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毛泽东的81个第一次
内容
编辑推荐

唐春元所著的《毛泽东的81个第一次》讲述毛泽东是人不是神,人所具有的他无不具有,人所经历的第一次他也必须经历。但毛泽东又不是普通的人、一般的人,他是深深影响了中国历史发展方向的巨人和伟人。所以,他的第一次经历不仅仅是影响着他的一生,更重要的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历史进程,在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留下深深的印记,产生着久远的影响。

内容推荐

唐春元所著的《毛泽东的81个第一次》作者选取了毛泽东人生历程中的81个第一次的经历:第一次进学堂、第一次公开反抗父亲、第一次婚姻、第一次走出韶山、第一次看到世界地图、第一次在公开刊物上发表文章、第一次北京之行、第一次登泰山、第一次当“红娘”,《毛泽东的81个第一次》还有第一次遇险、第一次分析中国社会、第一次被抓、第一次遭受撤职处分、第一次被人民称呼为“主席”、第一次阅兵、第一次为党内同志祝寿、第一次与外国记者亲密接触、第一次为党内同志执绋抬棺、第一次挨老百姓的“骂”、第一次公开道歉、第一次直接与蒋介石面对面交锋第一次登上天安门城楼、第一次与美国直接较量、第一次畅游长江、第一次对苏联说“不”、第一次登庐山、第一次纵论生死、第一次谈自己的性格……

目录

1.第一次进学堂——“我八岁那年开始在本地一所小学读书”

2.第一次公开反抗父亲——“我可以跪一条腿磕头”

3.第一次接触新思想——“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4.第一次婚姻——“我并不认为她是我的妻子”

5.第一次走出韶山冲——“东山学校是所好学校”

6.第一次发表政治见解——“立即把孙中山从日本召回”

7.第一次当兵——“我决心参加黎元洪的革命军”

8.第一次看到世界地图——“世界真的太大了”

9.第一次写诗——“子期竟早亡,牙琴从此绝”

10.第一次题词——“何以报仇,在我学子”

11.第一次领导学潮——“张干一日不出校,我们一日不上课”

12.第一次使用笔名——“‘二十八画生’征友启事”

13.第一次在公开刊物发表文章——“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

14.第一次”游学”——“我们这样走是有意义的”

15.第一次办学——“这个夜学专为列位工人设的”

16.第一次带“兵”作战——“要说搞军事,恐怕那才真是第一次哩”

17.第一次组建革命团体——“我和几位朋友一道,发起成立新民学会”

18.第一次北京之行——“我对政治的兴趣越来越大”

19.第一次办刊——“我是《湘江评论》的主笔”

20.第一次到上海——“你们一定会满载而归!”

21.第一次撰写祭文——“吾母高风,首推博爱”

22.第一次领导民主运动——“张毒不除,湖南无望”

23.第一次读《共产党宣言》——“树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24.第一次登泰山——“我登上了山东的神岳泰山”

25.第一次明确提出党的指导思想——“唯物史观是吾党哲学的根据”

26.第一次给妻子写诗——“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27.第一次领导工人大罢工——“不做工者不得食”

28.第一次参加党代会——“我到上海去出席中国共产党成立大会”

29.第一次到安源——“工人是站在地上,顶天立地”

30.第一次当”红娘”——“你们可要补我一杯喜酒哟”

31.第一次进入中共决策层——“我到了上海,在党中央委员会工作”

32.第一次在农村建立党支部——“我们举起右手,向党旗宣誓!”

33.第一次遇险——“成八胡子奈何不了我”

34.第一次做国民党的“官”——“我担任国民党代理宣传部长”

35.第一次分析中国社会——“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36.第一次系统调查农村农民问题——“农民运动好得很”

37.第一次被抓——“两块银元救了我一条命”

38.第一次领导武装起义——“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39.第一次明确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支部建在连上”

40.第一次改造”绿林”武装——“我们都来当革命的山大王”

41.第一次明确军规——“三大纪律,六项注意”

42.第一次办市场——“我们能够打破蒋介石的经济封锁”

43.第一次遭受撤职处分——“我被撤销政治局和前委职务”

44.第一次明确反对”单纯军事”观点——“这对于执行党的正确路线,妨碍极大”

45.第一次公开提出”反对教条主义”——“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

46.第一次反“围剿”——“天兵怒气冲霄汉”

47.第一次称赞邓小平——“很好,很好,瑞金的父母官”

48.第一次被称呼为”主席”——“中央苏维埃政府宣告成立,我担任主席”

49.第一次阅兵——“我们这是检阅各路英雄好汉!”

