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儿童文学读写之旅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一本关于儿童文学创作观点和作品评论的文集,还有对作家作品的论说以及近年来深度阅读一些作品后的体悟。睿智的观点能够帮助人看透很多光怪陆离的现象,找寻和探索创作的经络和真谛,理论的犀利和精彩令你动心和着迷。

内容推荐

秦文君,她把儿童读者当作心灵朋友,她把儿童文学写作当作神圣使命。

她创作了深受孩子们喜爱的“贾里”“贾梅”系列,她的多部作品被译介到海外。

她创造了多年风靡校园、畅销常销的传奇。

她关于写作的经历和体悟本身成了一个美丽的故事。

10年来,她每年至少20次进入校园,与孩子们面对面座谈,致力于儿童文学阅读的推广;

20年来,她每年至少20万字面世,与孩子们心贴心交流,致力于儿童文学审美世界的建构;

30年来,她不倦地思考和探索,在她的身后渐渐踏出了一条路。

这本书里的点点滴滴,是这条路上闪亮的小石子。

本书是一本关于儿童文学创作观点和作品评论的文集,包括经典的解读、诗意的写作、我的儿童文学观、阅读的乐趣、教育的魅力、心灵的旅程六辑。

目录

经典的解读

1.从《汤姆·索亚历险记》看马克·吐温的幽默精神/2

2.《哈利·波特》?《哈利·波特》!/16

3.《爱的教育》,心灵的召唤/22

4.永远的安徒生童话/26

诗意的写作

1.我幸运的儿童文学写作生涯/32

2.父亲的恩赐/36

3.淘气女孩的向日葵/40

4.细数“花彩少女”/44

我的儿童文学观

1.儿童文学,点亮世界的光芒/50

2.在写作中寻找儿童文学的创造之源/58

3.论当下儿童文学的“深浅轻重”/62

4.蜜蜂和蝴蝶能听见开花的声音/64

阅读的乐趣

1.给小学生的荐书/68

2.家有宝贝“书女”/76

3.书情书缘/78

4.如何写作好文章/82

教育的魅力

1.我们的孩子怎么了/88

2.放飞男孩和女孩/96

3.网络时代的儿童阅读/104

4.峥嵘岁月/108

心灵的旅程

1.一种情结/132

2.米男在何方/134

3.朗读的魅力/138

4.请你牵着我们的手/142

试读章节

《哈利·波特》?《哈利·波特》!

哈利·波特这个人物已经成为很多孩子甚至是成人生活里的热点,我个人也几乎是第一时间买了这部作品,我说的“第一时间”,是指当时《哈利·波特》还没有中文版,我在美国时买的。我不喜欢美国当地的食物,如巨大的汉堡、薯条、色拉,所以吃不饱,那里的中餐也不敢恭维。我却喜欢他们的博物馆、图书馆、书店。我英文并不好,但是那里大的书店里都有咖啡馆,咖啡飘香,氛围特别好,我特别喜欢去逛,就在那里买了《哈利·波特》的英文原版。回国以后我就读,故事内容大致是半读半猜,之后中文版出来了。我看《哈利·波特》的中文版,当时是一口气读完的。读了以后,尤其喜欢它里面的两点,一个是作品里设置的一个“九又四分之三车站”——不是“九车站”也不是“十车站”而是“九又四分之三车站”,车站本身的限定是一个现实和魔幻之间的一个衔接,特别好。还有一个细节也奇特,哈利·波特作为一个孤儿,生活在姨妈家的壁橱里面,这两点是在我以前的阅读经验里所没有覆盖的,所以我觉得这两个地方非常好。还有,书里现实与魔幻的对接是天衣无缝的,情节比较紧张,还有哈利·波特作为一个孤儿,他的有眼泪的人生和奇崛的命运也比较吸引人。这是我读《哈利·波特》中文版时的初次印象。从整体感觉上来讲,它有一种新鲜感。在英国,魔幻类的作品其实是非常丰富的,但J·K·罗琳首次把魔幻放在一个霍格沃茨魔法学校里,那里的很多氛围,很多校园生活的痕迹以及很多童年的根底,跟真实世界是非常相近的,我觉得这是这部作品对魔幻文学和校园文学的结合有贡献。

《哈利·波特》能PK《女巫》吗?

