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革命时代的文学叙事和话语--以1937-1949年的中国文学为中心/文治堂学术专著
内容
编辑推荐

《革命时代的文学叙事和话语——以1937-1949年的中国文学为中心》对中国现代文学在特定的历史时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生存状态,作了认真的考察和研究,对当时以延安为中心的革命文学、以重庆(南京)为中心的国统区的进步抗日文学、以上海为中心的“孤岛”文学,以及沦陷区的文学创作、文学思想及文学争论进行了梳理和研评,并对不同生存状态生成的文学特质、主要作品、代表人物及其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予以评论。本书由文学武著。

内容推荐

《革命时代的文学叙事和话语——以1937-1949年的中国文学为中心》对中国现代文学在特定的历史时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生存状态,作了认真的考察和研究,对当时以延安为中心的革命文学、以重庆(南京)为中心的国统区的进步抗日文学、以上海为中心的“孤岛”文学,以及沦陷区的文学创作、文学思想及文学争论进行了梳理和研评,并对不同生存状态生成的文学特质、主要作品、代表人物及其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予以评论。

《革命时代的文学叙事和话语——以1937-1949年的中国文学为中心》史料翔实,立论鲜明,是一部值得研读的中国现代文学亚文学史。本书由文学武著。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解放区的文学思潮和文学运动论争

 第一节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与权威批评话语的确立

 第二节 红色文艺的确立——延安文艺整风运动

 第三节 王实味与“野百合花”事件

 第四节 对萧军的批判

 第五节 欧化还是大众化?——解放区关于民族形式和文艺大众化问题的讨论

第二章 解放区的文学活动和文学创作

 第一节 向前!向前!向前!

 第二节 翻身的喜悦

 第三节 心灵放歌

 第四节 鲁迅精神的延续

 第五节 走向民间

 第六节 革命时代的启蒙和政治话语——以丁玲延安时期的文学创作为例

 第七节 为革命辩护——以《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暴风骤雨》等为中心

第三章 国统区的进步文学思潮和文学运动论争

 第一节 自由主义文艺思潮的命运

 第二节 关于“暴露与讽刺”的争论

 第三节 “战国策”派理论的再审视

 第四节 关于现实主义和“主观战斗精神”的争论

 第五节 《大众文艺丛刊》事件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自我救赎

第四章 国统区的文学活动和文学创作

 第一节 燃烧的土地

 第二节 暴露与讽喻

 第三节 民主、自由的诉求

 第四节 人性的掘进

 第五节 战争夹缝中的现代性追求——以西南联合大学作家创作为中心

第五章 上海“孤岛”文学及沦陷区的文学

 第一节 “碧血丹心”:上海“孤岛”文学活动和创作

 第二节 “压不扁的玫瑰花”:沦陷区进步文学活动和创作(1937—1945)

 第三节 革命与宏大叙事结构的消解——对张爱玲现象的冷思考

附录一 中国现代文学活动史大事记(1937年7月7日—1949年9月30日)

附录二 悲怆的生命历程——评《王实味传》

附录三 杜运燮与中国20世纪40年代的现代诗

附录四 中国左翼文人传记写作研究——以丁玲传记为中心

参考文献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革命时代的文学叙事和话语--以1937-1949年的中国文学为中心/文治堂学术专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文学武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13082367
开本 16开
页数 31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18
出版时间 2012-05-01
首版时间 2012-05-01
印刷时间 2012-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48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09.6
丛书名
印张 20.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31
170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5:5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