50.第一次领导反腐败——“把情况调查核实清楚,速战速决”

51.第一次见到刘志丹——“志丹同志,我是来投奔你的呀!”

52.第一次为党内同志祝寿——“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

53.第一次与外国记者亲密接触——“把我的生平梗概告诉你,你看怎么样?”

54.第一次公开评价鲁迅——“中国的第一等圣人”

55.第一次为党内同志执绋抬棺——“忠心为国,虽死犹荣”

56.第一次挨老百姓的”骂”——“群众发牢骚,说明我们的工作有毛病”

57.第一次评论文艺——“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

58.第一次谈毛泽东思想——“我的思想(马列)自觉没有成熟”

59.第一次明确党的宗旨——“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60.第一次与美军直接打交道——“欢迎美军观察组的战友们”

61.第一次公开道歉——“今天,我是特地来向大家检讨错误的”

62.第一次直接与蒋介石面对面交锋——“说中国没有内战,这是彻头彻尾的欺骗”

63.第一次公开藐视帝国主义——“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64.第一次到车站迎接客人——“我们恭候你来,建立一个新的国家”

65.第一次登上天安门城楼——“中国人民万岁”

66.第一次出国——“我是长期受打击排挤的人,有话无处说”

67.第一次与美国直接较量——“如果过三八线,我们一定过去打”

68.第一次视察黄河——“我们一定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

69.第一次提出南水北调的设想——“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

70.第一次登上海军军舰——“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

71.第一次畅游长江——“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72.第一次提出“退居二线”的想法——“我准备到适当的时候就不当主席了”

73.第一次公开对苏联说“不”——“你们不支援,我们自己搞”

74.第一次讲“不怕鬼”故事——“你越怕鬼,你就不能活”

75.第一次登庐山——“冷眼向洋看世界”

76.第一次纵论生死——“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

77.第一次住进滴水洞——“天下大乱,达到天下大治”

78.第一次谈自己的性格——“在我身上有些虎气,是为主,也有些猴气,是为次”

79.第一次接见红卫兵——“你们要关心国家大事”

80.第一次公开对林彪表示不满——“‘四个伟大’,讨嫌!”

81.第一次批评”四人帮”——“不要搞成四人小宗派呢!”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1.第一次进学堂——“我八岁那年开始在本地一所小学读书”

1936年,刚到陕北不久的毛泽东,在保安窑洞接受美国记者斯诺采访时,曾深情地回忆起他第一次踏进学堂的情景:“我八岁那年开始在本地一所小学里读书,一直在那里读到十三岁。”

毛泽东对第一次入学的时间,回忆是准确的,但并不像他说的那样,在这所学堂一直读到13岁。其实,他在这所学堂只读了两年就转到另一所学堂去了。

毛泽东第一次进的这所学堂,是本地的一所私塾;也是我们现在参观韶山毛主席故居时必经之地——南岸,当时叫南岸私塾。这是一栋祠堂式古建筑,青砖青瓦,白色粉墙,占地面积约有一亩见方,原为韶山“邹氏公祠”,后在此兴办邹氏族校。这对于当时的韶山冲来说,可以算得上最有气派的一所学堂了。毛泽东正是从迈进这座不起眼的祠堂开始,踏上他辉煌人生旅程的。

开学的第一天,父亲毛顺生牵着儿子的手,把毛泽东送到南岸私塾,拜见了启蒙老师邹春培。邹先生把毛泽东引到东墙下神龛的地方说:“润之,这是孔夫子的牌位,从今往后,你每天进学堂,都要对它叩拜。日后,保管你会文思发达,连中三元。”

毛泽东看了看邹先生那严肃的神情,听着那似懂非懂的话语,像大人一样郑重地点了点头,接着向神龛恭恭敬敬地行了大礼。邹老先生见此状,脸上露出了赞许的微笑,高兴地对毛顺生说:“顺生公,令郎资质聪颖,有朝一日定会名登高科,光宗耀祖的!”

