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你永远不会独行(英国足球地理)/世界足球地理大系
内容
编辑推荐

英国足球是现代足球的摇篮,在这个摇篮里,众多球队中的佼佼者当属利物浦队。无论利物浦征战何处,他们的耳边永远响着《你永远不会独行》,来自他们与球迷心底的狂热。作者以一个足球记者在英国对英国足球的探访,由文化的视角出发,解读英国文化与英国足球的发展。专门以中国人视角来描绘英国足球文化的专著在国内绝对是第一本,笔触细腻,行文流畅,可谓是中国足球现状的楷模之作。

内容推荐

本书以一个中国人的角度去观察英国足球文化,笔触细腻,行文流畅。这不仅是一本足球书籍,更是一本探访英国足球内心世界的文化游记。中国人接近英国足球的必读之书。

目录

英国足球地图解读

德比创造现代足球

英格兰足球博物馆

足球西北

你永远不会独行

红军利物浦

曼彻斯特人文

曼联帝国

足球伦敦

平庸白鹿巷

旺热的阿森纳基地

改造兵工厂的法国人

枪手阿森纳

格拉斯哥宗教足球

足球经济

对号入座

空中的战争

ENIC现象

足球流氓

黑金英超

无罪的罪人

老板的圆桌会议

经纪人斯特莱福德

医包杀手

场外父子兵

黑金主帅维纳布尔斯

迷恋加扎

足球天堂朝圣路

试读章节

每一个雾霭迷茫的周日清晨,在英国数以千计的球场上,会有数以万计的少年儿童,围绕着一只只足球奔跑着。球场的旁边,会站有数量更多的父母和教练,他们和孩子们一样,一点都不留恋温暖的卧室,而宁愿在阴郁湿寒的冷风中享受着足球带来的快乐和悲哀。

150年来,这是一个足球的同度。幽默的英国球迷会开玩笑说,如果生后他能上天堂,他会希望上帝把他指派到意大利去,因为那里有着天堂的温度、天堂的阳光和天堂的足球。其实这是一种英国式的自嘲,每一个职业球员和真球迷都知道,英国就是足球的天堂。

一个半世纪前,贵族公学的教师将学生们赶出教室,让他们在旷野中追逐一只球,目的就是要在体育训练中培养学生强健体魄、团队精神和坚韧意志。学生们在游戏中自由地寻找着运动规律,于是在运动中只能用脚踢球而不能用手的游戏,发展成了现代足球(teamfootball);运动中只能用手而不能用脚的游戏,发展成了现代橄榄球(rugby)。

那还是“日不落帝国”的时代,也是这个民族最具创造性和扩张活力的时代。足球游戏很快传到了英格兰西北和北部的工业区,工人们找到了一种在寒冬御寒的最佳游戏,这项游戏追求的肌体的壮硕、意志之坚强和团队至上精神,随着游戏扩散而遍步英国,更伴随着大英帝国的开疆拓土,流传到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虽然足球这颗万能花种,在不同的土壤里会开出不同的花朵,例如在干燥爽朗的拉丁世界,它会变得艳丽夺目,在寒冷阴郁的日尔曼国境,它会显得严整机械,可是在它的故土,一直是这种团队至上、激情澎湃的纯男性运动。

所以这是一种150年的传统。今天英超顶级赛事,和150年前谢菲尔德矿工的足球有了天壤之别,可英国足球风骨不变,魂髓不散,因为踢球的还是英国人。

一个十分奇特的民族。

英国人人种起源,至今仍是人类学研讨的话题,有盎格鲁-撒克逊人血脉,有维京人血脉,也有着诺曼第血脉。自从1066年10月14日,诺曼第公爵威廉在哈斯丁打败斯堪迪纳维亚王朝哈洛德伯爵后,不列颠岛虽有内乱,千年来再也没有受过外族入侵。这可是千年承平,千年稳定。在这千年里,不列颠人形成了他们独特的个性:勤奋而节俭,因为这里的自然环境恶劣,山地丘陵多而平原寡;独立而谨慎,因为不列颠的孤悬海外,因为他们一直都得提防着来自欧洲大陆的威胁。

