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粮油产业观察/中国粮油书系
内容
试读章节

2009年,农业部批准了转基因水稻和玉米的生产应用安全证书,这被看做是转基因水稻和玉米向商业化生产迈出的实质性一步。然而,转基因要真正实现产业化生产,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业内人士感慨:“中国大部分的基因专利真正到商业化的那一天,基本就是专利失效的时候。基因专利到底具不具备商业价值,要打一个很大的问号。”

上述获得安全证书的转基因水稻品种“华恢1号”和“BT汕优63”,是由华中农业大学张启发院士团队培育而成的。受张启发院士委托,华中农业大学生物科学传媒中心在答复《经济参考报》的邮件中称,安全证书的获得只是任何一个种子品种进人商业化种植的重要“门槛”,现在两个转基因水稻品系的商业化生产还没有时间表。

“现在大部分企业都还没有多少实质性行动。”不愿透露姓名的位于北京中关村的某种业公司负责人李博士说。他所指的“实质性行动”,一是进行基因方面的研究,或者购买基因的知识产权和使用权;二是转基因品种的培育。

即使企业有了实质性行动,要真正实现产业化生产,也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管理局副局长戴小枫算了一笔“时间账”。

获得安全证书属于“种质创新”,将种质改造成好的育种材料,一般需经过两三年的时问;再拿育种材料进行新品种选育,获得稳定的品系,最少需要三年以上的时间;这时候企业提出申请,参加区域试验,一般三年后才能通过新品种审定并获得生产许可证;最后还要经过两三年的繁种,才可能开展大规模的商业化生产。

如果再加上前期申请基因专利、进行转化工作的五六年时间,这样算来即便在“理想的状况”下,从获得基因专利到产业化生产,也至少需要15年时间,稍不顺利的话则需要2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如此漫长的产业化过程,让国内第一家获准进行转植酸酶基因玉米商业化的奥瑞金种业公司不得不评估各种商业模式的价值。

转植酸酶基因玉米安全证书针对的是转化体(导人了某种基因的受体材料,也是完整的植株),而不是转基因品种。如果拿转化体去直接生产作为动物饲料添加剂的植酸酶,则可以立即投人生产;如果是生产杂交种,销售给农民去种植,那么上述的审批环节一个都不能少。

奥瑞金公司董事长韩庚辰说,转植酸酶基因玉米是全世界第一例,还没有既定的模式,奥瑞金种业公司2010年开始正式评估各种商业模式潜在的经济价值,到2011年才能确定到底按照哪种模式进行大规模的产业化。

转基因技术到底有怎样的优势?农业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日前在解答公众疑问时这样表述:将转基因技术与传统育种技术紧密结合,能培育多抗、优质、高产、高效新品种,大大提高品种改良效率,并可降低农药、肥料投入,在缓解资源约束、保障粮食安全、保护生态环境、拓展农业功能等方面潜力巨大。

然而,转基因作物增产、抗虫等能够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这些优势,并不能完全得到认同。有专家甚至认为转基因水稻的增产幅度“可以忽略不计”,而通过传统的农业技术可以取得更好的增产效果。

即使在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最大的美国,失败的例子也比比皆是。1994年,第一个在美国批准商品化的转基因迟熟番茄上市之后,由于产量偏低和经不起采收、包装及运输的整个过程,在1997年就退出了市场。从2006年到2009年,美国农民因为种植转基因大豆而减少的产量达3100万吨,最近四年时间里由于减产所带来的经济损失超过110亿美元。

华农生科传媒中心在答复邮件中也“特别说明”:中国的稻田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完全种植转基因水稻,一种作物的种植,背后是生态乃至文化传统的表现。转基因水稻是有市场竞争力的,但从保护水稻种质资源与农业传统种植习惯的角度来考虑。不应该出现转基因水稻“一统天下”的局面。

生产环节的经济价值尚不确定,销售环节也存在可以预计到的困难。李博士给出了一道“选择题”:如果普通大米和转基因大米摆在面前,一般消费者会选择购买哪种?由于大多数人不能接受转基因产品,所以结果很可能是选择普通大米。李博士说:“除非转基因大米的价格相比更低,才有可能吸引消费者去购买,但转基因产品的成本本来就高,价格只要下降10%就没有任何商业价值可言。”

