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揭秘抗美援(第一狙击手)
内容
编辑推荐

10月25日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60周年,为了纪念抗美援朝中的狙击英雄,中国首部全面揭示抗美援朝狙击战秘史的专著出版。

  该书共15章、23万字,内容包括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为什么要出兵朝鲜、张桃芳为何百发百中上甘岭一战成名以及中美狙击高手之间的较量等,再现了抗美援朝中中华儿女的英勇事迹。通过历史揭密,以纪实文学贯穿全文,体现了侵略者必然走向灭亡、正义最终战胜邪恶的必然规律。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中国首部全面揭示抗美援朝狙击战秘史的专著。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为什么要出兵朝鲜?作出出兵决策经历了哪些曲折历程?张桃芳为什么要赴朝作战,他为何能百发百中,在上甘岭狙击战中一战成名?中美狙击高手之间的生死较量,张桃芳如何胜出?……本书将一一解答。

在纪念抗美援朝60周年之际,这本书对当代读者了解抗美援朝狙击战的秘密历史有极强的教育意义。

目录

前言

写在前面——寻找真正的狙击手

引子

第一章 火起北纬38度线朝鲜战争起硝烟

第三章 江南剿匪黑鹰计划初露锋芒

第五章 冰雪勇士虎口脱险

第六章 狙击手“壮烈” 神秘女人拯救大兵

第七章 从上甘岭出击秘密情报强敌在前

第八章 上甘岭狙击战一战成名

第九章 战场幽灵狙击神枪

第十章 复仇的火焰:狙击生死线

第十一章 决战中的较量:致命一枪猎杀对方

第十二章 张氏神枪弹无虚发独领风骚

第十三章 战火人生:狙击手传奇

第十四章 狙击手与美女

第十五章 五圣山黎明静悄悄

尾声

参考文献

附录

 1.抗美援朝苏联空军牺牲5个团

 2.现代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狙击战

 3.狙击英雄——张桃方人生年表

 4.狙击战术简史

 5.朝鲜战争中的中美枪械

 6.世界著名狙击手排行

试读章节

1950年6月25日,一个星期天的凌晨,朝鲜半岛三八线上突然枪炮声大作,朝鲜战争爆发。是谁先打的第一枪至今众说纷纭,双方都指责对方挑起战争。朝鲜战争爆发时,朝鲜人民军完全是攻势配置,而南朝鲜军只有一半多一点的部队驻防三八线正面,这无论如何也不适于一场进攻。当然,也不能断言就一定不会是南朝鲜军进行挑衅让人民军给撞上了。因为26日早晨,南朝鲜曾经发布过南朝鲜军一部从三八线北进20公里并占领海州的战报,这与朝鲜人民军的说法有一致之处。

朝鲜人民军以第一军的第1、3、4、6师在105装甲旅的120辆T34的掩护下,向汉城发起向心突击,拟于汉城地域围歼南朝鲜军主力;以第二军的第2、7师在独立坦克团的30辆坦克掩护下,突破东线的春川正面,迂回切断汉城方向南朝鲜军退路或者向大邱、大田方向作大纵深突破;以第2军第5师在游击队的支援下沿东海岸前进,占领各港口。

汉城方向:人民军第1、6师突击开城正面的南1师。解放军出身的人民军6师(即原解放军166师)师长方虎山少将指挥部队大胆穿插,悄悄修好跨越三八线的铁路,以一个团兵、力乘火车直接冲人开城车站,南朝鲜军顿时溃不成军。

25日上午9:30,人民军占领开城,全歼南1师12团。人1师则在203坦克团40辆T34的掩护下经过一天激战突破南13团的防御,进抵临津江北岸。26日,人民军尾随败退的南朝鲜军在行进间夺取了临津江大桥,准备爆破的南朝鲜工兵甚至来不及按按钮。通向汉城的道路敞开了。

