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感动中国(时代先锋)
内容
编辑推荐

贤才文化编著的《感动中国》“CCTV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十年集锦13亿中国人生命中不可缺少的成功史诗,他们有感动你我的奋斗精神、有感动中国的天下大志,他们是中国的英雄,他们是我们生命路上的时代先锋。

内容推荐

贤才文化编著的《感动中国》在时代的风口浪尖上,总有一些弄潮儿敢于乘风破浪:两弹元勋邓稼先、水稻之父袁隆平、太空勇士杨利伟……

《感动中国》让我们做一个勇敢的人,不仅不惧怕风吹雨打,还能从中汲取力量。这样,在新的风雨的侵袭下,也能紧握罗盘一路前行!

目录

王进喜:大庆铁人

邓稼先:中国要放一个大爆竹

蒋筑英:公而忘私的科技工作者

张海迪:永远对着命运微笑

李政道、杨振宁:诺贝尔奖的问鼎者

王选:用坚毅和执著还原历史的真相

张瑞敏:谱写海尔交响曲

黄昆:中国固体物理学先驱

姚明:中华的擎天柱

王启民:新时期的铁人

吴登云:扎根戈壁滩的胡杨

樊锦诗:敦煌的守望者

杨利伟:中华飞天第一人

钟南山:大医精诚

陈忠和:十七年磨一剑

巴金:为守护真理而战

衡阳武警消防官兵:用生命捍卫生命

成龙:将中国文化推向世界

刘翔:风驰电掣想到做到

袁隆平:毕生梦想消除饥饿

孙必干:中东问题特使

徐本禹:播火者,用爱点亮心灵

梁万俊:智勇双全真英雄

明正彬:卧底缉毒刀尖跳舞

黄伯云:做别人认为不可能的事

邰丽华:听,花开的声音

杨业功:将军已经出发

费俊龙、聂海胜:远征太空的新勇士

丁晓兵:独臂血性男儿

叶笃正:风云人生

季羡林:学界的泰斗良知的巨人

孔祥瑞:蓝领专家

钱学森:中国航天事业的领路者

闵恩泽:中国炼油催化剂的奠基人

方永刚: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的教授

嫦娥团队:中国航天事业的圆梦者

经大忠:中流砥柱北川县长

金晶:轮椅上的美丽天使

吉吉:珠峰上的生命火炬

张艺谋奥运团队:让中国惊艳世界

“神七”航天员:实现中华儿女飞天梦

李桂林、陆建芬夫妇:19年攀崖背起小村希望

宋文骢:突破歼一10设计的灵魂人物

沈浩:坚守的精神

李灵:最美乡村女校长

翟墨:无动力帆船环球航海第一人

林浩:中国少年

试读章节

邓稼先:中国要放一个大爆竹

娃娃博士的爱国心

邓稼先于1924年6月25日出生在安徽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祖父是清代著名书法家和篆刻家,父亲邓以蛰是我国著名的美学家和美术史家,曾担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哲学教授。1925年,母亲带他来到北京,与父亲生活在一起。邓稼先5岁人小学,在父亲指点下打下了很好的中西文化基础。1935年,他考人崇德中学,与比他高两班且同是清华大学院内邻居的杨振宁结为最好的朋友。

他从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科技强国的夙愿,将个人的事业与民族的兴亡紧密相连。

邓稼先在校园中深受爱国救亡运动的影响。“七七”事变后,全家滞留北京,他秘密参加抗日聚会。在父亲安排下,16岁的邓稼先随大姐去了大后方,在四川江津读完高中,并于1941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跟随王竹溪、郑华炽等著名教授学习。抗日战争胜利时,他拿到了毕业证书,在昆明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的外围组织“民青”,积极投身于争取民主、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第二年,他回到北平,受聘担任了北京大学物理系助教,并在学生运动中担任了北京大学教职工联合会主席。抱着学习更多的本领以建设新中国之志,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并在第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纳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由于此时他只有26岁,被人戏称为“娃娃博士”。

