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白桦文集(卷2中短篇小说)
内容
编辑推荐

白桦,正像和他同名的树那样,秋天到来,它的绿叶也会转黄、飘落……但它一年四季、从生到死都会骄傲而孤独地挺立在大地上。

白桦:原名陈佑华。剧作家、电影剧作家、诗人、小说家。一九三○年出生于河南信阳市,一九四七年参军。一九五○年开始写作,一九五八年被划为“右派”。作品有:长诗《孔雀》、《鹰群》等;长篇小说《妈妈呀,妈妈!》、《哀莫大于心未死》、《远方有个女儿国》等;话剧《曙光》、《吴王金戈越王剑》等;电影剧本《山间铃响马帮来》、《今夜星光灿烂》等。作品曾以英、法、德、日等国文字在国外发表和出版。本书是他的短篇小说文集。

内容推荐

白桦的成就和关于他的一系列的与众不同,或者说,关于他和他的作品的真实而有意义的评价需要时间来证明,大凡有着神秘色彩和无穷回味的事都这样,这是当下的人们无能为力的事。相信时间可以证明,而且,一定证明得了!对于白桦先生而言这有些不公平,他那么敏感,一直以来都在为渴望爱,给予爱而几乎倾尽了一生,如果他能等到那一天,也许对他沉积复沉积的委屈是一种安慰。好在,他早已经习惯了遗憾,或者说,上帝让我们不要去打扰他一直以来对孤独的享受和所受的惩罚。他的朋友会帮助他完成将这样的期望延续,直到有一天变成现实。

在这部四卷集里的一百多万字中,有一个意趣盎然、多情善感、自我矛盾的人的生活,除却是一个作家之外,他更是一个对生活充满了挚爱的人,无论生活厚受或轻薄了他。他总是那样有着一份永远的天真、浪漫、单纯,不会因时光的磨砺而走样。让我怦然心动的是,人固有的善良、坚强、挚爱在人性的弱点和坎坷岁月的折叠下,反而会有异常炫目的光芒。

白桦,正像和他同名的树那样,秋天到来,它的绿叶也会转黄、飘落……但它一年四季、从生到死都会骄傲而孤独地挺立在大地上。

目录

书比人长寿(序)

越冬的白桦(自序)

