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度及考试是唐史研究中的热门话题,但是有关唐代应试者的生活状况,这一重要问题问津者较少。本专著则是这一方面的尝试性研究,文章主要从日常生活史的角度,在文献史料分析的基础上对唐代举子的日常生活诸面相进行了专题性研究。文章认真探讨了唐代举子的经济生活、科考旅寓、家庭关系、精神生活以及社会交往等五个方面的内容,对举子的科考生活做了比较系统而综合的勾画,并对相关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同时,将举子的科考生活置于唐代社会、经济、文化、习俗等发展变化的大视角下进行探讨,使我们看到了这一群体的艰辛追求。
图书 | 唐代举子科考生活研究 |
内容 | 编辑推荐 科举制度及考试是唐史研究中的热门话题,但是有关唐代应试者的生活状况,这一重要问题问津者较少。本专著则是这一方面的尝试性研究,文章主要从日常生活史的角度,在文献史料分析的基础上对唐代举子的日常生活诸面相进行了专题性研究。文章认真探讨了唐代举子的经济生活、科考旅寓、家庭关系、精神生活以及社会交往等五个方面的内容,对举子的科考生活做了比较系统而综合的勾画,并对相关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同时,将举子的科考生活置于唐代社会、经济、文化、习俗等发展变化的大视角下进行探讨,使我们看到了这一群体的艰辛追求。 目录 绪 论 第一节 研究范围与研究动机 第二节 学术史回顾 第三节 社会背景分析 第四节 研究取向、资料及方法的运用与章节安排 第一章 经济生活 第一节 唐代举子的科考消费 第二节 唐代士子应举与家庭经济 第三节 唐代举子科考旅费来源探析 小 结 第二章 科考旅寓生活——以食、住、行为中心 第一节 旅途的食生活 第二节 旅途住宿状况 第三节 旅途的行生活 第四节 唐代举子在京城长安的寓居生活——以住宿为中心 第五节 唐代的客死举子 小 结 第三章 社会交往 第一节 唐代举子的社交群体——以进士所撰墓志为中心 第二节 唐代举子的社交路径——以科考为中心 第三节 空间与交际:唐代举子的社交场域 小 结 第四章 家庭生活——以科考为中心 第一节 科考背景下唐代举子与父母兄姊的关系 第二节 唐代举子的夫妻关系 第三节 随行童仆与举子科考 第四节 中晚唐进士的婚姻缔结状况 第五节 唐代举子与家人的信息沟通 小 结 第五章 精神生活 第一节 唐代举子的佛教信仰 第二节 唐代举子的道教信仰 第三节 唐代举子的方术信仰 第四节 唐代举子的神灵信仰 小结:唐代举子精神信仰混杂的原因 结 语 一 旅寓漂泊、旅途奔波的生活状态 二 经济忧虑程度普遍高于宋、明、清举子 三 极端重视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 四 带有浓厚地域特色和时代特色的精神信仰 附 录 由科举仕进看中晚唐河北藩镇的地域文化 一 河北士人的科举追求 二 河北士人的科举仕进概况 三 河北士人追求科举仕进的背景分析 四 结论 参考文献 后 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唐代举子科考生活研究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刘琴丽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9715734 |
开本 | 其他 |
页数 | 367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22 |
出版时间 | 2010-08-01 |
首版时间 | 2010-08-01 |
印刷时间 | 2010-08-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7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D691.46 |
丛书名 | |
印张 | 18.6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28 |
宽 | 150 |
高 | 18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