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民国军阀第一府宅--大帅府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本《民国军阀第一府宅——大帅府》由曲香昆著:建筑因其经典而长存,人物因其德行而不朽。

开启重重院门,拂去世纪尘埃,湮没的历史活化眼前。

解开建筑谜团,驳析传说故事,历史的真相还原在此。

内容推荐

这本《民国军阀第一府宅——大帅府》由曲香昆著:沈阳,一座融合满汉文化:中日俄文化的关外老城,从昭陵到沈阳火车站,从中街到太原街,大街小巷,高塔广厦,有太多历史印记在这里铭刻。《民国军阀第一府宅——大帅府》从东北王的宅府——大帅府的主人张作霖和张学良父子的文化素养及其发迹过程着手,分析建筑的形成原因:特色与依据,以建筑之中发生的历史事件,检验和考证对建筑存在的不同说法,还建筑以原真性。书中不仅有深入细致的研究讲述,还有大量帅府建筑实体图和设计图,以及清晰完整的石雕纹样,可供建筑及美学爱好者参详。大帅府常务副馆长曲香昆先生历时两年创作完成的,由帅府的建筑与民俗入手,进而剖析张作霖:张学良父子的内心世界及政治思想以及对民国历史的影响,立意角度独特,在同类书中不多见!

目录

序言

前言

第一章:综述:一座大帅府,半部民国史

第二章:西风东渐:中西融合——沈阳近代建筑的缩影

 第一节:近代沈阳城和近代建筑的涌现

 第二节:大帅府在沈阳建筑近代化历程中的地位

第三章:权势相长:渐成规模——大帅府的营建

 第一节:经典别致:宏开镜深——中院四合院建筑群

 第二节:错落有致:房苑共生——东院花园及大:小青楼等建筑群

 第三节:少帅建府:命运多舛——西院红楼群(少帅府)

 第四节:毗邻府外:座座精彩——院外建筑群

第四章:规划有序:异彩纷呈——大帅府的建筑特色

 第一节:分期建造,融为一体

 第二节:建筑风格,异彩纷呈

 第三节:建筑技术,呈现多样

第五章:形式多样:精彩绝伦——大帅府建筑的装饰艺术

 第一节:木雕彩绘 新颖别致

 第二节:石雕艺术 别出心裁

 第三节:砖雕一书 堪称一绝

 第四节:绘画书法 彰显个性

第六章:内涵丰富:个性突出——大帅府的民俗文化

 第一节:张家习俗与民间信仰

 第二节:吉祥图案与文化寓意

第七章:人物传奇:秘闻昭显——帅府史事

 第一节:大帅张作霖

 第二节:少帅张学良

 第三节:帅府的女眷

 第四节:帅府史迹钩沉

第八章:故居开放、走向新生——从帅府到博物馆

 第一节:解放前的大帅府

 第二节:从封闭走向开放

 第三节:建立张学良旧居陈列馆

 第四节:更名张氏帅府博物馆

后记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繁华梦散笙歌静,楼阁巍峨大帅府。民国历史的烟云已风流云散,昔日豪奢的庭院却光彩依然。正如有人所说的一样,当所有的诗歌、音乐都已沉默的时候,建筑却还在说话。大帅府,这座由奉系军阀首领、北洋政府末代国家元首张作霖和他的长子——千古功臣、伟大的爱国者张学良将军共同建造的府邸,历经百年风云沧桑变幻,却依然寂静矗立、留存人间,无声地诉说着民国历史的兴亡旧事,默默地反映着府邸主人的生存状态、血气精神和志趣情怀。

在科技与文化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们越来越对历史存在的物质性产生了难以自拔的迷恋。人们对文化遗产的热爱,实际上是对历史迷恋的一种延伸,亦是人们为寻求和确认自身价值的一种隐秘而有效的手段。我们参观历史文化遗产,不仅仅是想欣赏文物、古迹,更重要的是想对历史有所体验。如今,随着每天来自世界各地成百上千的游客到此体验历史、感悟人生,这座当年东北第一家族的居住所、父子两代在民国政坛上纵横驰骋的权力场,却成了祖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作为博物馆供人们参观、凭吊,以另一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文化形态诠释着历史、延续着辉煌。这,恐怕是张氏父子为自己修建府邸时未曾料到的。