沙漠里的狼

啊!古老的航道

指尖情话

红麻雀

渔人、鱼鹰和鱼

沉船

击筑者

血路

呦呦鹿鸣

听钟

接近天堂

蓝铃姑娘

一朵洁白的罂粟花

玫瑰色的矢车菊

阿秀

标枪

鹰眼

失踪了的王国

白桦中短篇小说集要目

试读章节

……咱们这些常在沙漠上行路的人都知道,沙漠上的公路实际上是不存在的,每一阵风都会重新堆起一千座沙丘,同时又可以铲平一千座沙丘。我只能靠感觉在沙漠上行驶,事实证明,我的感觉虽然没有音乐家那样灵敏,却比较准确。遗憾的是:无数次的成功渐渐削弱了我在感觉上的灵敏度。这一次,这一次就出现了误差。我脑子里的磁性反映也许只偏离了一毫米,走着走着,就越来越偏了。又是一句成语:差之毫厘,失之千里。速度越快,偏差越大。一个汽车司机,在两个小时以后才发现误入歧途,不由自主地有些慌乱。我当然知道:在沙漠里迷路最稳妥的办法是原路返回,绝不能自作聪明,自寻路径,因为身后的车辙还没消失,还有迹可循。于是,我倒车掉头,刚刚走了五公里,引擎猝然熄火。没油了!没油了怕什么,我的车厢里装载着四十大桶柴油哩!我提着小桶正要打开车门去加油的时候,忽然看见一群饿狼像一阵旋风似的,“呼”地一声就扑了过来。每一只狼的尾巴都像是一面摆动着的灰旗,我立即关了车门。饿狼一拥而上,引擎盖上趴了一二三四五……六只,叶子板上四只,正面和侧面的车窗上都贴着狼爪和血红的舌头。我情不自禁地笑了,嗬!你们的胆儿不小哇!我立即意识到:我的枪法又有了用武之地了!记得我在服兵役一年之后,实弹射击时,如果打了个八环而不是十环,就要难过好几天,像是犯了好大错误似的。如今在大沙漠里跑来跑去,连一只鸟也难得看见,即使是看见了,舍得打吗?!不用问,咱们每一个人的答案都一样:不!我记得,前不久,咱们的车队向二五六八钻井进发的途中,一眼看到三个奇迹:一是一小片潮湿的沙地,二是湿地边矗立着三根枯瘦的苇草,三是一只金背绿腹的小翠鸟。全队都停了车,走出驾驶室,围着那块湿地,就像在沙漠上忽然看到一位美女似的,个个眼睛里含着自作多情的微笑,很久都不愿离开。那小鸟并不害怕我们,朝我们跳着叫着,好一会儿才飞起来,在我们头顶上盘旋了一圈,又落在那块湿地上。看来,这是塔克拉玛干很少见的湿地了,所以它舍不得离开。一直到我们继续浩浩荡荡前进的时候,它还在那块湿地上。本来塔克拉玛干就是一个名符其实的死亡之海,只要看见一个生物都会油然在心里生出一股亲情来,怎么也不会想到枪呀!我说的生物当然也包括狼。我们所以带枪,是为了防备人的,咱们防备的是那些潜入塔克拉玛干的逃犯。听说逃犯们就像饿狼一样,不仅会抢劫,还会杀人,他们杀人已经不是泄愤和报复了,他们是因为饥渴,杀人吃肉、喝血。现在,来的不是像饿狼似的逃犯,而是像逃犯似的饿狼!不管逃犯也好,饿狼也好,都和我无冤无仇。眼前的场景,使我想起咱们围着湿地欣赏那只小鸟和三根苇草的动人情景。我打心眼儿里不愿把它们消灭,道理很简单,塔克拉玛干的生物不仅太少,而且活得都很艰难!我十分冷静地环顾着狼群,如果说它们很瘦,这不足以说明它们现在的实际,用“皮包骨”三个字来描写它们才比较恰当。其中有一只老狼的牙齿只剩了一半,很可能是饿急了啃石头的结果,它也许已经把那些断牙和嚼碎的石粉一起吞进了腹内。我隔着玻璃温柔地抚摸着他们,(狼嚎声)它们却龇着牙发出极难听的嚎叫,用它们的爪牙去啃玻璃和钢板。如果不是玻璃太光滑,它们完全可以把玻璃碴儿嚼嚼烂再咽下去。我很想告诉它们:我不怕你们,我手里握着枪。我知道你们急切的目的是吃掉我,但我仍然很理解你们,你们太饥渴了!我想,如果你们都吃得脑满肠肥,你们即使不那么彬彬有礼,也绝不至于这样穷凶极恶、咬牙切齿吧!甚至我很同情,乃至很怜悯你们。当正面玻璃上有一只狼爬到驾驶室顶上的时候,我才看见太阳将要低下它那威严的头颅,去亲吻一座沙丘了。傍晚的沙原上是非常之美的!风完全停歇了下来,风真是大手笔,风在沙原上篆刻出的层层金色波浪,像音乐的旋律那样流畅,气势恢宏,而且变化无穷。由于沙坡受光面的不同,颜色的深浅和光影的明暗至少能分出了十几个层次。每一条线条都很柔和而优美,往往会让人忘掉风暴、沙崩、昼热、夜寒、干旱、荒凉,以及它总体和终极的残忍。太阳突然向下猛地滑落了一下,使我大吃一惊。很快天就要黑了,天黑以后肯定要起大风,一起风,我身后车轮的齿痕就会被风粗暴地抹平。对不起了,我不得不采取我不想采取的办法,来请你们给我让路了!我慢慢地把车窗摇开一条窄缝,我把枪管从那条窄缝里伸出去。枪筒正抵着一只老狼的喉管,我没有马上开枪。我希望它们能认识这是什么,认识枪的威力,然后它们就害怕了,就和平地撤退了。很快,我就意识到我看错了对象,它们不是人。即使是人,饥渴到像它们这样,也不会在乎枪是什么了!枪的性能,枪的威胁,枪是火药和机械的完美结合,以及枪杆子出政权的历史作用等等全无意义!?人一定也会像这只老狼一样把枪管含在口里,用舌头舔,用牙齿啃,恨不能把它当成食物吞进去。我只好把咬住枪口的那只老狼拨开,朝空处开了一枪!枪声在空旷的沙漠上空显得非常响。果然,狼群全都逃离了我的汽车。开始是惊吓莫名,分散狂奔。很快,狼群又集聚在一起了。它们的集结地在离汽车只有一百米左右的沙丘背后,我只能看见几双狼耳朵和几根狼尾巴尖儿。啊!我长吁了一口气。看来极端的手段在极端尖锐而又无法缓和的对立下,是非常必要的!当我再一次提起桶开门要去加油的时候,突然听见狼群奔驰的声音。一眨眼的工夫,狼群已经扑到我的眼前。我急忙重又跳上车,很重地关上了车门。……我再开一枪,狼群再一次争先恐后地退到沙丘背后,我再一次想趁此机会开门走出驾驶室去取油。在我刚刚推开门的那一瞬间,一只灰色的老公狼的头突然抬了起来,立即,所有的狼都从沙丘背后一跃而出,我猜那头露了一下头的老公狼是它们的王。我连忙拉上门,就在这一推一拉之后,我的额头上冒出了黄豆大的汗珠。这时,我开始非常明确地意识到三点:一、我的自由权已经不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了。二、我面前的一群动物绝对是我的死敌,而且它们不亚于有组织、有指挥的军队。三、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多么奇妙啊!看!每一只狼都衔着自己的尾巴,同时原地旋转了几圈,再各就各位,前腿直立,把尾巴压在屁股底下,蹲在沙地上,把头转向我,就纹丝不动了,非常自然地列了一个半圆形的阵势。它们的眼睛在暮色中,都像两只惨绿的小灯泡。我知道现在必须做什么了,我摇下车窗,把枪伸出去。我数了数,一共二十四只,个个都像弦上的箭。隐身在沙丘背后的狼到底还有多少呢?只听见不断有极锐利的嚎叫从沙丘背后传出来。对不起!尼采说过:“你最大的危险在哪里?——怜悯。”我的枪管也以半圆形从右向左转动,插着花射击,打死一个留一个,一口气打死了十二个。太阳就在这个时候采取了不合作的态度,一下就突然坠落了,最后一线光明也被越来越大的风沙吹灭。我隐隐约约看见它们中没有一个逃跑,也没有一声惊叫,甚至连队形都没有乱。我立刻认识到,对它们不得不刮目相待了!它们绝不是乌合之众。在天黑得能见度等于零的时候,我只好像哲学家那样,进人思考了。……我想:世上的人越来越多,狼们被迫只能在塔克拉玛干求生。塔克拉玛干既是它们的城寨,又是它们的死地。没有天敌,但也没有食物。最难求生的死地,迫使它们成了“狼妖”。P15-19

