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不舍不弃寂静欢喜
内容
编辑推荐

最高的智慧和最美的生活不过是安静地快乐着。

一位社科学者的句句真言,带我们走出尘世浮躁困扰,带我们走进幸福欢喜天地。

《不舍不弃,寂静欢喜》汇集了佛门、道家、儒家的精华思想,并借鉴了西方哲学的精妙理论,加上作者胡卫红的智慧及言传身教,带给我们的是以博大精深的理论为基础的人生哲学精粹。

内容推荐

佛家说:“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只要将心安住在一个地方,不舍不弃,何事不可成就?儒家经典《大学》中更有“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知止”,即寻找“至善”之地,建立人生事业的支点,然后,像最勇敢的战士那样,“坚守阵地”,不舍不弃。

“知止”自然“有定”,“有定”自然“能静”,“能静”自然“能安”,“能安”自然“能虑”,“能虑”自然“能得”。

世间的一切变化,遵循着某种自然逻辑,谁都无法逆转它。成功也好,幸福也好,该来时它自然来了,不该来时它自然来不了。与其苦心以求,拔苗助长,不如安安心心,老老实实,按本来的逻辑,做当做之事,或曰——“知止”!

《不舍不弃,寂静欢喜》将借助佛、道、儒的高妙理论,借鉴西方的哲学精华,领你走到“知止”的门前,但接下来的路,在你脚下。你或者掉头而去,或者推开它,走进去,一窥玄机。

《不舍不弃,寂静欢喜》由胡卫红所著。

目录

第一章 寻找人生的支点

 人生岂可虚度

 做人要做“大丈夫”

 人生支点1:写好一个“我”字

 人生支点2:明白自己的去处

 人生支点3:做好本分事

 人生支点4:无限放大生命的价值

 人生支点5:内外双修,做个好人

 人生支点6:为聪明、善良的人鼓掌喝彩

 做人的原则不可舍弃

 学会在逆境恶缘中守持善念

第二章 寻找生活的支点

 生活之道,用爱行走

 读懂穿衣吃饭的哲学

 生活支点1:高情商做人

 生活支点2:低成本过日子

 生活支点3:与有缘人结善缘

 生活支点4:以虔敬心打理爱情和婚姻

 生活支点5:以平等智慧待人接物

 生活支点6:用他人喜欢的方式表达修养之美

 责怪他人,不如拂去自己脸上的污秽

 带着几分缺憾生活

第三章 寻找幸福的支点

 无心即是道

 幸福支点1:顺其自然

 幸福支点2:活在当下

 幸福支点3:降低“乐点” ,拔高“苦点”

 幸福支点4:从极苦处证悟极乐

 幸福支点5:向世界奉献微笑

 幸福支点6:活在清醒中

 聪明“取景” ,欣赏凡尘世界的美丽

 饱食终日就是地狱

第四章 寻找事业的支点

 事业成功的奇妙逻辑

 事业支点1:一直朝前走

 事业支点2:比对手更专注

 事业支点3:不设过高目标

 事业支点4:比勤奋的人更勤奋

 事业支点5:养成坚持不懈的习惯

 事业支点6:不耻最后

 事业支点7:不轻小事

 从小胜中尝一尝成功的味道

 从问题出发寻找转机

第五章 寻找心灵的支点

 人生一台戏,处处有禅机

 快乐支点1:欢喜接纳不完美的世界

 快乐支点2:欢喜享受每一个小收获

 快乐支点3:以欢喜心取悦众人

 快乐支点4:读懂自己的心情

 快乐支点5:笑口常开

 受人轻贱时不必耿耿于怀

 不要嫉妒他人的好运

 烦恼的日子也可过得活色生香

第六章 寻找命运的支点

 驯化命运,而不被命运驯化

 不一定活出精彩,但一定活出精神

 命运支点1:做一个打不倒的人

 命运支点2:敢于表达真我

 命运支点3:果敢地作决定

 命运支点4:积极尝试

 胆量比什么都重要

 欣然面对生活中的不公

 感激那些绊倒你的人

第七章 寻找灵魂的支点

 人活百岁,不如一日活个明白

 思想支点1:回归事实

 思想支点2:融入环境,不要跟这个世界对立

 思想支点3:不断创新和超越

 思想支点4:认清自己的不足,但无须妄自菲薄

 有时聪明也是一种罪过

 众声沸腾不一定就是真理

 最高的智慧不过是安静地快乐着

试读章节

人生支点1:写好一个“我”字

一位小和尚跟师父学书法,师父说:“从‘我’字练起吧!”

小和尚信心十足,每天照着名家字帖学写不同的“我”字。几天后,他觉得练得差不多了,就挑出几个“我”字,拿去请师父指点。师父看了一眼,摇摇头说:“接着练!”

