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程砚秋日记
内容
编辑推荐

《程砚秋日记》是一本日记体的文集。内容为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四大名旦之一的程砚秋先生在三个特定时期的日记,分别记述了程砚秋在旅欧考察时期、北平沦陷日期、北平和平解放时期的生活经历和艺术感悟。该书由其最小的儿子程永江整理并出版。此前出版过平装版本,这一版本为精装版。

内容推荐

《程砚秋日记》内容介绍:

一代名伶传奇身世的完美展现;一代宗师心路历程的首次披露;二十五年秘藏手稿,十余年编辑整理,六十年后大白天下,海量珍贵剧照私家照片,家族珍品公布于众。

《程砚秋日记》收录了许多程先生鲜为人知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对人们进一步了解程砚秋以及程派艺术将起到重要作用。

目录

第一章 大师风范传承楷模

 程砚秋代表剧目经典剧照/2

 挚友朱文熊谈程砚秋的艺和德/16

 白登云先生忆与砚秋合作的几部戏/19

 鼓衬秋声二十年——深怀挚友程砚秋同志/20

 程砚秋的艺术造诣/26

 程砚秋早期剧照/38

 程砚秋先生在莫斯科谈徐悲鸿先生及他的三位老师/48

 罗瘿公先生家世/57

 关于罗瘿公及其孙儿生生/58

 罗瘿公生平/60

 1918年徐悲鸿为梅兰芳、程砚秋画像的缘由/62

 程砚秋早期经典作品/66

第二章 赴欧考察戏曲音乐日记 

 先父程砚秋赴欧考察戏曲音乐之缘起/101

 关于中央研究院/113

 程砚秋旅欧的跟踪报道/115

 程砚秋先生赴欧考察戏曲音乐日记/160

 程砚秋旅欧之艺术收获的报道/228

第三章 北平沦陷时期日记

 程砚秋中期经典作品/264

 程砚秋隐居务农/285

 关于青龙桥和董四墓/286

 程砚秋先生在青龙桥/291

 关于余叔岩、李锡之、程砚秋三家关系/297

 小女蕙衡在青龙桥向程师求艺/302

 北平沦陷时期日记/306

第四章 带徒授艺

 师事程门记/494

 我的老师程砚秋/503

 程砚秋老师教我《碧玉簪》/528

 程砚秋化妆谱/533

 程砚秋穿过的戏衣/535

第五章 北平和平解放后日记

 (1949年3月29日——1957年8月1日)

 程砚秋后期经典作品/546

 程砚秋晚年经典剧照/552

 程砚秋的义举/554

 艺术交流/558

 忆周总理与程砚秋的交往——三访师兄王吟秋纪实/572

 程砚秋西安之行/584

 忆程砚秋先生新疆之行/587

 忆砚秋先生1950年大西南之行/591

 北平和平解放后日记/594

第六章 闲情逸致

 程砚秋所作书画/676

 玉霜移十八岁生日名贤书画册/680

 程砚秋收藏的书画/684

 戏迷赠给程砚秋的寓意诗画绣品/690

 少年夫妻老来伴/694

 天伦之乐/705

试读章节

不久,我们去南京演了一些日子。该年冬又同去上海黄金大戏院演出,二牌老生是谭富英。回京后,砚秋排了新戏《亡蜀鉴》。大约在1935年又排了新戏《春闺梦》。我和长华一起都参加了音乐设计。

约1932年时,砚秋曾经个人出国,到欧洲去考察戏剧、音乐。他准备带着剧团出国一趟。1937年我们从重庆、成都演出后折回,再去太原,从太原演出回京后,准备了出国行装,正拟启程时,不料,卢沟桥事变发生了!出国之事自然作为罢论了。

北京沦陷后,砚秋在“新新戏院”唱了一个阶段,曾排过新戏《费宫人》。1940年在上海演出时排了《锁麟囊》,这个戏的锣鼓是我设计的。这一个时期,我们曾多次去天津演出。大约是1942年在上海演出后回北京时,砚秋在东车站受到日伪特务和铁路警察的寻衅欺辱,他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挺身和那群民族败类进行了顽强的斗争。砚秋的性格坚强、刚毅;他感慨艺人的社会地位低微,处处受人歧视和压迫,其思想深处埋藏着对黑暗势力的痛恨。在东车站遇到了迫害,使他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挥拳自卫。这件事是砚秋生平中的一件大事,也是件众人皆知的事。从此开始他不愿再登舞台生涯,于是就到京西青龙桥去隐居务农了。砚秋退出了舞台,我们同情他的遭遇,理解他的性情,大家心里都很难受,而我们都是靠卖艺养家糊口的人,为了生计只得搭入别人的班社,挣扎下去。

