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美术观察学术文丛(批评卷)
内容
目录

总序

前言

一  批评

 韩美林的巨型雕塑属哪个档次

 这样的批评属于哪个档次——与钱海源先生商榷

 美术院校中国画教学的根本失误

 当代美术批评标准的建立

 从音乐外行陈逸飞画音乐谈起

 为人为艺之道异

 我们为什么需要批评?

 书法究竟是什么

 走向单向度的书法

 书法家靠什么兴奋?

 篆刻艺术的当代品格

 从音乐内行的《从音乐外行陈逸飞画音乐谈起》谈起

 语境-问题·方法·立足点

 对艺术评论的期望

 闲话批评

 中国现代艺术应以西方“现代”为标准么?——谈社会进化论的消极影响兼及回应孔新苗先生

 中国理论界的尴尬

 自重:艺术教育

 批评就是宣传

 有害的艺术需要批评——读陈传席教授《批评就是宣传》并与之商榷

 批评何以独立

 批评自白

 雅事俗根

 何以是狗东西,而且要打死?——沦为落水狗的批评

 偏差的定位——质疑“墙:中国当代艺术二十年的历史重构展

 过分的距离只会带来审美疏远——“2005成都双年展”印象

 素描,国画教育的陷阱?

 “恶炒”之风正在侵蚀中国油画

 上“文化产业”专业不等于“跑马圈地

 笔墨与时代一国画创新的陷阱

 质疑“油画民族化

 “外来本土化”与“油画民族化——对《质疑“油画民族化”》的回应

 艺术学科的“学科自觉”何在?

 城市雕塑让人欢喜让人忧

 酸腐的批评

 “艺术简历”中的浮夸泡沫——可鄙的艺坛“商标化”应该唾弃

 “中国文艺复兴”之辩何时休?-中国艺坛“文艺复兴”情结的背后

 中国艺术,中国标准

 我们的当代艺术与西方的当代艺术有什么差距

 困惑与出路一关于书法展览的忧思

 当前雕塑领域的几个突出问题

 美术理论界的抄译之风

 798杂感

 对“第六届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的批评

 学术批评,能否以“臆测”为基础?——就<美术理论界的抄译之风》与黄河清先生商榷

 挂羊头卖狗肉的吆喝

 “旁观者”眼中的中国艺术界

 公共艺术:学科还是泡沫

 美术考古学学科建设的认识前提和实践性

 批评家的责任

 独立的批评是公共艺术成立的关键

二 设计批评

 质疑中国设计大展

 民族设计五人谈(上)

 民族设计五人谈(下)

 质疑“人本设计”——致郑也夫

 寻找核心词:人本还是生态——答翟墨、陆少游

 “越是论”再正讹——致袁良骏

 设计“概念”不可缺一谈艺术设计语义系统的意义

 包豪斯在中国真的过时了吗?——致翟墨先生

 美化城市还是破坏城市?

 景观设计与美丽陷阱

 关于“反倾销”与“低价设计”的思考

 谁来设计普通民居

 一所“学院”的消失?

 设计“公社”

 勿迷如此“中国元素”

 中式建筑的意识形态及其批评

 产品设计的“宜家化”趋势与功能主义的危机

 中国动画如何崛起?——从《变形金刚》的票房奇迹说起

 质疑《设计“公社”》——与杭间先生商榷

 缺乏思考的设计

 “文化自卑”与“技术崇拜”制约着当代中国书籍设计

 让“设计”成为一种日常语言

 新农村建设与中国设计的蓝海——与北京大学陈刚教授对话

 造物、造化与文化根源——对于中国设计若干基本问题的思考

 “世界设计大会”带给我们什么?——王敏访谈

 设计,怎样为农村人群服务?

 设计理论,怎样照进现实——对话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杭间教授

 设计产业政策研究的挑战与机遇——对话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处处长许平教授

 中国设计生存环境的分析与应对

 “家电下乡”:怎样“入乡随俗”?

 露“脸”了,却不会“表情”——对中国城市形象广告设计与传播现状的思考

 人人都爱做设计?

 构建中国书籍设计的“当代价值体系”

 有关“设计批评”的批评——访中国工艺美术馆馆长、

 本刊前主编吕品田研究员

 设计批评如何教育?——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艺术史论系主任张夫也教授

 可持续设计是一种风格或流派吗?

 “新媒体”:技术还是理念?

 设计学研究岂能“袖手旁观”?

 新世纪十年中国设计批评关键词

 ——基于《美术观察》【设计批评】栏目的文本分析

 当代中国平面设计的后殖民性

 阿达:在“中国动画学派”之外

 “工艺美术”与“设计”宜拉开距离

三 现象

 古典·情结·中国画——关于当代中国画创作中“古典情结”的对话

 关键在借古以开今——也谈“古典情结”

 关于“都市体验”及其折射形态的对话

 画派是可以打造的吗?

 从“艺术群落”到“艺术社区”

 我们为什么喜欢齐白石?

 “现代书法”还是“书法”吗?

 没有“问题”的雕塑界——关于雕塑界现象的对话

 “黄宾虹热”的喜与忧

 50年后的美术史能留下谁

 儿童美术教育为何“管小不管大”

 规模的误区——有关手工艺个体经济生产规模的讨论

 探讨中的当代艺术教学

 道德操守与老字号的发展

 现代书法创作阵营的“传统”转向

 “中国美术史”教材中的错讹

 艺术家非得聚居不可吗?

 设计史论类著作的讹误与失范

 没有“实习”的设计教育

 偏离本体的美术史论研究

 城市建筑的低俗风

 中国动画:缘何一味“低幼化”?

 千人一面的当代书法创作

 “80后”的群体意识与自我指认

 没有“创意”的创意产业园

 美术翻译,缘何错误百出?

 褪色的素描教学

 广告,你离艺术有多远?

 走进学院的实验艺术

 当代书法创作的专业化倾向

 我们需要多少美术教材?

 当艺术成为城市品牌

编辑推荐

祝帅主编的《美术观察学术文丛:批评卷》汇编的文章全部选自“批评”栏目。

批评是美术学研究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代美术创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创刊伊始,在名誉主编王朝闻先生的身体力行之下,《美术观察》就高度重视美术批评,提倡理论与创作实践、批评与理论建设的紧密联系;2003年开始,《美术观察》更是在国内美术期刊中率先开设[设计批评]栏目,积极介入推动中国当代设计的发展进程。出刊200期以来,在作者、编者、读者的共同努力与期待下,《美术观察》编发了数百篇优秀的批评类文章,所阐述的许多观点对中国当代美术和设计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现在展现在读者面前的,便是这些批评文字中代表性成果的汇编。

内容推荐
本书所收入的文字、除取自 [批评] 、 [设计批评] 栏目之外, 还有相当一部分取自 [现象] 等栏目, 主要内容包括: 韩美林的巨型雕塑属哪个档次、对艺术评论的期望等。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美术观察学术文丛(批评卷)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祝帅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长安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0705168
开本 16开
页数 48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590
出版时间 2012-05-01
首版时间 2012-05-01
印刷时间 2012-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艺术概论
图书小类
重量 0.91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J05-53
丛书名
印张 31.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60
186
2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6:1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