当我们来到这处府邸,丰富多彩的历史信息将会扑面而来:作为中华大地上保存完整、规模庞大的一组建筑群,其“前政后寝”的建筑功能和“三路建筑平行式”的平面组合方式,集官邸与私宅为一体,真实地反映了民国时期特有的军阀政治形态;作为父子两代的官邸和私宅,建筑群的规划设计与空间布局,无论从功能还是风格上,都将建筑本身与人居环境有效融合,将办公的庄严、肃穆与居家的幽雅、闲适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整体环境和谐统一而富于变化,完全满足了军阀家居特有的公、私属性,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文化的和谐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张作霖、张学良、张学思父子三人迥然不同的人生道路,在为这座庭院赢得往日的光彩与今日的瞩目之时,也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还有于凤至、赵一荻、郭松龄、张作相、吴俊升等一大批显赫一时的历史人物,在这高墙壁垒的宅院里,处处留有他们的足迹,处处深藏了无尽的秘闻、趣事;作为民国时期东北地区的政治、军事中心,中国近代史上许多惊心动魄、刀光血影的重大事件就策划或发生在四合院、大青楼、小青楼里;作为全国近现代优秀建筑群,大帅府体现和代表了民国时期近代建筑的主要迹象,浓缩了沈阳近代建筑发展的全部过程;大帅府内每一座建筑的布局,每一处景观的设置,每一间房屋的装饰,甚至每一块砖、木、石雕、壁画、楹联、匾额等,无不彰显出张氏父子真实的人生情怀和内心世界……徜徉在大帅府中,我们似乎可以触摸到历史的脉动,人物的呼吸。甚至,我们还可以获取与张氏父子一般无二的审美权限——宏大的布局、缜密的思虑、精湛的建筑技艺、精美的装饰艺术、绚丽的色彩、幽雅的环境,等等,无不经由大帅府建筑群得以真实展现。正是这些可以看到的真实存在的历史遗存物质属性和那些能够用心灵去感知、可以满足人们情感需求的精神体验,引导着我们和越来越多的人去瞻仰、追思、体悟那个业已逝去却因其不凡而气象万千的伟大人物与历史时代!

大帅府由中院三进四合院,东院大、小青楼和帅府花园,西院红楼群及院外建筑——边业银行、帅府舞厅、赵一荻故居等几部分组成,占地面积5_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建造期经历了张氏父子两代、近20年的时间,从1914年开始到1934年才最终完成。它是民国以来军阀府邸中最大的一处集官邸和私宅于一体的庞大建筑群。1991年7月,国家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发文,将其列为全国优秀近代建筑群。1996年11月,国务院正式颁布大帅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于历史的原因,到目前为止,西院红楼群和帅府院外的帅府舞厅还没有收回、开放。

大帅府不但是东北第一名人故居,涵盖着张氏家族父子两代三人的历史,反映着张氏家族的历史,它更承载着民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习俗、婚姻形态等社会诸多方面的内容,堪称一座大帅府,半部民国史。因为有了大帅府,民国的历史不再沉寂;因为有了大帅府,历史变得格外清晰。它像民国历史的一部百科全书,从以下五个方面反映和诠释着民国的历史:

一、大帅府集官邸和私宅于一体,它是民国时期特有的军阀政治的物化形态。

大帅府建筑群由院内中、西、东三路平行的建筑和院外的三座单体建筑——赵一荻故居、帅府舞厅和边业银行组成。从这些建筑的布局、修建概况及使用功能,我们可以清晰地体会到大帅府建筑群具有集官邸与私宅于一体的属性。