朝鲜人民军第3、4师在2个坦克团(各40辆T34)的掩护下,冲击议政府走廊的南7师。在T34面前南朝鲜军无计可施,只得仓皇败退。25日当天,人民军在东豆川里和抱川里两条公路上都突进10公里左右。25日夜,南7师集中兵力对东豆川里的人民军第4师发起反击,取得了一定的战果,但同时在抱川公路上却空门大开。人3师乘机于26日晨占领了抱川,合围了南7师。至此,议政府方向南朝鲜军已经失去了战斗力。

27日,人民军第一军的4个师沿公路直扑汉城。南朝鲜军先后将第2、3、5、7和首都师投入战斗,但均被人民军击溃。28日凌晨,南朝鲜军悍然炸毁了挤满难民和溃军的汉江桥。难民、军队、车辆和桥梁一起飞上了天,大约有500~800人被炸死。南朝鲜军主力也没来得及撤退。

28日下午,人民军攻占汉城。受到汉城市民的热烈欢迎。

春川方向:人7师在独立坦克团30辆T-34的支援下迅速突入敌防御达25公里,但由于人2师遇到了南6师的坚强防御,陷人苦战。第二军命令人7师回师支援2师,直到27日晚才占领春川。大迂回的计划落空了。

与此同时,人5师在东海岸和人6师一部在瓮津半岛均进展顺利。

29日,第一次战役——汉城战役结束。人民军在汉城地域歼灭了南朝鲜军主力,占领了汉城,据南朝鲜统计,至28日,9.8万人的南朝鲜军仍然在陆军部掌握下的只剩下了2.2万人。

南朝鲜的军队很快崩溃了,但美第八集团军在釜山保留了一个桥头堡。

朝鲜战火越烧越旺,北朝鲜军队势如破竹,在短短一个半月时间,就攻占了南朝鲜90%以上的地区,将南朝鲜军队压缩在东南沿海的大丘、釜山一线,南朝鲜军队处于背水一战的极为不利的境地。

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为了维护其在亚洲的地位,立即出兵干涉。

战争爆发的当天,美国操纵的联合国安理会就通过决议,强烈谴责北朝鲜发动“侵略战争”。美国的第一个动作是实施代号“蜜饯”的疏散行动,紧急疏散2000名驻韩美国人员及其家属,其中1527人为美国人。

6月26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命令美国驻远东的海、空军参战,支援韩国军队。6月27日,由丘奇少将任团长的前进指挥部联络团抵达韩国。

同日,安理会在苏联缺席的情况下,又通过一项决议,呼吁各成员国为“恢复国际和平与安全”,向南朝鲜当局提供军事“援助”。当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声明,宣布美国从军事上支持南朝鲜军队作战,向南朝鲜派遣海、空军。同时派美国第七舰队开赴台湾海峡,帮助国民党防卫台湾,以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朝鲜战争爆发后,毛泽东密切地关注着战争的进程,并给予金日成全力的支持。美国总统命令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后,中国政府发表声明予以谴责。

6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发表声明指出:杜鲁门27日的声明和美国海军的行动,乃是对于中国领土的武装侵略,对于联合国宪章的彻底破坏。

6月30日,杜鲁门又下令将美陆军部队投入朝鲜战场。根据这一指示,麦克阿瑟组建了第一支开赴朝鲜的地面部队——史密斯特遣队,是由第24步兵师第21团3营B连、C连、一半的营部连、一半的营通信排、75毫米无后坐力炮排、107毫米追击炮排组成,共有人员440人,其中三分之一的军官和二分之一的士官有实战经验,士兵基本都是新兵。

7月1日到达韩国,4日与第52野战炮兵营支援炮兵分队会合,整个史密斯特遣队共有人员573人,装备105毫米榴弹炮6门,75毫米无后坐力炮4门,107毫米迫击炮4门,60毫米火箭筒6具。7月5日在乌山与人民军作战失利,损失212人和所有火炮。

7月6日,周恩来再次发表声明,指出联合国安理会6月27日关于朝鲜问题的决议为非法,中国人民坚决反对。

7月7日,美国操纵联合国安理会又在苏联代表缺席的情况下通过决议,授权由美国组成“联合国军”司令部,统一指挥参加干涉朝鲜的各国部队;由美国指派指挥该部队的司令官,并授权该司令部使用联合国的蓝色旗帜;“联合国军”总部设在东京。

