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罗马人的故事(Ⅱ汉尼拔战记)
内容
编辑推荐

盐野七生编著的《罗马人的故事(Ⅱ汉尼拔战记)》是一部激发国家和企业发挥最大活力和创造力的书,一部被当作领导者论、组织论、国家论教材的书。盐野七生是最受男性欢迎的传奇日本女作家,定居罗马30多年,15年写就的传奇帝国。

内容推荐

盐野七生编著的《罗马人的故事(Ⅱ汉尼拔战记)》以战争为题材,描述130年间罗马称霸地中海的历史。公元前218年—公元前202年,盖世名将汉尼拔从西班牙率军,带领着他的象队,翻越阿尔卑斯山,进攻意大利本土,历时16年的战争,双方八回合的交战,难分难解。16年间汉尼拔令罗马捉襟见肘,不得安宁。最终西阿庇击败盖世名将汉尼拔。令人击掌称快的战争场面,胜利逆转的精彩情节,引人思索。战争人反映类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为什么知识优越的希腊人、军事力量强大的迦太基人最后会败给罗马人?《罗马人的故事(Ⅱ汉尼拔战记)》出版后,斩获意大利国家勋章及日本国内的各项大奖。

目录

推荐序1 为什么是罗马?(王石)

推荐序2 向往古罗马文明的精神特质(王巍)

给中国版的序

致读者

第一章 第一次布匿战争 (公元前264年~公元前241年)

第二章 第一次布匿战争之后 (公元前241年~公元前219年)

第三章 第二次布匿战争初期 (公元前219年~公元前216年)

第四章 第二次布匿战争中前期 (公元前215年~公元前211年)

第五章 第二次布匿战争中后期 (公元前210年~公元前206年)

第六章 第二次布匿战争后期 (公元前205年~公元前201年)

第七章 布匿战争以后 (公元前200年~公元前183年)

第八章 马其顿衰亡 (公元前179年~公元前167年)

第九章 迦太基衰亡 (公元前149年~公元前146年)

年表

参考文献

图片版权

试读章节

公元前265年,一个非常棘手的难题摆在了罗马元老院的面前,这是他们从未遇到过的问题。他们必须在极短的时间内答复前来寻求救援的墨西拿居民代表。

此时的墨西拿正陷入一场危机之中。因为西西里第一强国锡拉库萨(又译叙拉古)已经把进攻的目标定在这里了。墨西拿人认为,依靠自己的力量无法解除这一危机,必须依靠外力的帮助。但是,究竟是向迦太基寻求帮助,还是向罗马寻求救援,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意见。最后,罗马派占了上风,原因在于近在眼前的雷焦。

雷焦现在是卡拉布里亚地方的首府所在地,位于墨西拿海峡的对岸,与墨西拿隔海相望。雷焦与墨西拿、锡拉库萨一样,都是源自希腊人殖民的城市。自从罗马统一了北自卢比孔河南到墨西拿海峡的意大利半岛后,雷焦也进入罗马的保护伞之下。它是罗马联盟的同盟城市,享有完全的国内自治权。所以,一抬头就能看到雷焦的墨西拿人选择了放弃迦太基,转而向罗马请求救援。

然而,罗马人却非常犹豫。罗马人尊重法律。如果是建立了同盟关系的友邦请求救援,他们有义务提供支援。但是罗马和墨西拿没有同盟关系。

更何况,尽管海峡狭窄,但去墨西拿必须横渡大海。罗马军团还未曾有过横渡大海的经历。不要说战船,就是运输船,他们也拿不出来。迄今为止,如果有需要用到船只的地方,港口城市那不勒斯或塔兰托就会作为罗马联盟的同盟城市,代罗马完成使命。正因为如此,就不难理解罗马人对于是否要亲自下海表现出的犹豫不决态度。说到底,罗马人终究是一个农牧民族。

但是,如果罗马拒绝墨西拿的请求,无疑,墨西拿会转而向迦太基寻求帮助。在公元前3世纪中叶的那个时候,迦太基已经把西西里的西半部分纳入他们的势力之中。此前的西西里历史可以说是希腊殖民城市间冲突不断的历史,迦太基坐收了渔翁之利。位于西西里东半边的锡拉库萨和墨西拿,为罗马和迦太基之间发生冲突起到了缓冲的作用。

但是,如果迦太基把墨西拿也收入其势力范围的话,情形就会大变,罗马失去的将不仅仅是缓冲地。在雅典开始衰落后的这一时期,迦太基是地中海的第一大航海国家。如果迦太基把墨西拿也变成他们的基地的话,不难想象,环绕南意大利的海域的制海权就是迦太基的了。这样一来就会严重威胁到以罗马为盟主的罗马联盟各城邦的安全。

对于拥有地中海最强大战船力量的迦太基来说,即使罗马人染指墨西拿,墨西拿海峡也不是问题。但是,对罗马人来说,把墨西拿拱手让给迦太基,意味着在意大利本土和西西里岛之间架起了一座无形的桥梁。