中路建筑三进四合院始建于1914年,1915年秋基本竣工,1916年春,张作霖全家搬进经过装修的四合院,是帅府内最早的建筑。其时,张作霖任奉天督军兼省长,人们按照中国当时的官场惯例以“大帅”尊称张作霖,刚建成的三进四合院也自然而然地被称为“帅府”。从使用功能上来讲,三进四合院完全具备了“前政后寝”的建筑功能,其一进院、二进院是办公场所,具有“官署”的性质和功能,张作霖曾在那里处理奉天全省政务、军务,三进院落是张作霖内眷的居住地,属于内宅。因此,这时的“帅府”就已经具备了官署和私宅的双重属性。

1918年,已升任东三省巡阅使的张作霖因公务繁忙,眷属增多,最初的三进四合院不但不敷使用,而且与其显赫的身份已不相称,遂决定增加建筑。1922年,东院至高权力象征的大青楼完工后,张作霖将四合院的部分功能转移到了这里,一、二楼作为办公场所,三楼供内眷居住。与四合院相比,大青楼内的办公场所,更显得宽敞大气,充分体现了张作霖至高无上的权力与气度。张学良子承父业后,延续了大青楼的使用方式,“东北易帜”、“处决杨常”、进行“东北新建设”等重大历史事件就是在这里决策和发生的。

1931年开始建造的西院红楼群(少帅府),将西式洋楼按纵线排列,前三栋是办公楼,后三栋是住宅楼,仍然体现了“前政后寝”的建筑功能。

在院外建筑中,作为大帅府建筑群有机组成部分的帅府舞厅是奉系军阀的重要社交场所,曾是民国时期军人、政官、商贾、社会名人、名媛佳丽的云集之地,也是民国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的策划发生之地,具有非常重要的政治功能。而边业银行作为张氏家族的私家银行,则承担了十分重要的经济功能,为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军阀政治上层建筑的良好运行提供了雄厚的经济支撑。

因此,我们说大帅府它既不是像山西王家大院、乔家大院那样的民居,也不是像保定直隶总督府那样纯粹的官府,而是集官邸和私宅一体化的建筑。它的这种属性,是由特定的历史时期造成的。张氏父子生在军阀混战的历史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历史的转型时期,军阀统治是这个时期的核心政治。张作霖就是军阀政治的最大军阀之一,军阀政治下,军队虽在名义上属于国家所有,但本质上属于军阀个人,军阀干预国家政治,凡对于个人和集团有利的事情他们就做,凡对于个人和集团不利的事情他们就反对。军队成为军阀谋取个人和集团私利的工具。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张作霖建造的大帅府从建筑功能上就采取了“前政后寝”的建筑理念,将办公的场所设置在自己的宅子里,前边办公,后边居住。

正如陈伯超先生在序言中所写的一样:“帅府不同于一般的民居和名人寓所——它既是一座官署,一座权辖东北、影响全国的军事与政治中心,同时也是一座民居。作为民居,它反映着民国时期的社会形态、封建伦理和民俗生活;作为名人寓所,其主人地位特殊而显赫,具有民国军阀特征,其地位直至全国政府的决策者,它容纳了张氏父子和张氏家族个人和家庭生活的全部。作为一座官署,它从民国时期的政治、军事、外交、经济等多角度反映着社会与国家的动态和历史,记载着许多声震中外或鲜为人知的莺要事件,承载和执行着至上的权力,是中国政治实态尤其是军阀政治的一种物化形式。它是一座虽不能与皇宫相提并论却类似于皇宫性质、兼有名人寓所与重要府衙双重功能的府邸建筑。”

总之,帅府是目前在中国大地上非常少见的一种建筑形态,值得我们倍加珍惜和深入研究。P003-006

序言

《民国军阀第一府宅——大帅府》

张红星

因为给东北大学讲授国文和国学课程,所以平素注意搜集有关老校长的资料,收藏的图书光盘有几十种,包括大陆的和港台的。可以说,帅府柜台里有的,我几乎都有。

但是,这个暑假,我却被曲香昆先生的一部书稿深深吸引,废寝忘食秉烛达旦地先睹为快。其中许多事情是知道的,但是他的角度是没有见过的。经他这番梳理,许多资料焕发出新鲜的光彩。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筑是固化的历史。透过雕梁画栋,曲先生引导我们走进那些英雄豪杰的生活,去体味创业、盟誓、救国、征战、悲欢……那些金戈铁马、那些花前月下,那些留在高墙深院的身影和哭声笑声……