与很多新兴产业一样,中国转基因产业在技术投人上“先天不足”。虽然中国有400多家科研院所、5万多人从事种子研发,但企业研发投入仅占销售额的1%不到。我国近年来不断加大推进转基因产业发展的力度,然而技术、企业、资本、人才等瓶颈仍然制约着转基因产业的发展。我国亟须一个产业化战略规划,确定产业发展方向。

“未来跨国公司进人中国市场,最大的竞争在于技术。自己不做好准备,怎么应对外面的挑战?”韩庚辰坦言,目前奥瑞金公司的技术投入占销售收人的5%左右,相对于国外公司的技术投入比例还是很低。

据了解,目前国内种业公司普遍缺乏研发能力,极少拥有真正的自主知识产权。我国88%的品种研发来自科研单位,而美国90%的品种研发来自企业,像孟山都这样的公司已经形成了工程化、商业化的技术创新体系。

最让戴小枫担忧的是,中国在产业化上游——基因开发上的投入严重不足,这将是未来“卡脖子”的地方。戴小枫说,现在只是第一回合的竞争,几个品种甚至几十个品种斗来斗去关系不大,真正的决战在10年、20年之后。

据了解,世界前十大跨国种业公司的基因专利份额达到了50%~60%,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拥有全球70%以上的水稻基因专利、90%以上的玉米基因专利、80%以上的小麦基因专利和15%以上的棉花基因专利。我国迄今获得的农作物基因专利总数约7000件,尚不足美国一个国家的10%。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黄大防说:“生物技术已经进人了非常关键的战略竞争时期,如果不去抢占制高点,制高点就会被别人抢占。”

“过去是在原地转了十来年,现在向前迈了一大步,但产业发展的路线图还并不清晰。”韩庚辰说,中国要发展生物技术产业,亟须一个产业化战略规划,从政府到企业都可以确定方向。

戴小枫认为,推进转基因产业化最重要的是要营造整个产业发展的好环境,否则即使扶持了几个企业和品种。也无法可持续发展。

农业部种子处的一位官员此前表示,国内种子企业太多,小企业的不规范经营和侵权行为挤压了大企业的发展空间,阻碍了大企业的发展。国家将通过投入资金、制定扶持政策、提高企业准入门槛等措施,促进国内企业和科研单位的联合,促进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提高企业竞争力,做大做强国内种子企业。P29-31

后记

从生产、流通到加工、消费,围绕中国粮食这一主题,单学科、单作物品类的图书并不少见,但对粮食经济全面的关注却还是个“被遗漏的角落”。由《粮油市场报》编撰出品的“中国粮油书系”无意间填补了这个空白。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中华文明的核心就是农业文明,无论是回望粮油人物撩开古老文明的一角面纱,还是探秘广袤中华大地的种植文化,无论是解码粮油企业家的财智方略,还是对粮食产业的深度观察与思考,都是在做五谷文章,都需要潜心耕耘。我们深知,只有沉下去真正感知中国粮食经济的优势、劣势和发展潜力,才能读懂中国农业,才能真正助推粮食强国。希望这些来自粮油一线的观察、解读、感知、思考,能为涉农涉粮工作者提供一点有益的启迪。

本书系的出版凝聚了所有粮油市场报人的智慧,也凝结着众多领导、专家、学者的心血。特别感谢郑州粮食批发市场董事长刘文进、总经理乔林选,正是在他们的悉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改版后的《粮油市场报》乘势推出了《中国粮油地理》、《中国粮油财富》、《中国粮油产业》等一系列专刊、专栏,为本书系的结集出版积淀了大量鲜活、生动、深刻的素材。

在采访、报道和编撰过程中,国家粮食局、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粮食行业协会等涉农涉粮部门、组织和个人给予诸多指导、关怀和帮助,不少采访是在他们的直接指导下完成的。许多来自一线的粮食工作者热情出谋献策,答惑解疑,无私协助,是隐藏在文章具名背后的英雄。在成文过程中,我们还参考了一些知名专家学者的专著或论点,摘录了部分媒体记者的报道资料,他们深邃的思想、精彩的论述为文章添色良多。在此一并表示诚挚谢意。

本书系的顺利出版还得益于河南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和精心策划,他们派出精兵强将精心编校,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他们的辛勤付出使本书系最终能够走进“农家书屋”,呈放在您的案头。

