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历史上的著名战争(插图本)/中国历史经典故事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由张宏亮编写的《中国历史上的著名战争》采用深入浅出的方式,介绍了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些著名的战争故事。从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入手,详细说明了作战的经过及最终结果,并在此基础上对战争的性质及胜败的原因等方面进行了清晰的描述,同时注意分析探讨了作战决策和作战指挥的得失,还将战争结果对历史格局造成的影响作出了概括。希望读者通过阅读这些故事,能理性地审视战争并认识到和平的可贵。

内容推荐

《中国历史上的著名战争》介绍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极具代表性的著名战争和重大战役,其中包括决定或影响某一阶段历史发展进程的重大战争,如涿鹿之战、牧野之战、越灭吴之战、晋灭吴之战、淝水之战等;为维护统一和反对落后的生产方式的侵扰而进行的战争,如汉武帝反击匈奴之战、宗泽东京保卫战、清朝平准噶尔叛乱之战等;反抗外来民族和侵略的重大战争,如明朝戚继光、俞大猷抗倭之战,郑成功收复台湾之战等。

《中国历史上的著名战争》由张宏亮编写。

目录

1.炎黄文明的奠基之战:涿鹿之战

2.大破商军,开西周礼乐文明之始:牧野之战

3.夫差因胜而骄,勾践卧薪尝胆:吴越之战

4.秦胜赵败,开大型包围歼灭战先河:长平之战

5.围魏救赵,示假隐真:桂陵·马陵之战

6.破釜沉舟,重创暴秦:巨鹿之战

7.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楚汉之争

8.胜兵先胜而后求战:汉武帝反击匈奴之战

9.民心所向,积小胜为大胜:昆阳之战

10.后发制人,以弱胜强:官渡之战

11.知己知彼,以火佐攻,天下三分:赤壁之战

12.刘汉王室复兴之梦的幻灭:夷陵之战

13.蜀灭吴衰,三分归于西晋:魏灭蜀之战

14.多路并进,水陆齐发,突然袭击,一举灭吴:晋灭吴之战

15.投鞭断流,风声鹤唳:淝水之战

16.围城打援,一举两克:虎牢之战

17.安内乱,唐王朝由盛转衰:平定安史之乱

18.宋辽相争,和战幽云,结盟澶州:幽州、澶州之战

19.阻滞金军南下,南宋得以建立:宗泽东京保卫战

20.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岳飞抗金之战

21.二张援襄,气壮山河,青史留名:襄樊之战

22.朱元璋平定江南,创水战辉煌战例:鄱阳湖之战

23.建文皇帝失踪,终成千古之谜:靖难之役

24.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京师保卫战

25.“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戚继光,俞大猷抗倭

26.集中兵力,各个击破,明朝衰亡,后金兴起:萨尔浒之战

27.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山海关之战

28.扬州十日,生灵涂炭:扬州之战

29.反击外来侵略,台湾回归祖国:郑成功收复台湾之战

30.海不扬波,兵不血刃:澎湖之战

31.“非创以兵威,则罔知惩畏”:雅克萨之战

32.恩威并施,剿抚并用:平定准噶尔之战

试读章节

牧野之战,就是商周之际周武王在吕尚等人辅佐下,率军攻打商纣王,最终直捣商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在牧野(今淇县以南卫河以北地区)大破商军、使商朝灭亡的一次战略决战。商汤所建立的商王朝到了商纣王(帝辛)即位时期,已步人了全面危机的阶段。在纣王的统治下,殷商王朝政治腐败、刑罚酷虐、穷兵黩武使得民众负担沉重,苦不堪言。同时,贵族阶级内部矛盾重重,分崩离析,更加导致了整个社会动荡不安,加剧了混乱局面。

与此同时,商的属国——周的国势正如日中天、蒸蒸日上,与商王朝形成鲜明对比。公刘、古公宜父、王季等人的积极经营使周迅速强盛起来,其势力伸入江、汉流域一带。周文王姬昌即位后,任用熟悉商朝内部情况的贤士吕尚,积极从事伐纣灭商的宏伟大业。在政治上,周文王修德行善,裕民富国,广罗人才;在经济上,他发展生产,最终形成清明繁荣的局面。他的“笃仁、敬老、慈少、礼下贤”政策,赢得了人们的广泛拥护,巩固了内部的团结。在外交方面,周文王向商纣发起了积极攻势:请求商纣“去炮烙之刑”,争取他国支持,最大限度孤立商纣。在商周关系问题上,周文王表面上恭顺事商,以麻痹纣王。他曾率诸侯朝觐纣王,向其显示所谓的“忠诚”。种种努力都为牧野之战即灭除昏庸无道的商纣大业的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各方准备就绪之后,周文王在吕尚的辅佐下,制定了正确的伐纣军事战略方针。第一个步骤是歼灭商朝的党羽,对商都朝歌形成战略包围态势。文王首先向西北和西南用兵,相继征服犬戎、密须、阮、共等国,消除了伐纣的后顾之忧。接着组织军事力量向东发展,东渡黄河,先后剪灭黎、邗、崇等商室的重要党羽,从而打开了进攻朝歌的通路。至此,局势对周已经非常有利,伐纣灭商指日可待。周文王在完成伐纣大业前夕逝世,姬发继位后称为周武王。他继承乃父遗志,遵循既定的战略方针,予以落实:在孟津(今河南孟津东北)与诸侯结盟,向朝歌派遣间谍,掌握军情,时刻准备伺机兴师伐纣。