7月8日,杜鲁门任命美国远东部队总司令麦克阿瑟为“联合国军”总司令。这支“联合国军”由美国、英国、澳大利亚、荷兰、新西兰、加拿大、法国、菲律宾、土耳其、泰国、南非、希腊、比利时、卢森堡、哥伦比亚、埃塞俄比亚共16个国家的作战部队及瑞典、印度、丹麦、挪威、意大利5个国家的医疗队组成。值得指出的是,南朝鲜军队也受“联合国军”指挥。

朝鲜战争期间,“联合国军”侵朝部队最多时达到93.26万人,受“联合国军”指挥的南朝鲜部队达59万多人,共计152万多人。其中美国出兵居第一位,兵力达30多万人;英国居第二位,兵力达1.40万多人;加拿大居第三位,兵力达6100多人;土耳其居第四位,兵力达5400多人;其余出兵数量的排列顺序是澳大利亚、菲律宾、新西兰、泰国、埃塞俄比亚、法国、希腊、哥伦比亚、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南非。

8月中旬,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作出了《保卫东北边防的决定》。调集25万兵力组成东北边防军第十三兵团(该兵团在赴朝时又增加两个军,达38万之众),邓华任司令员。8月下旬又将驻上海地区的宋时轮第九兵团和西北地区的杨得志第十九兵团分调津浦、陇海铁路线以策应东北边防军。

从8月27日起,美国飞机多次侵入中国领空进行侦察和轰炸扫射,严重威胁新中国的安全。面对这种形势,中共中央根据朝鲜党和政府的请求,准备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9月15日,麦克阿瑟指挥联合国军7.5万兵力,在200余艘舰艇和近500架飞机的掩护支援下,在朝鲜西海岸仁川登陆。正面战场洛东江一线的韩国军队和联合国军也大举反攻,北朝鲜军队被拦腰截断,腹背受敌,全线崩溃。

美军在仁川登陆,完全打乱了金日成的计划,朝鲜人民军陷入了危机之中。9月26日,形势已经非常严峻,苏联顾问马特耶夫在平壤的报告称:“在占有绝对优势的空军的支援下,美国人对人民军的前线和后方进行了狂轰滥炸……敌人的汉城集团军的坦克部队已成功地向清州方向发展,并构成对第一方面军的包围之势……人民军部队损失了几乎所有的坦克和许多大炮,正进行困难的阻击战,部队缺少弹药和汽油……整个部队的指挥组织得很差。”

联合国军大举北进,朝鲜人民军处于危机之中,此后,朝鲜人民军损失严重,转入战略退却,只有约2万人撤退到北方,坚持抵抗,其余被分割在南方打游击。

在美国人登陆仁川后,斯大林立即考虑到中国出兵的问题,斯大林曾发电报给毛泽东,询问中国在东北的军事部署,是否能够派兵到朝鲜作战。

9月30日,周恩来发表讲话,警告美国: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

麦克阿瑟估计中国不会贸然出兵参战,于10月10日指挥联合国军越过北纬38°线,19日占领北朝鲜首都平壤,企图迅速占领整个朝鲜,并准备于“感恩节”前结束战争。

10月1日,斯大林直接发电报给毛泽东,比较明确地要求中国出兵以挽救金日成的军队。接到电报后,毛立即召开了中央书记处紧急会议。

10月初,中共中央政治局多次召开会议,研究是否出兵。会议中,对于是否出兵,出现了严重的分歧。有意见认为致力于国内经济建设要紧,不宜出兵。毛泽东说:“你们说的都有理由,但是别人危急,我们站在旁边看,怎么说,心里都难过。”毛泽东主张出兵的意见占了上风。但是,会议上多数领导人主张在出兵朝鲜的问题上要谨慎从事。因此,毛泽东只得告书苏联方面,中国暂时不能出兵,并暗示中国内部对是否出兵是有分歧的。

