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铁血军魂(一八○师在朝鲜)
内容
编辑推荐

关捷、关霄汉编著的《铁血军魂(一八○师在朝鲜)》是著名军旅作家张正隆倾情作序,向守志上将、著名学者阎崇年鼎力推荐!“全师覆灭”“军旗被缴”“师长被枪毙”……关于一八〇师,有太多传言和迷雾!本书是亲历者实录,走进最真实的战场,还原被误解的历史!本书中包含了百余幅抗美援朝战场珍贵照片!

内容推荐

在抗美援朝的第五次战役中,志愿军一八〇师陷入重重围困,伤亡惨重,数千将士被俘。师长郑其贵由此成为志愿军第一败将,彭德怀声称要枪毙了他;毛泽东也亲自过问此事。这支败得极为惨烈的部队,甚至成为解放军战斗史上有名的失败案例。“全师覆灭”“军旗被缴”“师长被枪毙”……传言不断,迷雾重重,真相到底如何?

关捷、关霄汉编著的《铁血军魂(一八○师在朝鲜)》通过对健在的一八〇师老兵采访,全面展示志愿军一八〇师在第五次战役中惨烈的实际战况,探讨了一八〇师失利的真正原因,颠覆了长期流行于民间关于一八〇师的种种不实传言和对抗美援朝战争的传统叙事,带人们走入最为真实的朝鲜战场。对那些为了信仰和民族而浴血的老兵,即使他们曾遭受失败,仍不妨碍我们对他们深深的敬意。

目录

序言

楔子

第一章

 跨过鸭绿江

 原来是这样

 一八〇师进入阵地……

 终于开打了

 惊心动魄的反坦克战

 情况好像要变化了

 336高地有多高,鲜血飞溅就有多高

 后勤后勤,我们马上就要弹尽粮绝

 危险,一八〇师越位了

 敌人开始了异常反击

第二章

 再给我100颗手榴弹就谢谢你了

 粮食的消耗目前已到了极点……

第三章

 最后的半串红辣椒

 友军全部撤回,一八〇师就地防御

 刘英孩,一个超级英雄的名字

 一八〇师吸引着蝗虫一般的敌人……

 两翼暴露,一八〇师成了真正孤军

 兵团的电台被炸,一八〇师与兵团失去了联系

 惨绝一幕,刘铁柱含泪“枪杀”战友

 全歼与反全歼,阿尔蒙德与郑其贵对决

 面对滔滔江水,女兵们长歌当哭

 五三八团死磕美军第八营

 郑其贵说:“万一遭遇敌人,你们就和他们拼了……”

 指导员杨小来率战士端着刺刀与敌人血拼,全连……

第四章

 王大胡子扛着没有瞄准器的迫击炮,神出鬼没

 “清明的时候,孩子们能到我们墓前献上一束鲜花,就行了……”

 梁玉琳受命征粮,可是他却不能回一八〇师了

 郑其贵意识到最后一次摆脱敌人包围的机会没有了……

 “我是一师之长,我命令你现在快走,就算是死,我也要跟同志们一起上路!”

 王胡子说:“爷抽根烟也不让,小个子,咱搞他一架飞机下来咋样?”

 彭德怀对洪学智说:“你赶快回来!一八〇师出事了!”

 我军最后的炮击,让阿尔蒙德发蒙,这正是郑其贵的锦囊妙计

 伤员,伤员,我的战友,我不能把你们丢下!

第五章

 五三八团凭借血肉之躯,在为全师突围赢得宝贵时间。

 打鹰峰,五三八团遭遇了自组建以来最大损失……

 郑其贵发血誓:“将有必死心,士无偷生念。我永远和你们在一起!”

 毛泽东说:“六十军一八〇师的情况如何?甚以为念。”

 一八〇师最后一次在战场上召开党委会,桌子被敌人炮击掀翻好几次……

 赵三禄一边突围,一边打胜仗,好传奇的军人

 五三九团政委韩启明举枪自杀,临终前叮嘱部下:“你们还年轻,要做好战士!”

 五四〇团三营部分官兵在大山里战斗半年,最后……

 女卫生员张道华中弹后,双目失明,硬是爬回了我方阵地

 “美国佬,你们他妈来朝鲜干什么?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哈哈哈!”

