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台湾请听我说
内容
编辑推荐

吴锦勋撰述的《台湾请听我说》和齐邦媛《巨流河》、龙应台《大江大海,1949》齐名,并同时跻身台湾诚品书店畅销榜的好书。

央视名嘴白岩松、南周名记东方愚、中信书店品牌推广经理戴鸿斌都曾心情激动地为此书写下自己的读后感想。

如此多令人敬重的台湾名流聚集在此,袒露真心,自曝家史与心灵挣扎:我们有多少机会可以读到这样的好书。

在别处你见不到这么珍贵罕见的老照片:1960年的陈若曦和白先勇、三岁的蒋勋先生、幼时的“朱家三姐妹”(朱天文、朱天心、朱天衣)

想了解现当代台湾史,最快的办法莫过于读此书。

内容推荐

吴锦勋撰述的《台湾请听我说》采访星云大师、蒋勋、朱天心、林怀民、陈若曦、钮承泽等,回顾从一九四九到二零零九,以亲历与足迹动情讲述台湾六十年。这不是一段粗暴的历史概述,而是跌宕起伏、具体而微的人生与命运。

目录

第一部 压抑年代的追寻与幻灭

 季季:我嫁了一个“共产党员”

 胡乃元:老爸爸的星空图

 星云大师:我听不懂妈妈的话

 孙越:想家,那就好好唱歌吧

 黄文雄:四二四那一天,我开了一枪。

第二部 裂变开始 融合初萌

 陈若曦:政治运动是一种催眠术

 蒋勋:台湾要把暧昧性扩大为丰富性

 林怀民:“从容”的下一步

 胡德夫:“美丽岛”还没唱完

 郑崇华:一个流亡学生的绿能台湾梦

第三部 新的再生、新的梦想

 朱天心:那一个谦卑的小水罐

 钮承泽:“外省人”这三个字曾令我非常伤感

 顾玉玲:以善意的容器,包容对待异己外来者

 施振荣:品牌,台湾的新竞争力

后记

试读章节

回台上书蒋经国

1979年,高雄爆发美丽岛事件,很多人遭到逮捕,人心惶惶,聂华苓要我回台面见蒋经国,为被捕的人求情。她说:“之前我们希望胡适回去,为雷震求情,他没有,我们一辈子不原谅他。”我想,天啊,大文豪胡适尚且不被原谅,区区如我岂不被台湾人骂死?

当时因为《尹县长》得到首届吴三连文艺奖,《自立晚报》社长吴丰山承诺我,可以随时回来看看。我想我自己是台湾人,怎能不为家乡做一点事?就算求情没有用,也要努力一下。1980年1月,我带着美国文化界二十七人的共同连署信,回台求见蒋经国。飞机快降落时,我一度感到恐惧,怕因此被抓起来。

在蒋彦士居间安排下,我见到蒋经国。蒋经国看了连署信,指示依法办理,我一急就说:“我搭计程车,司机都不敢讲话,人心惶惶,台湾人很害怕这是第二次二二八事件。”他听到“二二八”三个字愣了一下,脸色很难看。

这句话触动了他。这件事是他心中的阴影,蒋经国应为他父亲平反,可惜他没有做。他最有资格处理,也许是因为为长者讳,他想当孝子,自己不能讲爸爸的缺点。但如果他做了,今天台湾会很不一样。

他之所以容忍我讲那些话,大概是年老要表现开明,想及自己的历史位置,要留千秋功业之意;而且我从美国过来,逮捕我会造成国际事件,全世界都知道。他有求真的精神,后来还亲自去高雄,亲自搭计程车,探索民情。我以前觉得他是特务头子,这件事改变一些我对他的评价。

二二八事件是台湾的原始乱源

二二八事件是国民党统治台湾犯的第一个错误,其后蒋介石的白色恐怖及高压政治,时间更长达二十年,台湾人民受害深且久,这种恐惧感很难磨灭;尤其是受害者以本省族群为多,很容易联想到“外省人压迫台湾人”;加上国民党当年来台没多启用台湾人,也予人“排斥、歧视台湾人”的感受。

