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其实孩子不必上早教
内容
编辑推荐

由石娟编著的《其实孩子不必上早教》所表达的主题——孩子不必上早教,其实是说孩子在6岁之前。没有多大的必要去早教机构学习,而不是说孩子在6岁之前,父母没必要教育孩子。当然,在父母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应该重在培养孩子的认知能力和健全人格,而非给孩子灌输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孩子的智商和情商,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全书共分8章,从帮助家长拨开早教的重重迷雾开始,引导家长用爱,用家庭环境,用自己的一言一行,用游戏、社会活动、规矩等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教育孩子,帮助孩子成长为优秀的人。相信通过对本书的学习,你不会再为要不要送孩子去早教班学习而彷徨,而会更胸有成竹地投入到对孩子的早期引导中,帮助孩子自然地成长为一个优秀的人。

内容推荐

虽说早教中心貌似神圣,但很多早教中心的服务质量如何呢?打个比方,就像是在星级宾馆里享受普通的午餐,表面上看似很不错,实际上吃饭的人感觉很一般,即性价比很低。

早教并不是教孩子学习生涩的课本知识,而是教孩子生活,帮助孩子感受生活。所谓早教源于生活,表现为带孩子接触生活,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

早教不是提前教孩子学习知识,而是培养孩子的认知能力、身体的协调能力、尝试能力,千万不要给孩子灌输知识,只要让孩子开心地玩乐,对孩子的成长就是有帮助的。

在孩子3岁之前,家长就应该重视孩子情商的培养,培养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抗挫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

很多家长喜欢说一套做一套。总是要求孩子如何如何,自己却没有做到,总是教育孩子要认真学习,自己却不懂得学习。这样又怎么能让孩子心悦诚服地听从父母的教育呢。

《其实孩子不必上早教》将告诉你: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其实孩子不必上早教》由石娟编著。

目录

总论 什么是早教——揭开早教的危害性

 1.早受教育会压垮成长中的幼苗

 2.别听早教机构坑人的“早教神话”

 3.上早教班等于在星级酒店吃炒饭

 4.父母想到培养“神童”,理智就“歇菜”了

第一章 面对早教,家长存在矛盾观望心理

 1.育子成才是父母最美好的心愿

 2.个别早教成材案例让父母心痒痒

 3.攀比心理促使家长给孩子报早教班

 4.多数家长既怕浪费,又不甘落后

 5.很多父母对早教持观望态度

第二章 面对早教,家长存在矛盾观望心理

 1.孩子3岁前没必要进任何教育机构

 2.孩子3岁前背诗识字都是徒劳

 3.社会不需要高智商的低能儿

 4.斯托纳的自然教育更值得提倡

 5.不要随便把孩子扔给老人

 6.爸爸妈妈要多花时间陪孩子

第三章 言传身教,好父母胜过好老师

 1.爱成绩,更要爱孩子

 2.关起门来为孩子鼓掌

 3.要言传,更要身教

 4.为孩子做敬重长辈的典范

 5.带孩子做文明的公民

 6.领着孩子招待客人

 7.做孩子的诚信榜样

 8.给孩子做个乐观的榜样

 9.培养孩子的生活习惯

 10.培养孩子惜时的好习惯

第四章 家庭环境是孩子最好的课堂

 1.创造一个有益的刺激环境

 2.为孩子布置一片想象的天地

 3.选择有益的卡通

 4.给孩子制作一面涂鸦墙

第五章 把家变成游乐场

 1.锅碗瓢盆皆可“玩”

