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带好你的兵(向戚继光学管理)(精)
内容
编辑推荐

中国企业在学习西方职业经理人的同时,是否也可以更多考虑将民族的历史和传统中的精华——如道义、自省、谦逊、勤俭、克己等系统性地融入团队建设?本书提醒我们需要多从中国历史中寻找前人的管理心得。虽然书中讲的是戚继光的军事管理思想和实践,但其中有太多值得企业家思考的内涵。

内容推荐

在动荡不安、人人自危的大明王朝,倭寇横行无忌,军队接连溃败,百姓深受其害。一代名将戚继光主动请缨,他一手打造的“戚家军”在抗倭战役中百战百胜,一举荡平倭寇海患,沿海百姓终得安居乐业。他懂带兵,也懂做人,从首辅张居正到黎民百姓,他的知交遍朝野。本书通过一系列史料分析,揭示出戚继光非比寻常的带兵之道,而这正是今天的管理者打造必胜团队、实现高效管理的必胜之道。

目录

序 彭若鸟的故事

第一章 明朝的彭若鸟

第二章 知识分子的四种选择

第三章 着眼于纪效的教练式管理

第四章 “我所学到的知识全都是错误的……”

第五章 领导力是一种爱的能力

第六章 强调竞争力的阵法设计

第七章 在纪律与绩效之间

第八章 戚家军的文化力

第九章 善气迎人的公关之道

第十章 张居正与戚继光的绩效考评之比较

第十一章 世间已无戚继光

附:戚继光大事年谱

试读章节

有道是冬日可爱。这是一个冬天的上午,我和女儿一边在庭院里散步,一边享受着温暖的日光浴。我向她讲起彭若鸟的故事,问她有怎样的感受。

她说她联想起了中国历史上的很多人。例如:

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

2.“大丈夫当扫除天下”的陈蕃;

3.“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杜甫;

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

5.“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的岳飞;

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

7.“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横戈马上行”的戚继光;

8.“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

我很喜欢和女儿一起重温这些看上去与现代商业社会无关的历史典故。而历代先贤们舍生取义的壮举,就想彭若鸟的故事一样,温暖着我们的心灵。

这段时间,我正在做团队文化建设的研究。几乎所有的管理者都渴望拥有一支无往不胜的团队,一些所谓的专家便趁机投其所好,编造出一系列管理理论和管理工具。很惭愧,我也是这些专家中的一位。我们做了大量的努力,但在管理实践中却很难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效。无论是企业家还是职业经理人,经常感叹的一句话就是:“人心都散了,队伍不好带啊!”

都知道人心散了,但没有人知道人心是怎么散的。从治学上讲,这就是典型的“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换句话说,那些“不知其所以然”的管理理论和管理工具,其实不过是想当然的主观推论和自作聪明的计谋。和同行的专家们不太一样,当他们还在继续推销那些理论和工具的时候,我已经一头钻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故纸堆中,开始了孜孜不倦的求索。

我终于明白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其实也是一部管理学的发展史。在这个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组织文化和管理工具,与现代管理学的研究成果相比较,显然要丰富得多。每一个朝代,每一个政权,都有着曾经存在过的组织文化和管理工具。而中国之所以能够出现华彩汉唐和风雅两宋这样基业长青的组织形态,其中的奥秘并不在于那时候的管理工具多么科学,而在于那时候有一种很好的文化土壤,能够培养出品德高尚、热爱家国、勇于担当的组织成员。

太平无事的年月,这些组织成员看上去甚是平凡,没有多少奇特之处。一旦国家或民族出现危难,他们就会像屈原、陈蕃、杜甫、范仲淹、岳飞、文天祥、戚继光、林则徐那样挺身而出。他们也许成功,实现“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的人生使命;也许失败,留下“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千古憾恨。而他们的碧血丹心,就像冬天的太阳一样,挂在历史的天空中,是那样的温暖而又可爱。

P17-19

序言

近现代以来,中国掀起了两次学习西方商业文明的高潮:一是晚清时期,二是改革开放时期。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向西方学习得很彻底、很全面,也由此取得了卓越的成绩。然而,2007年金融危机的爆发,打破了许多人对西方商业文明的顶礼膜拜。或许今天我们更应该考虑,如何基于中国的文化和现实发展自己的商业文明。马克斯·韦伯提出了著名命题“经济发展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我想,对中国来说,现在也已经到了思考中国经济长期发展与中华文明之间的关系的迫切阶段了。

