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朋友我能给你什么
内容
编辑推荐

《朋友,我能给你什么》——第一部全方位解读郭明义的长篇报告文学!图文并茂地展示血肉丰满、真切感人的形象,用人性化的笔触还原了一个始终坚定理想信念,满怀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群众的热爱、对事业的执著追求,时刻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爱岗敬业,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业绩的真实的郭明义。

每读一章,便更接近崇高,知道崇高离我们并不遥远。让大家明白郭明义,理解郭明义,走近郭明义,与郭明义融为一体,共同建设我们的心灵家园。本书由周建新著。

内容推荐

第一部全方位解读郭明义的长篇报告文学!

《朋友我能给你什么》以报告文学体裁全面记录了当代雷锋郭明义的成长经历,走进他的内心世界,深刻分析郭明义超乎寻常的奉献及常人难以企及的大爱产生的最本质的因素。

《朋友,我能给你什么》图文并茂地展示血肉丰满、真切感人的形象,用人性化的笔触还原了一个始终坚定理想信念,满怀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群众的热爱、对事业的执著追求,时刻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爱岗敬业、创先争优,助人为乐、无私奉献,艰苦朴素、克己奉公,关注社会、促进和谐,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业绩的真实的郭明义。同时,折射出在郭明义这个道德模范背后是鞍钢这个有着光荣历史的集体所赋予个人成长的强大的示范作用;是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政策对新时代产业工人的鼓舞作用。本书由周建新著。

目录

引子

第一章 善良的基因

 ◎生于仁义之家

 ◎醇厚的家风

 ◎父亲叫郭老英雄

 ◎郭家有子初长成

 ◎特殊的学生时代

 ◎承诺粪土也如金

 ◎一个不能多

第二章 成长的熔炉

 ◎我要去当兵

 ◎发言变成演讲

 ◎新兵连

 ◎意外成了火头军

 ◎做饭是种本事

 ◎摸到了方向盘

 ◎养猪也不差

 ◎追赶雷锋的脚步

 ◎第一笔捐款

 ◎忠诚的汽车兵

 ◎第二个生日

 ◎永远的军旅

第三章 无怨的“螺丝”

 ◎钢铁之缘

 ◎脱颖而出

 ◎考上了干部

 ◎干啥都要干得最好

 ◎遭遇分流

 ◎重新上岗

 ◎机会垂青给有准备的人

第四章 高贵的国格

 ◎牛刀小试当翻译

 ◎兼职的司机

 ◎钱的概念

 ◎深爱着鞍钢

 ◎寸步不让

第五章 踏实的脚步

 ◎永远的岗位

 ◎工作从凌晨开始

 ◎十五年一条路

 ◎危险中的安全

 ◎通畅的“血管”

 ◎对抗暴雨

 ◎雪中情

 ◎亚洲第一移

 ◎矿山深情

第六章 生命的宽度

 ◎多面郭明义

 ◎我爱歌唱

 ◎披肝沥胆

 ◎我还能给你什么

 ◎岗位上的犟牛

 ◎侠肝义胆

 ◎正义不需要理由

 ◎不是领导的领导

 ◎常被感动

第七章 奉献的热度

 ◎生命的“卡路里”

 ◎投身“希望工程”

 ◎倾囊而出

 ◎“小抠”郭明义

 ◎业余“父亲”

 ◎祖国之爱

 ◎爱的尺度

 ◎收获幸福

第八章 流动的血库

 ◎满腔热血

 ◎战胜自我

 ◎紧急献血

 ◎一起热爱生命吧

 ◎热血沸腾

 ◎浩荡的生命之源

第九章 延续的生命

 ◎万用细胞

 ◎工友别哭

 ◎生命宣言

 ◎心的呼唤

 ◎固定宣讲站

 ◎空中宣讲站

 ◎流动宣讲站

 ◎爱的收获

 ◎小严涵的春天

 ◎爱在苍茫大地间

 ◎终极奉献

第十章 星火燎原

 ◎爱的氛围

 ◎爱的火焰

 ◎爱的辐射

 ◎爱的延续

 ◎“爱的节日”

第十一章 携爱而行

 ◎播撒爱的种子

 ◎爱洒北京

 ◎情满重庆

 ◎心系九州

第十二章 老大的幸福

 ◎老大的地位

 ◎孝心难尽

 ◎“不近人情”的情

 ◎全家总动员

 ◎老郭家的骄傲

第十三章 幸福的亏欠

 ◎房小心大

 ◎永远的欠条

 ◎懂你

 ◎珍贵的礼物

 ◎女儿眼里的父亲

 ◎电视之争

 ◎女儿长大了

 ◎为爱而吵

 ◎女儿的恐慌

第十四章 依然故我

 ◎淡泊名利

 ◎心系工友

 ◎承接地气

 ◎常被感动的感动

 ◎承诺未来

 ◎感悟郭明义

附录

后记

试读章节

1975年2月4日,海城发生了7.3级强烈地震。离震中不远的鞍山震感强烈,有些陈旧的破房子出现裂纹与坍塌。大家谁也不敢在屋子里住了,忙在外面搭设临时的防震棚。时值隆冬,简易的防震棚里,四面漏风,冻得大家受不了,又不敢回屋里住,真是难住了很多人。