他们有着冷峻肃穆的外形,他们的语言发音时口腔动作很大,他们时刻保持着慎独的思维方式,更由于英国过去300年对这个世界的统治,英国人在外国人眼中形成了一种特定的模式:保守傲慢且死板。

英国足球形象也遭到了他们民族形象一样的厄运。自从贝利以穿花蝴蝶的方式打破了世界对足球的看法后,英国足球变得越来越“长传冲吊”,战术简单、技术粗糙、风格粗暴似乎就是英国足球的缩影。而世界误解了英国人,世界也误解了英国足球。

2002年初春,我开始了在英国常驻记者生活。最初任务是足彩,主要活动范围在伦敦,2002年3月孙继海加盟曼城,于是我每周都得往返于伦敦和曼彻斯特。

那是一段难忘的日子,近两年的驻英时光,我走遍了27个英超、苏超和英甲俱乐部主场,南到南安普顿,北至爱丁堡。从一个自许的阿森纳球迷,逐渐变成了一个英国足球球迷。

我不敢说读懂了英国足球,更不敢说了解英国,可我看到了许多见所未见的事实,我看到了英国人的多面。这是一个奇妙的国家,这里的足球更加奇妙。

当皇马在冠军杯比赛中3比1领先曼联时,罗纳尔多被替换下场,老特拉福德67000名球迷起立为对手欢呼;当阿森纳在英超联赛中5比0领先朴茨矛斯,亨利被替换下场,全场朴茨矛斯球迷起立为亨利鼓掌。这些场景,我不知道是不是英国足球独有的。

每年4月15日,成百上千的球迷会走到利物浦安菲尔德球场,将一束束鲜花放在大门前,祭奠在1989年这一天丧生的96名利物浦球迷。鲜花者不仅仅是高唱“你永远不会独行”的利物浦红色球迷,蓝色的埃弗顿球迷也相当多。在球场里,甚至在日常生活中,他们都是誓不两立的敌人,可是在香克利“足球高于生死”的名言下,他们用最质朴的方式表达着对足球的热爱。我不知道这种故事是不是英国独有的。

当我拎着红色塑料袋行走于曼彻斯特街头,我会遭到蓝色曼城球迷的耻笑;当孙继海在伯明翰圣安德鲁斯球场打进中国人在英超第一球时,一大群蓝色球迷会兴奋地和我击掌相庆。蓝色和红色战争,德比情结积累的仇怨与传奇,赋予了英国足球深厚的人文色彩。在利物浦居住一年时间,我发现每次德比战前一周,一位利物浦球迷邻居总不能及时收到邮件,因为邮差是埃弗顿球迷!我不知道这种故事是不是英国独有的。

我踏进的每一场英国足球赛,未必场场精彩,但场场充满激情。passion(激情)是英国足球最大魅力,内敛严肃的英国人,总能将自己积蓄已久的情绪完全地宣泄在球场里,或许是像加斯科因和鲁尼那样在球场上表现自我,或许更是像数以百万计的球迷那样,在声嘶力竭中直白地表达着自己对生活、对传统的热爱。

很多英国人都羡慕体育记者这个行当,“因为你们可以免费看球”。

可当看球变成一种职业时,体育比赛那种本真的魅力却在下降,因为你将不能再简单地欣赏比赛,你得准备好在比赛结束前就冲到球员更衣室门口去做采访,你得观察焦点球员场上表现的细枝末节,你得适应在比赛进行过程中后方编辑打来的一个又一个索稿电话,你还经常得绞尽脑汁想好推搪写稿任务的理由。