我多次参加过这部作品的采访,很多人认为,哈利·波特是因为有了自由创造的生活方式,有了这些魔幻故事,它能让人的思维自由地驰骋,哈利·波特作为少年的形象,能给人一种勇气,使很多人喜欢,所以它才大红大紫,我对这些评论有一些不同的看法,它的如此热销真的是因为这些因素吗?

《哈利·波特》里面是有少年的成长与冒险,哈利·波特从一个非常弱势的少年,没有父母,寄居在姨妈家,又受到姨妈的轻视,有一天突然发现自己有魔法天赋,这是令人激动的,但这一类的少年英雄成长故事,以及相关表现在以往的文学作品中也不少见,如英国的作家狄更斯的小说。也许作者从狄更斯那里吸取了一些设置小说的好手法。

我开始读《哈利·波特》的时候,并没把它当魔幻作品来读,就当它是一般作品,因为我本身不是很喜欢魔幻类作品,我也担心自己会受先验论先入为主观点的影响,因此我将之当成一般作品,非常笼统地随意地读,这样的阅读就能相对公正、冷静和理性。

然而,不可避免的,我还是把它和以前读过的《女巫》作了比较,《女巫》是英国作家达尔的作品,同样也是巫师文化的产物。对比观照后发现,《女巫》要比《哈利·波特》唯美很多,它的叙事方式、构思、文学性和人文力量都远远超过了《哈利·波特》。《女巫》里也有一些非常冷的东西,有点像童年时代的噩梦,非常真切,但是有点轻度恐惧,有点阴郁,但是其中另有精致之处。达尔确实有一种文学大家的特殊气质,能够发现人心底最柔软的东西,并完美地表现出来,那是非常高贵的情感,还是可以一遍一遍咀嚼的情趣。达尔能通过人物和故事把它挖掘出来,呈现在眼前,这是文学里极致的部分。儿童文学界在提到达尔的这部作品的这个情节时,都会不约而同的感动。每当我读到这里,心里会一颤。书里的文字仿佛捧着人柔软的心,流淌着人的生命力,看得见人一生追寻的温暖和爱意。作品里有一些达到极致的文学高度,让同行们读到这里就会战栗,为文学高贵的气质所折服。但是《女巫》在中国始终不畅销,虽然叫好的声音很响亮。  这里面有我们值得好好思考的东西。

对《哈利·波特》争议很大,但对《女巫》,专家一致公认为好作品。同样是一个魔幻类的作品,是巫师文化,但《女巫》在中国是不畅销的,在世界也是如此,以后也不会像《哈利·波特》那样畅销。因此,我想,很多作品的畅销不仅仅是因为文学的原因,而是由于其他的价值原因。

《哈利·波特》畅销的真正原因

对不同的文学作品肯定有不同评价,但是儿童文学的价值还是要由单纯有趣的故事来说明并回答人是怎样的,世界是怎样的,描述人类的道义和内心最真诚的声音,表现没有极限的文学之美。

2007年,我在上海发起要成立一个少儿读物促进会,促进儿童、青少年甚至成年人来阅读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促进成年人阅读儿童文学,这在我们中国看来是很难的,成人一般不读儿童文学作品,但是在西方就不同。英国的儿童文学作品就不光是儿童读,成人也读,一方面成人读的时候能知道孩子在想什么,未来的人类的发展由此而定,另外通过阅读成人能追溯自己流逝的童年。人一面成长一面就会失去很多东西,从一个自然的人变成一个社会的人会流失大量珍贵的妙趣,儿童文学描述的是人类永恒的真谛,天然的快乐。只有这样,社会才能有一种进化的功能,下一代人会来把上一代人的偏差纠正一下,儿童文学起的就是这样一种净化人类心灵的作用。在英国,似乎有一半的儿童文学都是成年人在读。