 2.玩积木,永远不落伍

 3.户外游戏省钱又有趣

 4.与孩子一起制作玩具

 5.角色游戏让孩子明白社会百态

 6.利用电游培养亲子感情

 7.文字游戏激发学习欲望

第六章 培养孩子适应社会的能力

 1.带孩子“串门”,学会与人交往

 2.让孩子在交往中有礼貌些,再有礼貌些

 3.带孩子去购物,了解简单的购物知识

 4.给孩子小钱,让他自己去买小东西

 5.教孩子礼貌地拨打、接听电话

 6.鼓励孩子自我介绍或介绍别人

 7.学会安慰,培养孩子的爱心

 8.参加聚会,教会孩子餐桌礼仪

第七章 规矩让孩子更优秀

 1.规矩到底要不要

 2.懂规矩。才能保安全

 3.有规矩就是不要无原则地迁就

 4.吃饭、睡觉要有规矩

 5.站要有站相,坐要有坐相

 6.听长辈说话要注意的规矩

 7.去别人家里要注意的规矩

第八章 激发孩子的本能就是最好的教育

 1.安全感是最本能的需求

 2.理解并尊重孩子对秩序感的需要

 3.尊重孩子“自己动手”的本能

 4.细心呵护孩子的探索欲望

 5.挫折和失败是孩子成长的阶梯

 6.唤醒并正确引导孩子的好胜本能

试读章节

不过上了两次课后。刘女士就发现女儿没了热情。为了让女儿去上课,每次,刘女士都苦口婆心地做说服工作。有一次,老师在课堂上发给每个小朋友一张白纸。下课的时候,刘女士发现女儿把那张白纸的正反面画得一点儿空隙都没有。刘女士和女儿交谈后,了解到她早就不愿意听课了,老师给她一张纸,她正好用来涂鸦。

看着那张被涂得乱糟糟的纸,刘女士开始怀疑自己给女儿报班是不是错了。就在这时,女儿说了一句话:“妈妈,我的负担太重了,我学不动了。”因为女儿不只是上英语班,还有上其他的兴趣班,还要认字、画画、背诗。从那以后,刘女士就再没让女儿上英语补习班。

现在很多父母对孩子的要求不只是高,还早。比如,让年幼的孩子上早教班,说是为了提前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让本该上幼儿园的孩子上小学,说是自己的孩子很聪明,应付得了小学的学习内容。父母为孩子争取时间,为的就是让孩子在将来的竞争中占据优势,然而这样做是在拔苗助长,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大的危害。

◎不要太高看了年幼的孩子

早教早教,就是让孩子早点儿受教育,这是很多父母对早教的误解。在父母的努力下,年幼的孩子早早地学会了很多知识,本该上幼儿园的孩子,被父母要求上小学。当小学老师不同意时,家长会不厌其烦地向老师或校长介绍自己的孩子有多么优秀,找各种关系来说情。有的父母甚至会动用关系改户口本,把孩子的出生日期往前推移。所有这些做法只是为了让孩子早入学。

教育专家认为,家长之所以这么做,关键在于他们总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最优秀的。既然那么优秀,就要早点儿让他们上学。遗憾的是,他们没有明白,新一代孩子越来越优秀已是一种普遍现象。因此。家长不能太高看了孩子,而要把孩子放到群体中去考察,才能发现年龄小的孩子确实是弱于足龄的。如果强行让孩子提前入学接受教育。到时候无论是在人际交往上还是在学习上,孩子都会有很大的压力。

◎绝不要把孩子当成试验品

有些家长迫切希望孩子提前入学,当被校方拒绝时,他们会说:“试试看吧,不行的话再退学。”在这种试试看的心态的背后,显然是把孩子当成了试验品。校方表示,家长把年幼的孩子送进学校简直是摧残孩子。

首先是身体上的摧残。孩子一进入学校,就要承担学习任务。他们每天上6节课,一节课45分钟,这种耐力是很多孩子不具备的。有的孩子笔都拿不稳,这是因为他们的手部肌肉没有发育好。

其次是心理上的摧残。要知道,当孩子的学习成绩跟不上大家的步调时,心里有非常大的压力,也非常紧张。有位老师表示。她执教十几年,接收过一些未足龄的孩子,几乎没有学习成绩拔尖的,他们的成绩总是比足龄孩子差。因此,她建议家长:如果你想提前让孩子入学,要先问问自己:想不想让孩子总落后在别人屁股后面?