爱好变成工作,这成了一种职业性悲哀。体育最纯朴的令肾上腺分泌增速、体内激情冲荡的兴奋在下降,你不得不以更理性更冷静也更苛刻的眼光去看比赛。

我曾怀疑自己已经失去了对体育比赛的原始热忱,尤其在2000年奥运会上看到“梦三队”的拙劣表现和2001年索然无味的NBA总决赛后,我放弃了关注多年的NBA报道,我甚至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在体‘育新闻这个行当里混下去。如果不是我的老师和领导瞿优远先生派我去到英国,我也许会木然地在这个行当里沉浮——编稿只为稻粱谋。

在英国,我找回了那种已然陌生的体育激情。当一个球场里满座的4万名球迷90分钟不停地欢唱、呼喊或者咒骂时,你不可能不被感染;当你看到中国球员在英超也能和洋人并肩时,你不可能不激动;当你面对面采访弗格森、旺热、亨利、希勒这些耀眼明星时,你不可能不兴奋;当你看到桑德兰球迷在球队降级后失声哭泣、如丧考妣的场面时,你不可能不失落。

英国足球不再是一项NBA般的商业游戏,它流淌在英国人的血管里,散布在不列颠的空气中,它是那样丰富而深邃,真值得穷其一生去探究。

而采访英超一点都不容易。这是世界上商业化程度最高的联赛,每一个环节都渗透着商业气氛。传统的团队运动,和超现代商业理念两相影响,杂交出了英超足球这样一个商业怪物。作为一个球迷,看英超能感受到那种最动人的激情,而作为一个记者考量英超,会发现这个体育联赛是整个英国社会的缩影,各种政治、经济、宗教因素参杂于内,庞杂无比。要想写出令自己满意,读者不会开骂的报道,不苦下功夫是绝无可能的。

一个俱乐部的升级能托起一颗政治明星,于是所有的英国政客都会傍着足球做秀,来增加自己的未来选票;每场英超比赛的直播,在英国你都看不到公共频道的免费直播;每个英超赛场里,大到每块广告牌,小到座椅,都是各种足球圈内人赚钱的工具;而在苏格兰和北爱尔兰,足球比赛更是不同宗教派别之间的战争。

观察英超,就是在观察一种特殊社会现象和文化景观,可我既没有扎实知识基础,也没有丰厚生活阅历,只能采取简单的漫游方式,去游览和记述对英国足球的认知。我不敢奢望这本书能得到球迷的喝彩,只希望能用这些散漫无趣的文字给自己留下一个纪念品。

只有在走完这段难忘的经历后,我才意识到那实际上是一段在足球天堂里的朝圣之路。小小的不列颠岛上,蕴藏着伟大的足球传统,在这里我找回了每个球迷都体验过的那种原始的激情,这也许就是体育带给我们最大的欢乐。P213-214

序言

有心人的有心之作

第一次对颜强这个名字有印象是看他在《体坛周报》写的NBA报道,其文风细腻,功底扎实,不同凡响。深感《体坛周报》又多了一员干将。后来见到主编瞿优远,经询问才知道,颜强与我年龄相仿,教育背景良好,外语出色。后来不断地在报纸上看到他的作品,总想有机会结交相识,无奈北京长沙相距甚远,我又很少走动于江湖,因此很长时间难以得见。直到《体坛周报》设立北京会馆之后,才偶然相遇。第一次见面的印象已很模糊,但在我的记忆中,《体坛周报》的诸位仁兄大多面带疲惫之色,头发略显蓬乱,长期夜班奋战,真是不易,颜强也不例外。最近两年,颜强又转战欧洲足球战场,我和各位读者一样都是在报纸上追寻着他的行踪,说心里话,很羡慕他,羡慕他能经常穿梭于不同的足球文化氛围之中,生活在鲜活的足球第一线。