塾师邹春培是一位非常严厉古板的先生,信奉的是当时流行的“不打不骂不成才”,“棍子底下出好人’的教育理论,学生只要稍微懒惰或越轨,动辄施以打板子、打手心、跪、站等体罚。背书时,他正襟危坐,让学生背对着他站立,弄得气氛相当紧张,学童望而生畏,已记住的一些课文,往往吓得又忘记了。

从骨子里具有一种反抗精神的毛泽东,对老师这种动不动打骂学生的行为很反感,觉得这个先生很凶、。很坏。于是,他常和同学们一起,用多种方法对先生进行反抗。

有一次,轮到毛泽东背书,他不按邹先生的“规矩”肃立,却纹丝不动地坐在自己座位上背诵。邹先生责问他:“毛润之,为什么不站立起来?”

毛泽东竞和他论理起来:“你是坐着的,我为什么要站着?”

邹先生立即板着脸说:“你怎能跟我比?古人云:‘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也就是说,我是你的先生,就如同你的父亲一样。哪有尊长和晚辈一起陪站的?真是岂有此理!”

毛泽东见先生动怒,仍不急不躁地说:“我不习惯站着背,一站着腿就打抖,也就背不出书来。所以,在家里父亲是从不让我站着背书的。你既然说你就像我父亲,那就也不该让我站着嘛!”

他巧妙的对答,使邹先生无言以对,只得依他。

平日里,在私塾敢冒犯先生的学生几乎没有过,而毛泽东刚入学便顶撞起先生来,这令邹春培很恼火,感到毛泽东是个不肯循规蹈矩、不大好管教的学生,但他同时也看到了毛泽东那独特的个性,以及在顽皮之中显露出的灵性和机智。于是,邹春培就想出许多办法来“为难”毛泽东,以便他日后能更好地成才。

一天午饭过后,邹先生摇着芭蕉扇来到教室,向大家吩咐道:“我下午有事外出,不在蒙馆,你们务必尽心温课,不得走动喧哗。我回来以后,抽你们读《论语·先进》篇中《子路曾冉有公西华侍坐章》。”

毛泽东虽然调皮,可读书却从不含糊。邹先生走后,他先将昨天学过的课文温习了一遍后,便开始预习老师下午将要点读的新课,很快,他就能够熟背这篇课文了。  毛泽东一边擦汗水,一边拿起课本读起来:“……夫子喟然叹日:‘吾与点也’。”

对课文中的这句话,毛泽东接连读了两遍,突然眼睛一亮,便对同学们说:“看来,古时候就有‘童子’和‘冠者’下河游泳的先例,而孔夫子也很赞同。眼下,天气这么热,我们何不也到池塘里冲个凉?”

他一提出这个建议,立即得到小朋友们的一致赞同。

“可是,邹先生回来后知道怎么办?”一个平时胆子较小的学生有些胆怯地说。

这句话使得那些小朋友们又都站在原地不敢走了。毛泽东想了二下,非常有把握地说:“不怕,先生怪罪下来,你们就说是我带头的。”

毛泽东的话一落音,十几个蒙童像从笼中放出的小鸟,欢呼雀跃地跑出蒙馆。毛泽东首当其冲,一个猛子扎进碧水清波中。其他学生娃们,也学着他的样子,一个个脱得赤条条的,“扑嗵”、“扑嗵”地跳进塘里。他们就像一群鸭子一样,尽情地在水中嬉戏,早把老师的吩咐忘到了九霄云外。

邹先生回馆后,见学生们赤身裸体在塘里戏水弄波,便铁青着脸吼道:“孺子不可教也!你们马上穿好衣服回馆!”

回蒙馆后,学生们低着头,等候先生发落,唯独毛泽东若无其事地坐着。

邹先生目光盯着毛泽东,心想:大概只有你毛润之才敢带这个头,今天非惩罚惩罚你不可!

邹先生看了看大家,然后严厉地问:“谁让你们下水的?”

