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我的漫长岁月/钢琴教学与演奏艺术译丛
内容
编辑推荐

《我的漫长岁月》是有关作者阿图尔·鲁宾斯坦生平的第二本书,该书的撰写是一段奇异的经历。它并非座机亲手写就,而是不得已进行了口述。如果没有下述两人无法估价的帮助,本书就不可能完成。托尼·马迪根耐心地记录了口述的本书开头的大部分;尔后,直到本书的终结,则是安娜贝拉·怀特斯通,这在两年的时间中,它的完成没有借用任何书面材料或外界的帮助,依靠的全是作者自己的记忆力。本书由梁镝、梁全炳、姚曼华三位译者合作翻。

内容推荐

这是有关阿图尔·鲁宾斯坦生平的第二本书,《我的漫长岁月》的撰写是一段奇异的经历。它并非作者亲手写就,而是不得已进行了口述。如果没有下述两人无法估价的帮助,《我的漫长岁月》就不可能完成。托尼·马迪根耐心地记录了口述的本书开头的大部分;尔后,直到本书的终结,则是安娜贝拉·怀特斯通,她不仅记录下,而且用她流畅的英语给了阿图尔·鲁宾斯坦极大的帮助,这在两年的时间中,给阿图尔·鲁宾斯坦增添了勇气,以继续这一艰巨的劳动。这项工作对其的记忆力也是最大的考验,它的完成没有借用任何书面材料或外界的帮助,依靠的全是自己的记忆力。在此,谨向这部长篇自传的两位合作者表示深深的谢意。不管本书在文学上的价值如何,但完成它使其的生活翻开了愉快而更有生气的一页,使其在92岁的耄耋之年,比已往更加热爱生活。本书由梁镝、梁全炳、姚曼华三位译者合作翻。

目录

前言

写在《我的漫长岁月》中文本付梓之际

《我的青年时代》中文版序

一、福地拉丁美洲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1~9小节)

二、第二次征服美国的尝试和墨西哥奇遇

 (10~15小节)

三、战后的欧洲和快活的20年代

 (16~78小节)

四、婚姻与家庭

 (79~89小节)

五、东方大巡演

 (90~91小节)

六、1937年:我最长的旅行和胜利重返美国

 (92~100小节)

七、第二次世界大战,逃往好莱坞和我的美国公民身份

 (101~115小节)

八、重新安家在巴黎,更多的巡演和录音 (116~129小节)

结束语

人名索引

译后记

试读章节

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我生活中的一切。出生时,波兰还受着沙皇的统治,在俄国共产化后,我被迫移居国外。

战争爆发时我正在伦敦,之后,我立即前往巴黎,打算参加当地的波兰军团,但是,在沙皇撤销了成立军团的命令后,我只得返回伦敦。在那里,亏得一连串的好运气,我受邀去西班牙的圣塞瓦斯蒂安演出,替代一位已应征人伍的法国钢琴家。正是这场在西班牙海滨胜地举行的夏日音乐会开启了我整个职业演奏生涯的大门。西班牙听众、报刊,以及王室,不仅热诚地接纳了我,而且竞认为我是唯一得到了西班牙音乐真传的演奏家。战争的头两年,我在西班牙忙着在几乎所有的城市里为剧院里爆满的听众演出,同时又感到十分歉疚,因为我成功的部分原因在于战争妨碍了其他钢琴家在这个国家亮相。

1917年,我年满30,在西班牙得到的好名声传到了拉丁美洲。我获得一份酬金很高的合同,非常赚钱的职业钢琴家的生涯便由此开始。我乘坐西班牙“伊莎贝拉公主号”汽轮越过大洋,由经纪人埃内斯托·德克萨达陪同,他同意在演出期间担任我的秘书。

但我对即将成为我的福地的拉丁美洲的第一次接触谈不上乐观。我们的汽轮抵达布宜诺斯艾利斯码头时,已是傍晚。福斯蒂诺·达·罗萨,科隆剧院和奥德翁剧院的大经纪人,派来了他的秘书,把我们接到城里最好的旅馆——广场酒店下榻。