令人吃惊的是,1950年8月,这位“娃娃博士”刚刚取得学位9天后,就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回到了“一穷二白”的祖国。

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在北京外事部门的招待会上,有人问他带了什么回国。他说:“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子送给父亲,还带了一脑袋关于原子核的知识。”

立志为“打爆竹”献身

1958年,时任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所长的钱三强召见邓稼先,对他说:“中国要放一个大爆竹,要你来做这个大爆竹。”

这个夜晚,邓稼先回去后几乎通宵未眠。最后,他告诉夫人说自己要去干一件工作:“从今以后我的生命就交给这个工作了。家中的事和两个孩子我是不能管了。”

邓稼先的夫人许鹿希问他:“会调到哪儿工作?”

邓稼先说自己不能说,而且做什么工作也不能说。夫人看问不出什么结果来,只好说:“那你给我一个信箱的号码,我好跟你通信。”

没想到邓稼先却说:“恐怕回信的地址也不能给你。”

过了一会儿,邓稼先突然说:“我的生命就献给未来的工作了。做好了这件事,我这一生就过得很有意义,就是为它死了也值得!”

听到这话,许鹿希哭了,说:“你要干吗去?要去做什么样的事情,得下这样的决心?”

但是,为了保密,邓稼先始终没有透露自己将要去做的工作。许鹿希明白,丈夫一定是要去从事一件对国家来说非常重要的工作。尽管自己不知道那是什么,但她最终坚定地对邓稼先说:“我支持你。”

那一年,邓稼先刚刚34岁,而许鹿希也才30岁。

30年后,许鹿希与钱三强通电话时,问及当年为何选邓稼先去研制原子弹。钱三强说,当时对人选有如下要求:一要专业对口,核物理专业,有相当的专业水平和科研能力,但名气又不能太大,以便和苏联专家相处;二要曾经出国留学,了解海外情况,会与洋人打交道,懂英文,也要懂俄文;三要政治条件好,觉悟高,组织纪律性强。

而邓稼先,正是符合这些条件的最佳人选。  永远的“两弹一星”获得者

1959年6月,苏联政府单方面终止了原有协议。中共中央下决心自己动手,搞出原子弹和人造卫星。邓稼先担任了原子弹的理论设计负责人后,一面部署同事们分头研究计算,一面自己带头攻关。在遇到一个苏联专家留下的核爆大气压的数字时,邓稼先在周光召的帮助下,以严谨的计算推翻了原有结论,从而解决了关系中国原子弹试验成败的关键性难题。数学家华罗庚后来称,这是“集世界数学难题之大成”的成果。

中国研制原子弹正值三年困难时期,尖端领域的科研人员虽有较高的粮食定量,却因缺乏油水,仍经常饥肠响如鼓。邓稼先从岳父那里多少能得到一点儿粮票的支援,却都被他用来买饼干之类的食品,在工作紧张时与同事们分享。

邓稼先不仅在秘密科研院所里费尽心血,还经常深入飞沙走石的戈壁试验场。他冒着酷暑严寒,在试验场度过了整整8年的单身汉生活,有15次亲临现场领导核试验,从而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

有一次,航投试验时出现降落伞不开伞的事故,原子弹坠地被摔裂。邓稼先深知危险,却一个人抢上前去把摔破的原子弹碎片拿到手里仔细检验。身为医学教授的妻子得知丈夫“抱”了摔裂的原子弹后,在邓稼先返回北京时强拉他去医院检查。结果,真的在他的小便中发现带有放射性物质,肝脏被损,骨髓里也侵入了放射物……然而,邓稼先根本不顾身体的安危,仍坚持回核试验基地。在准备核爆炸试验时,他坚持自己去装起爆的雷管,并首次以院长的权威向周围的人下命令:“你们还年轻,你们不能去!”P6-P9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感动中国(时代先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贤才文化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湖南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3873223
开本 16开
页数 28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6
出版时间 2011-05-01
首版时间 2011-05-01
印刷时间 2011-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6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0.7
丛书名
印张 18
印次 1
出版地 湖南
226
155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11:1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