序言

我们总是站在此岸眺望彼岸。一个人一生中可以做的事很多,眺望风景或是凝望一幅画足以耗费掉大半个生命。

一个人的爱、遗憾、怨尤、愤怒,年轮上每一处忍辱负重的无可奈何——在这些文字里明晰又隐含。你会不会有些惊诧,在禁锢和折磨中长出的花是如此的美?你会不会有些感慨,一个人的精力和创造力是如此的旺盛和卓越,在那么漫长的沧桑的岁月里愈加显露出锋芒——穿过他的白发和那么深的皱纹,你会不会有些隐隐的忧伤——无论时事变迁,身在浪尖或谷底,他展示给你的总是那么浅浅的笑容,无怨无尤的一个硬朗的背影。当你读完了这些文字,漫长的悲情之旅,你会不会有些微微的灼痛——和我一样。

一位知名的作家,中国文化界的焦点之一,在中国以外的土地上,曾经牵动过那么多异族人的关切和热望。然而,你相信吗?你几乎不知道这些年来他创作了些什么作品。有一些话,真的不知道该不该在序言中说,或者说,是不是合适。这样的困惑折磨了我很久,我还是决定要将我的忧虑写出来。在中国作家中,白桦先生是“苦难一代”的突出代表,人们知道他是一位卓越的诗人,一位因感于直言而饱受忧患的作家。人们因为读到长诗《孔雀》和他的十四行诗而认知了他的才情。又因为电影剧本《苦恋》而感慨他的近乎蒙昧的率真和一个知识分子良心。当文学在时代的浪尖上风起云涌的时候,那种挤拥在喧哗中的文字和作家是领受了超出常规的灾难和荣耀。那样的灾难在所有人的心中如同梦魇一般,然而,我总对那些默默地承受着生活无可奈何的错误和拙劣的玩笑的人们心存敬意。那些一边躺在伤口上,一边重复着诉说伤痛的人们,甚或想永远地换取藉此赢得的尊重和荣誉的人是值得可怜的。