商纣王在当时已感觉到周对自己构成的严重威胁,决定对周用兵。然而这一计划中的军事行动,却因东夷族的反叛而化为泡影。为平息东夷的反叛,纣王调动部队倾尽全力进攻东夷,结果造成西线兵力的极大空虚。与此同时,商朝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不断深化,商纣饰过拒谏,肆意胡为,杀比干,囚箕子,逼走微子。在种种对商不利的情况下,周武王、吕尚等人遂把握这一有利战机,乘虚蹈隙,大举伐纣,以求一战而胜。

公元前1027年初,周武王统率兵车300乘,虎贲3000人,甲士4500人开始了东进伐商进程。不久,周军进抵孟津,在那里与反商的庸、卢、彭、濮、蜀(均居今汉水流)、羌、微(均居今渭水流域)、髯(居今山西省平陆南)等部落的部队会合,结成阵营。周武王利用商地人心归周的有利形势,率本部及协同自己作战的部落军队,由孟津(今河南孟州市南)冒雨迅速东进。从汜地(今河南荥阳汜水镇)渡过黄河后,率军北上,到达百泉(今河南辉县西北)折而东行,大军直指朝歌。周武王部队沿途没有遇到商军的抵抗,行军顺利,仅经过6天的行程,便于2月4日拂晓抵达牧野。周军进攻的消息传至朝歌,商朝上下一片惊恐。商纣王只好仓促部署防御,慌忙迎战。但此时商军主力还远在东南地区,无法立即调回。只得临时武装大批奴隶,连同正规商军共约17万人,开赴牧野迎战挥师而来的周武王部队。

2月甲子日的凌晨,周军布阵完毕,庄严誓师,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牧誓”。周武王在两军阵前声讨纣王听信宠姬谗言,不祭祀祖宗,招诱四方的罪人和逃亡的奴隶,暴虐地残害百姓等等诸多罪行,从而激发起从征将士的斗志,同仇敌忾。而后,武王又郑重宣布了作战中的行动要求和军事纪律:每前进六、七步,就要停止取齐使队形得以保持;每击刺四五次或六七次,也要停止取齐,使得阵脚得以稳住。严申不准杀害投降者,以瓦解商军。誓师后,武王下令向商军发起总攻击。他先使“师尚父与百夫致师”,即让吕尚率领一部分精锐突击部队向商军挑战,以牵制迷惑敌人并打乱其阵脚。商军中的奴隶和战俘心向武王,这时便纷纷起义,倒戈相向。武王乘势猛烈冲杀敌军。于是商军十几万之众顷刻土崩瓦解。纣王见大势尽去,仓惶逃回朝歌,当晚登上鹿台自焚而死。周军乘胜进击,攻占朝歌。随后,武王分兵四处,征伐商朝各地诸侯,肃清殷商残余势力。至此,商朝灭亡。

周军取得牧野之战的彻底胜利决非偶然。首先是周文王、周武王长期正确运用战争策略的结果。他们能够争取人心,剪敌羽翼,麻痹对手,建立反商统一战线。其次,周军正确选择决战的时机,即乘商师主力远征东夷未还,商王朝内部分崩离析之时,果断实施突袭,使敌人在战略、战术上处于被动。第三,战前誓师,历数商纣罪状,鼓舞士气,瓦解敌人。第四,在作战指挥上奇正并用,以高超的作战艺术,使商军彻底崩溃。

商纣王之所以迅速败亡,根本原因是殷商统治集团政治腐朽,横行暴敛,严刑酷法,导致丧尽民心,众叛亲离。其次,商朝对东方进行长期的掠夺战争,削弱了自身力量,造成军事部署的失衡。第三,殷商统治者对周的战略意图缺乏警惕,放松戒备,终遭奇袭。最后,商朝在作战指挥上消极被动,无所作为。临时仓促征发的奴隶阵上起义,反戈一击,战败是不可避免的。

