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自由的高度
内容
编辑推荐

《自由的高度》是作者雪岑的一部思想评论集。作者以文化人独特的视角,剥茧抽丝般对当今各种社会现象、文化现象进行了犀利的剖析,激浊扬清,酣畅淋漓,旗帜鲜明。这是一部思想深刻的文化随笔。

内容推荐

《自由的高度》由雪岑所著,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清华读过《自由的高度》后这么说:

假如有一个不狭隘的读法,我愿意将这本书看做是一部思想的记录,而不只是当作文类意义上的美文来读,因为它的锋利和姿势,它的及物性和批判力,它的活的气质和现场感,容不得我仅仅用“文学”或“诗意”来理解它。

目录

序言

第一辑 追寻与诘问

午后的悬崖

王朔四宗罪

诗人活该饿死?

一株玉米下的美学疼痛

灾难彰显的价值

爱、恨、死,最深的感动和思考

封建制度下的政治理想

爱情是化学的奴隶

向医学“天职”致敬

比艾滋更残酷

谁在迷恋处女膜

曾经荒诞的生命意识

窥私癖的集体狂欢

愤青

情绪过激只会添乱

寡人有疾

强迫症

被非礼的国学

第二辑 流年如斯

光阴的故事

沙漏外的阳光

苦难与救赎

事关信仰

走火入魔的行为艺术

斗富

用什么称量灵魂的重量

皈依——绝世情僧仓央嘉措

当天国遭遇世俗的肌体

石刑

镜子: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原始冲动——额滴神啊

原始冲动——从自恋到自毁

原始冲动——面具背后的表情

嫁老外的“中国新娘” 

几等美女漂洋过海

啃老

实话实说

穿上马甲

忽悠,接着忽悠

第三辑 娱乐至死

拧巴

卿本佳人

娱乐至死

把肉麻当有趣

红尘就是红尘

娱乐这颗炸弹

懂艺术的,请举手!

生活需要想象力

冲动是魔鬼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文化碰撞的暖昧火花

宽容的界限

口碑这事儿

抓狂

后果很严重

没完没了

很黄很暴力

这是为什么呢

常规之外

猛龙过江

潜规则

恶搞的审美

第四辑 浮生散记

开始

千万不要引诱凡人

那些叙事天才

好莱坞式说教

最高的人道

桃花运变成桃花劫

新时期这样学雷锋

天才的负担

专家和杂家

令人生畏的巧合

装嫩

拒绝暖昧

比范跑跑更可怕的

周老虎、纸老虎

奥运情绪误区

美色面前要有智商

跟央视要点知情权

嘴里淡出个鸟来

火炉天堂

唐狗肉

你们还杀死第一个女孩吗?

姓氏真是个奇妙的东东

严重同意取消黄金周

向功夫熊猫学习

梅姑娘之谜

鸟瞰岁月轮回(后记)

试读章节

一阵来自旷野的风,一株兀自绽放的带刺的野梅,这只是背景。

独行者的背影像悬崖、像远方、像无法掬住的鹰隼双翅。

远方,我为什么不能拨开荒凉的时间,触及你的辽阔、你的渺邈、你的黑暗和你的泪珠!

而独行者依然远去,他没有留下一只脚印援引我,让我珍藏、让我追随。

一个人的内心可以蕴藏多少孤独?谁能准确地描绘出孤独的形状?;我感到了它的无处不在,却难以看清它的边际,把握它的质感,人心有多大,它就有多大。取出一滴,便可以淹没春天、鲜花、童贞和一切鲜艳娇嫩的事物。

思想者从来都是寂寞的,卓而不群的精神气质是对尘世的超拔,他将在无人企及的高度,感受到强大空虚的挤压。

孤独的心啊……

我惶惑地抬头望着窗外,秋后的斜阳无力地照着正在枯黄的树叶,那些繁枝茂叶,曾经是无数昆虫快乐的家园,家园正在秋风中一片片丧失,昆虫们没有了家,幸亏它们先于家园而死去。

