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轮回
内容
编辑推荐

让文字和脚步改变身心灵,生死、爱憎、命运……次第展开秘密花朵。向死而生,寻找陌生的自己。命运不会弃绝谁,智慧放在怀中,聪明赐予心内……《轮回》(作者:飘沙)用另一种眼光看待都市生活,从而对自己先前厌恶、痛恨的都市生活有了新的理解,也对困扰自己多年的爱恨情仇有了禅佛般的感悟。这正是本书所要表现的。

内容推荐

作者飘沙说,她没有想过再回来。从《轮回》的内容可以看出,在行走过程中,她走遍了西藏地区人能去和人不能去的地方,阿里、墨脱、珠峰、神山、圣湖等等,有各式各样的人物(朝圣者、喇嘛、背夫、军人、修行者、原住民、诗人、画家等先后进入她的视界和心灵,她也经历爱情、友情、亲情等的洗礼。她的心灵和境界在那里得以净化,也对自己都市生活进行了反思和反省。《轮回》用另一种眼光看待都市生活,从而对自己先前厌恶、痛恨的都市生活有了新的理解,也对困扰自己多年的爱恨情仇有了禅佛般的感悟。这正是本书所要表现的。

目录

几句呓语

 第一章 走向天堂

 第二章 拉萨情缘

 第三章 神湖现影

 第四章 墨脱仙境

 第五章 生死之说

 第六章 撼世奇观

 第七章 穿秀灵魂

 第八章 生死转换

 第九章 情定阿里

 第十章 生命奇迹

 第十一章 魂归雪域

 第十二章 忍爱成伤

后记

感谢书中所有的神灵和众生

编后记:向天观看,瞻望那高于我们的穹苍

试读章节

篮球场上的小伙子们在大声地说笑,看来正在休息。一阵哄笑声后,那些人都朝我这边看,其中一个高高的小伙子好像又说了什么,其余的人更加大声笑了起来。

这个小伙子朝我这边走来了,所有的人都不出声地往这边看。

这是一个康巴小伙,站在下面大声地问我:“你从哪里来的?”汉语讲得很好。

“北京”。我也友好地回答。

“我叫洛桑,你叫什么名字?”汉语讲得真标准。

“多多,多余的多。”

“干吗在上面看,下来看我们打球吧。”这个叫洛桑的小伙子很热情。

我笑笑,点了点头。

我来到他们球场外的时候,他们已经又开始打球了。

“嗨!”洛桑一边运球一边笑着向我问好,他的头发湿漉漉的,眼睛在夕阳下呈深蓝色,犹如拉萨的天空。

其他人也都朝我点点头继续打球。

我盘腿坐在地上,用目光跟随着他跑动的身影,解剖他身体的每一块肌肉,心里默记着他的手臂、腿肚、脚踝的形状,留意他的每一根神经,每一块肌肉的收缩,每一滴汗珠,这是我第一次这么细致地看男人的身体。

他不时地朝我这边笑笑,生怕我走了似的。

我被深深地吸引住了,洛桑的身体充满了活力,匀称、协调但又朴实无华,他的肩膀是典型的男人的肩膀。

有些人的身体只是用来运载和保护体内物质,手和腿缺乏活力,丝毫展现不了主人的个性和脾性,他们的躯体最主要的目的是掩盖自我,而不是展现自我。

午跃就有这样一具死气沉沉的身体,要靠时髦的衬衫和名牌西装来展现提醒,传情达意。人们要像阅读软件那样,破解它所穿衣服的信息,才能理解它的身体,它的身体本身毫无表现力。

“想什么呢?”洛桑已经来到了我的身边,我的心跳加快。

“真好!”我由衷地说。

“什么?”洛桑满脸的问号。

“球打得真好。”赶紧给自己找个台阶,幸亏天色昏暗。

洛桑回头看一眼在不远处等他的伙伴们说:“明天你去哪儿?我给你做向导好不好?”一脸的诚恳。

“收费吗?我可没钱。”

“不要钱。”

“为什么?”我怀疑地问。

我一直认为天上绝不会掉馅饼,如果天上真的掉下来了馅饼,还正好掉在你的嘴里,那一定有毒。

“我喜欢你!”哇,这么直接?我有点受宠若惊了。

我犹豫了一下说:“好呀。”