在西方商业文明中,私利性是主导性的,“看不见的手”的原则一直被奉为《圣经》。虽然私利性有利于调动人们的进取心和竞争力,但其仍然存在一个边界,一旦越过就会危及社会。全球金融危机的深层根源,就在于这种私利性越了界。

相比之下,中国的精神更多是以儒家“天人合一”、“中庸之道”的哲理,以仁、义、礼、智、信等儒家道德规范为其内核。中国商人大多以做一名儒商为追求。近代儒商伦理并不强调金钱利益至上和个人主义原则,而是将经营工商业视同治家、治国的大事。中国遭到西方列强冲击后,这种儒商伦理在“千年未有的大变局”中更加突出,许多商人均以“实业救国”、“实业强国”为追求,其中以旧中国实业界“四个不能忘记”的人物张之洞、张謇、范旭东、卢作孚最为典型。商人文明倡导义利兼顾。用今天的观点来看,“义”是国家利益和社会利益,“利”是个人利益和企业利益。

与中国文化一脉相承的日本企业文化的特点之一就是,建立了“和”的观念引导下的企业文化价值体系。“和”的主要内涵是爱人、仁慈、和谐、互助、团结、合作、忍让等,与东方的哲学体系相契合。中国企业在学习西方职业经理人的同时,是否也可以更多地考虑将民族的历史和传统中的道义、自省、谦逊、勤俭、克己等精华系统性地融入团队建设?

在中国教育历史上,有一个美国人名叫丁韪良(中文名),他曾经担任过北京大学的前身京师大学堂的首任总教习。他在1901年(那可是中国历史上最屈辱的年代)出版的《汉学菁华》中说道:

从来也没有一个伟大的民族受到过更大的误解。中国人被指责为缺乏热情,因为我们没有一个足够透明的媒介可以把我们的思想传递给他们,或是把他们的想法传递给我们。中国人还被指责为野蛮透顶,因为我们缺乏广阔的胸襟,无法理解一个与我们截然不同的文明。中国人被描述成毫无独创性的模仿者,尽管他们所借用别人的东西要比任何其他民族都少。中国人也被说成是缺乏创造力,尽管世界上一系列最有用的发明创造都是受惠于他们。中国人还被认为是死抱住传统观念不放的,尽管在他们的历史中曾经发生过许多次深刻的变革。

我们可以轻易地预见,两个文明之间的互相影响将来会远比过去大得多。当中国在一两个世纪之内开发出广袤国土上的自然资源,并用现代科学把自己全副武装起来,跻身于世界三四个最强大的国家之后,你认为全世界还会继续对它过去的历史无动于衷吗?不仅人们认为了解中国历史对于文科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乘我现在灵感附身,我还要预言——中国的语言和文学也将成为西方各大学的研究科目。

今天,当我们再次体味这些文字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智者的光芒。

所以,当我们有暇沉浸于思考的时候,会发现在曾经的某段时间内,我们对西方管理思想研究的顶礼膜拜远远超过了对中国本土思想的追根溯源。成君忆的新书《带好你的兵——向戚继光学管理》,则是提醒我们需要多从中国历史中寻找前人的管理心得,虽然书中讲的是戚继光的军事管理思想和实践,但其中有太多值得企业家思考的内涵。特别是戚继光不仅在品德上修炼自身,强调练将之道在于“先教心法,后教技法”,还决心把他的兵卒训练成“士兵”、“士卒”,使得“士”不再是读书人的专利。当兵的除了操练武艺,也应该像读书人那样懂得礼义廉耻,这使得“戚家军”最终能够成为一支忠于职守、勤奋勇猛的军队。“士兵”一词也沿用至今。

成君忆的思考还不仅止于此,他从历史价值观的视角对企业管理中的领导力和文化力进行的思考,不仅有体系,有依据,更有实践指导价值。对此,我始终以欣赏的态度,看着他的思想不断成熟。

