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高原雪里红
内容
编辑推荐

小说塑造了陈择山等一批援藏汉族干部和藏族干部的感人形象,描述了他们对理想的坚守和百折不挠的精神,为建设西藏、发展西藏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主人公的谦恭和牺牲精神、刚正和清廉的品格给人以强烈的美感,使我们感到廉政的回归,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受。小说细节亮点多,道德和思想内容描述体现了现实风格。人物描写细腻,关注人文、关注人性。细读之下,不乏真知灼见,朴素而质朴的感情亦催人泪下。小说结构严谨,布局谋篇自然,遣词造句老到。人物与场景刻画细腻,引人入胜。

内容推荐

这是一部长篇叙事小说。1973年冬季,陈择山从部队退伍回到江西省万安县老家,却再也见不到他的恋人春姑。春姑在一次抗洪水救群众的过程中,被洪水卷走了。在这时,陈择山被下乡蹲点的上级领导看中,被选拔推荐上了江西省农学院,农学院毕业那年,他报名去了西藏高原当农民。两年后,组织上把他调到西藏自治区委组织部工作。几年后,组织上又把他调到自治区人事厅工作,同年,他同在拉萨市教育部门工作的老乡刘久香结了婚。

正当陈择山的人生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突然有一天,家乡有人给陈择山发来一封电报,说他母亲去世了,催促他回去。陈择山把悲痛藏在心底,继续工作,没有回去。这时候,组织上把他妻子刘久香调去阿里地区教育局工作。陈择山悲伤的心绪尚没有缓和过来,当年和他一起插队到西藏当农民的铁哥儿周喆为救藏胞兄弟不幸牺牲,遗体也不见。陈择山休公假,历尽艰难,寻找回了周喆的遗体。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过不多久,在阿里地区教育局当副局长的妻子刘久香因公染病去世。陈择山不畏艰难,毅然决然地同意调往阿里行署任常务副专员。在阿里,等待陈择山的是更大的工作压力和更多的生活考验……

作品从生活、工作、学习、爱情、友谊、命运等各方面,揭示出了共产党的领导干部陈择山的深邃的思想和高尚的情操,塑造了一个忠于党、坚持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的生动感人的领导干部形象,作品还塑造了其他几位领导干部的动人形象,很富有生活和历史的气息。

小说结构严谨,描写细腻,引人入胜,是一部值得一读的好书。

目录

序一 返思得失 老西藏精神是不逝的日月和时光

序二 往事后期空记省

第一章 天质自森森

第二章 孤高几百寻

第三章 凌霄不屈已

第四章 得地本虚心

第五章 岁老根弥壮

第六章 阳骄叶更阴

第七章 明时思解愠

第八章 愿斫五弦琴

后记

试读章节

陈择山的外表在他的同事看来,属于粗壮普通的那种:他大约有三十多岁,中等身材,结实的身体,很宽的肩膀,发亮的眼睛和一副钢丝边眼镜。他的一对大眼睛观察周围事物时,会投射出一种锐利的目光。他的声音洪亮、充沛、激动,能传送到很远。也许因为西藏高原的这种特殊干燥气候的影响所致,他的面色时不时地显露出来一种无法形容的苍白。

这一期间,陈择山他的理论成果取得了丰收,他的心情变得好多啦!随便哪一位有心的读者,时不时地都能从《西藏日报》上看到他撰写的文章。半年前发表在《西藏日报》显要位置上的两篇文章《西藏的要钱与赚钱》和《反腐败斗争与领导干部讲政治》还得到了自治区新任党委书记陈贵渊同志和自治区政府主席江城春布同志的肯定。这事是陈择山调任自治区人事厅干调处处长半年后的时间的事了。而仅仅在一年前,陈择山的理论获奖作品《实事求是改革我区干部人事制度》作为他的成名处女作,一经《西藏日报》理论版头版头条发表,就获得了时任自治区党委书记伍律国同志和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封光任同志的肯定。在自治区党委扩大会议上,贡嘎副书记还专门提到了陈择山的那篇获奖文章,给予陈择山充分高度的表扬。贡嘎副书记后来调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有一位西藏资深的记者曾经采访过他,当记者问起他当年对陈择山的那篇关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文章的事时,贡嘎书记印象清晰地说:“是有那么一档子事,陈择山这个同志的上进心是蛮强的。”

自治区领导的肯定对陈择山来说真像是一场及时雨,按照自治区委组织部曹小源部长的话说,他现在是太需要添加一些发展爱情的药剂啦!确实,自治区领导的肯定无疑是为陈择山的爱情成功增加了筹码。至于这些筹码对陈择山事业上的转折,政治上的转机有多大帮助,陈择山反而不太会去计较。因为陈择山是个对事业对政治没有野心的人,他是个对爱情对家庭有野心的人,却又是个不太懂得怎样掌握爱情技巧的人。

陈择山调到自治区人事厅干调处任处长,上班的第一天,刘久香并不知道。那天她过组织部里去找他,欲请他吃饭,到了区委组织部门口,有一个干调处陈择山昔日的同事与她在门口相遇,他告诉她:陈处长已然调到区人事厅上班去了,您怎么不知道?