没有与颜强有过长时间的深谈,可是基本相同的成长经历和相似的文化背景使每次相见都能迅速找到共同感兴趣的话题,我们总会交流一下最近英国又出了什么新的足球书籍,哪本杂志不错,哪篇文章精彩,说得都很兴奋,共同回忆伦敦街头那家专卖体育书籍的书店,在我的心目里,那是一个足球文化的圣地。颜强总会从随身的书包里拿出一本英文书告诉我,那是他最新的阅读。书总是厚厚的,略微有些发旧,甚至卷页了。每当这样的时刻,我都会再次佩服我的这位同龄朋友。踏实读书是需要定力的,而我就差得多了。买英文版的书和足球杂志是我的一个癖好,家中的书架上,已经摆了一百多本有关足球、体育和传媒方面的英文原版书,英文杂志这些年下来也有几百本了吧。如今的条件比以前好得多了,只要在亚马逊网站上看到什么心仪的新书,不出数日便可以拿到手中,每逢捧着新书在灯下翻阅的时候,那种满足感难以言传,总觉得与某种足球文化的脉搏在共同跳跃和呼吸。但我没有颜强那般定力,很多书在我的手中都是浅尝辄止,总喜欢临睡前把几本书置于床头柜上,随手翻来,也就读了几页便昏然睡去。几天下来,床头柜上竟也堆起了十几本书,时间长了,连保姆也看出来了,这位大哥不可能读这么多书,因此每过几日,保姆都会把书又置于架上。虽无一本书读通读透,但看着花花绿绿的外版书还是很得意,不停地向出版社的朋友们推荐,叫嚣着要填补国内出版界的空白,为中国的足球文化建设开辟新天地,但所作极少,大多为坐而论道。可颜强老兄身体力行,不停地在阅读、翻译,系统地介绍着英国足球文化,固然这与他自己的职业和位置有关,但长期坚持做下来,其效果已经显现出来,如今结集出版便是巨大成果。记得今年夏天在《体坛周报》北京会馆与颜强聊起此书的创意时,他坦然告诉我是为了自己的老爹。我没见过颜爸爸,但可以想见老人一定始终在为自己的儿子而自豪。奥运会之后,听颜强说颜爸爸因病住院做了大手术,这本集子应该是老人养病期间最好的读物吧。

湖南文艺出版社的唐明老兄把颜强的书稿用电子邮件发给我之后,我把书稿分别拷贝到了办公室和家中的电脑里,甚至是PDA手机当中,只要有时间哪怕是在车上都可以细细地品读。专门以中国人视角来描绘英国足球文化的专著在国内绝对是第一本,笔触细腻,行文流畅,让我这样终日浮躁的人很快便可以平静下来,我想印成纸页则更是有一种厚重和温暖之感。有些文章记述的故事我也曾读过,知道其出处,每当此时,总会会心一笑,爬上书架翻出原著再浅尝辄止一次。

算起来报道足球也有十个年头了,也经历了一些重大比赛,也曾不知天高地厚地指点江山,企图为困局开出济世良方,其结局肯定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在足球方面。我是崇洋媚外的,这一点没有必要回避,足球文化和制度建设方面更是如此,几年来买这么多书也是想寻求一个判断的支点吧,总想找到中国足球发展的清晰脉络,判断出今后的落脚点在哪里。对于制度建设,我等无能为力,多说无益,理论底子更显单薄。至于文化建设,倒可以竭尽全力,在这一点上,颜强是我等同辈中人的有心之人,这本集子算是有心之作。唯愿尽早能读到更新的集子。

后记

寻找最纯正的足球

最优稚最华丽的足球是不属于英国的,可是在现代足球的发源地,你能见到最纯正最不加修饰最具激情的足球。

2002年春天我踏足英国,开始了一段足球记者生活,在这里我见到了最纯正的足球,也找回了自己那种原始的对体育的激情。此前我在《体坛周报》国际部工作了4年,绝大部分时间都是编辑篮球版面,尤以NBA为主,这项过于商业化又过于缺乏文化内涵的篮球联赛,有些让人腻味,因此我希望能改变一下工作的方向。