雷吉娜·巴德,我在航船上遇到的既迷人又好客的女邻居——我花了不少小费才说服乘务员打开了我们俩的船舱之间的门——坚持要和我共度最后一夜,第二天她便要和她的同伴们继续前往智利。当晚,这位可爱的法国女演员和我搭档上演了一出现实生活中的滑稽剧。广场酒店的经理为我准备了一个舒适的房间,床边还放着沙发。雷吉娜来到我的屋里,我们俩准备一起度过这最后一晚。突然间,电话响了起来。“那位女士必须立即离开您的房间。”原来是经理,“酒店不允许没有完婚的男女同住一室。”

我赶忙穿上衣服,冲到楼下去解释,说我的朋友早上就会离开。结果没能说服那顽固的经理。毫无成果的讨论结束后,我们只好让雷吉娜留在我的房问里,而经理则陪我去酒店为住客的私人男仆提供的房间。和雷吉娜痛哭流涕地互道晚安之后,我在狭小、没有新鲜空气、没有自来水的房间里极不舒服地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所幸,苦难的考验没有持续太久,一清早我就得起身把雷吉娜带到火车站,送她去智利。

再次回到自己的房间安顿好后,我原本打算睡它一觉,却又被刺耳的电话铃声惊醒。原来是德克萨达,他住在另一家旅店。“你得准备好,”他说,“达·罗萨办公室派来的两位先生已经在路上了,他们要来商定音乐会的节目单。”不到1小时,德克萨达陪着两个年轻人走进房间。“你的节目单准备好了么?”他们问,“我们现在就要3份节目单,好安排6场联票音乐会。”我答应当天下午准备好。“不行,”其中一个说道,“今天下午已经安排了您与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报纸编辑部见面了。”发现我的惊讶后,他补充道,“只有5家报纸。”我纳闷地反驳说,“为什么?节目单你们自己就可以交给他们呀!”

“哦,不,这事非常重要。编辑们总是希望艺术家们在抵达后亲自去拜访他们。”

“你是想说,我得求他们对我好些吗?”我不耐烦地问道,“我以前从来没有这么干过,现在也不打算这么干。”

“即使是卡鲁索①也要去拜访我们的报纸的!”他们喊了起来。

“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钢琴家,但总还有点自尊,而且我拒绝向有权势的新闻界屈服!”

这一幕发展成了争吵。我们四个开始大声喊叫,令我大失所望的是,埃内斯托·德克萨达竟然站在他们一边。但是当看到我勃然大怒时,他们便降低了嗓音问:“阿图罗先生,是否可以同意只拜访《民族报》(La Nacion)一家,这是我们最重要的晨报,该报的东家,路易斯·米特雷先生是一个真正的音乐爱好者,肯定想和你见面。”

米特雷这个名字让我楞了一下。“米特雷,米特雷”我说,“这名字多少有些耳熟啊。”突然我记了起来。在马德里的最后几天,我几乎每天都能见到马努埃尔·德·法雅②以及著名的吉卜赛女舞蹈演员和歌手帕斯托拉·英姆佩里奥。她当时正在跳法雅所作的《魔法师之恋》,午夜场演出结束后,作曲家和我总把她拉到以热巧克力著称的马略卡点心店③。她来的时候,通常有诸如堂兄、侄女、外甥之类的饿慌慌的亲戚跟着,而我总是做东。P3-5

序言

这是有关我生平的第二本书,该书的撰写是一段奇异的经历。它并非我亲手写就,而是不得已进行了口述。如果没有下述两人无法估价的帮助,本书就不可能完成。托尼·马迪根耐心地记录了我口述的本书开头的大部分;尔后,直到本书的终结,则是安娜贝拉·怀特斯通,她不仅记录下,而且用她流畅的英语给了我极大的帮助,这在两年的时间中,给我增添了勇气,以继续这一艰巨的劳动。这项工作对我的记忆力也是最大的考验,它的完成没有借用任何书面材料或外界的帮助,依靠的全是自己的记忆力。在此,我谨向我的这部长篇自传的两位合作者表示深深的谢意。不管本书在文学上的价值如何,但完成它使我的生活翻开了愉快而更有生气的一页,使我在92岁的耄耋之年,比已往更加热爱生活。

