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字(精)/文化中国
内容
编辑推荐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灵魂,是世界上最早的象形文字,已经有6000多年的发展历史。中国古人根据汉字的结构归纳出了六种造字法,掌握了这六种方法,学习汉字就容易多了。最初的汉字与中国人的衣食住行有着紧密的关系,在生活中仔细观察,你就能发现很多有趣的汉字故事。可以说,学习汉字是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有效路径。

内容推荐

汉英版《文化中国》丛书是为海外读者精选精编精译的一套介绍中国文化的图书,意在为海外读者提供一个了解中国的窗口。这些图书从不同角度介绍中国,帮助世界英文读者认识中国自然地理、历史风俗以及当代中国丰富多彩的文化等。本册介绍的是中国字文化。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汉字的起源和构造

第二章 人

第三章 自然

第四章 动物

第五章 交通和货币

第六章 农耕

试读章节

第一章 汉字的起源和构造

1899年的一个夏日,清末小说家、学者刘鹗在北京达仁堂中药店买药时,注意到被当做药材卖的“龙骨”上刻有类似符号的花纹。他把骨头带回家给朋友王懿荣看。王懿荣觉得这花纹和汉字有某种联系,于是把药店其余的“龙骨”都买了回来,经过研究,确认这是一种湮灭已久的古老汉字。在此之前人们知道的最古老的汉字,是商周青铜器上的铭文,而刘鹗在1903年为世人展示了更古老的汉字——刻在兽骨和龟甲上的甲骨文。

殷商时期,君王相信可以通过占卜来和神灵对话。遇到征战、狩猎、建筑、祭祀、天气、年成的丰歉、梦兆和生老病死,他们都借助甲骨向先祖提出问题,询问吉凶。

甲骨上的文字都是卜辞或与占卜相关的记录,从左到右或者从上到下刻写而成。问卜的人在磨光的甲骨上挖一排一排的深槽,一边大声向祖先喊着商王的问题,一边将一根烧得通红的铜棒放到刻好的槽里。由于太热,甲骨就会出现裂纹,同时发出“噗”的破裂声,人们称之为甲骨说话,问卜者能从裂纹中读出答案。他们事后经常把问题和答案都用刀子刻在占卜用的甲骨上,并把它们保存起来。

1928年在商朝殷都遗址河南安阳小屯附近,人们对甲骨文进行了第一次科学性发掘,先后找到十几万块甲骨。比甲骨文稍晚出现的是金文,也叫钟鼎文,是先秦时期铸或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这些青铜器和祭祀仪式有关,表面或内部有铭文。铭文的内容通常只有一个字,可能是姓氏或者族徽,也有稍微长一些的记载器皿制作的经过。

中国古代,人们根据汉字结构归纳出了六种汉字构造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实际上,其中只有前四种是造字法。

象形,就是把客观事物的形体描绘出来,例如“日”和“月”。

指事,大多数人认为这种造字法就是在象形的基础上加个指事符号做标记,例如“甘”就是在“口”里加一点,表示舌头上感到甜味的地方。

会意,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象形字组合在一起表示一个新的意思,例如“友”就是两只手拉在一起,表示朋友的意思。

形声,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组合在一起,一部分表示这个字的声音,一部分表示这个字的意思。如“江”,三点水表示字义与“水”有关,“工”提示读音。

金文的字形比甲骨文方正、匀称。到了战国时期,文字又有所不同。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在战国文字基础上创制了小篆,被确定为全国的标准文字。随后,又出现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建国后,我们开始推行文字改革,就确定了今天的简化字。

毛笔是中国独有的一种传统书写绘画工具,相传最早是由秦代的蒙恬将军发明的。传说,他率军30万收复河套后,就长期驻军边疆。作为边疆大将,他经常要向秦始皇奏报军情。但是当时文字书写,是用刀契刻在竹片上的,费时费力。而边情瞬息多变,文书往来频繁,用刀契刻字显然不能适应战时的需要。蒙恬急中生智,随手从士兵手中的武器上撕下一撮红缨,绑在竹杆上,蘸着颜色,在白色的丝绫上书写,由此大大地加快了写字速度。此后,又因地制宜不断地改良,根据北方狼、羊较多之便,利用狼毛和羊毛做笔头,制成了早期的狼毫和羊毫笔。因此,过去制笔行业中,蒙恬被供奉为行业祖师爷。

但是据考古发现,早在距今六七千年的西安半坡遗址中出土的彩陶器上,就有许多颜色协调的图案,如人面纹、鱼纹、波折纹等,其笔触古朴典雅,线条流畅,清晰可见,显然是用毛笔描绘出来的。甲骨文中“聿”字的字形,像一手握毛笔的样子,“聿”就是“笔”。

中国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以毛笔、宣纸、墨和石砚为工具。书写者使用毛笔,蘸取在砚台中磨研适度的墨汁,在宣纸上书写。由于象形是汉字最基本、最重要的特征,与绘画的依据非常相似,所以中国书法与中国传统绘画有着一种血脉相通的联系。此外,书法还与诗歌、篆刻、音乐舞蹈等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

P1-3

序言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灵魂,是世界上最早的象形文字,已经有6000多年的发展历史。中国古人根据汉字的结构归纳出了六种造字法,掌握了这六种方法,学习汉字就容易多了。最初的汉字与中国人的衣食住行有着紧密的关系,在生活中仔细观察,你就能发现很多有趣的汉字故事。可以说,学习汉字是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有效路径。汉字产生以后,不仅对书法、绘画、诗歌、篆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周边国家的影响更深远,日本、越南、朝鲜等国的文字都是在汉字的基础上创制的。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字(精)/文化中国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齐静文
译者 徐晏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0797951
开本 24开
页数 5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3
出版时间 2010-06-01
首版时间 2010-06-01
印刷时间 2014-07-01
正文语种 中英对照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图书小类
重量 0.32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H12-49
丛书名
印张 3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9
196
4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8:4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