我在筹备成立“上海儿童读物促进会”时,邀请了安徒生儿童文学奖的评委会主席左拉·甘尼女士从北京来上海,左拉·甘尼女士是伊朗人,我们组织了二十多名上海的作家和她交流,包括高龄的任溶溶先生、任大星先生。会上就有作家问左拉·甘尼女士怎样看《哈利·波特》,左拉·甘尼反问说,是谁在读《哈利·波特》,这些人读完《哈利·波特》后还会读其他文学作品吗?这位专家鲜明的个人观点可见一斑。

我以为《哈利·波特》之所以畅销,原因很多。首先它的商业包装就非常了不得,本身作品文本就不错,再加上强大的营销策略,因而造就了《哈利·波特》。这里,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哈利·波特》的文学性还是不错的,只是没法和《女巫》这类高端的作品相比,但同时它的畅销又不仅仅是它的文学价值决定的。

2007年11月,我到日本去参加中日双方的对魔幻类作品的研讨,当谈到《哈利·波特》时,很有意思,沈阳师范大学的马力教授认为《哈利·波特》是新神话,神话讲究的是死而复生,神话讲人类的起源,因为它们关注的是牺牲、荣誉、复活等,而《哈利·波特》中伏地魔代表的是以技术称霸人类的邪恶力量。海洋大学的朱自强教授则表达了不同的观点。

我觉得《哈利·波特》的文本里有一种游戏性,哈利·波特的成长是闯过一道一道关,比如像闯厄尔斯魔镜的这一章,就像网络游戏,它们也是闯关,二者在这点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也有人不太赞成青少年阅读《哈利·波特》,认为作品里面是有一些人性的阴暗、冷漠的东西,认为很多人类的情感在里面磨损了。但是,这种倾向同样对青少年有一种吸引力。魔幻和悬疑类的书之所以比较受欢迎,这和青少年喜欢网络世界有关,青少年把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分别视作第一世界和第二世界,因为他们觉得现实世界太沉重了,虚拟的世界比较有乐趣。要让青少年接受真实的东西是比较难的,我到过一些学校,见过很多学生都是积在心里面的压力,特别是一些中学,不经常去学校的人是不能够领悟的。

另外人际关系所造成的心理压力也大,表现出对人的提防和恐惧。而霍格沃茨魔法学校的气氛和校园生活的某些情形极为相似。虽然在高科技时代,然而在少儿们的心理愿望中,永远是喜欢熟悉的东西,包括现实中熟悉的和幻想中熟悉的。《哈利·波特》中的孩子一样要上学、写作业,但他们上天入地,无所不能,无论是现实中和幻想中的生活,它都展现出对孩子们有天然的亲和力。这也可以以此来解释《哈利·波特》等魔幻作品受青少年欢迎的原因。

总体来讲,《哈利·波特》是一个比较特别的作品,它是一个文本相当不错的作品,经过很多商业包装和市场运作的作品。有人说,《哈利·波特》是时尚标签,是商业的力量而非文学的力量在起作用,是娱乐、狂欢的结晶。

《哈利·波特》是镜子

中国的儿童文学作家压力也比较大,很多人问为什么你们不写一部《哈利·波特》呢?其实这些人忽略了东西方文化的价值区别,中国人肯定不会写出《哈利·波特》,因为《哈利·波特》里面有西方巫师文化的背景,西方小孩很早就知道巫师的故事和传说,巫师的宗教气息已经深入骨髓。

也有人认为未来魔幻类的作品会越来越多,越来越盛行,这是一个趋势。目前盛行的魔幻类作品是文学的追寻还是迷失,我们要推动它还是警惕它呢?

我喜欢把《哈利·波特》比作一面镜子,在镜子里看到很多东西。我们可以看到当代读者的审美方面的特点,另外能看到西方的一些文化根底,能够看到很多差异。但我们的目光不能光停留在镜子上,要穿越这个镜子看到更远的一些地方。

我想再次强调《哈利·波特》的高明之处:作者把魔幻放在一个校园里面,魔法学校和我们今天的任何一所学校都有微妙的相似之处,特别是在哈利·波特的成长过程中赋予了他很多少年人所有的梦想,比如说特异功能,很多咒语也是孩子们从小就有的梦想,虽然他很苦,但他始终有朋友。少年时代,朋友是非常重要的,另外还有伏地魔,少年时代有对手,也是少年的向往,向往超越对手,战胜对手。所以《哈利·波特》不仅有巫师文化,还融入了校园文学,融入现在青少年比较习惯的故事结构。以前的魔幻作品恰恰缺少这些东西,包括《女巫》。我以为这是罗琳女士对魔幻小说的发展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P16-21