后记

本书的上册《我的青年时代》于2005年5月出版后,受到读者的热情欢迎和支持。一位音乐界的朋友告,她过去从书本上读到的音乐大师们,在本书中,一个个都“活起来了”,他们把她“带进了许多从未知道的音乐事件中……”一些读者表示,本书“内容太丰富,太有趣了”,他们盼望能早日读到其下册的中文译本!这些对我们当然是极大的鼓励,我们又何尝不希望早日译完全书呢。只是由于下册的篇幅更长,必须安排一段较完整的时间才能共同完成。

直到2007年初,翻译下册的“工程“才算启动。我们的小家再次变成了一个繁忙的小作坊:儿子梁镝先从英文原著逐字逐句译出初稿,梁全炳借助波文译本进行核对,姚曼华则主要关注涉及音乐的部分,三人再对全书的难点和文字进行通力的推敲和润饰。由于作者的一生见广识多,他又能时时、事事以幽默的心态看待一切,全书文笔轻快而生动,翻译的过程倒是兴味盎然的。和所有合译者的经历相似,当费尽心力终于找出一个最佳的表达方案时,全家的欢腾也许超过挖到了金矿;而当对某个词句的译法各执己见、僵持不下时,那大声的争论竞使邻居以为我们家在吵架……

笔耕的日子就这样时而安静时而喧闹地过着。2008年夏,我们突然接到专管对外介绍波兰文化的华沙密茨凯维奇学院一位工作人员的电话,称:他们了解到中国有一个译介肖邦和波兰音乐的“家庭组合”;为纪念肖邦诞辰200周年(2010年3月)他们将以五种文字出版一些向世界各国介绍肖邦的书籍和多媒体资料等,特请我们译成中文。对这项重要而有意义的工作,我们义不容辞,于是鲁宾斯坦只好“让路于”肖邦了。忙完译介肖邦的任务已是2010年初。尽管小作坊时常日以继夜地赶工,译完本书已是今夏。

尽管上下册的出版间隔了6年,《我的漫长岁月》总算能与读者见面了。和《我的青年时代》的出版一样,又得到了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俞人豪社长的积极支持,仍由该社出版发行;译书时碰到的一些有关音乐的难点,都一一求教了我国音乐学的权威、中央音乐学院教授于润洋先生;中央音乐学院著名钢琴教授李其芳先生了解到我们三人只有一本英文原著的不便,主动在她家中和音乐学院为我们翻箱倒柜地找书,未果,又托她的以色列学生回国休假时在特拉维夫找(她的这位外国留学生还为我们解决了翻译中的一个难题),李教授对音乐事业这样的热忱,真令人感动!

在此我们还要特别提及周广仁教授。这位德高望重的钢琴家和教育家,对祖国音乐事业中的任何积极因素总是十分关注,以至外行如我们,她都是不厌其烦地帮助和鼓励。在本书交稿时,我们了解到周先生十分繁忙(教学工作、担任诸多钢琴比赛评委以及频繁的社会活动……),本不该再打搅她。但因《我的青年时代》是周先生写的序,为求得完美,我们又万般无奈地请她再次写序,心中真是感激和愧疚交加。

还有不少从各个方面关心过此书的友人,我们就在此一并致谢了。

姚曼华

20lO年11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我的漫长岁月/钢琴教学与演奏艺术译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阿图尔·鲁宾斯坦
译者 梁镝//梁全炳//姚曼华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10964180
开本 32开
页数 88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1-09-01
首版时间 2011-09-01
印刷时间 2011-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85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37.125.76
丛书名
印张 28.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8
3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2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5: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