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一夫主编的《国学百家讲坛(道学分卷制欲)》内容包括:国学漫谈、老子·说制欲(一)、老子·说制欲(二)、老子·说制欲(三)、庄子·说制欲(一)、庄子·说制欲(二)、庄子·说制欲(三)、《黄帝四经》·说制欲、《淮南子》·说制欲、王弼·说制欲、嵇康·说制欲、郭象·说制欲、《抱朴子》·说制欲、阮籍·说制欲、《常清静经》·说制欲、王守仁·说制欲。
图书 | 国学百家讲坛(道学分卷制欲) |
内容 | 编辑推荐 宋一夫主编的《国学百家讲坛(道学分卷制欲)》内容包括:国学漫谈、老子·说制欲(一)、老子·说制欲(二)、老子·说制欲(三)、庄子·说制欲(一)、庄子·说制欲(二)、庄子·说制欲(三)、《黄帝四经》·说制欲、《淮南子》·说制欲、王弼·说制欲、嵇康·说制欲、郭象·说制欲、《抱朴子》·说制欲、阮籍·说制欲、《常清静经》·说制欲、王守仁·说制欲。 内容推荐 国学根柢立就,乃将来大成之基。 读《炼丹》,知“内外兼修”。“炼丹”思想,基于道家“取法自然”、重视生命的思想,其所要达到的目的在于追求长生不死和成仙得道,而从客观上,道家的炼丹学说具有其历史的科学价值,对推动科学技术发展产生过积极作用。“炼丹”思想启示人,通过内外兼修、凝真养性,来激发潜能、开人智慧。宋一夫主编的《国学百家讲坛(道学分卷制欲)》是“国学百家讲坛”分卷之一。 目录 国学漫谈 老子·说制欲(一) 老子·说制欲(二) 老子·说制欲(三) 庄子·说制欲(一) 庄子·说制欲(二) 庄子·说制欲(三) 《黄帝四经》·说制欲 《淮南子》·说制欲 王弼·说制欲 嵇康·说制欲 郭象·说制欲 《抱朴子》·说制欲 阮籍·说制欲 《常清静经》·说制欲 王守仁·说制欲 试读章节 道家提倡谦恭的生活态度,这样一种哲学由老子开创。老子所倡言的观念,与常人所理解的人生观截然相反。在常人的意识里,人生应以进取为目的,而老子则以退让为至道。老子的学说是主张人要返璞归真,回归到自然人的状态中。而人若回到自然人的状态,就要去掉过度的欲望。老子关于人的欲望,提出十分理想化的主张,即“无欲”的思想。“无欲”,是人没有欲望。老子讲人“无欲”的根源在于“大道”无欲。他说:“大道像泛滥的流水啊,周流在你的左右。万物依赖它生长,它从不推辞;遵循它能使事业完美成功,它却不占有任何名誉。它养育了万物,而从不以为自己是万物的主宰。就是因为永远没有欲望,可以称它为‘小’。万物归顺它啊,它又不自以为主宰,可以称它为‘大’。”老子希望人能向大道学习,大道没有欲望,人也应该没有欲望。 人怎样能做到没有欲望呢?老子主张人应返璞归真,成年人要回到婴儿的状态。老子把自己比作一位脱离于世俗之外的人,当然也是个成年人。他看了这个纷扰的世界后,发了一番感慨:人们之间的“应诺声和呵斥声,相差有多远呢?美好与丑恶的事情,相差又有多远呢?什么是人们所畏惧的,什么又是不可不畏惧的。好混乱啊!一切全是无边无际的啊!所有人都兴高采烈,就如同去赴丰盛的酒席,如在春天里登上高台去观赏美景一样。唯独我,淡泊宁静,如同一个尚未萌发情欲、处于混混沌沌之中、刚刚出生还不会笑的小孩”。这个小孩疲疲沓沓的,不知往哪里去。这个小孩,他看见很多人有了钱财,很多人有了智慧,又有很多人有了事业。而这个小孩有了什么呢?老子说:“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接下来,老子便讲了怎样才能达到婴儿状态的办法和途径。他说:“知道什么是雄强,可却偏偏要守住雌弱,甘愿做天下的溪沟。”老子又接着说:当你心甘情愿地做天下的溪沟了,大道中的德,即“人道”便永远不会离开你,这时的你就回到了婴儿状态。 看似说的很简单,但做起来很难。仔细想来,如果真做到,也就真的就如刚出生的婴儿。刚刚出生的婴儿,能去逞什么雄强?人知道什么是雄强而不去逞,不就跟婴儿似的吗?婴儿给什么,接受什么,不会笑,不会说,不就如山中的溪沟,不是守阴守弱吗? 老子主张,仅回到小孩状态还不行,还要修炼。他接着说:“深知自己的洁白,却甘守污黑,作为天下的空谷。”河上公注说:“白以喻昭昭,黑以喻默默。人虽自知昭昭明白,方复守之以默默,如暗昧无所见。”这意思是说,你已经看得很明白了,但你还要守住糊涂,并心甘情愿地被天下人认为你是个糊涂的例子,让人去说,让人去讲。这是什么?明知黑白却不去辩解,明知真假却不去分辨,这是让人忘记是非。人忘记是非了会怎样呢?老子说:“常德不忒。”“不忒”,指没有差错。你自己的德性就不会出现差错了。没有差错,人便复归到“无极”。“无极”是什么?就是道。他说:“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荣”“辱”好理解,怎么理解“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即甘愿做天下的川谷。那就是天下最低的地方,最低的地方,不仅是阴、是柔的问题,而是能将天下流下来的各种水,好水、脏水,好的东西,不好的东西,都装到山谷里去。这意思是说:你还要能忘荣辱,把天下最不好的东西都能装进去,这样你才能达到修炼的顶点,即“复归于朴”。“朴”是什么?即万物之中的一个物。这样人便可以与万物无别,同天地同在,返璞归真了。 老子希望人先达到婴儿状态,没有欲望后再返璞归真。但真的能做到吗?老子也是生活在现实中的人,于是他发问:“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这句话中有一个难点,即对“抱一”的理解。现今很多人将其理解为:指精神和形体合一(见《老子译注及评价》,中华书局2003年版),我认为河上公注有道理:“言人能抱一,使不离于身,则长存。一者,道始所生,太和之精气也。故日:一布名于天下,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侯王得一以为正平,入为心,出为行,布施为德,总名为一。”看起来,老子对现实中的人是没有底气的。他意思是说:你能做到让承载精神的形体抱着先天地而存在的“一”不相分离吗?能让心守住纯粹的至柔精气,像婴儿那样吗? 老子心里明白,在现实社会中是达不到的。所以,老子幻想出一个理想国来。他对理想国是这样描绘的:“国家很小,民众稀少。即使有比人力强十倍百倍功效的工具也不要使用,使人民怕死而不愿意向远方迁移。虽然有车船,没有什么可乘载,人也没心思去乘坐;虽然有铁甲兵器,因没有战争去布阵而排不上用场;人与人有什么事情,用结绳的办法去告知别人。”P26-30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国学百家讲坛(道学分卷制欲)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现代教育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0623332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87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20 |
出版时间 | 2014-10-01 |
首版时间 | 2014-10-01 |
印刷时间 | 2014-10-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3 |
CIP核字 | 2014174537 |
中图分类号 | Z126-49 |
丛书名 | |
印张 | 12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25 |
宽 | 165 |
高 | 1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