我的意思是,一位真正的艺术家,可以得到证实的途径其实只有一种:那就是他(她)有——只需要有——非凡的艺术才华,与旁的并无多少干系。他们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来完成某一形式的具体实现,无论境遇、年龄、环境、健康或者贫病,都宿命一般地保持着对美的执着、信念、追求,存有虚妄的浪漫的幻梦和多情善感的个性。并且常常是让人惋惜地觉得他浪掷了他的才华,那可能是无可奈何也是有必要的浪掷。

我们常常被各种各样的东西覆盖或迷惑视线,并且偶尔也会被牵引或迷失,但最终,时间会证明一切。我真正要表达的是,白桦先生除却是世事沧桑中的“突出代表”,更重要的是他从本质上是唯美、唯艺术、唯爱的——这与旁的,任何的其它的背景也无关。我固执地相信,这将是白桦先生留给我们的真正有意味的东西,并且,我不无伤感地说,可能要很久以后读者才能真正意识到这点,包括我自己。在倏忽间与那种纯美相遇时被深深感动,并领悟到美以外的宽容、善良、怯懦、犹疑和绝望。也许只有时间才会带着我们如老牛拖车一般让我们去明了我们真正想知道的。

有这样的锲机,仔细地读他几十年来的作品。了解他的性格,以及由此而决定的一系列命运。在感受和分析他的情感的同时,为人性中的种种无奈而触动。想着文字与人的关系就是这样微妙,种种翻腾的感受和永远也着不了地的了悟也就这样散开了,我不知道所有的同道是否也以为这属于一种醇美。这些年来,白桦先生的人比他的书更多地引起人们的关注,而他也更多地承受着我们无法想象的重负。一个群体对一个个体的疏远孤立是可怕的,它让人丧失正常的认知力和判断力。它让人没有起码的耐心去了解事实的真相而人云亦云。它甚至让人变得匪夷所思,看到个体在群体力量的压抑之下的无助显得冷漠。也许人都惯于依附和顺从在一个群体的意志中,这使得人们感到安全和省心。很多的时候,在这种依附和顺从中,我们丢失了个人的情感、立场、意志,甚至没有爱和真诚!然而,这并不是说,白桦先生是无可挑剔的,恰恰相反,那么久以来,我读他的作品——几乎所有的。了解他的生活背景和在这个背景上的愉悦或痛楚的线条,更重要的是沿着他的性格轨迹和情感倾向去理解他的种种命运,我看到的是一个立体的艺术家,也正是他的卓而不群和人性弱点甚至是性格障碍,他的坚强和软弱,懵懂和无畏,坚决又犹疑,多情浪漫而无所适从,敏感锐利又顺从无助……这一切的一切构筑起一个真实的他。太多的颠沛,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的滋润,风云变化的时局的冷酷,那么多的相悖相依纠缠在一起,性格和命运水乳交融地在他身上得以体现。所有的一切都如在劫难逃。他都遇上了,你说是幸运还是不幸?他本来的天性和趣味只听从美的召唤,却要他承担了太多艺术之外的东西,你怎么能不为他担忧!?

作家只需要留下作品,从某种意义上说,作为个人的“他”(“她”)是可以隐去的。然而,我们又常常在对作家的分析、揣摩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如果说,作家和作品都如中国园林一般曲曲折折而充满意趣,那么,那是读者的幸运。如果你怨恨或轻视过白桦,甚至曾经是他的敌人,你也会偶然间从心底的一个角落里涌出只有你肯在心底承认的爱怜和佩服:如果你爱他,你更会为他深感不安和焦虑。然而,白桦先生是你所不能改变的。常常超出你的想象,他让我想起了享利·达维德·托雷的那句话——除了还要爱以外,没有别的反对爱的方法!如果你想知道,他的脑子里在想些什么,他已向你表白,他唯一的疾病就是孤独。那是一种无法治愈和摆脱的痛苦,我以为,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残酷的折磨造就了他。

在八十年代的后期和九十年代的中后期,白桦先生是用着惊人的力量在他饱受重创,身心俱瘁的同时投入创作。在他的同辈中是罕有的,甚至一个年轻的作家都难以用旺盛的生命力来支撑这样的工作。我特别要提一下的是,在这期间他创作的几篇小说,如:《呦呦鹿鸣》、《红麻雀》、《沙漠里的狼》、《击筑者》以及《古老的航道》。无论对于白桦先生本人的创作,还是就纯粹的小说艺术,都是不可多得的。再一次证明,一个人的创造力是建筑在缪斯的钟情之下,是可以将一切与艺术无关的束缚都轻易地踩在脚下的。