战争影响:

牧野之战是我国古代车战初期的著名战例,终止了殷商王朝的554年统治,确立了周王朝对中原地区的统治秩序,为西周奴隶制礼乐文明的全面兴盛开辟了道路,对后世历史的发展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牧野之战展现出的谋略和作战艺术,也对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P10-14

序言

一部中国古代的战争史,凝聚了无数将帅、士兵和民众的智慧和勇敢,历朝历代涌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著名将领以及他们的军事思想和作战谋略,都为中国历史留下了宝贵的遗产,成为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以中国古代历史上极具代表性的著名战争和重大战役,其中包括决定或影响某一阶段历史发展进程的重大战争,如涿鹿之战、牧野之战、越灭吴之战、晋灭吴之战、淝水之战等;为维护统一和反对落后的生产方式的侵扰而进行的战争,如汉武帝反击匈奴之战、宗泽东京保卫战、清朝平准噶尔叛乱之战等;反抗外来民族和侵略的重大战争,如明朝戚继光、俞大猷抗倭之战,郑成功收复台湾之战等。

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那些腐朽政权,叛乱、分裂和割据,是阻挡历史前进的障碍,战争通过扫除阻挡历史前进的腐朽政权,清除叛乱、分裂和割据势力而推动历史前进。从中国历史发展进程来看,各个朝代的更换,主要是通过战争实现的。例如:商纣王昏庸无道,使得朝政腐败、民不聊生。周武王顺应民心,联合各方诸侯伐纣,最终推翻了腐朽的旧政权,建立起周王朝新政权,继而出现了“成康之治”。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兼并,天下纷争,秦始皇先后灭六国,用战争的方式统一了全国。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轨,统一货币,促进了中华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但秦朝实行暴政,最终激起全国人民的反抗,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得到天下响应。刘邦、项羽灭秦朝,继而楚、汉相争,刘邦打败了项羽,最终建立汉王朝,开创了我国封建社会前期第一个繁盛时期。汉朝的统治后期,政权已到了崩溃的边缘,引发了黄巾起义。在黄巾起义被镇压以后,又形成群雄割据的局面。其中曹操击败北方的各个割据势力,雄踞中原广大地区;孙权占有江东;刘备入主西蜀,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三国之间,相互争夺,战争不断。最后司马炎统一全国,建立了晋王朝。

这些史实让我们认识到,战争作为一种手段推动了历史的发展。通过研究这些战争,总结诸多成败及经验教训,如攻心为上、严明军法、避锐击疲、以守为攻、避实击虚、围魏救赵、诱敌退敌等。在肯定战争历史作用的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战争是残酷的,无论何种形式的战争都要造成人的伤亡和财产的损失,一次大规模的战争,往往会有数万乃至数十万人伤亡。特别是那些杀戮立威的将领,更是大量屠杀降卒和百姓。例如:战国时期的秦赵长平之战,赵军大败,赵军40万人全部投降,秦将白起唯恐降卒起异,一夜之间将赵军40万人全部坑杀。白起在伊阙(今河南洛阳东南)大败韩、魏联军,斩其士卒24万人。白起攻楚国别都鄢(今湖北宜城),用水攻之法,淹死楚军民达数十万人。在赵魏联合攻韩时,白起前往救援,杀死敌军13万人,又将赵国士兵2万人全部沉入河中淹死。后来白起讨伐韩国,斩杀5万人。又如,项羽攻秦之时,大败秦军于汗水之上,秦将章邯率军投降。项羽怕秦降卒反叛,将降卒20万人全部坑杀于新安城南。后项羽进兵秦都咸阳,屠城而后焚烧秦宫室,大火三日不灭。从这些惊人的伤亡人数可见,战争虽然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政治手段,但却是流血的政治。

本书采用深入浅出的方式,介绍了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些著名的战争故事。从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入手,详细说明了作战的经过及最终结果,并在此基础上对战争的性质及胜败的原因等方面进行了清晰的描述,同时注意分析探讨了作战决策和作战指挥的得失,还将战争结果对历史格局造成的影响作出了概括。希望读者通过阅读这些故事,能理性地审视战争并认识到和平的可贵。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历史上的著名战争(插图本)/中国历史经典故事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宏亮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河北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2055779
开本 32开
页数 25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0
出版时间 2011-04-01
首版时间 2011-04-01
印刷时间 2011-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军事
图书小类
重量 0.18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E29-49
丛书名
印张 8.375
印次 1
出版地 河北
183
129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3:3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