本书系的统筹、组稿分别如下:《中国粮油地理探秘》、《中国粮油新视点》为裴会永、白俐;《中国粮油产业观察》为石金功、宋立强;《中国粮油财富解码》为张宛丽、任敏;王丽芳承担了《中国粮油人物志》的组稿工作,并独立撰写了该书。王小娟、王勃、孙利敏为本书系设计制作了封面和插图。其他作者因文中均有具名,这里不再一一列举。

虽然编者尽了最大努力,但由于学识有限,书中仍难免存在错漏之处,敬请广大读者不吝赐教,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尽力完善。

目录

产经篇

粮油产业:中国的ABCD梦

转基因水稻:“中国造”之忧

大豆产业:重振雄风路在何方

油茶产业:建功国家粮油安全

乙醇产业:口粮不足危机显露

油菜产业:一个令人酸楚的话题

大豆压榨业:三足鼎立

转基因产业化:“先天不足”前景堪忧

生物能源:粮食安全约束下陷入困局

“超级杂草”:转基因技术带来新问题

国产优质米:套牌自戕出路何在

农垦产业:四不像变身‘发展赢来新机遇

玉米收购:分厘之差现产业鸿沟

粮油篇

粮食中国:穿越千年的特殊使命

食用油安全:花生进入“国家战略”

“放心粮油”:民心工程在升华

调和油:成分迷雾重重厂商乱中牟利

芝麻油:小品种走向大市场

菜籽行业:“三不”现象显露危局

高端食用油:主打营养健康“礼品”牌

特种油脂:“后起之秀”为国人健康加油

食品篇

河南烩面:敢问路在何方

“铁酱油”:观多食少身陷尴尬境地

方便米饭:梦想与现实的差距

新潮月饼:绿色养生增添健康理念

有机食品:被疑借概念骗钱

增白剂之废:食品添加剂“拿来主义”当休

白酒行业:“潜规则”暗显竞争力危机

强化食品:成长迅速发展亟需规范

抗生素滥用:“有抗食品”成隐形杀手

加工篇

小型面粉企业:夹缝中的求生之路

东北粮食加工:储运瓶颈引致发展滞后

食品添加剂:加多加少的烦恼

主食产业化:“多福多”欲布局全国

马铃薯淀粉业:寻求公平竞争

面粉加工:“十面埋伏”中突围

农经篇

疯狂大蒜:谁在推波助澜

马铃薯:振翅起飞的“金豆豆”

物理农业:揭开传统农业革命的序幕

生猪产业:“过山车”行情何时休

大蒜辣椒:疯狂涨价的局中之局

高菜价:记录“菜奴”新标签

韩国“泡菜危机”:警示中国“菜篮子”

江汉农田:“麻雀”到“凤凰”的蜕变

生物塑料:工业品也可“种”出来

企业机关种菜:自建基地解食品安全之忧

农资篇

中国育种业:遭“洋种子”渗透

化肥业:能源掣肘突围之路迷离

国产玉米种子:“败北”的背后隐情

全球钾肥:“垄断虚惊”警示中国

农药行业:新政促整合“钱”途无量

后记

序言

自2001年我国开始推行粮食市场化改革以来,历经十余年,我国粮油产业日趋活跃,伴随着一大批粮油领军企业的崛起,粮油产业化趋势日渐明显。为了及时反映近年来我国粮油产业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全面展现粮油行业的风采,揭示粮油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症结,规划未来粮油产业的远景蓝图,《粮油市场报》经过认真梳理,将其2010年度在《中国粮油产业》专刊上所发表的精品文章汇编成册,以飨读者。

《中国粮油产业观察》是《粮油市场报》改版后奉献给中国粮食产业的一道大餐。“引领产业潮流,共享发展商机”是它的核心理念。书中既有我国粮油产业的宏观综述,亦有柴米油盐的细微琐事,无不折射出我国粮油产业的非凡进程和市场现状。

这里有来自粮食流通市场的一线观察,将粮食收购季节售粮农民的心态.以及收储部门、用粮企业、贸易商、游资热钱等各方主体的收购难度和竞争程度表现得淋漓尽致,《中国粮油产业观察》令您的视野豁然开朗。这里有粮油产业报道的深度挖掘,从国际粮商的渗透和冲击,到中国粮油产业面临的困境以及一个粮食和人口大国丧失某些品种定价权的尴尬,再到国内粮油产业的振兴、发展和异军突起.揭开了传统农业革命的序幕,《中国粮油产业观察》时刻为您关注粮油产业的发展与变革。