因为种种的原因,大陆的读者很少读到白桦先生近几年来的作品,可他的作品一直在发表、出版,为热爱文字的人们所钟情。他收在这个文集里的两部长篇,《远方有个女儿国》的美国版英文译本和《妈妈啊!妈妈》的法国版法文译本,在海外受到极大的关注和赞誉。在海峡彼岸近几年连续出版了他的几部长篇和中短篇小说集。当他一直深爱的故土上的人们几乎都要把他淡忘的时候;当人们在充满期待中找寻不到他的身影的时候;当他不得不被冷漠和麻木悬置的时候;另一些人在用温情支持着他。率真而浓情的美国人用他们的方式表达了他们对白桦先生的尊重和敬佩,傲慢而自恋的欧洲人由衷地为他的成就、风度而赞叹。在暇想、虚构、抒情的世界里白桦可以找到安宁和温情。他的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和电影剧本以及演讲散发出一种让人沉醉的美感。他是为数不多的、能随时随地把自己的独特的生活阅历和独特的发现转换为诗歌的人。很少有人能同时在那么不同的领域里显示出同样的优秀。白桦是将自己揉碎了,熔在艺术里,他是那样痛楚地隐匿着本可以喷涌的感情——但他只剩下这样一种方式。

相当长的一段时空的留白,在这个时候,他得到了什么?一个感怀伤逝之人,他的敏感的心只有守住一分安宁,他可以拥有很多的时间凝望天边的一抹余辉,可以拥有很多的时间去回味一句台词,或者为了心爱的人的一句话而彻夜难眠。最最重要的是,在这个漫长而苦涩的机缘里,他从来没像现在这样去关注自己,分析自己,反省自己,看清自己,明了真正的自己,对“自我”有反复的注视,这是真正意义上的“自恋”。他可以为自己骄傲,也为自己深深地遗憾、内疚。他再也不需要别人的帮助——他可以自己做到这一点。这是生活给我们的必修课,可我们中的大多数都不能完成,所以,我们经常听到上帝的叹息声。

你看到的是一个风度翩翩,潇洒优雅,才情横溢的白桦。可是,他真的有点疲倦了,迟暮的忧伤已经深深地嵌进了他的皱纹,你在他那些炉火纯青又真诚炙热的文字里也许会和他一样,有着一层复一层的惆怅。像一个梅雨天的午后,读了一幕无从述说又缺乏听众的悲剧。可能有一天,会有更多的人看到他更多的作品——现在,他们还不能读到的。最重要的是,他还在写,我固执地相信,他这一生最重要最杰出的作品是他在不久的将来就要完成的。这需要些时间,在我们是热切的期望,对白桦先生是一项艰苦的工作,但我们都知道这是充满悲剧意味的期待。就像今天,我们在如潮水一般的文化人中遇到你真正心仪的有文化的人,如同在一本旧书中无意间翻到一片薄薄的匠心独具的书签,是否也会让你泪流满面?

白桦的成就和关于他的一系列的与众不同,或者说,关于他和他的作品的真实而有意义的评价需要时间来证明,大凡有着神秘色彩和无穷回味的事都这样,这是当下的人们无能为力的事。相信时间可以证明,而且,一定证明得了!对于白桦先生而言这有些不公平,他那么敏感,一直以来都在为渴望爱,给予爱而几乎倾尽了一生,如果他能等到那一天,也许对他沉积复沉积的委屈是一种安慰。好在,他早已经习惯了遗憾,或者说,上帝让我们不要去打扰他一直以来对孤独的享受和所受的惩罚。他的朋友会帮助他完成将这样的期望延续,直到有一天变成现实。

在这部四卷集里的一百多万字中,有一个意趣盎然、多情善感、自我矛盾的人的生活,除却是一个作家之外,他更是一个对生活充满了挚爱的人,无论生活厚受或轻薄了他。他总是那样有着一份永远的天真、浪漫、单纯,不会因时光的磨砺而走样。让我怦然心动的是,人固有的善良、坚强、挚爱在人性的弱点和坎坷岁月的折叠下,反而会有异常炫目的光芒。

白桦,正像和他同名的树那样,秋天到来,它的绿叶也会转黄、飘落……但它一年四季、从生到死都会骄傲而孤独地挺立在大地上。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白桦文集(卷2中短篇小说)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白桦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136711
开本 16开
页数 64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25
出版时间 2009-11-01
首版时间 2009-11-01
印刷时间 2009-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78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17.2
丛书名
印张 40.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25
155
3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4: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