毛泽东敢做敢当:“是我带头的!先生!不过,若要问到是谁让下水的,那就是孔圣人!”说着,他往东墙上的孔子牌位一指。

“什么?你!你……”邹先生一听此言,气得脸色发白,并举起戒尺就要打毛泽东。

“先生且慢!”毛泽东—下子打开《论语》,翻到邹先生点读的《子路曾冉有公西华侍坐章》,递到先生面前,说:“先生,你看,孔夫子不是也说过可游泳吗?他对曾点讲的那几个人边游泳,边唱歌,边做诗,还大加赞赏:‘吾与点也’。”

邹春培看到孔子的那句“吾与点也”,脸上露出了尴尬的神色。他气急败坏地折断了那根戒尺,把门“呼”地一摔,忿然走出了学堂门。

邹春培来到了上屋场,把毛泽东在蒙馆的所做所为告诉了他父亲毛顺生。晚上回家,毛泽东自然逃脱不了父亲的一顿臭骂。

在私塾里,毛泽东虽被邹先生排在顽皮的学生之列,但他会读书也是出了名的。他天资聪慧,在学习上不需要先生多劳神费力,所以大家给他起了个诨名,叫“省先生”。

邹春培古文功底比较深厚,尤其擅长吟诗作对。他常常让学生“属对”,用这种办法来测试他们的成绩,并以对不上“对子”为由,处罚那些不用心读书的学生。一次,邹先生点毛泽东背诵一篇晦涩古奥的文章,没想到毛泽东倒背如流。邹先生寻思:看来背书是难不倒毛泽东了,因为凡是讲过的课文,他毛润之没有不会背的。那么属对呢?想到这里,他挥笔在墨板上写下“濯足”二字,然后将所有学生扫视一遍,最后把目光落到毛泽东身上。

毛泽东明白:这是让他做的题目。他没有丝毫犹豫,走上讲台略作沉思,便在“濯足”二字下面对以“修身”。

邹春培惊喜而欣慰地捋着灰白胡子笑了。

一天放学后,邹先生随意领毛泽东到一畦菜地里,扯下一把牛皮菜,让毛泽东带回家去,同时交代,明天一早必须还他一茎与牛皮菜能对得上对的菜。

毛泽东略想了想后对邹先生说:“不用等到明日,只需稍等片刻即可答对。”  说完,他朝土路两旁看了看,便在菜地旁拔起一蔸马齿苋菜,交给了先生,然后径直离去……

邹春培接过那株马齿苋菜,看了又看。一向苛刻古板的他,顿时由衷赞叹道:“‘牛皮菜’对‘马齿苋’,对得好,对得好!真是奇才,奇才呀!”

此后,邹春培每每逢人,便欣喜地夸奖说:“润之将来必成大器,小小年纪,学问已非吾辈所能及矣。”P1-5

序言

第一次,是人生的历史证明,在一个人的历练中,是特别值得留恋的时刻,也是一辈子不能忘怀的时刻。

史学家说过,历史越久远越清晰。越到垂暮之年,越怀念自己曾经拥有过的第一次经历。

当然,一般的人的第一次经历也许对社会、对他人无足轻重。但有的人的第一次经历,对社会、对历史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久远的影响。也许正是他的第一次经历,才使社会发生变迁,使历史改变了发展方向。

毛泽东,就是这样的历史巨人。

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解放的旗帜。他和他从事的伟大革命事业与中国人民的解放、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中国革命、建设、发展紧密相联。他的经历,特别是第一次经历,不仅在当时影响巨大,而且在今天乃至将来,其影响和作用仍然不可低估。

遗憾的是,作为历史巨人,毛泽东没有时间停下步来,由他自己撰写和口述回忆录,或者系统地讲述他那惊心动魄的第一次经历。尽管如此,他平时在与朋友、同志、战友,以及身边工作人员的通信、谈话和闲聊中,在接受记者和媒体的采访中,在他的报告、讲话和文章中,总是不经意地从不同方面、不同领域、不同时间细说过他所经历的第一次。如果对他的这些讲述,作一番严肃的历史订正,将一些看似零散、不系统和不完整的描述进行归纳和提炼,足可以显示出伟人毛泽东的第一次经历,是中国革命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一部别具一格的历史传记。邓小平曾经说过:“如果没有毛泽东同志的卓越领导,中国革命有极大的可能到现在还没有胜利,那样,中国各族人民就还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之下,我们党就还在黑暗中苦斗。”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这样说,倘若没有伟人那扣人心弦的第一次经历,我们也许还在黑暗中探索,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历史也许会是另一个样子。

