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 等所著,崔传舒翻译的《培根——读书增长能力》共选编了36篇文章,其中前19篇所选的是16至20世纪欧美学者的作品,这些作品是根据它们的外文原文并参考了相关的中文译本编译而来的;而后17篇所选的则主要是19至20世纪中国学者的作品,这些作品是从作者们的相关文选或文集中编选而来的。需要说明的是,后17篇选文是被编者精心编辑过的。我们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出于以下两点考虑:第一,方便读者阅读。
图书 | 培根--读书增长能力 |
内容 | 编辑推荐 培根 等所著,崔传舒翻译的《培根——读书增长能力》共选编了36篇文章,其中前19篇所选的是16至20世纪欧美学者的作品,这些作品是根据它们的外文原文并参考了相关的中文译本编译而来的;而后17篇所选的则主要是19至20世纪中国学者的作品,这些作品是从作者们的相关文选或文集中编选而来的。需要说明的是,后17篇选文是被编者精心编辑过的。我们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出于以下两点考虑:第一,方便读者阅读。 内容推荐 著名文学家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各位读者将要读到的《培根——读书增长能力》就是关于书籍与读书这个主题的。 众所周知,古今中外有不少名家大师、学界泰斗以及文学巨匠对于“书籍与读书”这个主题有过不少精辟的言论。这些言论对于激发人们读书的热情、启发人们读书的心智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我们把古今中外名家大师们关于“书籍与读书”这个主题的言论收集起来,编成这样一本集子,希望对广大读者有所助益。 统观培根 等所著,崔传舒翻译的《培根——读书增长能力》,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概括全书的主要内容:第一,为什么要读书?第二,读什么样的书?第三,如何读书? 目录 培根:读书增长能力 兰姆:读书杂感 斯迈尔斯:以书为伴 贝内特:严肃的读物 胡佛总统:读书之乐 黑塞:我最心爱的读物 福斯特:藏书的意义 莫洛亚:书卷长留伴终生 瑟夫:阅读的乐趣 麦金莱:正视儿童读物 奥登:书籍所造成的世界 松田道雄:两栖类的读书方法 哈维兰:读书使你知道寻找些什么 布里格:朗读实验谈 拉格曼:读书与家庭生活 唐雷:查甫林学校的阅读计划 加尔顿:速读是不是真正的阅读? 杜兰特:也谈智育 契诃夫:赌 梁启超:学问之趣味 胡适:读书 胡适:为什么读书 林语堂:读书的艺术(一) 林语堂:读书的艺术(二) 蔡元培:我的读书经验 朱光潜:谈读书 徐讦:书籍与我 罗家伦:读标准的书籍,写负责的文字 吴鲁芹:我和书 毛子水:书籍和修养 洪炎秋:谈读书 陈绍鹏:书给我的乐趣 唐君毅:说读书之重要 叶荣钟:谈读书风气 徐钟佩:书中情趣 夏丐尊:我之于书 试读章节 读书增长能力 培根 读书能给人带来乐趣、使人文雅并提高能力。人们在独处或隐居的时候,最能体会到读书的乐趣;在言谈的时候,最能体现出读书的文雅;在判断和处理事务的时候,由读书而获得的能力最能得到发挥。那些没有学识但有实际经验的人,也许能够对某些事物的细微末节作出判断或采取行动;但对于事业的宏观的指导、谋划与处理,还是真正有学问的人才能胜任。 耗费过多的时间去读书便是虚耗青春;过分表现自己的学识便是矫揉造作;而全凭学理判断一切,那则是书呆子才会做的事情。学问能使人性得以美化,而学问本身又能通过经验得以充实。生于自然的植物需要人工修剪,人类的本性也需要学问引导;而学问本身又必须由经验来进行规范,否则便太华而不实了。 在机巧的人那里,学问常常被轻视;在浅薄的人那里,学问常常被叹服;只有在聪明的人那里,学问才能得以充分地利用。因为学问的用途并不是学问本身能够传授的;如何去对学问加以应用,这种由观察而获得的智慧是在学问之外、超越学问之上的! 读书既不是为了与人论辩,也不是为了盲目信从,更不是为了寻找谈资,读书是为了学会思考和权衡。有些书浅尝即可;有些书囫囵吞枣也没什么不可以;但有些书却要细嚼慢咽,慢慢消化。也就是说,有些书只需择要选读;有些书只需匆匆概览;而有些书却必须全部精读。有些书不必去读原本,节选本拿来一读就够了;不过,这仅限于内容不怎么重要的二流书籍。要知道,删节过的书就像蒸馏水一样,往往淡而无味。 读书使人学识渊博,辩论使人聪慧机敏,写作则使人精细缜密。如果一个人很少写作,那么他就需要有很强的记忆力;如果一个人很少辩论,那么他就需要有随机应变的本事;如果一个人很少读书,那么他就需要善于伪装,假装无事不通、无事不晓。 历史使人聪慧明智;诗歌使人想象丰富;数学使人精确严密;自然哲学使人深刻犀利;伦理学使人庄重威严;逻辑学和修辞学使人善于言辩。总之,读书能使人的个性得到陶冶。不仅如此,读书还可以把一切心理上的障碍扫除,正如身体上某些疾病能够通过适当的运动得到矫治一般。例如:滚球对于肾脏是有益的;射箭对于胸部是有益的;散步对于肠胃是有益的;骑马对于头部是有益的,等等。因此,如果一个人心神散乱,最好让他学学数学;因为数学题目的演算要求全神贯注,如果注意力稍稍分散,就不得不从头来过。如果一个人不善于分辨差异,那他最好去请教那些演绎派的大师们,因为他们正是剖析事物机理的人。如果一个人心灵迟钝,不能触类旁通,那最好让他去对律师的案件进行研究。所以,每一种心理缺陷,都有一种特殊的良方来对其进行补救。P12-14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培根--读书增长能力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英)培根 |
译者 | 崔传舒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画报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4604382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51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12-06-01 |
首版时间 | 2012-06-01 |
印刷时间 | 2012-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9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G792 |
丛书名 | |
印张 | 16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9 |
宽 | 168 |
高 | 14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