小和尚继续练习。又过了一段时间,他挑出几个“我”字,请师父点评。师父随手翻了翻,摇摇头说:“接着练!”

小和尚静下心,定下神,认真练习了半年之久,直到将字帖上的“我”字临摹得惟妙惟肖,这才拿去请师父点评。师父认真看了一会儿,点点说:“有进步!不过,还要接着练。”

小和尚退回来,继续练习。时间一天天过去,他渐渐将几位名家的笔法熟谙于心。有一天,他信手写了一个“我”字,那已是取诸家所长、自成一体的作品了,他感觉很满意,拿去请师父评鉴,师父面带微笑,欣赏了许久,意味深长地说:“你终于会写‘我’字了!”

在书法中,“我”字难写,是因为它蕴涵着“我”在人生中的自我认识和自我坚持,小和尚在写好“我”字的同时,也明白了做人做事的道理——认真学习,努力实践,持之以恒,不舍不弃,享受过程,自得其乐,最后,自然水到渠成。

写好人生之“我”,有三个步骤。

第一步:“识我”

人生最有价值的目标,莫过于认识自己,这也是刻在雅典神殿上的至高哲学命题。

认识自己应当由表及里。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特长、了解自己的资源和潜质、了解自己兴趣和志向,不过是浅层次的了解,只有逐渐深入,认识自己的本性,才算真正认识了自己,用佛家的话说就是:认清本来面目。

有的人信奉滑头哲学,以为自己什么都明白,以为自己是“揣着明白装糊涂”,而事实上,他们却往往是揣着糊涂装明白。认识自己本身没有多大难度,难就难在人们总爱用一块“遮羞布”来掩盖自己,以免自己发现某些自己不敢发现、不愿承认的东西。例如,有人标榜“忠孝难两全”、“忠义难两全”,将没有用心孝敬父母、关爱妻儿归咎于工作太忙、没有时间。倘若你真的为事业为家庭忙得抽不出一点儿时间,那不仅是你的骄傲,也是你父母妻儿的骄傲,因为他们也可以分享你的“军功章”的一半。但是,你是真的忙到没有时间去陪陪父母妻儿吗?真的忙到打一个电话问候一声的工夫也没有吗?你的“军功章”又在哪儿呢?只要冷静体察并询问自己的内心感受,你就会发现,根本原因可能在于自己的冷漠和懒惰。

当你进一步审察生活中的坏人坏事并进行换位思考时,你还会发现更多内心的奥秘。例如:当你处在贪官的位置时,你会不会也贪污受贿?当你处于强盗的位置时,你会不会也去盗窃抢劫?当你面临贫穷、饥饿、疾病、生死的考验时,你会不会表现得比某些人更糟?推开心灵的暗室,也许你会发现在自己身上也有许多你曾经批评过、嘲笑过、鄙视过的阴暗面,只不过当你露出鄙夷不屑的神色时,那些阴暗面正好暴露别人身上。

总之,叩问自己的灵魂,扫视心灵深处的每一个角落,认知自己做人做事的底线,明白自己在什么时候一定不做什么或一定会做什么,才算真正认识了自己。

一旦认识了自己,就会对他人、对社会、对世界重新作出评估,于是,你变得心明眼亮了,许多从前迷惑的事再也不会困扰你了!

第二步:“超我”

认识自己的目的不是为了轻视自己、厌恶自己、抛弃自己,而是为了解放自我、改造自我、救赎自我。正如知识、能力可以通过学习、思考、实践而增长一样,灵魂也可以通过学习、思考、实践来清扫修复。每一次心灵的净化和完善,都是一次自我超越。而超越自己,也是人生中最有价值的学习。

第三步:“成我”

“成我”,即成就自己,这是人生中最有价值的工作。

生命只是上帝赐予的一个半成品,接下来的工作,需要每个人自己完成。人应该将自己的生命当成一件创造性的艺术作品,用心打磨,用心雕琢,向世界展现最美的自己。

其实,每个人都乐意成为世界的一道风景,只有完全丧失自信、自暴自弃的人才会以丑示人。

人们展示自己这件“艺术作品”的方式各不相同,有的人不务实,凡事做在表面,用虚言伪饰美化自己;有的人务实,用才华、道德和真实的业绩证明自己;有的人在二者之间,既要求质量,又重视推广。不同的方式带来不同的结果,二者之间相得益彰的人往往成功得最快,他们即注重产品的本身,又有持久力,而且他们还能为产品进行包装和美化。

归根结底,只有真才实干和真实的业绩,才能树起一个属于你的个性化“品牌”。P10-12

序言

佛家有一句名言:“入清凉境,生欢喜心。”