 郑其贵大声命令:“文科长,快烧密码本!”

 警卫员王顺秀口述:我所了解的师长郑其贵

 李梦琪最后的表白,却成了对王大胡子诀别的话,这成为了王大胡子心里永远的痛

第六章

 鲜血滴在朦胧的爱情上,战地,那火红的玫瑰呀

 突围成功,郑其贵扶起瘫倒的王小亮,雕像一样站在晨光里

 一八〇师英烈谱,战俘也是英雄……

 梁玉琳将军、研究生导师批驳民间的种种谣言

 毛泽东说:“我看一八〇师北大荒不用去了,番号不用改了,到朝鲜打漂亮仗。”

 为雪耻,王大胡子“疯”了。许世友说:“一八〇师翻身了!”

尾声

 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第一八〇师敌我兵力对比

 第一八〇师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

 作战任务情况(5 月6 日-27 日)

 抗美援朝战争敌我伤亡情况对比

 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第一八〇师战损、歼敌情况

 人物简表

 为了刻在良心上的记忆

试读章节

刘铁柱,一个30岁左右的战士。他把手里的中正式步枪卸下来,弹了弹枪管,说:“我说小王,再能打仗,他也是人,拿着步枪跟我们打,除非是神仙,子弹打不透,那就没办法喽!”大家相互点点头。

王小亮,是五三八团二营三连一排的战士,曾是国民党九十五军起义部队的一员,补充进了咱们队伍。因为个子矮,大家都叫他王小个子,也是个穷苦人家出身。加入了解放军,他认为是回到了自己的队伍,特别有家的感觉,大家也从没有把他当成外人。

王小亮说:“本来我以为不能打仗了,回老家找个媳妇生几个娃娃多好,现在不行了。不过,我打了这么多年仗,这回有机会跟美国人相遇,我也想比画比画,都说他们很厉害。”

刘铁柱,是五三九团一营三连一排的老战士。他听了这话,有点不以为然:“看你王小个子这点出息,咱们马上又去一个战场了,你到时候机灵点,别挂彩或者牺牲了,咋回去生娃娃?”王小亮说:“好了好了,说点正事,我们是不是最近要换装备了?比咱们现在的家伙好吧?”刘铁柱说:“也就这两天的事,前几天军需处的一个同志跟我喝酒时,说很快就到了,他已经看到几件样品了,听说全是清一色的自动火器。王小个子,这样吧,如果新的冲锋枪比你现在手里的好,你把你这个汤姆逊冲锋枪给我吧?”“行啊行啊!”

这时,一名战士跑过来说:“老刘,武器到了,在军需处院里,不少人都去看了,你俩也去瞧瞧。”刘铁柱听了这话,拔腿就跑。

王小亮紧随其后,但他追上的只是刘铁柱的背影,人家的腿比他的长多了。可是,刘铁柱到了,他也还是到了。前后相差几秒钟而已。

军需处大院里摆放着各种崭新的绿木箱子。大门被推开,熙熙攘攘地拥进来很多战士,大家都想看看新武器。

这时,五三八团九连连长贾安祥说道:“大家看看就行了啊,两天以后去各连队领新武器,这里只是一小部分,先不要拿自己手中的子弹去试射,很可能口径不对。”

刘铁柱随意打开了一个绿木箱子,一把拽过来王小亮,说:“小个子,这是哪门子冲锋枪啊?这么怪,我以前咋就没看见过?”  箱子里面放着两把崭新的苏制PPS全弹鼓型冲锋枪,上面涂抹着枪油,在阳光下静静地发着冷冷的光。

王小亮随手拿起来一支,说道:“跟我这支差不多沉,不过装满子弹应该更重一些。这个弹夹有点意思哈,好像一个铁烧饼,我也没见过。这个铁饼弹夹咋用呢?”他手中的美制汤姆逊冲锋枪,是弹夹供弹型。

