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二十世纪的教训(卡尔·波普尔访谈演讲录)
内容
编辑推荐

20世纪最伟大、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卡尔·波普尔去世前的反思之作,清晰有力地表达了他对过去世纪的看法,对世界的苦难和希望的关怀。

这本《二十世纪的教训》是卡尔·波普尔在生命中最后几年发表的两个演讲和接受意大利记者贾恩卡洛·博塞蒂(Giancarlo Bosetti)访谈的记录。

内容推荐

这本《二十世纪的教训》是卡尔·波普尔在生命中最后几年发表的两个演讲和接受意大利记者贾恩卡洛·博塞蒂(Giancarlo Bosetti)访谈的记录。和他的其他作品不同,这本书更多地表达了卡尔·波普尔对过去的这个世纪的看法,对这个世界的苦难和希望的关怀。他谈了冷战结束后的世界,谈了波斯尼亚战争,谈了媒体的危险,谈了知识分子的责任……

他在《二十世纪的教训》中提醒我们:为了保护我们深爱的民主体制,我们必须认清自己的责任。创造明日世界的乃是我们今天的行动。

目录

出版说明

中译本导言 卡尔·波普尔的贡献与意义

第一篇 访谈录Ⅰ(1991年)

 第一章 和平与战争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批评

 第三章 1962年:萨哈罗夫、赫鲁晓夫与苏联衰落

 第四章 当前政治议题:法治与孩童

 第五章 历史主义的再批判:开放的未来

第二篇 访谈录Ⅱ(1993年)

 第六章 我们活在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危机中

 第七章 电视腐化人心,一如战争

第三篇 演讲文稿

 第八章 民主政体理论与实务的省思

 第九章 自由与知识分子的责任

后记

人名索引

试读章节

2004年9月17日是卡尔波普尔(Karl Popper)逝世10周年的纪念日。在20世纪的思想家当中,波普尔的命运显得格外悖谬:几乎没有人像他那样获得过如此显赫的声誉,却又如此迅速地被人淡忘。

波普尔拥有白金汉宫授予的“爵士”(1965年)和“勋爵”(1982年)头衔,是英国皇家协会会员、英国学术学院和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去世前拥有20个大学颁发的荣誉博士学位,著作被翻译成40种语言。他在学术界的社交名单几乎是一本微型的世界名人录,也有政界的仰慕者前来拜访或邀请会面,其中包括德国前总理施密特、捷克前总统哈维尔和日本天皇。而撒切尔夫人将波普尔和哈耶克视为自己的“两位老师”。波普尔的弟子中不仅有杰出的学者如拉卡托斯、费耶阿本德和阿加西等,也有亿万富翁索罗斯(他为表达对导师的敬意,创办了“开放社会”基金会)。在波普尔去世的时候,欧美的各种报纸发表了无数充满赞誉的悼念文章。毫无疑问,波普尔生前获得了一个学者可以想像的最高的世俗荣誉。

而在他去世不过10年的今天,波普尔的影响力已经明显地衰落。在欧美大学的哲学、政治理论和思想史课程中,他的著作正在被教授们从“必读”转到“参考阅读”书单,甚至被忽略。即使在科学方法论的领域,“证伪主义”的地位似乎也慢慢被库恩的“范式转换”或者费耶阿本德的“反对方法”所取代。而既具讽刺意义又有象征性的事情是,在波普尔任教长达23年的伦敦经济学院,他曾用过的办公室并没有被改建为“波普尔纪念馆”,而是改建成了一个厕所。

对于容易兴奋又容易疲倦的中国知识界来说,波普尔似乎已经过时很久了。中国大陆在1980年代翻译出版了他的所有重要著作,他的学说20年前就流行过了,已毫无诱人的鲜泽。而在今天应接不暇的思想盛宴中,波普尔这道过气的“凉菜”早已被撤下,让位于各种新鲜的“热炒”。今天在科学哲学专业领域之外,没有多少人再去认真阅读和研究波普尔。他的只言片语虽然仍被人谈及,却往往与“右翼政治”甚至“科学至上论”相提并论。更有严肃的学人公开鄙薄他的工作为“二流货色”。在我深为敬佩的两位学人中,一位曾在行文中使用“波普尔之流”这样的蔑称;另一位在其论著中转述了施特劳斯对波普尔极端的鄙视——“不学无术而欺世盗名的典型”。如此看来,卡尔波普尔不过是学界的一名流行歌手,曾经当红而受一时追捧,然后被迅速抛弃。