“明早十点我来接你!”语气很坚定,仿佛我们的约会他说了算似的。

都说康巴小伙子很帅但木讷,眼前的洛桑似乎与其他康巴男人不同。

其实我根本没有当真,以为不过是个玩笑而已。当洛桑走回人群,我再一次听到哄笑声。

他是认真的,真的在第二天早上十点钟来到我家门前。我有些吃惊地仔细打量眼前这个高我一头的康巴男人。

西藏有句老话:安多的马,康巴的汉。西藏康巴地区的男子在世界都是非常著名的。

洛桑,高高大大的男人,足有一米九,肩膀宽阔但腰不粗,笔直的两条腿很长,挺直的胸膛让人觉得靠在上面一定很安全,骄傲的头颅永远昂扬着。脸上的轮廓清晰,肤色黢黑并且闪着桐油般的光泽。

洛桑今天的服饰很漂亮,藏袍绣锦,藏靴齐膝,高高的毛边藏帽上甩动着一缕红缨,一柄镶宝石的藏刀斜挎腰间,帅极了!

洛桑,这个高大健壮的康巴人,注定要与我成就一段情缘。

我们迎着朝阳走在拉萨河畔,和他走在一起我像个小女人。虽然一米六八的个头,在女人堆里也不算矮了,但走在他身旁却显得很瘦小。

洛桑说他的家乡叫玛尼甘戈,是个小镇。

我没听说过,不过听名字就是一个让人着迷的地方。

他不时低头看我,看得我有些不好意思。

“干吗老看我?”我觉得很奇怪。

“没什么。”他赶紧把脸转了过去。

“想去哪里?”洛桑好像有点不好意思了。

“你不是向导吗?听你的。”我准备跟着他走上一天。

洛桑忽然问我:“清晨的大昭寺你见过吗?”  “没有,倒是傍晚去过八廓街。”我想不出来清晨的大昭寺会有什么特别。

“清晨的大昭寺定会让你感动。”洛桑一脸的严肃,没有了刚才的羞涩。

“真的?”我其实相信。

“当大昭寺那沉重的、厚重的红色大门缓缓无声地开启的时候,朝拜的人们一窝蜂似的涌进殿堂,然后默默地排成长队。”洛桑说。

“然后呢?”我开始好奇了。

“带你去看看!”洛桑拉着我的手往大昭寺方向走。

洛桑的腿很长,迈的步子很大,我几乎是一溜小跑才跟得上。

当我们来到大昭寺殿堂,那些老阿妈们苦涩的眼皮下已经跳跃出发亮的光泽,老爷爷攥着香灯的手紧握着举在肩头前,远方的牧民用自己的身躯一步步地丈量着行程也终于来到了这里。

释迦牟尼佛龛是整个大昭寺昏暗的环境中最为明亮的地方。与其说它是被无数盏明晃晃的酥油灯照亮的,不如说它是被朝佛的人们用那炙热的目光照亮的!拥挤在它面前的人们,把多少美好的幻想、期望都寄托在那张慈祥、完美、无双的脸上,眉毛弯弯,双目低垂,动人的鼻子嗅着充斥在身边的烟火香气,慈爱的双唇微微拢起。面部皮肤很细腻、红润,仿佛里面真的有温暖的血在流淌。

这张面孔充满了生命力!

洛桑站在我的身边,目光黑亮深邃。

“每年我们这些画匠总要怀着全身心的感激、热望与崇拜之情,细细描绘它的每条肤纹、每根毛发。我们相信自己的能量和虔心将会使这些佛像青春永驻。”他像是自语,又像是对我说。

到现在为止,我才知道他是个艺术家。P42-45

序言

几句呓语

13年了,我的记忆在这里出现了一道光芒——那是难忘的1998年。

那一年我决定离开这个世界!只希望离开的时候,我是快乐的。我不愿意再来!

那一年,我像个一往无前的勇士,追着霞光万丈的夕阳奔向了西藏的怀抱。

从那以后,西藏对于我来说已不再是一个梦,它渐变成了一座哲学高原。

我不停地在这座哲学高原上攀爬。

在西藏,那些土生土长的康巴汉子或许只将那里当成普通的生存之地,那些风暴和诵经声是他们身体里的血肉。但神秘的西藏仍以宗教的伟岸与生活的艺术,反衬出我们生命的渺小、卑微和庸碌。

我是一个用生命的热情燃烧流浪之路的女人。曾像许多人一样,历尽艰辛抵达那空气稀薄之地为灵魂吸氧。在而后的日子里,当精神陷于困顿的时候,只要眺望远方的那片高原,便会有一种激情注入身体。