这时,从他身后伸来了一只大手,重重地拍了他肩膀一下,他回头一看,是眼睛湿湿的王大胡子。

王大胡子说:“这种弹夹可比你现在的能装子弹。”说完,从自己口袋里掏出了这种枪的5发子弹,也不知道他从哪里搞到的。

“看好,这样顶子弹……”王小亮眼睛瞪得老大,在仔细地看王大胡子演示。

这时,刘铁柱又打开了一个箱子,说道:“你俩陕过来看看,还有炮弹呢,看,看,看哪……”刘铁柱这一句话,把院子里的战士都吸引了过来,大家脖子伸得长长的,瞅他面前这个箱子。

一名战士小心翼翼地挪了一下,感觉有些重,又放下了。刘铁柱这边这么热闹,这就引来了军需处的一位首长。

首长说:“同志们,这个不是炮弹,是苏联老大哥的莫洛托夫反坦克手雷,专门对付坦克用的。现在武器虽然到了,可是说明书都是俄文,大家先不要急。马上师部会派人到各连队讲解使用方法。”

刘铁柱听了这话,一拍大腿,说:“太好了,这是能炸铁王八的手雷。打小鬼子的时候我见过坦克,当时牺牲了9名战士,才解决掉一个坦克。这回有了这好东西,咱就不能吃那么多亏了。我回去就跟我们营长说,争取多领些这宝贝。”

那位军需处的领导说:“呵呵,反坦克手雷的数量也不是很多,不过,根据战场情况,我们会调配数量的。放心吧,你们这些馋痨。”

这时,渐渐地走散了一些人,大家的脸上都充满笑容,大部分战士都是第一次赶上部队统一换武器。

郑其贵从操场上往回走,一面想着王大胡子哭母亲的情形,一面回想起了自己的母亲。郑其贵出身贫苦,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母亲领着他和哥哥,还有一个妹妹艰难度日。1929年9月,他参加红军离开了家,从此再没有回去过。  1950年1月的时候,全国解放了。没有了战斗任务,郑其贵请假回到老家,结果,他只看到了母亲一人。母亲含泪告诉他:“儿呀,你走以后,卫立煌抓走了你的哥哥嫂子,还有你的小妹,他们都死在了集中营里……”

母子俩抱头痛哭。那一次,郑其贵在家住了一个星期。到现在,又是整整一年了,也不知老母亲怎么样了。

郑其贵这样想着,就走进了师部的院里。他看见通讯员飞跑过来,大声报告:“报告师长,你的老母亲来探亲了。在办公室里呢。”

郑其贵一愣,把大衣扔给警卫员,快步奔向办公室。

两鬓斑白的老母亲,坐在办公室的凳子上,正在急切地看着门口。郑其贵走进来,健步如飞地走近母亲。

“娘,您怎么来了?”

“儿呀,娘听说你要去朝鲜打仗,娘来送送你。”

“娘,您好吗?”

“娘好着呢,娘就是想你……”

“娘啊,我也想您。可是现在不行啊,您应该明天就回去,不是儿子不留您。我的娘来了,那么,同志们的娘呢?如果我们全师干部战士的娘都来了,那就要影响军心的,那这个仗怎么打呀,我们马上就要出发上前线了呀。”

“儿呀,你打了20多年的仗,都快40岁了,怎么还要去打,还是要出国去打?娘生了你们三个,现在就剩了你一个,娘舍不得呀!”

“娘啊,美国人已经打到了鸭绿江边,他们要把我们的新中国消灭在摇篮里,我必须去呀……”

老母亲不吱声了,泪眼蒙陇地看着儿子。

许久,老母亲说:“儿呀,你15岁离家入了红军,去年才回来看我,现在,你又要走……”P28-30

序言

60多年来,在民间一直流传着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一八○师的种种流言蜚语,诸如“全师覆灭”“军旗被缴”“师长被枪毙”等等。

老友关捷说,他是带着沉重的心情,进行了关于一八○师的采访与写作的。

鲁迅说:“执着如怨鬼纠缠如毒蛇”关捷为什么要写一八○师,甚至是放弃了其它的选题?或许就因为他曾经是军人?是的,他说,当他向那些老军人说出自己曾经也是一个兵的时候,他们几乎无一例外地敞开了心扉。