短短八个字,道出了人生幸福的真谛。

当今世上,红尘扰扰,最常见的心态是浮躁,最难得的是心之一片清凉、一份欢喜。人们并不缺少机会,过多的选项反倒让人心神不宁;人们并不缺少生活资源,过多的攀比反倒让人常感贫乏。就好比眼前有一千条道路,却相当于无路可走一样,于是,人们困惑了,不知道该怎样工作,不知道该怎样生活,不知道该怎样交流和爱,只能盲目地跟着感觉走,追求欲望的短暂满足,在欲望的鸿沟里,人们又常因得不到而烦恼丛生,又因得到了而很快厌弃,就像那掰玉米的小熊,捡起一个,丢掉一个;又像那偷桃儿的猴子,摘下一个,盯住十个,咬一口,扔一地,最终,它们都是两手空空。

心态浮躁是一种病,一病不治将成百病。当人们受浮躁的情绪所左右时,就会言语失常、行为变调,进而影响到生活、事业……在这样被自己弄得一团乱的个人世界里,我们又何言幸福呢?

其实,医治浮躁并不难,在文化宝库中早有验方:万法归一,不舍不弃。

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孔子的本意是,以一理贯穿万事,则万事皆有道理。在这句话里,也包含着不舍不弃的真理。

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所以只要我们抓住最本质、最原始的那一个东西,不舍不弃,自然就有无穷的收获。

佛家说:“制心一处,无事不办。”意指只要将心安住在一个地方,不舍不弃,何事不可成就?

儒家经典《大学》,尽道“归一”之妙——“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然则,“归一”并不是唯一,“最好”也不是天下第一,只是此时此地、此情此景、此人此心的最优选择。世间无两全其美之说,人生也无法兼得鱼和熊掌,我们必然要一次次地作出选择,但我们不能迷失在众多的选择中。只要确信此时此刻的选择不会带来日后的怨悔,这样的选择就值得你去坚守它。

“知止”,也就是说,我们要先明确自己未来所期望的目标,一个至善至美的境地。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知止”后自然“有定”,当我们确信自己作出了明智而清晰的选择,才能像最勇敢的战士那样“坚守阵地”,不舍不弃。

“有定”自然“能静”。我们才能在俗世洪流中永葆一颗淡然安宁之心,才会心有准则,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不会受其他机会的诱惑;你的眼前只有一条路,不会彷徨在十字路口,自然心态从容,不浮不躁。

一颗宁静的心弥足珍贵,却又难得。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说:“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那是因为他面临多难选择,五心不定。诸葛亮高卧隆中,却能“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那是因为他确定了人生目标,不再受过多选择机会的干扰。高人智士跟普通人一样,不是天生清净,还须由定入静。

“能静”自然“能安”,一旦你坚定了自己的目标和选择,那么就能做到,对自己的境况,随遇而安;对眼前的事务,安心乐意;对自己的表现,心安理得。

“能安”自然“能虑”。人与人的智力相距不远,思维能力却天差地别,原因何在?愚笨的人不是没有头脑,而是聪明过头,因为他们的内心充满疑虑,疑人、疑己、疑事、疑法,于是忐忑不安,急求解脱,一秒钟要想一百个问题,一分钟要想一百个主意,一天有一百种担心,哪怕像哪吒一样长出三个脑袋,也会因内存不足而“死机”。而智者却不同,他们内心安详,做在当下,只想一件事,心无旁骛,自然智能足用、智慧通明,事事可以想在点子上,做在关节处。

“能虑”自然“能得”。观念决定行为,行为导致结果,思路正确,方法得当,何愁没有收获?“得”,即收获,但不是简单的收获,而是多维复合收获——结果的成功,过程的快乐,心灵的净化,智慧的增长,境界的提高。《圣经》讲了一个生活逻辑:“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凡没有的还要夺去其所有。”一个高人、一个成功者的收获,成几何级数叠加,永远比普通人丰富得多,他们的幸福成色,也远胜于常人的苦中作乐。

世间的一切变化,都遵循着某种自然逻辑,谁都无法逆转它。成功也好,幸福也好,该来时它自然就来了,不该来时它也自然来不了。与其苦心以求,拔苗助长,不如安安心心、本本分分,按其本来的逻辑,做当做之事,或曰——“知止”!

本书将借道佛、道、儒的高妙理论,借鉴西方的哲学精华,领你走到“知止”的门前,接下来的路,就在你脚下,或掉头而去,或推开门,走进去,一窥玄机,皆由你自己选择。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不舍不弃寂静欢喜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胡卫红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古吴轩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336815
开本 16开
页数 27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1-09-01
首版时间 2011-09-01
印刷时间 2011-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3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21-49
丛书名
印张 17.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39
170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20:3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