应该说,毛泽东决心出兵的决心已定,虽然他完全了解中国介入朝鲜战争的困难和风险。新中国面临一片百废待兴的景象,在如此境况下,和世界第一强国美国作战,困难可想而知。

在10月5日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彭德怀的讲话对于统一意见起了很大的作用。在这次会议后,联合国军迅速向中朝边境推进,毛泽东最后决定出兵。在决定出兵后,中国军事领导人对于卒军掩护的要求显得十分迫切。

P1-7

序言

六十年前的一个夜晚,一颗子弹划过朝鲜半岛一个小城的上空,朝鲜爆发内战。美国随即打着联合国的旗号出兵干涉,并将战火烧到了中国鸭绿江边。由此,点燃了三年朝鲜战争的血火。

那是一个大雪纷飞的黄昏,应朝鲜金日成的请求,为保家卫国、救援朝鲜,彭德怀率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第38军、39军、40军、42军、50军、66军,六个军外加三个炮兵师及高炮第1团,工兵第4、6团,前线后勤两个分部约20万人,奉命悄然出兵朝鲜,与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发生激战。

1950年10月25日,志愿军入朝后与“联合国军”进行了首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0军第118师在两水洞、丰下洞地区与由温井向北镇进犯的李承晚军步兵第6师第2团前卫加强第3营进行了一次遭遇战。此战经约一小时的战斗,全歼南朝鲜一个营及一个炮兵中队,共毙伤俘敌470多人、俘美军顾问1人、缴获各种枪支16支、火炮12门、汽车38辆、战马3匹、报话机2部。

战后毛泽东主席致电:“庆祝你们初战胜利。”此战役之后,我第118师、120师乘胜进攻温井之敌,并于26日凌晨占领温井。从此,揭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1951年,党中央决定将两水洞战斗的1950年10月25日,定为抗美援朝纪念日。

在历时三年的抗美援朝战争中,中朝两国毙伤俘敌军109万余人,其中美军39万余人,击落击伤敌机12224架,击毁击伤和缴获敌军坦克3064辆,击沉击伤敌军舰艇257艘,击毁击伤和缴获敌军各种炮7695门,击毁和缴获敌军各种作战物资无数。

其中,中国人民志愿军毙伤敌67.2万人,俘敌4.6万人,劝降435人,共计71.8万人,其中关军29万人;击毁击伤敌坦克2006辆、汽车3165辆、装甲车44辆、飞机10629架、各种炮583门;缴获敌坦克245辆、汽车5256辆、装甲车51辆、飞机11架、各种炮4037门、各种枪7.3万支(挺)。

中国志愿军也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78万人中共有39万余人伤亡。其中,阵亡11.4万人,医院救治战斗和非战斗负伤员38.3万人次。在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加上朝鲜人民军的伤、亡、失踪数字,中朝军队共付出62.8万人的兵员损失代价。

在战争中,中国军队共消耗各种物资560万吨,其中弹药一项即达25万吨,开支战费62亿元人民币。中国军队战损坦克9辆、飞机231架、各种炮4371门、各种枪87559支(挺)。对于一个新生的国家来说,这是一个相当昂贵的支出。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牺牲的十几万名烈士当中,有军职干部3名,师职干部10余名,团职干部200多名。志愿军涌现出一大批战斗英雄,家喻户晓的有:邱少云、黄继光、杨根思、罗盛教、毛岸英、王海……

其中,有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他被称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狙击手,他就是著名的狙击英雄——张桃方。由于当年宣传的需要,他一直被隐没了,他的英雄事迹并不被许多人所知道。

狙击英雄张桃方,原是江苏省兴化县农村的一位放牛娃,抗美援朝战争打响后,张桃方应征入伍。

他成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4军214团8连的战士,在抗美援朝著名的上甘岭战役中,两军对峙,成千上万的士兵互相厮杀、尸横遍野,传奇性的志愿军狙击手张桃方凭借他神准的枪法,歼灭无数敌军。他一枪毙敌的绝招,一时间“张氏神枪,弹无虚发”的神话传遍整个战场,成为了战区的神话人物。

