才能笔下生花!”

是的,因为有爱,所以行动。今天,我把电影在心中激发的火花凝固成文字,献给所有热爱电影的人!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戏梦人生--影像照进现实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巩宝荣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2216582
开本 16开
页数 34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12
出版时间 2010-06-01
首版时间 2010-06-01
印刷时间 2010-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图书小类
重量 0.50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J905.2
丛书名
印张 22.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5
168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6:4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