刘久香与陈择山单独出去吃饭,已经不是一次两次的了。起初觉得是老乡,乡情仿佛是他们这一对青春男女来往的正当最好借口,少了它,其他的什么情马上就显得有点很不自然似的,都不知他们之间要说些什么样的话才好。他们不知道,这种心态正是爱情萌发的象征。刘久香和陈择山想突破这个象征,把它转变为爱情。刘久香一直想等陈择山开口,好打破这个感情不能深化的僵局,却始终盼不到陈择山开口。刘久香有点着急了,决定还是让自己主动一些来打破这个僵局。这天,正好是她的生日,刘久香觉得机会来了,她就打算利用自己过生日的机会与陈择山摊底,刘久香下午一下班,她早早地就赶到了区委组织部的大门口,等陈择山出来。不想陈择山却到区人事厅干调处任职去了,而自己却不知道,刘久香心里很有些不自然,这么大的事自己竟然不知道,刘久香有点生气,但在陈择山以前的同事面前刘久香不好表现出来。刘久香谢谢了陈择山在组织部干调处工作的那位同事,就又匆匆地来到区人事厅的大门出口,等了半天,仍不见陈择山的踪影,刘久香就顾不得害羞不害羞的了,就直接往办公大楼里走,走到干调处处长办公室门口,正想敲门进去,却看见半开的房门里面有一个女的和陈择山在交谈,看样子陈择山和这个女的谈得挺投机,挺愉快,也不例外也挺融洽。

刘久香透过半开的门隙,在灿烂的下午阳光斜射下,她看见这个女人高高的个儿,面颊丰满,略显年轻,严肃,在她的灰色的敞开的披篷地方可以看见她内穿一身柳绿色的夹袄,头上齐额编着两条发辫,发辫上戴着一顶浅红色的帽子,帽檐上有两道金线围着,金线的色彩仿佛熟透的桃子,金线的光线又显得毛茸茸的z。这个女人的嘴唇估计是涂了淡淡唇膏,红红的,张开着,两只能够动人心的眼睛正定定地瞪着陈择山。说话时胸脯前耸立的两只奶子在隐约晃动,和她如满月的语调,似秋水的性情恰正合着节拍。刘久香的心里,仿佛《红楼梦》里的林黛玉,心里“是油儿、酱儿、糖儿、醋儿倒在一处的一般,甜、苦、酸、咸,竟说不上什么味儿来了。”

刘久香迟疑了一会儿,颤巍巍地推门进去,羡慕地笑着脸,敦厚的样子说道:“陈择山,原来您躲在了这里,真让我好找。”一边说着,一边慢慢地走了进去。她故意显得轻松地,表现得更柔和地,用一种幼稚的像刚出土的嫩苗那种气息的语调问:“这位姐姐是……”

陈择山带着闲适的神气,高兴地说道:“哟!你怎么找到了这里?真好本事你。”他看了看与他一起说了半天话的那位有极好身材的女子,对着刘久香热情地介绍着,“这位是区委办公厅办文处的邓槿芳处长。”转身他又指着刘久香对邓槿芳介绍道,“这位是拉萨市城关区教育局刘久香副局长。”原来,一年前,陈择山刚刚发表处女作《实事求是改革我区干部人事制度》那篇文章时,刘久香已由拉萨市林廓北路中学校长调任拉萨市城关区教育局副局长。当时,不知缘由的人都以为是陈择山从中帮助说了好话,其实这根本不是。在教育战线,陈择山是说不上话的,而且刘久香调任拉萨市城关区教育局副局长一职,陈择山事先一点都不知道,刘久香自己也不知道。如果硬说刘久香调任拉萨市城关区教育局副局长是有人帮过她忙的话,那也是时任自治区党委副书记的封光任同志,有一次,封光任副书记去林廓北路中学搞调研,看到学校光彩照人的变化,就对身边的工作人员和下边的陪同领导们说:“一个援藏女娃娃能有如此的工作能力,不容易,我们的党组织在选任和提拔干部的时候,应优先考虑这样的在实践工作中做出了成绩的女娃娃,这是我们西藏自治区的宝贵财富呀!”

