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所著的《怀疑与自由(文化转型期的戏剧批评)》是一本戏剧批评文论集,根据内容侧重分为“戏剧文化”、“理论争鸣”、“剧目剖析”“戏剧书评”四辑。“戏剧文化”着重考察特定文化背景下的戏剧现象和某种戏剧现象背后的文化思潮;“理论争鸣”作者就某些与相关学者有不同意见的具体问题,坦陈己见,详述缘由;“剧目剖析”记录作者观摩戏剧演出之后的一些思考;“戏剧书评”为作者学习师友论著的心得。
图书 | 怀疑与自由(文化转型期的戏剧批评) |
内容 | 编辑推荐 李伟所著的《怀疑与自由(文化转型期的戏剧批评)》是一本戏剧批评文论集,根据内容侧重分为“戏剧文化”、“理论争鸣”、“剧目剖析”“戏剧书评”四辑。“戏剧文化”着重考察特定文化背景下的戏剧现象和某种戏剧现象背后的文化思潮;“理论争鸣”作者就某些与相关学者有不同意见的具体问题,坦陈己见,详述缘由;“剧目剖析”记录作者观摩戏剧演出之后的一些思考;“戏剧书评”为作者学习师友论著的心得。 内容推荐 《怀疑与自由(文化转型期的戏剧批评)》是关于戏剧理论与批评的论文集,共分“戏剧生态”、“理论争鸣”、“剧目剖析”、“戏剧书评”四个部分,体现了作者从文化角度审视戏剧现象、又从戏剧现象观察文化变迁的独特思考。 《怀疑与自由(文化转型期的戏剧批评)》由李伟所著。 目录 自序 戏剧生态 文化转向与戏剧转型 ——浅析新时期中国戏剧嬗变的文化背景 从怀疑到教化 ——从“尚长荣三部曲”看三十年戏曲走向 还戏于民放水养鱼 ——论传统戏曲在当代的危机状态与生存策略 理论争鸣 “现代戏剧”辨正 王国维“戏剧”、“戏曲”内涵之我见 试说“两种戏剧性” 两种“综合”,两种艺术命运 论京剧改革的三大范式之界限 从两份戏改方案看两种戏改范式之差异 剧目剖析 中西戏剧之差距管窥 ——以2003年演剧为例 怀疑主义:存在与虚无? ——第四届小剧场戏剧展演观后 共和主义:从古典式到自由式 ——论话剧《九三年》的思想史意义 地域文化与现代意识相结合的尝试 ——从《典妻》和《露香女》看城市化进程中地方戏曲的发展策略 戏曲现代戏的新探索 ——现代京剧《骆驼祥子》评析 《成败萧何》在戏剧文学上的贡献 《金锁记》:表演与文学相得益彰的成功之作 戏剧书评 戏剧界学者型“官员”的理论建树 ——刘厚生先生戏剧文集二种及其他述评 现代戏曲教育的结晶 ——读《李玉茹谈戏说艺》、《李玉茹演出剧本选集》 一本独具特色的戏剧学通论教材 ——董健、马俊山著《戏剧艺术十五讲》评介 比较文化视野下的中国戏曲研究 ——评吕效平著《戏曲本质论》 融哲思、戏理、史识于一体的戏剧史著 ——读叶长海、张福海著插图本《中国戏剧史》 严肃的学术研究与深刻的文化批判 ——读林婷著《准对话拟狂欢:1980年代探索戏剧研究》 探索文学与剧场关系的力作 ——评陈军著《戏剧文学与剧院剧场:以“郭、老、曹”与北京人艺为例》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怀疑与自由(文化转型期的戏剧批评)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李伟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书店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5805642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33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11-12-01 |
首版时间 | 2011-12-01 |
印刷时间 | 2011-1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0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J805.2-53 |
丛书名 | |
印张 | 1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40 |
宽 | 171 |
高 | 13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