尘归尘,土归土,这世界似乎没有什么道理好讲,谁要是认认真真想把一个道理讲深讲透,最后他会发现,自己钻进了预设的圈套,就这样自己陷害了自己。

这个午后,我捧着一本书,独自面对着书本中的一段悬崖,窗外秋意渐浓。抬头望去,新街口的高层建筑傲然挺立在树梢之上,压迫着人的视线,似乎高不可攀又触手可及。

我看到了楼体的悬崖,作者制造出的意念悬崖,这个坚硬得比钻石更不可摧毁的人,这个柔软得比流水更不可触摸的人,他壁虎一般吸附在城市的峭壁上,俯瞰川流不息的车辆、街道、形形色色的人群,把悬崖挥舞得像一面旗帜,把城市、人群、自己都挥舞得像一面猎猎作响的旗帜。

人需要尊严,尊严是一种精神尺度,它没有绝对价值,也不应有绝对价值。人类没有任何可以称得上绝对价值的东西,所有的价值都是相对的,包括宗教中的上帝。

我认为在人格的底座上,尊严固然不可或缺,但良知和信仰比一切‘更为重要。因为良知的功能是在没有他人控制下,能够抵制诱惑,并在不能克制诱惑时感到负疚。它不仅意味着对公理、人道、善的清醒判断,同时也意味着深度明晰的自省能力。信仰是保证不甘于“在尘埃中呼吸、在泥沼中翻滚、在垃圾上觅食”这一精神操守的基本前提。为此,我们不是不可以牺牲个人尊严,尤其面对着并非善恶意义上的选择时。

P3-4

序言

独行者的背影像悬崖、像远方、像无法掬住的鹰隼的双翅。

远方,我为什么不能拨开荒凉的时间,

触及你的辽阔、你的渺邈、你的黑暗和你的泪珠!……

依然是诗。也是属于“鹰的话语”,尘埃之上飞翔者的姿势,形而上学又充满黑夜意味的梦呓。当我读到她的这些句子的时候,十几年前的那个雪岑,就又回到了我的视野里,她的思想的火苗没有熄灭,她的生命的激情没有消湮,在恍若隔世的巨变中,反倒是燃烧得更旺、更高,更炉火纯青了。

呵,这致命的思想和激情,这拨开荒凉的、辽阔而邈远的黑暗的泪珠。

我确信她是换了一种语调,甚至是用了更为质朴的语言与符号,来到这尘世的表达中,但她依然闪电一样狞厉峭拔的句子,她的更快和掷地有声的节奏,正像剑刃一样,准确地插向这“用拥挤来显示空旷”的世界的腹部,并弹拨这“用富有来展示贫乏”的时代的神经,点燃起曾经为前人所点燃过的精神的“地火”——

思想者从来都是寂寞的,卓而不群的精神气质是对尘世的超拔,他将在无人企及的高度,感受到强大空虚的挤压。

孤独的心啊……

我惶惑地抬头望着窗外,秋后的斜阳无力地照着正在枯黄的树叶,那些繁枝茂叶,曾经是无数昆虫快乐的家园,家园正在秋风中一片片丧失,昆虫们没有了家,幸亏它们先于家园而死去。

何其相似,这不就是《野草》式的修辞,那压抑中又近乎狂歌的,以寂静的死灭而长歌当哭的节奏么?我禁不住要抄录下它们。久违了,高傲而孤独的心;久违了,绝望而又坚执不屈的灵魂。它们让我又有了晴空朗照的感觉,有了飞翔的刺激,让我对于古老汉语的美丽又有了信念——我们被蒙尘的和拥挤堆砌在泥淖与垃圾里的汉字,从先祖那里传下来的珍宝,如今已被糟蹋成什么样子了啊。

不过且慢,牛刀也只须小试罢了,纯粹思想或话语的逍遥游,在今天是太过奢侈不合时宜了。这诗意已不再是、也无须再是昔日那神示的旷远,而是一豆小小的灯火,只消闪电般地那么一划,就刚好与纷乱的时代对称了。她要用这黑暗的话语,拨开尘埃中的拥堵的喧嚣,去展示它那评说群丑百态与历数人间万象的细微的锋芒。