建筑有性格,建筑有精神。土木砖石经过切磋琢磨,便有了跃动的生命,他目睹一切、述说一切。我曾带着大学生和听众读者,一次次踏进帅府,一次次缅怀凭吊。我的学生毕业后,有些便走进帅府,每天为不同的游客继续解说。

建筑有记忆,建筑有见解。我曾经组织听众读者和学生,开展《}不念少帅,走进帅府》征文活动,在红楼中为数千份稿件中上百名获奖者颁发证书和大帅、少帅的文集、图册、演义。少帅晚年曾欣然命笔:“谢谢你们怀念我!”

我很羡慕曲先生,他能够如此亲近地接触帅府的每幢建筑,他能够如此广博地通览有关帅府的研究成果,他能够如此亲切地会见与帅府有关的海内外人士……我更羡慕曲先生,他能够如此清醒地熟视而不无睹,久居而不麻木,最终拿出自己的研究成果。

我又有些担心,如果本书顺利出版,读过本书的众多游客,定将寻寻觅觅地探求那些枭雄聚首的密室、那些红颜相悦的厅堂、那些悲欢离合的见证,从而导致行进的缓慢与游客的滞留,导致帅府终日爆满!那就需要帅府采用更多的科技手段来解决难题了。

我又有些奢望,如果曲先生带领助手进一步整合书内书外的种种资料,使人物事件与其建筑环境更加契合;进一步拍摄不同角度的照片和视频,并且重新增订本书,使之条理井然、图文并茂,那将是关心帅府的读者们一大福音!

张红星,东北大学客座教授,沈阳音乐学院南校区教授,曾主持《长夜书香》《书斋夜语》等广播读书节目,出版《长夜书香·谈经篇》《长夜书香·说史篇》等著作。

后记

想写一本关于大帅府的书已经很久了,如今经过两年的努力,我终于完成了这本书。我在帅府工作足足有20个年头,有幸看到帅府的价值逐步被确认的过程,也参与了帅府一步一步开放的过程,更有幸从事了帅府的复原过程。

大帅府从1982年到1996年15年的时间里完成了从“市保”、“省保”到“国保”的三级跳,而且还被国家建设部和文物局联合评为中国近代优秀建筑群。但由于历史的复杂原因,复原工作前不但屋内陈设荡然无存,就是楼内或屋内的原装修也完全毁坏,复原工作异常艰难。本着真实、客观的原则,抱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我和我的同仁们经过七八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完成了赵一荻故居、大青楼、小青楼等室内复原工作。复原的过程,也是科研的过程,我从中深深地体会到张氏父子对府宅的重视,强烈地感受到府宅主人对传统文化的喜爱,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对和谐的人居环境的追求。正是有了这样的认识,我才有了写这样一本书的冲动,希望读者通过大帅府的建筑和环境来了解张作霖和张学良鲜为人知的另外一面。

帅府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让我那样的熟悉,每天走在这样深深的庭院里,欣赏着那些精美的砖雕、木雕、石雕、壁画,瞩望着那一座座的建筑,一间间的房屋,体味着各式各样的建筑,一种历史的情怀不觉就涌上了心头。徜徉其间,历史好像忽然有血有肉地生动起来,过往的生活形态仿佛随时随地都能被召唤回来,那些在史书上空洞的叙述,到了这里便全都神奇又丰盈地复活,你会从一些独特的细节中,一下子感受到逝去已久的历史人物的某种个性。深入地研究他们,会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帅府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建筑就是凝固的历史,建筑就是物态的文化,建筑更是艺术的空间形态。

对于大帅府这样的一处历史遗存,你从历史角度研究它,就会认识到它的历史价值;你从文化角度观察它,就会发现它的文化价值;你从艺术审美角度端详它,还会找到它独有的审美价值。