尽管如此,元老院依然难以作出抉择,他们为此破例把这一问题直接交给了罗马的最高决策机构——市民大会进行议决。而之前的做法是,元老院首先讨论议定一个政策,再征求市民大会的同意。对于这一次的问题,由享有市民权的人——有义务服兵役的人——所组成的市民大会给出的答案是接受墨西拿的请求。

决定参战的罗马人没有想到,这次交战会引发罗马和迦太基之间的正式对决,以至于第一次战争就持续了漫长的23年。

P17-18

序言

这是一部煌煌十五册的巨著,作者盐野七生写了十五年,我曾整整读了一年。读后,逢人就推荐。我读的是台湾出版的繁体横排本,当时感到奇怪:为什么这样的书,在大陆却看不到?没想到,现在就有了简体中文版。大概是因为此前我在各个场合不遗余力的推荐,中信出版社希望我能为之写篇序言。

过去我也读过罗马史,比如《罗马帝国衰亡史》,但这类史书,更多是从政治、军事的角度来理解罗马帝国。盐野七生不同,她以现代史观的方法论来解读罗马,这其间涉及国家与民族、君主与公民、宗教与人性、权力与秩序、科学与技术、领导与公关等方方面面,视野极广,见人所未见。正如她自己所说:“别的研究者是写自己知道的,而我则是写我想知道的。”

我是从事房地产行业的,所以对书中所讲罗马帝国的城市与建筑极为关心。在第十册《条条大路通罗马》中,作者专门讲了罗马的道路建设:与其说“条条大路通罗马”,倒不如说“条条大路起罗马”。罗马是这个庞大帝国的心脏,而这些四通八达的国家公路,有如血管脉络,把政令和资源高效率地传输到帝国的每个角落。

盐野七生说,东方帝国在修建长城的时候,罗马人正在修建罗马大路。接着,她就告诉读者,两千年过去了,罗马修的大路现在还在使用。这时,你会很自然地想:中国的长城,现在除了收门票之外,还有没有用?我们现在能看到的长城,主要是明朝修建的,而且从工程的角度讲,也有很多质量问题。同样是国家主导的巨型工程,哪一个对国家和人民更有用?

当然,这些都是我的联想。为什么罗马修的路现在还能用?作者展示了一张罗马大路的剖面图,告诉你这个路是怎么修的,为什么能连续使用上千年?这样的图示还有很多。作者很愿意从科学与技术的角度解释,罗马帝国有其与众不同的力量,而建筑在其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因为建筑给市民和士兵带来极大的安全感。

在作者的描述之下,罗马帝国宛如一个强大的跨国企业,《罗马法》就好比这个企业的内部规章。这个企业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企业文化、思维惯性、话语系统、人力资源储备,甚至还有自己的保安系统。制度、人才、资源配置等等,都是罗马得以长盛不衰的原因。这也是为什么这部书会被国外一些研究者拿来当作领导者论、组织论、国家论的现成教材。

盐野七生贯穿始终地自我设问,并希望回答:为什么只有罗马人能成就如此大业,为什么只有罗马人能够建立并长期维持一个巨大的文明圈的呢?一望而知,作者认为罗马帝国的经久不衰的根本原因,与它所秉持的价值取向与施政目标有关。

作者认为:罗马的力量,来自保障国民安全的基础设施和贵族行为理应高尚的传统。国民最需要的是安全系统,其次是尊贵和快乐的生活。罗马皇帝努力满足了国民的需要。一切政令、公共设施、对外战争,都是为了满足国民的安全感和享受需要。

其次,罗马人智力不如希腊人,体力不如高卢人,经商的本事不如迦太基人,却能一一打败这些部族,而且在战后还能与这些部族有秩序地和睦共处。为什么?你会发现,罗马帝国的强大,归根结底是因为它的宽容开放,它的兼收并蓄。

罗马帝国是多神教的国家,罗马人把被帝国征服的民族的神,全部当作自己的神来供奉。这样的神有30万个。罗马甚至赋予被征服者公民权,历届罗马皇帝里有很多被征服者。试想,这在东方帝国,可能吗?

这些分析让我非常受启发。作为国家来说,自由与宽容,这才是罗马帝国的立国之本,作为跨国企业来说,宽容开放,兼收并蓄应当是它的核心价值观念。正是这些基本的价值取向和目标,赋予罗马帝国强大的力量,并成为西方文明的一个重要源头。这也是我向朋友们力荐这本书的原因。

作为一个先睹为快的中国读者,我只能谈谈一点浅见,作为对作者盐野七生的感谢。如果这篇小文又能够对读者有小小的帮助,会令我更加高兴。

是为序。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罗马人的故事(Ⅱ汉尼拔战记)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日)盐野七生
译者 计丽屏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630397
开本 16开
页数 33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0
出版时间 2012-01-01
首版时间 2012-01-01
印刷时间 2012-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51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126
丛书名
印张 2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70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Nanami Shiono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8:4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