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声主编的《那些党国大佬们》内容介绍:从人物、事件、社会背景等多方面深刻分析那些“党国大佬”在历史事件中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及他们在权力斗争中的微妙的心态。本书囊括第一手历史资料、内容详实、丰富,分析透彻、犀利,观点新颖、独特。作者多为史学、国政界名家,如:陆茂清、窦应泰、散木、傅国涌、王丰等。
图书 | 那些党国大佬们/同舟共进精华系列 |
内容 | 编辑推荐 王家声主编的《那些党国大佬们》内容介绍:从人物、事件、社会背景等多方面深刻分析那些“党国大佬”在历史事件中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及他们在权力斗争中的微妙的心态。本书囊括第一手历史资料、内容详实、丰富,分析透彻、犀利,观点新颖、独特。作者多为史学、国政界名家,如:陆茂清、窦应泰、散木、傅国涌、王丰等。 内容推荐 王家声主编的《那些党国大佬们》内容提要:抗战期间及日寇投降之际,蒋介石趁着中国在反法西斯阵线中地位增强的机会,曾先后三次争取收回香港。只可惜那时的中国,是大国而不是强国。公理难敌强权,蒋介石的香港回归梦难圆…… 《那些党国大佬们》是一本国民党重要人物介绍的书籍。 目录 蒋介石三次未圆香港梦 陆茂清 宋子文与蒋介石的恩怨纠葛——从《时代》周刊读民国 李辉 陈诚与蒋氏父子 王丰 杨永泰:蒋介石身边的“诸葛亮”左玉河 蒋介石首任侍卫长王世和 王丰 蒋经国晚年的决策性失误 窦应泰 蒋氏父子研制原子弹秘辛 王丰 “党国大佬”如何被边缘化——胡汉民的悲剧 黄波 “老师爷”吴稚晖 左玉河 朱家骅:洋博士是把“双刃剑” 左玉河 张学良为何释放蒋介石——西安事变的另一种叙述 李辉 张学良身边的“前共产党人” 散木 张学良终老异国之谜 窦应泰 她为什么不回家——宋美龄晚年故居前的思索盛禹九 谁遣东风误一生——硬派角色陈璧君 王开林 百战将军薛岳 王丰 陈布雷“悔之晚矣” 傅国涌 “布衣将军”傅作义 郝在今 杜月笙、蒋经国上海大斗法 苏智良 战场上与银幕上的张灵甫 徐世平 徐树铮:现实中的“荆生”?——兼谈五四新文化运动 王彬彬 “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 陆茂清 试读章节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时不过半月,日军从英国人手中夺取了香港,香港进入了“日治”时期。美英与日本进入了战争状态。国民政府发布《宣战训令》,公开宣布:所有一切条约、约定、合同,凡涉及中日、中德、中意间之关系者,一律废止。 近代以来,东西方列强强加给中国多个不平等条约,而今政府公开提出废除不平等条约,得到各界一致拥护,在全国掀起了废约热潮。这不仅指中国与日、德、意之间,还包括中美、中英之间的所有不平等条约。 1942年3~4月间,在美国访问的中国外交部部长宋子文和第一夫人宋美龄,向美国总统罗斯福表示,希望尽早废除先前强加于中国的旧约,另签平等互利的新约。时中国已与美英建立了反法西斯的盟国关系,又与美、英、苏领衔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国际地位大大提高;又因为坚持抗日六个年头的中国军民紧紧拖住了百万日军,显示了无尽伟力,而在今后的对日作战中,这支主力军不可或缺。为了鼓励中国一如既往对日作战,发挥巨大战略价值,罗斯福决意废除历史上的不平等条约,放弃在华特权。 罗斯福把美国政府的意向通报给了英国,英国首相丘吉尔表示附和。1942年10月9日,美英两国同时通知中国,准备马上就废约问题与中国谈判。次日下午4时,蒋介石在重庆举行的双十国庆节纪念大会上宣布了这一喜讯。他在日记中写道:“此为总理革命以来毕生奋斗最大之目标,而今竞得由我亲手达成,心中快慰,实为平生唯一之幸事!” 中国与美英废除旧约签订新约的谈判展开,无论在朝在野都以为,随着中英间不平等条约的废除,只等打败日本,香港就可以回归祖国怀抱了。然而事与愿违,与美国的谈判颇为顺利,中英之间的谈判却在香港问题上陷入困境。英国首席代表、驻华大使薛穆根据首相丘吉尔与外交大臣艾登的指令,在向中国政府递交的《备忘录》中,对归还香港只字未提,且公开声称:英国在香港问题上决不会发生丝毫动摇与妥协。 英国首相丘吉尔更说:“我当国王的首席大臣,并非为了主持清算大英帝国,决不会放弃大英帝国的任何一块土地。”蒋介石顾虑到英国的态度,作出了让步,只要求先行废止1898年订立的《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即归还九龙租借地,至于被割占的香港本岛及尖沙咀一线,且待以后另行谈判收回。 但英国连九龙租借地也不愿归还,借口是租借的期限为99年,期限未到。其远东司司长克拉克更有“理由”:“租借地在对香港的经济上和战略上都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必须坚决抵制中国的这一建议。毫无疑问。中国的计划是要把我们一步一步地挤出香港。” 中国政府针锋相对,但英方也抱强硬态度,艾登甚至扬言,即使因此而谈判破裂也在所不惜。蒋介石再次让步,放弃在新约中载人收回九龙租借地的条文,但要求英方声明,承诺在战争结束后归还的意愿。英国政府又拒绝了,内阁会议决议同意丘吉尔与艾登的主张:不能接受中国要英国作出战后承诺的要求。中英之间的谈判至此进入死胡同。 蒋介石左右为难:要么谈判告吹,要么签约而不提收回九龙租借地。宋子文与驻英大使顾维钧、国防最高委员会秘书长王宠惠建议:新约是英国人送上门来的厚礼,先收下了再说,不能错过。中国政府可在签订新约的同时,公开声明要求英国在战后归还香港。 蒋介石踌躇再三,最终接受了这一建议,他在12月31目的日记中有载:“对英外交,颇费心神,以九龙交还问题,英坚持不愿在新约内同时解决……待我签字以后,另用书面对彼说明,交还九龙问题仍作保留,以待将来继续谈判,为日后交涉之根据。” 1943年1月11日,《中英新约》在重庆正式签订。签约后宋子文向英国代表薛穆递交了一份照会,单方面声明对九龙租借地问题保留日后讨论之权。P1-3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那些党国大佬们/同舟共进精华系列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王家声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世界知识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1242399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26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88 |
出版时间 | 2012-07-01 |
首版时间 | 2012-07-01 |
印刷时间 | 2012-07-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5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820.6 |
丛书名 | |
印张 | 1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5 |
宽 | 157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