一名朝鲜人民军政治部女军官崔英爱把张桃方塑造成一名狙击英雄,以求鼓舞士气。然而,张桃方的出现,让这个飒爽女兵崔英爱喜欢上了,这让班长大为“妒忌”……

张桃方的响亮名字甚至传到敌军阵营,美军更把张桃方视为“眼中钉”——非去不可。于是美军派出最顶尖的神枪手,来自西点军校的上校马克和他一决高下,由此,双方狙击手在上甘岭前展开了一场生死较量……

在之后的几天,志愿军的战士连连被人枪杀,对方同样只使用一发子弹。真正的对手来了!一时间张桃方陷入了“被强敌狙击”的困境。高手过招,最忌心浮气躁,对于狙击手来说,错误永远是致命的,哪怕是最小的。

“整个早上都在等……太阳转过去了,对面的掩体后隐约有闪光,难道狙击手就在后面,难道是伪装……子弹穿透了钢盔……有人在惨叫……是圈套!枪响了……”在经历了无数次的险情之后,他最后还是战胜了敌人,张桃方笑到了最后。

张桃方在整个上甘岭狙击战中,他的枪法百发百中,令敌人闻风丧胆。在32天的战斗里,用442发子弹,歼敌214名,创造了朝鲜前线我军冷枪杀敌的最高纪录,成为抗美援朝战场上的神话。

抗美援朝胜利后,他又成为我军第一代歼击机飞行员,曾任防空兵某部营长、上海空军政治学院学员、山东空军基地警卫连指导员、济空地空导弹第九团司令部参谋长、地空导弹团长等。

很久以来就想写一部关于狙击英雄张桃方的书,写那些过去一直默默无闻的普通狙击手,他们在三年抗美援朝战争中,消灭了敌人,保存了自己,甚至流了自己的鲜血,为保家卫国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并没有留下响亮的名字。

我一直在为此准备、为之思考,但迟迟没有动笔,因为担心自己写不好那些惨烈而庄严的狙击手身影,表现不出战场上那种致命对决。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美援朝60周年,我觉得我应该动笔了。就在一个宁静的夜晚,我开始了创作。我感到准备的还不够充分,构思也没有完全成熟。但有一种无法遏制的东西在我的胸中涌动,我有必要把狙击英雄张桃方写出来,告诉所有的国人。它逼迫我走向电脑,投入这场有进无退的战斗。

作为献给抗美援朝60周年的作品,《第一狙击手》是一部以历史事实为题材的纪实文学,是根据我们在央视拍摄纪录片《狙击英雄》时,采访到张桃方的真实故事编写的,是一部纪实文学。张桃方在抗关援朝战争中缴获美军狙击手的步枪至今还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展出。

编写《第一狙击手》的作者少华,是中央电视台一位著名的年轻导演,他执导的多部影片曾获奖。他手法大胆、惟关,赋予作品相当的艺术性,可以称得上是惊世之作。

本书通过狙击战再现出气势恢弘的战争场面,以及志愿军为保卫上甘岭同仇敌忾、浴血奋战的历史氛围,而且对美军在战争中狂轰滥炸的历史场面进行了真实的刻画,极具震撼力。

本书除了有战争特有的场景,另一方面更注重寂静中的枪声。美军与张桃方对决是本书最精彩的地方,在一片狼藉寂静的战场上两人躲在暗处寻找对方,不能发任何响声,因为任何的声音都会取对方的性命,书稿到了这个时候真正达到了“无声胜有声”。在燃遍战火的山岭中,张桃方和美军上校展开一场生死追逐之战,他们是在为勇气、荣誉和各自的国家而战。