抗日战争胜利了。砚秋对民族、国家的前途寄托着希望,因此他放下了锄头,离开青龙桥,重返舞台。那时我正在南京,他自北京写信约我在上海会面,继续合作。不久,我们在上海“天蟾大戏院”演出。梅兰芳先生在“中国大戏院”演出。梅、程两班的阵容都十分强大。当时北京的好演员几乎都被约请去沪。梅、程两班各展所长,各有千秋。大约在这个阶段里演出了新戏《女儿心》。

抗战胜利后的日子,越来越使人失望。当时政治黑暗,老百姓生活困苦!这一时期“秋声社”虽仍不断演出,但砚秋面对现实,心里有无穷的感慨。

1949年北京解放了。砚秋迎接光明,精神振奋。不久,我们在东长安街“美琪”演出了几场,大受欢迎。该年冬,我们曾去西安一带旅行演出。1951年5月11日我参加了中国戏曲研究院所属“京剧实验二团”工作。我与砚秋的合作关系至此告一段落,我们合作了将近二十年。1955年砚秋拍《荒山泪》电影。我参加了这项工作,只打了其中两场戏:一场“叹五更”,一场“哭婆婆”。后来由于领导派我参加梅兰芳、欧阳予倩两位先生率领的“中国访日京剧代表团”,而未能完成拍摄《荒山泪》的任务,这是很遗憾的。

1957年,广播电台约请砚秋录音,共录了三出戏,是我打的鼓。一出是《审头刺汤》,萧长华先生的汤勤,雷喜福先生的陆炳,砚秋的雪艳。另一出是《六月雪》,砚秋的窦娥,萧盛萱同志的禁婆,李金泉同志的蔡母。还有一出是《武家坡》,砚秋的王宝钏,杨宝森同志的薛平贵。砚秋与我合作的情况略如上述,由于事隔多年,有些小地方记不准确了。从“鸣和社”到“秋声社”、 “程剧团”这一不算短的阶段中,以在“中和园”演出的那个时期,演员阵容最为整齐。那时二牌老生是谭小培、王少楼;武生是周瑞安;花脸是侯喜瑞、苏连汉;小生是程继先、王又荃、俞振飞;二路旦角是赵桐珊、吴富琴;小花脸是郭春山、慈瑞泉、曹二庚、李四广、贾多才;二路老生是张春彦、哈宝山;老旦是李多奎、文亮臣等许多位艺术修养很高的先生。可以说是群贤毕至,荟萃一堂了。后来,砚秋经常和我回忆起那时的盛况。P21-23

书评(媒体评论)

程砚秋同志在旧社会经过个人的奋斗,在艺术上获得相当的成就,在政治上坚持民族气节,这都是难能可贵的。

——周恩来

程砚秋同志经历了几十年旧社会的生活磨练,具有较强的民族意识和正义感。解放后,在党和国家各次重大运动中,能响应党的号召,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在艺术界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贺龙

砚秋不仅在艺术上精进,在人格上也不断努力精进。砚秋一生不迷茫、不自欺、不虚伪,他有过不被人理解的苦闷与孤独,他明知有些人对他非议,而他对那些对自己执偏见的人的宽容,却使他赢得了友谊。

——郭沫若

程派艺术是一个完整的艺术体系,在京剧舞台上留下了影响深远的人物形象,它并不只是通过程派婉转幽怨而又刚劲流利的唱腔来表现,而且也通过同样具有程派色彩的其他表演手段,使得这些人物被塑造得分外丰满、完美和独具风范。

——冯牧

如果注意倾听一下程腔,就会清楚地感觉到那种如泣如诉的哀怨声调中,别有一股锋芒逼人的东西存在。它显示着一股刚劲的精神,领导着整个节奏向前倾泻……这就是他的唱腔特异之点。

——京剧、昆曲表演艺术家 俞振飞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程砚秋日记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程砚秋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时代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8743081
开本 16开
页数 709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280
出版时间 2013-12-01
首版时间 2013-12-01
印刷时间 2013-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1.344
CIP核字 2011198313
中图分类号 K825.78
丛书名
印张 44.75
印次 1
出版地 吉林
247
190
40
整理 程永江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6: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