那么,我们应当如何来纪念波普尔?这位“速朽的明星”真的有所谓“思想遗产”值得我们探讨和纪念吗?这篇导言无意对其学说作全面的回顾和评判,而是力图表达一己之见:卡尔波普尔是一位极为卓越而独特的思想家,也许,恰恰是他的卓越与独特才造就了他在思想界悖谬性的命运。

波普尔的生平

波普尔的一生是一个化绚烂于平淡的故事。这位犹太裔思想家于1902年出生于维也纳,10岁时就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和达尔文进化论,17岁时曾为弗洛伊德的弟子、精神分析学家阿德勒工作过。早年崇拜的这些思想大师都成为波普尔后来怀疑与批判的对象,唯有爱因斯坦是一个例外。1919年爱因斯坦在维也纳的演讲对他的一生发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波普尔1928年在维也纳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来与著名的“维也纳小组”成员接触。1932年完成《知识理论的两个基本问题》,手稿在维也纳小组中传阅。1934年在石里克的推荐下,手稿的压缩版《研究的逻辑》用德文出版。后来两年中,波普尔访学英国,结识了哈耶克、罗素和伯林等学者,又到哥本哈根会见了物理学家玻尔。在反犹太主义浪潮的压力下,波普尔计划离开奥地利。1936年末,他向英国学术资助委员会提出申请,希望在英联邦地区的学术机构获得工作。他的推荐人当中有爱因斯坦、玻尔、李约瑟、罗素、卡尔纳普(R. Carnap)和摩尔。委员会批准了他的申请,在剑桥大学为他安排了一个临时教职,但波普尔同时获得了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的一个永久职位。1938年波普尔到新西兰任教,开始写作《历史决定论的贫困》和《开放社会及其敌人》,前者在1944年哈耶克主编的《经济学》上发表,后者1945年在英国出版,使他获得了国际性的声誉。P1-5

序言

卡尔·波普尔是20世纪最重要的思想家、哲学家。他的思想和作品从1970年代末开始被介绍到我国,到现在,他的一些主要著作都已经有了中译本,有些甚至有几个中译本。这本《二十世纪的教训》是卡尔·波普尔在生命中最后几年发表的两个演讲和接受意大利记者贾恩卡洛·博塞蒂(Giancarlo Bosetti)访谈的记录。和他的其他作品不同,这本书更多地表达了卡尔·波普尔对过去的这个世纪的看法,对这个世界的苦难和希望的关怀。他谈了冷战结束后的世界,谈了波斯尼亚战争,谈了媒体的危险,谈了知识分子的责任……由于是访谈和演讲,加上波普尔一贯的清晰风格,这本书在阅读上也非常容易。

我们特别要说明的是,作为一个西方学者,卡尔·波普尔对20世纪的很多看法是我们不能同意的,在阅读中读者必须加以分析和批判。但卡尔·波普尔作为西方思想界的代表性人物,将他对20世纪的看法介绍给国内学界,自有其价值和必要。

后记

访谈已经进行了好一阵子了,地点是距离伦敦1小时车程的萨里郡(Surrey)肯利(Kenley),卡尔·波普尔的家。

……

最后,我们不能免俗地在这里要解释一下,为什么意大利文化,不管是左派、右派,对波普尔的思想都保持缄默;至少到《开放社会及其敌人》译本于1974年在意大利问世之前都是如此。其中的一个原因是:历史主义仍主宰着意大利学界,尽管波普尔这位出生奥地利维也纳的学者声嘶力竭地大加抨击,但不论是马克思主.义者还是非马克思主义者,始终信守历史主义。另外一个原因则是:左派文化在意大利有根深蒂固的传统,因此一时之间,很难摆脱斯大林主义的沉重包袱。

贾恩卡洛·博塞蒂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二十世纪的教训(卡尔·波普尔访谈演讲录)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卡尔·波普尔
译者 王凌霄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商品编码(ISBN) 9787542637208
开本 32开
页数 17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0
出版时间 2012-01-01
首版时间 2012-01-01
印刷时间 2012-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西方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6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561.59-53
丛书名
印张 6.37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10
142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0:04:46