这部书稿已有史学家评论,基本忠于史实,相信传奇的故事背景,曲折紧张的情节,融合惟美的情爱描写,一定会给读者以视觉的冲击和心灵的震撼。

为了那些无名而炽热的鲜血,为了那些不应忘却的纪念。我写下以下文字,来告诉读者真正狙击手的传奇故事。

后记

1954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五航空预备学校迎来了一群来自志愿军的新学员,一共81名。这81名航空员,是当年志愿军中的精英,朝鲜战场的勇士,张桃方也在其中。一年后,张桃方以优异的成绩从航校毕业,训练班81名队员当中,经过再次挑选淘汰,只剩下56名。

时任空军司令员的刘亚楼亲自接见了航校的首批毕业生,在接见他们时说:“新中国已培养出了第一批新式战斗机飞行员,他们都成器了,正在为航空事业作贡献。你们要很好学习。我代表空军党委要求你们,像第一批志愿军战斗机飞行员那样成为长空雄鹰。”

这批新生的飞鹰战士没有让他们的首长失望。

1959年3月18日上午11时45分,随着3颗绿色信号弹的腾空而起,6名战斗机飞行员迅速走进机舱,6架飞机同时启动,以整齐的跟进队形,飞向黄海上空。

“中国空军新式战斗机飞上去啦!”机场上人们欢呼跳跃。这时正在军舰上的毛泽东主席走出船舱,兴致勃勃地观看这些战斗机飞行员的蓝天飞行。此刻的张桃方正在飞机上,他把全部的战斗豪情尽情挥洒在蓝天,书写着第一代战斗机飞行员的辉煌与光荣。

张桃方的战斗机飞行生涯延续了九年,有过上千小时的飞行记录。1964年9月,在超高空飞行当中,张桃方由于身体原因,难以承受高空的缺氧条件,不得不离开了他心爱的飞机。

此后的张桃方生活趋于平静,在山东空军某部当团政委。

20世纪80年代中期,张桃方从空军退役。和国外的一些狙击手不同,退役后的张桃方并没有刻意回避当年的那一段战场生涯,他愿意对所有后人讲起当年那一段血与火的岁月。他很自豪,因为当年他所在的部队是一支正义之师,而他正是这正义之师之中的一员。

2000年,在纪念抗美援朝胜利50周年时,崔英爱作为抗美援朝的人民军退役军官代表,亲自来到中国,她孑然一身专程看望了张桃方。追忆那段曾经的激情澎湃,斗志昂扬。怀念他们生命中最难忘的人生体验,目的是希望自己永远保持抗美援朝时的激情飞扬,记住中朝人民任何一个胜利的来之不易。

他们很留恋那段日子,回朝后她仍然念念不忘张桃方,她特别想念他。因为纪律止步了他俩的婚姻,由于相隔千山万水,他俩不能常相会,崔英爱只好写信:

“虽然我不能相聚,但我永远思念你的。回忆在朝鲜的那段日子,我们的情结,最美好的一段青春韶华,却被永远地锁在了那个时空里,成了我们心目中漂泊的港湾,那段往事,让已过古稀之年的我匆匆抚摸。

感谢岁月,那段为铅华洗净的青春,只有过友情的记忆,却固守着一种执著,一份真诚,成为每个人一生中最难忘的记忆。感谢岁月,那个苦乐交加的经历,给了我们奋进的勇气,激励着我们永远前行……崔英爱衷心地向他表示祝福,祝福我们的伟大国家都蒸蒸日上,祝愿你工作愉快、生活幸福,祝志愿军官兵们健康快乐!让我们永远牢记那段日日夜夜,永远到永远……”

2007年10月29日凌晨,中国“狙击之王”、著名的狙击英雄——张桃方,因心脏病突发,在潍坊逝世,享年77岁。

那个美丽的朝鲜姑娘崔英爱,当获悉张桃方去世后,她非常难过,由于过分悲痛,不久她在平壤也故去,终年74岁。

(全文完)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揭秘抗美援(第一狙击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尤秀斌//祁少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河北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2055335
开本 32开
页数 28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4
出版时间 2010-05-01
首版时间 2010-05-01
印刷时间 2010-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9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5
丛书名
印张 9.75
印次 1
出版地 河北
203
141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2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