邓槿芳和刘久香礼貌地互相握了下手。陈择山反而无话语可说了。他借故出去方便一下,就溜到走廊尽头的洗手间里去了。这时候陈择山的心情不知为什么,仿佛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有点不知所措起来。他不明白他为什么会有这种情绪,他有时脑海里突然会想:倘使老天爷有意叫他从这两人中任选其中一个的话,他还真是无法取舍。他感到头有点疼痛起来,他以前可是从来没有这么个痛过。走廊是这样的幽静,走廊窗口外的什么树的枝头上,两只可爱的小鸟在跳跃着歌唱。温煦的夕阳照进幽幽长长的走廊,给人一种幽美、恬静的感觉。

陈择山溜出去了,他办公室里的两个女人都沉默了下来,只听见走廊里陈择山走路的啪塌啪塌远去的脚步声。两个女人隐隐约约感觉得出陈择山出去的心思和用意,都对陈择山有点憎恨起来,但她们谁也不想在对方面前显得没教养的样子。看起来情感这副功课,两个女人谁也不想输给谁。P23-25

序言

往事文学或者怀旧文学,并不是一种新的“文学形式”。

我认为过去许多的所谓文学花样名称,其实都应是一种下里巴人休闲生活的调和,不应是一种以这篇作品讲了社会某类群体过去的某种生活经历,就一股脑儿地统称它们为“怀旧文学”。

好比现实生活中,如果有谁和某类群体接近较多,对他们的成长岁月或经历感兴趣,就有些偏好修习文字的人把它们给记录了下来,就统统尊称它们为“怀旧文学”,至于他们的成长岁月或经历记录得好不好,全不全,走不走样,却全然不去理会,这种情形我虽然不是很认同,但我不得不承认这也是一种自慰享受。

这样的情形下记录下来的文字,如果是处在建国以后而又是放在中国改革开放以前,或许终有人悉意把它们叫做是革命主义的文学。如此,年老的一辈,比如70前的这一代,其中可能就会有人说它们是一种“怀旧文学”或者是一种“传统精神文学”,也就爱不释手。但是,如果我们把它们放置在改革开放之后来看呢,或许就有人会说它们是一种“僵化文学”或者是一种“落伍文学”,也就没有几个后生会去喜欢它们,甚至还会有人去指责阅读它们的这类群体,说他们是“亲毛泽东时代文学派的人”,再青春少年些的一派觉得还有可能就不与之相为谋,话不投机半句也多,不理睬,或者不屑一顾。倘若最后写东西的人没有办法,也就只好另辟一个文学读者市场,把它们诉诸到“中国怀旧文学高峰论坛”上去,而这个中国怀旧文学高峰论坛能否诉诸成功就难说了。世界上所有的文学,如果是一种“没有一种渡人以昂扬抖擞的精神”的怀旧文学,那它是不大可能有文学市场和文学艺术价值的。

可笑的是,我幼年时总认为写怀旧文学的人,在人生岁月中应是经历过艰难世事或几近过出生入死的那类人。现在忽然又觉得写怀旧文学的人,其实是还有点食古不化、生活近于平庸、政治抱负比较失意的那样一类人,我本人仿佛就属于这种人,当然我也从来、确实也未曾有过大的什么政治抱负。

在新中国文学创作的史册上,许多的写怀旧文学的人,抑或一些阅读怀旧文学的人,这样看来,都应该被尊称作为“是亲毛泽东时代文学派的人”。我把自己也是授予这一类。我这种陋见,终究是也不知是对还是不对?是识时务还是不识时务?是表述成功还是表述不成功?一切还是都应该留给读者来评说。

文学大师鲁迅先生早就说过:思想不深的处所,是不能生产出大的文学和大的艺术来的。

我的思想处所不深,这个我尚还有自知之明,但是,我仍是愿意我们的这部拙作,是个盛着一二分深的泥土的花盆,那怕里面开出的仅仅只是一朵又大又美的花,我的心里也是尤能够发生一点激动的,我的精神也是尤能够获得几许影响的。那就也是可以说,我此次异思,也是不虚此议的。

是为序!

朱槿红

2009年12月19日

后记

这篇20万字的拙作酝酿了整整十年,写就的时间经历了一年半,数次易稿经历了两年半,笔者对自己仍是有点不甚满意。

在修改文稿间隙,因琐事缠身,未能一气改成。一段时间下来,对修改拙文是只字耒动。

因生活艰难,社会琐事繁杂,身体又比较衰弱,不得不间隙休养生息了一阵,等到静得下心来,坐下来继续修改文稿时,时光又是翻过了一年,紧赶慢赶,时光不知不觉已溜到2010年元旦。

在“造述抒志”的成文过程中,笔者虽然竭尽了心力,但含混描叙难免,毁誉之辞或许未当,此均系笔者裁量文字水平之所限。然盛扬其藻,“思之常觉怆然”,由此又恰得其真。

当书稿即将交付出版社出版之际,籍此,笔者向给予过笔者帮助的出版社和编辑老师表示衷心的感激!

同时,笔者希望这部拙作的出世,能够给上进的读者和经历过生活挫折的朋友带来一点好的印象和影响,使笔者在以后的创作生活中,得以乘机高视,对笔者而言,这既是一种出谷迁乔之幸事,又是一件春暖花开之喜事也。

谢谢大家!

肖栈光朱槿红陈欣邱展河

2010年元月28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高原雪里红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肖栈光//朱槿红//陈欣//邱展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6059818
开本 16开
页数 21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90
出版时间 2010-05-01
首版时间 2010-05-01
印刷时间 2010-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8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4.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40
169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4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7: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