尤其是晚上睡觉,大家最难熬,那个冷啊,像在冰窖里一般。郭明义发明了一种取暖的办法,他把砖头塞进火里,烧热了,外面包裹着一层布,送到父母弟妹和邻居家去,让他们搂在被窝里取暖。等到被窝里的砖头凉了,他把刚烧热的砖头又送到大家的被窝里。

越是这种特殊的时期,郭明义就越是爱管事儿。谁家搭防震棚缺人手了,他跑过去帮人家支架子,铺防寒的稻草帘子,搭板铺,甚至垒火炕。防震棚里,谁家缺东少西,他帮助人家找。谁冻得受不了,他把自己的棉大衣脱下来,给人家披身上,他自己在外边一圈一圈地跑。

晚上,他带上自己的伙伴们组成一个巡逻队,看一看每家每户的锁头锁没锁好,窗户关没关严。回过头,他们还要走回到搭设防震棚的地方,防止坏人和野狗钻进防震棚,让自己的家人和邻居睡个安稳觉。

那段日子,感动了很多邻居,见着郭明义的父母,都说,你们家的老大真仁义。父亲却不以为然,说,我们家的老大已不小了,这点规矩还不懂吗?这是他的本分。

父亲对孩子们的教育是相当的严厉,基本上秉承了“棍棒出孝子”这一古训,家里挨打最多的就是郭明义,因为他是老大。只要管住了老大,让老大知道,啥事该做,啥事不该做,老大就会管好他的弟弟妹妹。父亲的理念是,打,就是让他们不敢犯错误,养成不会犯错误的习惯。

当然,父亲打他们,还是有分寸的,把棍棒改成了柳条子,可用的劲儿却没打折扣。

郭明义挨打得多,一是他脾气犟,挨了打也不服软,爱说自己的理。二是他是老大,弟弟妹妹犯的错,他都揽了过去,常替弟弟妹妹挨打。回忆小的时候,已经是干警的老三郭明春总结,我们之所以怕大哥,尊重大哥,就因为从小大哥总是为我们承担,错都让他揽过去了。

父亲的理论是,小孩子太小,没有分辨力,就是一张白纸,说几句很快就忘了,只有打,才能让他们知道啥是切肤之痛,啥是不可原谅,让孩子们一辈子不忘,也不能犯错误了。孩子小时候,爹妈给涂上啥色,一辈子就是啥色了。

一次,郭明义带着弟弟郭明月到矿山采榛子,那时,矿山还是个名副其实的山,不像现在,已经是凹陷下去的巨坑了。山上林木丛生,生长着许多榛子树,尤其是秋天,山上红褐黄绿,色彩斑斓,还有诱人的榛子,已经成熟,采到家里,那是难得的坚果。

兄弟俩一时忘情,忽略了早上父亲的警告。结果,那一天矿上放炮,哥俩差一点跑进危险区。晚上回来,父亲瞅都不瞅兄弟俩的“成果”,让哥俩跪下,抡起柳条儿,一顿狠揍。当然,父亲只打老大,不打老二,打老大是为了震慑老二,让他们永远记住,什么是危险。无论什么时候,必须牢记安全。

母亲不像父亲那样脾气暴躁,虽是和风细雨,却是坚定不移。她教育孩子,手指盖大的东西也不许往家拿,哪怕在路上捡个木片儿,也要交公。和小伙伴们一块儿看《草原英雄小姐妹》等电影,父母把钱都给足了,不让别的小伙伴买电影票。

有一次,郭明义捡了别人扔掉的一双旧袜子,母亲看到后,勒令他送回捡到的地方,挂到路边的树上,谁捡也不许他捡。

母亲说,吃亏是福。

受父母的影响,郭家的孩子,个个简朴乐观,吃苦耐劳,一件衣服老大穿完老二穿,破破烂烂给老三。没有一个孩子因为穿得破不高兴,等到长大一些,郭明义就开始捡父亲的旧衣服穿了,并且一直持续下来。不爱穿新衣服,这是郭明义从小养成的习惯,一直到今天。不是妻子从他身上抢衣服,不管衣服补成什么样子,他都喜欢穿最旧的。

