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描摹了20世纪30年代至80年代中国农村的沧桑巨变,展现了蒙昧与淳朴共生的黄土高原上的爱情和人性,勾画了中国农民在时代潮汐牵动下求生存、求温饱、求发展的坚韧意志和奋斗精神。
图书 | 血色高原 |
内容 | 编辑推荐 作品描摹了20世纪30年代至80年代中国农村的沧桑巨变,展现了蒙昧与淳朴共生的黄土高原上的爱情和人性,勾画了中国农民在时代潮汐牵动下求生存、求温饱、求发展的坚韧意志和奋斗精神。 内容推荐 全书通俗中见真情、对中国农民朴实面貌的真情描写,对深植于中国农民内心深处的真挚、善良、坚韧的优秀品质的肯定和张扬,让本书有了厚重的时代气息和现实意义。 试读章节 早晨天刚麻麻亮,外公便离开了党庄,开始往徐州赶。听说日本鬼子已经占领了枣庄,离党庄不过两天路程。天空集结着一群黑色云霾,舒展筋骨,气势汹汹像要扑下来。远处的村庄已渐渐模糊,几缕细细的炊烟扶摇直上,像点燃的导火索,随时都有可能引爆那黑色的阴霾。路边的池塘里浮着一层薄雾,隐隐约约,透着一股春意。谁家的两头猪正在地里打架,发出“嗷嗷”的叫声,公猪兴奋地舔着母猪的脊背,一副非常满意的样子——骚货。外公不知怎么便骂了一句,心里却哑然失笑。想起女人晚上疯狂的样子,外公有一种被*了的感觉——这骚婆娘!外公又骂了一句,隐隐地觉得下面不舒服,好像有点痛,胀胀的,肿得难受。站住了想撒尿,却又尿不出来。女人25岁,比外公小10岁,人长得顺溜,手脚也麻利,把外公伺候得很舒坦。女人是外公娶回来的第二个婆娘,外婆在生母亲的时候难产,死于大出血。母亲于是一生下来便没了娘,靠一只大山羊把她喂活。外公现在有两个孩子,儿子已快10岁了,比母亲大5岁。那时,外公的家底是比较殷实的,家里除了北边的大瓦房,东西两边还盖了厢房,南面的厢房里喂着几口剽悍的牲口,有两头骡子,一头牛。骡子已被外公卖掉,兵荒马乱的,留着都是祸害,因此外公决定将这头犍牛也拉到徐州,趁现在日本人还没来,先处理掉。外公是见识卓远的那种人,不像庄里其他的几户,把牲畜看得比命还金贵——唉,眼看人都活不下去了,留牲畜有啥用? 外公在心里长长地叹息了一声。 外公是在妻子死后的第二年娶了现在的女人。女人叫张艳艳,那时已20多岁,像一棵熟透了的柿蛋,等待着采摘。她的母亲眼头有些高,挑花了眼,使她错过了美妙年华。外公那时虽已30多岁,并且还拖了两个孩子,但光景不错,人长得又壮实,又魁梧,很有男子汉的味道。女人对外公一见钟情,并认定这就是自己可以托付终身的男人,因此在见过第一面后,便将自己奉献了出来。外公还记得那是一个春日的正午,他们在集上相遇了。阳光稀薄地映在女人的脸上,她的表情丰富而张扬,一半是扭捏,一半是期待,欲说还休的样子,令人生出无限遐想。外公把女人弄到铺子里吃了点东西,问女人是否愿意跟他回去?女人拿眼睨斜着看他,见外公热辣辣的目光 正在自己的胸部巡视,就倏地红了脸,低了头,白白嫩嫩的脸上像扑了一层花粉,弥漫着一股欲望的气息。外公说话的时候太阳在云端跳跃了一下,发出“沙沙”的爆响。外公站起来,抓住女人的手。女人没有挣扎,随着外公一阵风尘仆仆,来到了郊外的小山上。小山上树林茂密,人迹罕至,一缕春日的阳光透过树隙洒了下来,懒洋洋地透着一丝暧昧。外公不费什么事便剥光了女人,轻车熟路地进入了一番领域。一年多没近女人了,外公觉得特别兴奋,因此他气喘吁吁,热汗淋漓。树影斑驳地涂抹在女人的身上,女人白花花的身子一耸一耸地抖擞,发出不知是痛苦还是兴奋的叫声,双手紧紧地抓了外公的脊背,抓得很紧很紧。完事后外公才觉得脊背上疼痛,用手一摸,竟全是血…… 女人到家后干活很踏实,饭做得也不错,但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让外公很恼火。她常常在外公不在的时候让母亲兄妹饿肚子,有时宁愿把多余饭菜倒掉喂狗,也不让他们吃。她满以为只要伺候好外公,自己便在家里有了位置,没想到招来外公的拳脚,女人因此从心里对两个孩子充满了仇恨。于是,她便开始期盼着自己的孩子。可是过门一年多了,工作没少做,肚子却昧着良心,没一点反应,这让她有些失望。她因此花费了更多心思在外公身上,几乎每晚都拼着身子让他快乐。渐渐地,她感觉外公已经没有原来的激情了,有时下地回来,吃完饭倒头就睡。劳作了一天,外公一挨枕头就开始打呼噜。女人辗转反侧,一双手便在男人的身上探索,外公迷迷糊糊地给了她一肘,女人悻悻地把手缩了回去,眼泪就下来了。 P1-2 后记 写完《农民父亲》以后,一直想写一个关于母亲题材的小说,于是就想到了2005年写的一篇短篇小说,叫《外婆的爱情》。这篇小说当时发表在一个文学网站上,引起强烈反响,遗憾的是大家都觉得我没有把故事讲完,因为小说里面的主要人物刚刚展开就没了,网友们于是强烈要求我把故事讲完,网站为了激励我,把小说顶置在首页的最上方。我深受感动,于是硬着头皮答应把小说写下去,但写了一两干字后,发现自己实在写不下去了。写不下去就不能瞎编乱造,这样的后果会很糟糕,让大家更失望。