与雪岑相识大约已有20余年的时间。说来,我们算是相距很近的鲁北同乡,那时都倾心于诗,在精神上引为同类,但其实却并无多少文字的往来。后来,当我相继读到了她的两本诗集《梦痕无尘》和《语词的蜃景》,才算是领教了她的心志和才情。她的那些充满了“长虹浩气、儿女琴心”的诗句——我曾在她诗集的“跋”中滥用了这样两个自造的词——确乎长久地回荡在我的心间,发酵在我的记忆里。

而事实上她也确乎是一位有着多种才干的女性,从年轻时代,她就给我留下了这样的印象。我常想,假定身处乱世,她也许会成为秋瑾那样的人物,会为真理,为解救苦难倒悬中的民族去慷慨赴义;如果“女中丈夫”、“巾帼须眉”这样的说法不为虚诳的话,那么一定是因为有她这样的人存在。但“不幸”她是身处在我们这“太平盛世”,虽说有剑胆浩气铁骨雄心,也只能做一个常人。然而在常人中,雪岑也定然是不甘平庸的一位,她一定会与那些消磨个性与思想、泯灭精神与意志的人拉开距离。

不过奇怪的是,那时她写诗,而她后来却谋职到了媒体,变成了记者和编辑“雪岑”。这名字听起来确乎更像个诗人,可她却越来越摇身变作了一个公众人物,一个比诗人更直接和更有力量的角色,她成为了省城一家“义工”团体的负责人。

眼下的雪岑,虽不曾像某些人五人六的“公共知识分子”那样,动不动就“起范”骂街,逢场作秀,也不曾因吹嘘“××模式”而拿到大员派赐的巨额经费,然而她却是实实在在地在为社会服务,为了底层人群的切身利益在奔走,这就足以表明了她的“知识分子性”——虽是寄身媒体,却是投身社会进步事业的一员。在我们这缺少真正的“公共话语空间”的社会里,担负批评者和社会良心的,竟是她这样以单薄之躯担负道义的人。这让那些以精英人士自居的知识分子们何以立地自容啊。

忽想起了宋代的一位叫赵抃的无名诗人,他曾用了“直将《骚》《雅》镇浇淫,琼贝干章照古今”的句子来赞美老杜,他那“忧心黎元肠内热”的胸襟,曾激扬多少凡人的志向与抱负。如今我拿它来比喻雪岑,兴许是言重了,但我不能不为她的文字中所透出来的气息精神,为她那些对社会正义与公共伦理的锐利评说,为那些愤然和忧患,嫉恶如仇的快意,感到由衷的欢欣和服膺,她确乎在这嘈杂喧嚷、红尘滚滚的时代欢闹中发出了自己的声音,一种独立的、富有理想精神的和批判性的声音。

它们不能不受到敬重和赞美。

假如有一个不狭隘的读法,我愿意将这本书看做是一部思想的记录,而不只是当作文类意义上的美文来读,因为它的锋利和姿势,它的及物性和批判力,它的活的气质和现场感,容不得我仅仅用“文学”或“诗意”来理解它。

假如试图要引用和归纳,那它确有太多精彩之处,其中有精神的独白和灵魂的自照,类似前面所引的《午后的悬崖》,这是一段生命悲歌和精神翱翔的散章;有对人性的逼问,如《千万不要引诱凡人》;有对社会事件及所涉及的精神文化伦理的深度思考,如《灾难彰显价值》《原始冲动——面具背后的表情》《爱、恨、死,最深的感动和思考》;还有对时下的大量文化现象的辨析评说,如《王朔的四宗罪》《活该饿死的诗人》《卿本佳人》《娱乐至死》《恶搞审美》;还有史迹的回溯与钩沉,如《皈依——绝世情僧仓央嘉措》《苦难与救赎》……总之,内容可谓包罗当代中国社会的百态,中国人精神生活的各个侧面。而且更重要的是,这些评说并非从一般的社会舆论角度所作的谈议、而是结合了文化社会学、公共伦理、文化批评、宪政民主思想等等各种最新理论,从人性与文明的纠结、历史与道德的冲突、文化与价值的悖谬、宗教与人欲的互证等等各个方面与方向,所作的深度探讨。