历史已经将张作霖和张学良定格为一代枭雄和民族英雄。作为父子两代人,能够对中国有着如此的影响和贡献,怕只有皇族人物才可以做得到,民国以后似乎没有哪个家族能做到这样的辉煌。在历史的教科书上,张作霖是奉系军阀的首领,北洋政府的末代元首,更是军阀政治的代表人物之一。张学良前有换旗易帜,推动了国家的统一,结束东北的独立状态;后有西安兵谏,结束了内战,促成了全国一致抗日的局面,居功至伟,是民族英雄、千古功臣。在现实的遗存中,东北沈阳的大帅府,西北的西安事变纪念馆,这两处都与张氏父子有关,都是国家最高等级的保护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大帅府除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外,还是中国近代优秀建筑群,也就是说大帅府不但反映了民国时期军阀特有的政治生态,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还有着重要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帅府作为国家保护文物,其建筑一定可以千古不朽了,这从另外一个角度昭示了张氏父子对中华文化遗产的贡献。

大帅府作为一处历史的遗存,固然是因为在这个宅院里产生了对中国历史有过重大影响和贡献的两个人物张作霖和张学良,它可以称之为名人故居,但这远远不能涵盖大帅府的全部内涵,它是民国时期中国社会特有的军阀政治的表现形态,在当时民国的正式出版物就将大帅府作为一种政治名词流行于世,可见大帅府在中国政治生活中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张氏父子参与了清朝覆亡、民国建立、军阀混战、东北沦亡和民族救亡图存等诸多的重大历史事件,大帅府见证了这段历史的全过程,一座大帅府,堪称半部民国史。

不仅如此,我们从大帅府的建筑形态上去看,20年的建造期,将中国民居和官式建筑演绎得如此清晰、如此经典,既有传统的中式建筑,又有中西风格结合式的建筑,更有经典的西式建筑,不能不说大帅府是沈阳近代建筑的缩影。

像多数人一样,多年来我一直有一种困惑,帅府的大气与幽雅、文化与情趣结合得如此完美,胡子出身的没有什么文化的张作霖为何能建造出如此有文化品位的大帅府?既是官邸又是私宅,既大肆张扬“府”的豪奢和气势,又能做到“宅”的闲适与情调,“府”与“宅”结合得如此到位,原因何在?当我看到更多的有关张作霖的史料,努力走近大帅府的主人张作霖的时候,我发现我过去对张作霖了解是多么片面,抛开张作霖是个军阀这一不争的事实而外,我们从他对孙中山等一大批朋友的态度和做法中,可以感受到他的为人,从他对文化、教育和铁路建设的努力中,可以强烈地感受到他有着抵抗日本侵略、造福桑梓的情怀,尽管他与日本有勾结,有利用,尽管他有着强烈的军阀意识,但他仍是一个有着爱国情怀的军阀,正是这一可贵的思想深深地影响着张学良。张氏父子正是因为有着强烈的民族意识才演化出了对传统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对外来文化的自主创新感!多年的积累和数年的研究,在这本书中已经有了答案。

多姿多彩的建筑,花园式的人居环境,美不胜收的文化艺术,无不在昭示着人与环境的和谐,人与文化、艺术的相亲相融。

大帅府融人人造山水、传统道德、伦理秩序、民俗文化、建筑理念于一体,历经岁月长河反复洗礼,沉积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有着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作为一个民国建筑群,它传承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建筑技术和艺术风格,创造性地演绎了西方古典的建筑;作为一个军阀生活起居的场所,它承载着民国时期的社会制度、政治制度的兴替演化过程。有道是,沈阳大帅府、人生大舞台;雕梁画栋今尤在,歌罢曲尽人留香,千古美名传。

一个有着太多故事的帅府,一个最后承载着古老中国婚俗的帅府,一个有着说不尽的传统文化艺术和民俗的帅府,一个有着无穷魅力的西洋建筑的帅府,正在向我们展示着它美丽的姿容、绚丽的文化、永恒的历史。

2008年8月15日夜于家中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民国军阀第一府宅--大帅府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曲香昆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万卷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47001165
开本 16开
页数 27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2-03-01
首版时间 2012-03-01
印刷时间 2012-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图书小类
重量 0.43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78.22
丛书名
印张 18.5
印次 1
出版地 辽宁
230
169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6:5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