最可悲的是,执政的国民党没有及时反省和补救:两蒋统治台湾三十八年,对二二八事件讳莫如深,而陈仪未以处置二二八事件失当定罪,竟以“亲匪”被枪毙,明显失策。对白色恐陆没有检讨或反省,直到李登辉执政才有所补救,但对事件一直没有交代。后来被“台独”利用和操作,成为分化族群的工具,二二八事件乃跃为“台独”的图腾和神主牌,成为台湾的“原始乱源”,造成全民受害。

我个人就知道,不少乡亲并没有直接经历且已忘了二二八事件的恐怖,但在“台独”强烈宣传和洗脑后,人人被唤起记忆,并被灌输、强化成“集体受害”者,好像只有本省人受害,但是这也与事实不符,我自己就知道,当时也有外省人遭殃。

过去国民党安于执政,没有危机感,长期老大心态,拒绝改革。到了台湾也还是改不掉这种心态,面对反对势力只会“堵和压”,不思改弦易辙。

搞宣传,国民党永远不是民进党的对手。民进党机灵活泼,善于宣传。它执政后,刻意打造了一个“台湾人”族群,搞“去中国化”,以为可以从文化改变来达到政治目的。

民进党的一些激进派言行,都让我想起“文革”初起时的“红卫兵”,只是把“阶级斗争”改为“族群斗争”,“爱毛主席”改为“爱台湾”,动辄对人贴政治标签,在台湾内部制造“敌人”,喊打、喊杀,相当恐怖!

政治运动催眠似的,现在很多护卫阿扁的人,都是故意把眼睛蒙起来,不看对他贪污的指控。这好像希特勒式的洗脑,有关台湾“建国”的都不能批评,不能侵犯;他们如此护卫着陈水扁,应该是怕他倒了,神话会垮掉。

阿扁已经把民进党拖累了,民进党要走出来,才可以做一个健全的在野党,督促执政党。

1995年,我返台定居。之前我因“高雄事件”返台,亲眼目睹了台湾的实质改变,对家乡产生了信心,相信台湾会走上民主政治的道路。我是台湾人,爱台湾是天职,有参与的机会,岂可白白错过?

P114-P117

序言

2009年,是国民党政权迁台迈入整整一甲子的一年。这六十年,我们经历了可以说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六十年,有太多可以记述,也有太多可以遗忘,不管我们记忆还是忘却,历史从来没有离开我们,它充满在我们的生活世界里、我们的行住坐卧之间,也活在我们不断对历史的解读与诠释之中。

意大利历史哲学家克罗齐(BenedettoCroce)说:“一切历史都是现代史。”过去的,其实没有过去,这六十年来我们看到台湾由压抑、逐渐裂变、转型,彷徨于道途,追寻着出路。这个漫长的历程,好像一条潜流,时而波涛汹涌,时而潜行地下;也好像一条引领我们盘旋而行的巨龙,我们有时瞥见了它的鳍,有时撞上它的利爪,有时在云雾缭绕中看见它闪现的五彩鳞片……它,硕大无朋,没人能一眼看尽。

于是我们借用别人的眼睛,来试着拼出这条时代巨龙的雪泥鸿爪。他们是季季、胡乃元、黄文雄、陈若曦、孙越、蒋勋、胡德夫、郑崇华、星云大师、林怀民、施振荣、朱天心、钮承泽、顾玉玲等14位不同背景,想法和经历各异,但都对台湾有思索、更有所作为的意见领袖。

他们通过诉说自己的故事,试着将历史的某个片段化隐为显;把我们以为“断裂的眼前”加以缝补;替我们拨开那些迷蒙不清的时空。就像14盏历史的“探照灯”,在深浅不一的焦距中,向我们呈现在黑暗中可能错失的风景。

书写是遗忘的对位,时间是不断流逝的,可是当时间被书写了之后,印在纸上、书里,就变成了空间,成为有形的东西留下来,足可供人摊展阅读。

这好比我们搭上一列时间的火车,我们背朝前、脸朝后,火车愈往前,我们的视野收纳得愈多。此情此景,请允许我引述哲学家瓦尔特·本雅明(W.Benjamin)著名的“历史的天使”的描述:

他的脸朝向过去,凡是我们看起来是一连串事件的地方,对天使而言,却只是一场灾难。这场灾难堆叠着一层又一层的残骸,猛力抛掷在天使脚前。

天使想停下来,唤醒死者,把破碎的世界修补完整,可是从天堂吹来了一阵风暴,风暴猛烈地扣紧天使翅膀,令他动弹不得,以致再也无法将翅膀收拢。天使无法抵抗风暴,背对着被推向未来。天使面前的碎片高耸入天,我们称那风暴为进步。

我们这本书呈现的人物,正像本雅明所说的是“面向过去,被历史风暴推向未来”的天使。他们努力用个人的biography(生平)介入那个大写的HISTORY或是HERSTOR.Y(历史),台湾历史或因而改变了一些方向,或增添了更多的可能性。

经由他们的述说,这些看起来破碎的历史残骸,彰显了其中整体的意义,回归它在历史长河中该有的位置,复原了人性的光泽;就像历史的天使“想要停下来,唤醒死者,把破碎的世界修补完整”。  原来这本书,是关于“逆行者的凝视”。

因为勇敢凝视,这个世界对他们坦露得最多。他们回顾得愈多,我们愈发现在历史的忠奸、善恶、黑白等等两极之间,其实有很多灰色地带,这也是对话可以产生的开始。不同族群、阶级的苦难虽然无法论斤论两地比较,但置放在共通的人性面前,我们深信,同情的理解是可能的。

所以,台湾,请听我说……

台湾从“戒严”到“解严”、一党到多党、压抑到开放,这些逆行者在风暴淘洗中,走自己的路,亦像珍珠母贝那般,逐渐磨出一颗颗紧密内烁的信念,如是行,如是活,如是展露他们的精彩。

美国国家公园之父缪尔(JohnMuir)说:“每棵树都跳自己的舞、唱自己的歌。”台湾独特的风土,滋养了这些本性、族裔、环境、养分各各不同的受访者,就像不同的种子落在不同的土壤里,慢慢长成姿态各异、形貌特殊的树。

一阵风吹来,他们便唱着自己的歌,跳自己的舞。但在偶尔走进森林里的人听来,那不同枝叶交错并列的乐音,便宛如一场森然的群木低声合唱。

后记

记忆太多,其重不胜负荷。面对书里收录的这十四位受访者,在访问过程中,我常觉得我是个“撞钟人”,因为眼前这些钟皆已然凝铸,我只要努力敲击,他们便各自依其材质发出不同的鸣响。空气中留出余韵,就留待听者自行判读。

深深感谢这十四位受访者的宽容,慨然应允我的访问计划,接受问题设定的方向、下笔的角度,能够让我将他们对国民党“政府”迁台六十年的思索,经由口述整理的形式与读者沟通。

我知道,这种形式很冒险,最精准的做法是直接整理成问答体,但那样少了说故事的流动感;但改用第一人称,每字、每句都叫整理剪裁的我提心吊胆。

尤其,很多篇章的访问都不是一次完成的,累积多次的互动与文字资料的消化,本书才得以成立。全书除了黄文雄先生是亲自撰稿之外,其余十三篇章,都由笔者成文后,请受访者审阅、修改、补充,并取得同意才披露。其中若有任何错误,当由笔者承担。

这个漫长的过程中,特别要感谢南方朔先生、黄春明先生、朱铭先生和林明弘先生,采访内容虽未能成为专文呈现,但衷心感激他们丰富了本书更多的视角。

本书里没有办法文字化的部分,是那些历史逆行者欲语无言的时刻,他们在回忆中,想到伤痛之事,不由自主身陷于左心房的漩涡,即使与他们隔桌对坐,我仍仿佛听得见他们血液里涌动的激情。

这本书里压缩了庞大的时间,但这仍是时代巨兽的一鳞半爪而已,还有更多、更多的冰山还未浮出,期待有更多的书写。

此外,容我也谢谢天下文化出版公司的编辑团队的大力协助。

最后,谨将本书献给共同生活在这里的“我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台湾请听我说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吴锦勋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082172
开本 32开
页数 24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15-01-01
首版时间 2015-01-01
印刷时间 2015-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图书小类
重量 0.35
CIP核字 2014206112
中图分类号 D675.8
丛书名
印张 8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6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9:4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