贴近民生,走入百姓生活,是《中国粮油产业观察》涉足的一片新领域。从“蒜你狠”、高菜价、生猪“过山车”,到农产品疯狂涨价的局中局;从加碘盐、“铁酱油”、有机食品,到奶粉“早熟门”;从洋种子渗透、全球钾肥之争、面粉添加剂之废,到抗生素滥用等,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的话题无不包括在其中。

服务大农业,发展大产业,是《中国粮油产业观察》开辟的一块新天地。通过对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市场的调查和研究,探讨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新课题和新思路;借助农产品种植、养殖和加工等农业经济领域的最新趋势,引导和服务三农,为振兴农村经济提供有益的帮助。

为方便读者阅读,《中国粮油产业观察》分为“产经篇”、“粮油篇”、“食品篇”、“加工篇”、“农经篇”、“农资篇”等六部分。

“产经篇”为行业综述,将粮油产业划分为大米、大豆、油菜、转基因等不同子产业,在综观每个子产业市场业态的同时,也展示了每个子产业的市场发展阶段,对每个子产业的发展趋势、市场困境也做了有益的探索。

“粮油篇”从细微之处入手,展示了民众粮油消费观念的变化。有对“放心粮油”民心工程的关切,也有对特种油脂价值及发展趋势的展望。

“食品篇”涵盖有机食品、强化食品、方便食品等诸多领域。食品安全一直是国民生活的头等大事,由食品添加剂滥用引发的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成为本部分内容的一大亮点。

“加工篇”对面粉、马铃薯淀粉、食品工业等做了分述。粮油加工是整个粮油产业链条中非常核心的一环。从中可以窥视出我国粮油加工业的革新之路。

“农经篇”丰富多彩,以风趣的笔触描绘出我国农业经济的绚丽画面。从中国的.大蒜疯狂到韩国的泡菜危机,从高菜价下“菜奴”的奇招破解到企业机关自建菜地以解安全之忧,从物理农业的生态化生产到生物塑料的科技奇妙,网罗农经百态。

“农资篇”对化肥、种子、农药等领域的现状及市场前景做了深入剖析。农资与粮油的上游产业——粮油生产紧密相连,对粮油生产有重大影响,本部分内容将农资对粮油产业的直接和间接影响给予了足够的关注。

这是一块广阔无垠的田野,这是一池清澈见底的春水,《中国粮油产业观察》呈现给您的是一幅展示我国粮油产业气势恢弘的全景图景。虽然她只是2010年我国粮油产业浪潮中的一个缩影而已,但却使您在赏阅之余亦能体味出我国粮油产业前进的洪涌波涛。愿您从中得到一些感悟,受到一些启迪。

编者

内容推荐

陶玉德的《中国粮油产业观察》令您的视野豁然开朗。这里有粮油产业报道的深度挖掘,从国际粮商的渗透和冲击,到中国粮油产业面临的困境以及一个粮食和人口大国丧失某些品种定价权的尴尬,再到国内粮油产业的振兴、发展和异军突起,揭开了传统农业革命的序幕,《中国粮油产业观察》时刻为您关注粮油产业的发展与变革。

编辑推荐

这是国内首次以新闻视角对中国粮食经济进行的全景解读!

这里,每一个篇章都是对粮油产业脉动的倾情触摸;这里,每一组主题都是对农业经济跃迂的理性梳理!

陶玉德的《中国粮油产业观察》是《粮油市场报》改版后奉献给中国粮食产业的一道大餐。

《中国粮油产业观察》有粮油产业报道的深度挖掘,从国际粮商的渗透和冲击,到中国粮油产业面临的困境以及一个粮食和人口大国丧失某些品种定价权的尴尬,再到国内粮油产业的振兴、发展和异军突起,揭开了传统农业革命的序幕,《中国粮油产业观察》时刻为您关注粮油产业的发展与变革。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粮油产业观察/中国粮油书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陶玉德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河南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4903695
开本 16开
页数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1-01-01
首版时间
印刷时间 2011-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7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326.11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1
出版地 河南
258
185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2:2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