父母的肯于奉献,乐善好施,让郭家有着良好的人际关系,童年的郭明义深得其益,他的宽厚、仁慈、善良和诚实的品格在不知不觉中渐渐形成。他爱父母,爱亲人,爱身边所有的人,爱养育自己的家乡,爱家乡的一草一木。他和他的那些矿工子弟的小伙伴不仅享受着人间的爱,还经常享受着大自然赐予他们的爱。

即使人到中年,他还是念念不忘儿时的记忆,他在《家乡的小河》这篇散文中写道:

家乡的小河,清纯、透明、色彩斑斓的浪花,载着儿时的梦想,流向远方……

小时候,时常同伙伴们到西南郊的矿山脚下一条缓缓流淌的沙河边。清澈见底的小河弯弯曲曲,宽宽窄窄,它时快时慢,“哗哗啦啦”地流淌着。小河是矿山上“叮咚叮咚”响个不停的泉水汇聚而来的,河床上长着参差不齐的柳树、杨树、榆树,倒映在水面上,波光粼粼,煞是好看。和伙伴们在石缝里,水草中一起捉麦穗鱼、小鲫鱼,惬意极了。

玩累了,趴下来喝几口甘甜的河水;玩热了,躺在鹅卵石上,沐浴着金色的阳光,忘记了饥饿,忘记了家里妈妈焦急的等待,享受在美好的大自然里。

家乡的小河,是哺育我成长的摇篮,我热爱家乡的小河,我守候这片被小河滋润的热土。它给我灵感,给我无限的遐想,使我长出快乐的翅膀,飞翔在蓝天里,载着我的梦想,日夜不息地流向远方……P16-18

后记

完成这部作品,既是阵痛,又是愉悦。因为创作的过程,我不但要写出生活中多侧面的郭明义,还要承担解读的任务,让大家明白郭明义,理解郭明义,走近郭明义,最终与郭明义融为一体,共同建设营造我们的心灵家园。郭明义的崇高令我高山仰止,我无法与他的心灵平行,所以,我很痛苦。

可是,写作的过程却使我登向崇高的台阶。每写一章,我都能更接近它,知道崇高离我们并不遥远。每写出一个让我流泪的细节,我的心灵都能得到一次净化。所以,我快乐,我幸福,也为自己幸运地成为书写郭明义的人而满足。

严格地说,这部报告文学不该是只属于我一个人的作品。虽然是由我执笔完成的,虽然我是唯一有机会和郭明义一起生活的作家,但凝结成这部书的却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我只不过是获得一次写作的机会,与大家重温一次郭明义的高风亮节。

正如郭明义的身后有一个庞大的团队一样,创作这部报告文学,我的身后也有一个坚强的后盾。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辽宁省作家协会、辽宁人民出版社以及鞍钢集团党委、鞍钢矿业公司党委宣传部,为我的采访、体验生活,与郭明义及他身边的工友、家人的亲密接触提供了诸多的便利条件。也让我在半年多的时间里,经历了一次纯净的心灵之旅。

在作品的创作和修改过程中,得到了辽宁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常卫国,辽宁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文化厅厅长周连科,辽宁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张玉珠,辽宁省作协党组书记朱庆昌等领导的大力支持,并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在此深表谢意。

我还要感谢鞍钢集团党委副书记闻宝满,感谢鞍钢矿业公司党委宣传部聂振勇部长。他们不仅给我提供了大量详尽的资料,还帮助我分析郭明义的成长历程,使我受益匪浅。还要感谢其间一直陪同我的矿业公司党委宣传部的吴峥同志。在吴峥身上,我不仅看到了这名“郭明义爱心联队”成员对郭明义那种执著的支持,而且几乎让我成了郭明义的工友和郭明义家的亲人,让他们毫无顾忌地与我交流。同时对原辽宁省委宣传部的夏令奎先生和我的作家朋友孙春平、张颖等人的指点也一并表示感谢。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部作品也是鞍钢团队精神的产物。

作家的本领在于虚构,可是用不着我去虚构,堆积如山的素材,感人至深的细节,远远地超过了我的想象力。考验我的是剪裁能力,取舍的本事。我不能把一个活生生有血有肉的郭明义写成一个好人好事的堆砌物,我不能不去深入地探究郭明义灵魂最深处的东西,不能不去挖掘郭明义留给我们这个民族的精神之源。

作品完成了,但愿读者在读这部作品的时候,能像品茗一样,品味郭明义留给这个世界的精神味道。

2010年12月30日初稿

2011年2月11日二稿

2011年3月30日三稿

2011年7月定稿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朋友我能给你什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周建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辽宁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5071264
开本 16开
页数 28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0
出版时间 2011-07-01
首版时间 2011-07-01
印刷时间 2011-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3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5
丛书名
印张 18.5
印次 1
出版地 辽宁
229
162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8:2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