◎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

凡事都应该遵循一定的规律,孩子的成长也是有规律的,年幼的孩子难以承受大龄孩子的学习内容。在人际交往中,年龄小的孩子总处于弱势地位,经常被欺负,或者被大龄孩子照顾,久而久之,就习惯了弱势,习惯了被照顾。这样,孩子长大了,也是很难适应激烈的竞争。

身为父母,都不希望孩子整天闷着头学习,苦着脸生活吧?童年应该是充满欢声笑语的,不应该是紧张兮兮的,如果你希望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就应该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绝不让孩子超前接受教育。P003-004

序言

经常看到或听到一些有关早教的话题,比如,多大的孩子认识多少汉字,能背多少古诗,能计算多少数字内的加减乘除,能吟诗作画。等等。当你发现那些“神童”的年龄和你的孩子差不多,甚至比你的孩子还小,但懂得的东西远比你的孩子多的时候,你或多或少地会拿他们跟自己的孩子比。比着比着你就坐不住了,因为你担心孩子会输在起跑线上,将来在竞争中吃亏,于是你可能送孩子进早教机构。这样,社会上就又多了一位将孩子送进早教机构的家长……

早教是早期教育的简称,指的是孩子在0~6岁这个年龄段,根据其所特有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而进行的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培养。其中,0~3岁是婴儿教育阶段,3~6岁是幼儿教育阶段。近年来,很多家长把孩子早教的年龄提前了,许多不到3岁的幼儿被送往早教机构,接受那种程式化的应试教育,这种功利化的早教所造成的后果是很可怕的。

试问,早教机构真的能培养出“神童”吗?还没学会说话的婴儿就能识字,三四岁就能脱盲开始阅读,四五岁的孩子就能写出像模像样的诗,这些到底是真的吗?不敢说这些一定是假的。即使是真的也很可怕。为什么说真的可怕呢?

第一,进入早教机构的幼儿要接受灌输式教育,那些汉字、诗文、数字,像食物一样被硬性地塞到孩子的肚子里,孩子失去了兴趣、自由和快乐,内心充满了压抑。

第二,过早接受教育对孩子造成的不良影响短期内可能反映不出来,但随着孩子渐渐长大,早教对孩子造成的问题就会逐渐暴露出来。到那时孩子在兴趣追求、人际交往、实际工作能力等方面均有可能出现严重的问题。

第三,不少早教机构打着早教的牌子,挂起教育专家的旗帜,实际上却是说一套做一套。他们向家长承诺会给孩子怎样怎样的教育,其实不过是给幼儿找个临时安置的场所,让众多幼儿在工作人员的组织下玩而已。

或许有些工作忙碌的家长认为,能给孩子找个地方玩也不错。非也,0~6岁的幼儿最需要的是父母的关爱、呵护,他们更希望成长在家的温暖中。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并不适合进入一个陌生、嗜杂的场合,接受所谓的早期教育。

事实上,羡慕归羡慕,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还是应该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顺其自然不是说放任孩子、不管孩子,而是尊重孩子成长的规律,为孩子提供适合他们年龄的教育。在这种教育中,父母应该着重培养孩子的生活习惯、动手能力、思考能力、情绪控制能力等,至于那些生硬的知识,父母应在孩子能接受的年龄再教给他们。

本书所表达的主题——孩子不必上早教,其实是说孩子在6岁之前。没有多大的必要去早教机构学习,而不是说孩子在6岁之前,父母没必要教育孩子。当然,在父母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应该重在培养孩子的认知能力和健全人格,而非给孩子灌输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孩子的智商和情商,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全书共分8章,从帮助家长拨开早教的重重迷雾开始,引导家长用爱,用家庭环境,用自己的一言一行,用游戏、社会活动、规矩等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教育孩子,帮助孩子成长为优秀的人。相信通过对本书的学习,你不会再为要不要送孩子去早教班学习而彷徨,而会更胸有成竹地投入到对孩子的早期引导中,帮助孩子自然地成长为一个优秀的人。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其实孩子不必上早教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石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4047306
开本 16开
页数 23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11-08-01
首版时间 2011-08-01
印刷时间 2011-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6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78
丛书名
印张 15.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5
168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23:1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