现在回想起来,瞿优远先生能让我到英国常驻,确实是个对我一生都将形成很大影响的决定。前往英国的初衷是为《体坛周报》新创刊的《投注》特刊做一些准备工作,又正赶上孙继海加盟曼城俱乐部,因此我的工作范围虽是围绕英国足球,可足球博彩和中国球员留洋是我的工作重点。关于英国足球的直接报道,我当初做的还不如后方同事多,可是能最近距离接触英国足球,让我眼界大开。

这里的足球绝不是能任人随意臧否的“英式足球”,其实以长传冲吊概括一切的“英式足球”,只是英国足球一个半世纪发展过程中十分短暂的阶段,和前英足总技术总监查尔斯·休斯落伍的POM0(最大位置机会)理论很有些关系。足球是英国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足球涵盖了英国社会和不列颠民族的许多特质,可是在一个半世纪的发展过程中,足球始终只是一项体育运动。和他们在许多社会领域以及国际事务上的际遇相同,英国人在足球这项英式运动上不再领先,可他们从来也没有给足球赋予过于复杂的内涵,虽然也会为英国各支球队在世界杯欧洲杯的失败而沮丧,但足球成就不是英国人用来衡量民族荣誉度的标尺。

所以这项运动能在一种相对宽松、更接近公众喜好和市场需求的自由主义环境中发展,能够自然地进行调节。这里不会有埃斯科巴、马拉多纳式的过于偏执的民族足球狂躁,即便遇到了海塞尔和希尔斯堡这种惨绝人寰的大悲剧,英国足球仍然能够坚韧地生存下来,并且迅速结合现代社会需求,以另一种模式——高度商业化足球,又一次得到了世界的赞同。英国足球之所以能一直保留着足球的纯正,是因为足球在英国一个半世纪的发展中,既没有遭遇足球在极权社会成为统治者法杖的悲剧,也没有像篮球在美国那样被过度庸俗商品化,英国足球最珍视的激情,从来没有消失过,这种激情在其他地区的足球上也绝对找不到类同的痕迹。

两年时间,我一直在英国持续着这种朝圣之路,因为对于热爱足球的人来说,英国就是天堂。在大小40多个城市里,我一遍又一遍地体会着足球天堂的幸福况味,期间给《足球周刊》的同事们撰写了一些零散的英国足球报道,填充在“颜强视点”那个古怪专栏里。如今我将专栏一小部分内容重新修订,最终能写成这么一本小书,也算是给自己这段纪行留下的一份纪念。

因此我特别要感谢我的领导,同时也是我最尊敬的老师瞿优远先生。没有他的远见卓识,我不可能获得到英国开阔眼界的机会,更没有这本书问世的可能。我和我在《体坛周报》的许多朋友同事,都是因为瞿优远先生,才能在生活中将兴趣和工作合为一体,与身边许多人相比我们无疑是十分幸运的。

《体坛周报》的执行主编张敦南先生和骆明,《足球周刊》李烨辉总编和卢劲、魏航两位兄弟,没有你们的鼓励和鞭策,我不可能对英国足球及其相关文化和经济现象进行深入调查和思考,如果这本小书还有一点价值的话,那也来自于你们的启迪。

就在我撰写这段文字的同时,我的父亲正在医院里承受着肌体的痛苦,母亲一直守候在病床前。感谢永远无法表达儿女对父母的情感,我只希望当这本书面世时,能为父母带来一丝慰藉,能减轻一分父亲伤口的痛苦。没有你们从小的引导,也没有这本书的诞生。遗憾的是,我始终无法学会像父亲那样从文写字,这本书必然又会给父亲增添更多劳累,因为他肯定会字斟句酌地推敲其间的诸多漏洞,我期盼的,只是这本书能给你们带来一点小小的快乐。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你永远不会独行(英国足球地理)/世界足球地理大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颜强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湖南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0433291
开本 16开
页数 21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4-09-01
首版时间 2004-09-01
印刷时间 2004-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体育运动-体育理论与规则
图书小类
重量 0.39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843
丛书名
印张 14
印次 1
出版地 湖南
241
188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6:0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