我于是不顾他们的反对,就此罢工了。后来有好长一段时间,我都不好意思再去那个网站了。 《农民父亲》出版后,我开始着手准备《血色高原》的创作。小说刚开始构思的时候是以母亲为主线的,因此也想把名字起得跟母亲有关,比如《母亲》、《高原母亲》、《厚土》等等,后来觉得这样的名字太多,就放弃了。《外婆的爱情》是一个相对比较完整的故事,要想使其展开,必须调整重写。小说的开头我比较满意,选择了一个比较特殊的历史年代作为背景,引出外公和母亲来。母亲的命运因为一次悲惨的遭遇与外婆联系在一起,于是她们就开始了相依为命的生活。 故事的开头是很早以前听母亲讲的,可以说我基本上是忠于事实原型的,特别是那头牲畜一路狂奔回到家里,用头顶开石磨闯进家中,最后累得口吐白沫倒在地上。这个情节给我的印象很深,我似乎亲眼所见,随着岁月的流逝,画面越来越清晰。有所区别的是“外公”的那个女人戕害的不是一个孩子,而是两个男孩,所以受到了点天灯的极刑。母亲的故事到此为止,那个男人(小说中的外公)最后怎么了,不得而知。母亲也许也是听别人讲的,有些细节她也不甚清楚。 母亲是江苏人,经历过抗日战争的洗礼。我小时候听母亲讲日本人当时的情况,印象比较深的有两件事:一件是日本鬼子喜欢用水果糖哄小女孩到跟前,然后揪着她的小毛辫往铁丝网上缠,小女孩疼得“哇哇”叫,小鬼子高兴得哈哈笑;另一个情节是一个小鬼子喜欢上了村里的一个女人,时间长了,村里的人都不怕他,甚至跟他开玩笑。后来女人的男人把这个鬼子悄悄地弄死了,鬼子知道后血洗了村庄,把全村的人都杀光了。母亲说鬼子把人填进井里,井里的水都溢了出来。这两个故事对我印象很深。因为是小时候听的,所以经常会想起来,并增加了自己的一些想象,似乎亲历过一样,萦绕在我的脑海里久久徘徊。我知道,它在等待着我把它写出来。 母亲姊妹九个,她很小的时候被过继到河南,也就是小说中的外婆家。母亲的其余姐妹分布在徐州、上海等地,她们一辈子都没有再见面。曾经有徐州来陕北铸铧的人跟母亲是一个村的,说起家里的情况,这些人回去后,那边就把信写来了,要母亲回去一趟,可惜几十年过去,地址也丢了,母亲最终也没实现这个愿望。 记忆中的外婆经常念经,念什么我们听不懂,因为她去世的时候我还很小。母亲是如何跟随外婆来到陕北的?为什么要来陕北?我一直弄不明白。一开始我以为是逃荒来的,后来听母亲说不是。母亲说外婆的丈夫是个游击队员,外婆也参加过革命,并且会双手打枪,在当地曾赫赫有名。外婆的丈夫解放后失踪了,外婆听说他去了陕北,于是就到陕北到处寻找,结果最后也没找到。那时候母亲在当地已经成婚,跟丈夫关系不好,于是就跟外婆来到陕北,阴差阳错跟我的父亲结了婚。这段故事在《沉重的房子》里有所铺垫,但《沉重的房子》里的主人公茂生一家是老地主,跟这个故事出入较大,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我选择了另外一条线路,让奶奶走出来说事,村子是我们的村子(天牢),人却不是我熟悉的人。关于我们的那个村庄有很多传说,可惜现在莫衷一是,连年龄最大的老人都说不清楚了。这个村子在我的前几部篇小说里都没有描写过(《沉重的房子》里的黄泥村和《农民父亲》里的梁家河均为虚构),这部小说我如实地写了。那些城墙在我的记忆里刻下了深深的烙印,虽然它们早就不存在了,但我只要闭上眼睛就可以看见。我在记忆的深处寻找那些蛛丝马迹,收获了很多意外的东西,于是关于寨子的很多故事就变成了文字,变成了我小说中的重要内容。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血色高原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高鸿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文汇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7417675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3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00 |
出版时间 | 2010-01-01 |
首版时间 | 2010-01-01 |
印刷时间 | 2010-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0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47.5 |
丛书名 | |
印张 | 21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30 |
宽 | 170 |
高 | 21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