对于西藏,我总是感觉有那么多的话要说。不过现在所有的语言都只是如梦呓语。这些呓语,虽不能汇成气势磅礴的江河,但涓涓的小溪依旧能沁人心脾。

宗教不单纯是信仰,还是追求自由。

信仰是快乐,宗教是精神的皈依处,让人心里有着落,能在纯粹的自然中心灵清明。

我知道修行不只是端坐和念咒,修行是去好好体会人生,修行是如何面对每一个你遇见的人,修行是如何处理针对你而来的恶言。

我感激自己活在这个身体里,感激自己生活在这个地球上,感激父母,感激一切苍生……

其实人最空灵的时候离宗教最近,只有那个时刻才可以在尘世中归于恬淡。我经常会蜷缩回那个空间里面,回味行走的过程,行走的感悟。

从前只知道我需要一种安慰来抚摸伤痛,于是选择了行走。以为行走可以让我远离过去。但生活中的某一时刻,某种场景,某些话语,都可以瞬间将自己内心深处的一段记忆激活,于是那些人和那些故事便冷冷地从心海深处走出来,悄悄地翻弄着过去的岁月,痛楚的情绪瞬间就会将自己包围,整个人也就融化在曾经的那段时光里了。

每次都会疼痛很久。

那时候,非常非常害怕这样的触动,所以选择了远离人群。在许多如水的夜里,我会偷偷地渴望有人能懂得我隐藏在心底深处的疼痛。当月上的时候,才敢把揉进血肉的情感,轻轻地晾出来,独自悄悄地淋湿,又悄悄地风干,再收到隐藏的地方安放,在第二日浅薄的晨曦里,含着笑继续走在路上。如今,有许多日子沉下去了,就沉下去了,消隐于永恒的黑暗之中,再也发不出丁点的回响,然而,在西藏的那些日子,经年之后,我还能看到它曾经闪烁的光,秉照着我微弱的生命,让我温暖、怀想。

飘沙

2011年4月

后记

编后记:

向天观看,瞻望那高于我们的穹苍

文/王水

一部作品编完,编辑的使命还远远没有完成。比如后续的签售、营销推广、项目评估与反馈等等。十几年文字工作,不算长,也不算短,经手过的书也有四五百个品种,但克制不住想对某本书写点儿个人化的东西,却是第一次。

阅读的功能,大致有四种:知识的传递、操作方法的说明、休闲娱乐、灵魂探寻。把《轮回》定位为一部身心灵修行小说,有点儿冒险——这是个物欲膨胀、喧嚣浮躁的时代,越来越少的人还能安静地坐下来,读一本与求财富、求婚恋、求表面风光无关的作品。《轮回》的价值不是大众的,却似流过荒原的清澈小溪,通透的水面映着蓝天白云。给尘世的悲喜和无常,插上一片轻飘飘的羽毛,在空中舞来舞去,挂着暴雨初霁后的水珠或者万里黄沙卷起的微尘。那些有心的人,会捕捉住它。

最初发现这个作品时,初稿书名《雪域归魂》。一个都市女子,为情所困,给自己买了块墓地,然后决定把生命交付给神秘的西藏山水。她一步步踏过异乡的道路,一点点反思沉痛的往事,最终一阶阶叩开心灵天堂的大门。一些同事建议把它当成西藏旅行作品来打造,毕竟同一背景题材的《藏地密码》也是由我们重庆社推出的,作品与作品之间可以借势。但我总感觉这样的方案缺少了些深刻的、精髓的东西,弱化了作品反复思索人生意义的内涵,而这些,才是这个作品真正打动人心的地方。读((雪域归魂》的过程,最大的阅读体验不仅是藏地的自然风光和淳朴民风,还有诗一般的语言和哲思,以及以此为背景的那些特定场景所蕴含的特定意义。比如,天葬师看着陈博的尸体被鹰鹫吃得干干净净,他发自内心的“高兴”。这个平凡的字眼“高兴”,竟让人内心涌出莫名的慨叹和超然,以及对传统、历史、信仰和风俗的深深崇敬,甚至在掩卷之余,耳边似乎还响着煨桑的悠长旋律。这样的阅读体验,在这部作品中不断出现,绝非一般的技术类、游记类小说所能承载。