到2010年,中国改革开放已三十余年。以三十为数,如果一年一个脚印,起点是1978年,那一年,邓小平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如果十年一个脚印,起点是1708年(康熙四十七年),康熙缔造了新中国成立前中华民族的最后一个“盛世”;如果百年一个脚印,那是公元前1000年左右,中华民族有正式编年史的开始;如果万年一个脚印,就回到了三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据说中华始祖伏羲氏的母亲踩了一个巨大的脚印,怀胎十二年生下了伏羲。中华民族就是这样从远古时代一步一步走过来了,成为从远古至今历史从未间断的唯一民族。

我始终坚信,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灿烂思想的民族。

何志毅

管理学专家,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

后记

本书原名《彭若鸟的故事》,此名有一种意味深长的文学含义。后来,编辑发短信给我说,他们在选题会上对书名做了更改。我理解编辑们的用意,他们在研究这本书适合哪些人阅读,更改书名是为了满足市场定位的需要。新的书名《带好你的兵》,似乎更能打动目标读者的心。

我要不厌其烦地强调,管理学的问题,说到底是管理者自己的问题。有道是“强将手下无弱兵”,如何带好你的兵,其奥秘在于如何做一名像戚继光那样的强将。以我从事管理学研究多年的经验,有些管理者悟性很好,一点就通;有些管理者却像三国故事里的阿斗,怎么也扶不起来。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书对于戚继光以及和他同时代人物的评论,可能会引发一些争议。今年春天的一个傍晚,我在火车上与熊召政先生(著名作家,历史小说《张居正》作者)不期而遇,向他请教明朝覆灭的教训。他认为,明朝末年的动乱,并不是因为张居正的绩效管理变革,而是因为地主豪强对于土地的兼并。我听了之后颇有触动,准备做一些内容上的调整,却终因个中情况过于错综复杂而罢手。诸位读者,请容我以后再来做专门的研究和论述。

感谢何志毅博士(管理学专家,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在百忙中为本书做的推荐序。吴晓波先生(财经作家、蓝狮子财经图书出版人)、袁岳先生(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董事长)、孙虹刚先生(清华大学中国管理中心研究员)、王忠先生(管理咨询专家,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企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和邓景异先生(北京读书人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总经理)也为本书提供了诸多方面的帮助与支持。

成君忆

2010年5月于武昌梁子湖

书评(媒体评论)

在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外来的民族都会被迅速同化,底子的问题就在于中华文明强大的包容性。而中国改革开放开启的则是向日本和欧美引进管理的道路,30年后,在中国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中华文化的包容又开始显现,从《论语心得》到《带好你的兵——向戚继光学管理》,不断向5000年历史深处的发掘,将“国学”研究带到了新高度,成君忆的这本书是这段历史的一部分。未来会怎样无从知晓,但历史却真实地存在于过去,这也是成君忆的发掘、研究的价值所在。

——财经作家、蓝狮子财经图书出版人 吴晓波

中国企业在学习西方职业经理人的同时,是否也可以更多考虑将民族的历史和传统中的精华——如道义、自省、谦逊、勤俭、克己等系统性地融入团队建设?《带好你的兵——向戚继光学管理》提醒我们需要多从中国历史中寻找前人的管理心得。虽然书中讲的是戚继光的军事管理思想和实践,但其中有太多值得企业家思考的内涵。

——上海交大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 何志毅

我经常读到以西点军校的军事管理原则为基准写的管理书籍,终于等到了这本基于中国将领的管理实践进行提炼与概括的书籍。好读、易懂,对于我现在手头的管理起到了启发作用。

——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董事长 袁岳

管理者们总希望找到秘籍、绝招,在我看来,《葵花宝典》肯定是没有的,但秘籍、绝招确实是有的。比如《孙子兵法》中就讲过,能打胜仗的将领需要具备“爱”的智慧:“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为爱子,故可与之俱死。”想想看,这样的将和兵,怎么可能不打胜仗呢!读这本书,学学一代名将如何实践了孙子所讲的五大管理智慧——智、信、仁、勇、严。

——清华大学中国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员 孙虹钢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带好你的兵(向戚继光学管理)(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成君忆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46333922
开本 32开
页数 137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0-08-01
首版时间 2010-08-01
印刷时间 2010-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管理-管理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7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C93-49
丛书名
印张 4.5
印次 1
出版地 吉林
215
156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1: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