近一年来,关捷采访了一八○师至今健在的梁玉琳将军、郑其贵师长的家属、王顺秀师长、赵三禄副军长、张泽石老人、赵年智等老人,得出的结论是:民间传说都是胡说。

老军人张泽石讲:“一定要讲真话,要写那些普通士兵的命运。”这句话,一直伴随他写作《我们没有全军覆没——一八○师在朝鲜》的全过程。

在强烈的震动中,关捷给我打电话说,他要将听到的真话,如实写出来。这是一个历史记录者的责任。虽然责任现在是那么不好面对,但责任总是在的。总是要有人扛起来的。要不,中国历史怎样往下走?要不,陷在泥坑里的历史怎样爬出来洗净污泥接着上路行军?

我们可以因为胆怯而对历史的真相闭上眼睛,但未来没有历史真相如何发展?我们可以不要历史,但我们怎敢不要未来?不要未来是自绝是自弃,可未来只能在历史真相的大地上一点点长大。

我很欣赏关捷这一观点。这是文化工作者必备的基本素质。

那么,请勇敢地接受历史真相。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著名播音员卢智老师是原一八○师师长郑其贵的女婿。他是个历史迷,多年来,他也一直在追问这个重大事件。

郑其贵曾对他说——

“事情的真相不是结论说的那样。我对不起战友们,我个人承担了吧。只有我承担了,其他人就可以减轻责任……被围的那些天,我脑子高度紧张。当时以为过了公路就是我方,结果还是敌人。我曾派出6个侦察员,没有一个回来。到鹰峰,本来以为是我们的地盘,结果还是美国人。我下令打。打下鹰峰后,我们把武器集中起来,我们两个山炮营发挥了作用。打了一炮,敌人就知道我们有重装备,他们就收敛了一些。到27日那天,不得不扔掉炮,留下一发,把炮炸了……兵团司令王近山有将近三天与我们失去联系,电台炸坏了。他有他的难处啊,不要骂他。”

晚年的时候,郑其贵得了前列腺癌,每天他忍着剧痛,一声都不吭。老战友们来看他,他只讲一句话——“实事求是很难啊……”

郑其贵的警卫员王顺秀说——

“五次战役中一八○师被围,主要责任不在我们,不在郑其贵,不在韦杰,也不在兵团,更不在志司。当时,很多人头脑发热,要拿6万人的代价去搞美军一个师,打美国人的士气。第一阶段没搞成。第二个阶段,兵团的电台又炸坏了。我们彼此联系不上。毛主席与兵团领导谈话,他自己都讲,口子张得太大了,打远了。事实证明,美国人不是纸老虎。我们还是不能搞大兵团作战,还是要搞持久战。美国人的海空优势,我们不是人家对手。如果我们有他们那样的优势,二次战役一定就把他们推到大海里去了。他们拥有绝对的制空权。轰炸的间隔只有几分钟,他们的抛下的照明弹,带降落伞的。夜间,像个小太阳挂在空中,能燃烧二十分钟,灭了再发。他们的飞行员借助照明弹拍照我们,然后按图片炸我们。我们太被动了。”

梁玉琳将军在朝鲜战场时曾为一八○师政治部青年干事。谈及那段历史,他说——

“一八○师是英雄之师是威武之师。在朝鲜战场虽然遭受过挫折但却有极其特殊的贡献。我们以自己的沉重代价,换来了经验和教训,那就是在当时的情况下,与美军作战,不能搞大歼灭,大迂回、大包围,而要搞阵地战、防御战、打小歼灭战。”

一八○师在1951年5月,突围后的两年,即1953年夏季,他们奉命进攻949。2高地雪耻。

梁玉琳向正在60军指挥所的三兵团司令许世友请示,要去一八○师慰问。许司令看了看他,批准了。将军理解他要和老部队一起雪耻的心情。

梁玉琳看到,全师上下几乎没有谁说闲话,就是闷头打。两年了,他们承受了太多太重,现在,全部化成了复仇的子弹。

1953年6月14日晚至15日上午8时,一八○师一举攻上敌军主阵地,共歼敌1750多名,缴获坦克4辆,汽车7台、火炮55门,各种枪700多支,同时,使我军阵地向前推进了25平方公里。当时,梁玉琳在539团的指挥所对战场上的一切看得特别清楚。