反复读了几遍《雪域归魂》,每遍都有更新的体验和感悟,但每遍有个共同的感觉——人生,不过是无尽苍桑的大无奈和转瞬即逝的小悲喜。我们对大宿命不知或者不认,于是有了尘世的百味杂陈、悲欢离合和世态万相。而当一幕幕演出曲终人散,舞台重回宁静,永恒的阳光透过屋顶狭窄的裂缝照进来,光柱照亮似乎静止的尘埃和黑暗,我们一度难以承受的喜怒哀乐都是那么渺小,那么脆弱。我们像疯子一样为自己这一世的演出沉迷、执迷,而这一切只有到了亘古的自然之地,要靠神山启示、圣湖倒影来点拨,似乎才能暂时超脱肉身,由高而下地客观看待。只是,我们走过,经历了,感悟了,带着悲喜;另一拨人又走来,还要继续经历,继续感悟,带着同样的悲喜。命运就是这样,一圈又一圈,一波又一波,重复着。于是,最后定了这个书名——《轮回》。

卢梭曾说,“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尘世生活的欲求,无疑是我们给自己套上的最大的枷锁。我们把自己变成了一只只小小的飞虫,被那张西西弗斯式的工作和生活网,牢牢地粘住,动弹不得。我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跟一个黑人同学有关。他是巴西人,高大壮硕。那时在美国东部一所大学的校园,每天中午在吃饭的咖啡厅都会遇到他,他每次都会郑重地走到我面前问一个问题,你为什么不开心?我每天都回答:我没有不开心。他一连问了三个多星期,我终于忍不住反问他:谁说我不开心了?他说:你的脸,你看上去心事重重。我说,我只是有点儿累。于是,他说了一句让我震动的话,这句话来自((传道书》——“我察看我手所经营的一切事、和我劳碌所成的功,谁知都是虚空,都是捕风。”当时,环顾餐厅,各种肤色、不同国籍的学生,或沉稳、或悠闲,但即使是行色匆匆,他们的眼睛中也是闪着光彩的。而在北京、在上海、在深圳,在这些我们熟悉的城市,在许多青年人努力打拼的地方,街头行人面无喜色,汽车焦躁不安;办公室里“潜伏”盛行,人们关心的是“升职”“笔记”。故友相见,扯不了三句,主题就会变成房子。媒体上也充斥物欲、权欲、感官享受,以及与之关联的一切。这就是我们的身心每天被迫面对的事实——我们忘了自己的生死,为注定虚空的事物计算得失——无论我们是否喜欢,这些都是已经存在的事实。

我们该用百分之几的精力来关注“人生意义”这个玄幻的东西?关于它的目的又是什么?当前是社会转型期,都市化进程如火如荼,人们生存压力持续增大,围绕职场和保健的物品、理念、读物,进入井喷时代。只是,我们解决本质问题了吗?或者说,我们愿意去探索这个普遍的社会心理问题的核心因素吗?

好在还有文学作品所营造的世界,让我们去躲避,去思索,去翻掀或晾晒内心最潮湿的往事。本书作者就是这样,她能从悲痛决绝,最后变得平淡、心怀感恩,是她自己点燃了自己的心灯。她远离我们司空见惯的环境,一路进入风景殊异的山水之间,趁机打开生命的另一扇门,让似乎已成定局的命运,突然扭转向另一个方向。悄然发生变化的,不仅是因生理年龄增长而变化的身体,还有内心原来淡漠的意念。正是这种意念,让大千世界展现出另一种容颜,也因此而映射出另一个自己。成长成熟的历程,正是在不同影像间轮换,进而形成定格的过程。

《轮回》一书,是作者的半自传体小说。二十几年的酸甜苦辣,在藏地自然美景和灵性神境中反复洗涤打磨三年,再经历十几年的灵修思索,已然将寻常人生的经历和惶惑,与山川幽深、神山圣湖、酥油氆氇,连同缭绕心头的佛理,融进一部身心灵作品中。生死、爱憎、命运……次第绽开秘密花朵,命运不曾弃绝谁,步步莲花渐悟圆满,雪域佛国向死而生。

几天的阅读,品尝一世的沧桑,完成一段身心灵修行之旅。肯定不会对所有读者醍醐灌顶,只愿对那些有心人有益。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轮回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飘沙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5805382
开本 16开
页数 25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3-07-01
首版时间 2013-07-01
印刷时间 2013-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24
CIP核字 2013113328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6.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63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6:2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