序言

一种缘(自序)

秦文君

眼前飘着油墨香味的这本书,对于我是全新的体验。近30年来我出过好多书,最多的是小说,也有童话、散文随笔集,甚至书信集、图画书。为何珍惜这本书?所有的原因聚集成一个,因为书里有一种情结连着我与儿童文学的缘。

每一次回顾写作初衷和与儿童文学的因缘,都能够看到那是多么自然的过程:当年刚起步写作时,我夜以继日地赶写一篇稿子,故事里有我难忘的孩子形象,但我没有意识到自己已摸索到儿童文学领地来了。也算是歪打正着,编辑看了稿子后说,你写的是儿童文学。也可以说当时我只是被文学之美、艺术灵性所深深吸引,没想到最能用才情表达内心情感的竟是儿童文学,从那天起,我便走上追梦的路途。一晃30年过去,我从来没有一天怀疑过这充满爱的美丽归属。

为何要写儿童文学创作观点或作品评论?也是起源于热爱,我热爱阅读好的论文,那里,仿佛每一个字是熬出来的,睿智的观点能够帮助人看透很多光怪陆离的现象,找寻和探索创作的经络和真谛。理论的犀利和精彩令我动心和着迷。

不知从哪一天起我开始把自己的儿童文学观写出来,断断续续,慢慢积攒,渐渐成型,如今终于有机缘聊补多年的缺憾了!此书能出版我是如此快乐:想与文友分享,也是与后来者的一种共勉:写作是比马拉松漫长很多的前行,光靠才气和运气也许不错,如果有底气,那将是最好。一个人能耕读或写作有理论色彩的文字,会有炼气的感觉,我相信用这样的功是极度有益的。

书里还有对作家作品的论说以及近年来深度阅读一些作品后的体悟。应该说,中国原创儿童文学多少年一直是安静的,坚忍的,默默前行的,而从八十年代初期起开始滑翔,再一路翱翔,发展到今天,红火到这样应该说已经颠覆了我们以往的经验和预期。这是奇迹,这奇迹是我们儿童文学作家、评论家和全社会共同创造的,是时代慷慨的馈赠,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面对着这红火市场的青睐,也有看不见的压力和儿童文学生态面临的危机。

我在书里提及或推荐的书,其实只是沧海一粟,好作品远远不止这些,原本我极不希望有刻板的书单给孩子,那是不完美的,孩子们应该通过阅读与自己心灵契合的书籍学会品书,自行选书。但是当下的情景有点复杂,市场上风行的儿童文学良莠不齐,容易耽误孩子的阅读品位。有位著名的评论家对此作以下评价:有的儿童文学作品像药物,有的儿童文学作品像可乐,有的儿童文学作品是蔬菜和水果。暂且这么区分的话,作为一个儿童文学作家,到底写出什么作品才是最有价值的呢?是药,是可乐?面对孩子们,我们应该给他们更多的富含维生素的水果和蔬菜,这是我们富有远见的良知和艺术责任。作为作家,也许少一点功利之心,多一点对儿童的爱和理解,有虚怀若谷的境界,才能写出成大器的作品。作为荐书人,更有责任把真正有价值的作品告知孩子。

我能做的,就是与大家一起,珍惜这不凡的时代,珍惜闪光的才情,净化心灵,追求经典,写出无愧于这一切的好作品,并努力把最好的精神食粮推荐给可爱的读者。

另外,我不能不提及此书的责任编辑唐池子小姐,这位年轻的女博士为此书做了大量细致的、富有创意的编辑工作,能使这本书以如此清雅的形式来到我的师长、朋友、读者以及我本人面前。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儿童文学读写之旅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秦文君
译者
编者
绘者 戴萦袅
出版社 少年儿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483150
开本 16开
页数 14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9
出版时间 2010-06-01
首版时间 2010-06-01
印刷时间 2010-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07.8-53
丛书名
印张 10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30
181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0:3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