他看到了一八○师指战员的英雄气慨。炮击一停,潜伏在敌人鼻子底下的七个支队千余名指战员,只用三五分钟就冲了上去。有的战士身负重伤,忍着巨痛鼓励战友,说:“别管我,只管给我狠狠打,为死去的战友报仇!为我们师的名声,你们冲啊!”有的指挥员带着伤,率领部队往前冲,警卫员拉都拉不住。

战后,三兵团司令员许世友说:“一八○师打了翻身仗,一八○师雪耻了。”一八○师的干部战士听了这话,好多人抱在一起,痛哭起来。

1953年7月13日至19日的反击战中,一八○师打进敌人纵深18公里,打垮了韩军第三师,把我军阵地向前推了十余公里,受到毛泽东的称赞。

一八○师雪了耻,受到了上级的表扬,可是,在民间,人们还是只记得失利和败绩。

针对“全师覆灭”说

梁玉琳将军驳斥道:“什么叫全师覆灭?这是明显的胡说。整个师机关还在,五四○团的二营、五三九团的三营大部分突围出来,还有一个完整的营在包围圈的外面的兵站,这怎么能叫全师覆灭呢?”

针对“军旗被缴”说

梁玉琳将军说:“这种说法很无知。我军是以志愿军的身份出国作战的,当时包括军旗在内的所有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标志性物品,全部留在了国内,哪里有什么军旗?”

针对“师长被彭总枪毙”说

梁玉琳将军说:“那就更是胡扯了。郑师长是一个有特殊贡献的老红军,对党和人民有着高度的忠诚。既是优秀的政治干部,也是杰出的军事指挥员。五次战役被围,不是他个人的责任,连毛主席都讲,大家都有责任。当时,都是急于求成。郑师长就是忠实地执行命令。他在战争时期负过伤,是伤残军人,胳膊粉碎性骨折,左手不灵便。突围的时候,因为九天没睡觉,他坐在地上就睡着了……他在职的时候,许多老部下都去看他。但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极其冷静的首长,对那场战争,他很少谈。顶多说一句,我对不起那些战友。李德生在沈阳军区当司令员的时候,他提出回老家合肥安居。于是,他走了,多少年来,我一直很想念他,1990年,得知他去世的消息,我难过了好一阵子……”

这就是一八○师在朝鲜的真相。这就是关捷采访到一八○师在朝鲜的真相。

关捷对我说:“写历史的,必须要眼睛死死盯着真相。必须要对历史有着高度负责的精神,特别是对那些在悲壮的历史中被指定去演绎悲剧的人物,那些被误解的人物,那些被冤屈的人物,那些被湮没的人物,还有那些被以讹传讹了的历史事件。谁的说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真相。”

他说得真好。

为什么呢?因为这不只是还一支英雄部队的清白,这更是还原一段历史的真相。

书稿,突出亲历者口述的特色。同时,具有强烈的文学色彩,人物形象鲜明生动,特别是对普通士兵的还原与塑造,如王大胡子、刘铁柱、王小亮等人物,是那么朴实亲切,表现了人民战争的特点,也表现了作者内心里深深的大地情怀。作品整体风格富于英雄史诗的色彩,并且在悲壮中,反复渲染人性的美。

尤为让我兴奋的是,这本书竟是父子联手写作。父亲负责采访修改润色,儿子利用三个月时间,一气呵成初稿。没有想到,“80后”的小青年出手不凡。贤侄关霄汉我见过,一个军事迷,同时也是一个文学青年。初次试笔,竟能成功驾驭如此重大题材,足见其诗外功夫。

祝《铁血军魂——一八○师在朝鲜》写作出版成功,并插上翅膀飞遍世界每一个地方。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铁血军魂(一八○师在朝鲜)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关捷//关霄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现代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4331592
开本 16开
页数 35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5-01-01
首版时间 2015-01-01
印刷时间 2015-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军事
图书小类
重量 0.532
CIP核字 2014278765
中图分类号 E297.5
丛书名
印张 22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70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8:5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