有太多的精彩篇章可以举出,比如,在《灾难彰显价值》《爱、恨、死,最深的感动和思考》等篇章中,她反复谈到爱与恨、罪与罚的主题,以美国校园枪击事件中涉及亚裔人的罪案,包括轰动一时的中国学生卢刚枪杀同学和爱荷华大学三名教授案为例,进行关于文明与伦理、人性与拯救的追思诘问。在这些悲剧事件发生后,美国人通常会把无辜的死难者,同因为心理问题犯罪、又在杀人后自杀的案犯一起,当作哀悼的对象来进行纪念,他们通过宽恕和爱来治疗精神创伤、而不是通过责罚来予以清算的方式,使雪岑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我们的文化中自古似乎很少有宽恕的因子,从“赵氏孤儿”、“荆轲刺秦”这些惨烈的复仇故事开始,一直到经久风靡的现代武侠小说,我们宣扬的“忠义”都是前赴后继、快意恩仇。……恨是弱者的姿态,宽恕才是强者的姿态……我们的血液中流淌着太多的苦难记忆,太多的警觉戒备,太多的恨和怨,我们还没有来得及缓过劲来,学习更多的爱和博大、包容和宽恕。可是这有什么办法呢?谁也不能从我们的血液中将文化的基因清除。

还有,在另一篇《寡人有疾》中,他对照柏杨与李敖两个人的性格与做派,做出了这样高低区分的评价:

他和同样坐过监狱的李敖不同,对李敖而言,坐监狱是一种资本,但对柏杨而言,却是痛苦和耻辱。同样是大学问家,让人们惊异的是,柏杨和李敖的秉性、处世为人风格,竟然如此大相径庭:李敖总是很张扬,柏杨是比较谨小慎微;李敖是成心惹事,柏杨却是“一不小心”;李敖坐牢几乎没受什么罪,柏杨却被打成残疾;李敖凡事精明从不吃亏,柏杨却生性单纯总不长记性……在常人看来,如果柏杨能有李敖的三分潇洒放达,也不至于命运如此多舛。

我除了赞同,别无选择,雪岑对于法的认识和对于人的评价,无不因为引向了对于人性和历史的分析,而自然显现其出世的高格。她的见识和观点,因为充满了文化与伦理的思考深度而给人启示,令人折服。

还有她对于诗歌的看法,对于王朔的评价,对于仓央嘉措的情感与命运的感慨凭吊,对于“娱乐至死”的各种流行病例的评说,也都无不是发乎愤,止乎忍俊不禁的精彩分析、深度剖视。只是限于篇幅,我不能一一罗列在此。但我得说,她对于文化的病症的不俗看法,我几乎都深以为然,她的辨证与公允,智慧与诙谐,都使人不止从中领略其观点,而有更启发思想、反思自我以及享受精神的感召与激扬之力量的收益。

鲜活的、饱蘸情感的、有生命的文字——她几乎是带着难以克制的热忱和激情“扑向”她的语言。我从中感受到了鲁迅的气息,也感受到了来自当代流行文化与语言中各种时代的复杂信息;我感受到她来自现代人文传统的良好修养,也感受到她作为媒体人锐利而峭拔的风格。它们构成了雪岑信息量巨大、表达力十足的语言体系:丰富活泼的语汇,犀利诙谐的修辞,跳脱机巧的韵味,这一切都使她的文字透出强烈的个性色彩,以及神采激扬的诗性魅力。

当然,与其相信这些描述,不如直接去细品她的文字。因此徒劳哕嗦并无意义,只是我无法将这些感受和盘托出,也无法将之挥斥而去。那些早先的诗句再一次回荡在我的耳际:

这些年

许多事物呼啸着从眼前掠过

大风把我的影子

吹向孤独的前方

究竟有多远才能到达

梦想中的生活

请容许我于光阴指缝

保住露水的寿命和品德

说得多好啊!也许时间的裹挟和这时代的狂风会吹走一切,也许精神和信念注定只有露水般脆弱,但拥有者也必定是高贵的,那思想的火苗将为我们的灵魂守夜。

我无法不赞美它们。

是为序。

2012年5月20日夜,北京清河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自由的高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雪岑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山东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9064361
开本 16开
页数 30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0
出版时间 2012-06-01
首版时间 2012-06-01
印刷时间 2012-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3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19.75
印次 1
出版地 山东
240
17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6:2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