比如,毛泽东对自己第一次接受维新思想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我读了一本叫做《盛世危言》的书,我当时非常喜欢读这本书。作者是老的改良主义者,认为中国之所以弱,在于缺乏西洋的装备——铁路、电话、电报、轮船,所以想把这些东西引进中国。”“我读了以后,对国家的前途感到沮丧。我开始认识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很显然,毛泽东如果没有这个第一次经历,唤起了他的民族危机感和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政治觉悟的话,他就不会那么强烈地要求父亲恢复他中断了的学业。因而我们无法想象,如果毛泽东不重新恢复学业,不继续上学,他的命运将会是怎么样?而如果中国缺少了毛泽东,也很难想象是个什么样子。

又比如,毛泽东第一次读了《共产党宣言》后,深有感触地说:“有三本书特别深刻地铭记在我的心中,使我树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我接受马克思主义,认为它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这三本书是:《共产党宣言》,陈望道译,这是用中文出版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书;《阶级斗争》,考茨基著;《社会主义史》,柯卡普著。到了1920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而且从此我也认为自己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由于这第一次读《共产党宣言》,使毛泽东不但知道了共产党是干什么的,它的历史使命是什么,知道了中国革命要成功、要胜利,非按《共产党宣言》中所说的去做不可,而且他也自觉或不自觉地开始按照《共产党宣言》的基本要求去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从而转变成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如果没有这个第一次,就不会有这样的转变,没有这样的转变,党的一大就不会有毛泽东的身影,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会是另一种写法了。

又比如,毛泽东第一次接受外国记者采访,就以介绍自己的经历破题,向斯诺介绍了他和中国共产党成长的历史,并通过斯诺的笔下生花,写出了《现代中国》、《中国红军的长征》、《毛泽东自传》、《毛泽东印象记》等书和多篇通讯,在英、美多家报刊上发表。正是这个第一次,才把中国共产党历史,把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和立场介绍给了全世界,才使国民党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的种种诬蔑不攻自破,才使世界特别使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国家的人民对红色中国有所了解,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她领导的军队,也是抗战的一支中坚力量,从而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在世界的威望。

再比如,毛泽东与美国在朝鲜的第一次直接较量,体现了毛泽东那高超的军事艺术、国际战略和治国方略,体现了毛泽东把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有机结合起来的高尚品质,同时也打破了美国和美国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胜穷凶极恶的美帝国主义也向天下宣告:中国那积贫积弱、一盘散沙的局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中国共产党和她领导的人民军队是一支英雄的、不可战胜的人民军队!

毛泽东是人不是神,人所具有的他无不具有,人所经历的第一次他也必须经历。但毛泽东又不是普通的人、一般的人,他是深深影响了中国历史发展方向的巨人和伟人。所以,他的第一次经历不仅仅是影响着他的一生,更重要的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历史进程,在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留下深深的印记,产生着久远的影响。

毛泽东经历过的无数个第一次,尽管有许多偶然因素,但也有必然规律。因为在这众多的第一次中,实际上已凝聚着毛泽东那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深邃的哲学智慧,闪烁着毛泽东那崇高的革命风格和博大的胸怀,成为每个革命者学习和效仿的榜样。如何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把毛泽东第一次经历展示出来的无限魅力,呈现在广大读者面前,对毛泽东人生观和价值观做出生动的诠释和说明,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基于此,笔者从大量的文献档案资料中,收集了毛泽东评价和谈论自己第一次经历的相关史料,并加以解读,以期尝试用一种新的理念和方式来学习毛泽东,宣传毛泽东。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毛泽东的81个第一次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唐春元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共党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9815458
开本 16开
页数 35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13
出版时间 2012-01-01
首版时间 2012-01-01
印刷时间 2012-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56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A752
丛书名
印张 22.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1
169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6: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